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員工敬業度 打造將才的關鍵


藝術不該硬學,藝術是用來玩的!!【小典藏】獻上最無壓的美學饗宴,隨時歡迎您與孩子一起用藝術玩生活!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10/07 第26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員工敬業度 打造將才的關鍵
白企業是王道 黑企業有風險
 
員工敬業度 打造將才的關鍵
文/黃麗秋
全球知名管理顧問公司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 自1993年起持續針對全球5大洲、70多個國家、超過1萬3千名高階經理人進行調查,最新發布的《2015年全球管理工具與趨勢(Management Tools & Trends》的調查報告顯示出,相對於2010年,2012年與2015年「員工敬業度」(Employee Engagement surveys)二度進榜,僅次CRM、Benchmarking位居第3名。在此項調查中,「員工敬業度」用以了解企業或組織營造哪些環境、氛圍、制度,會讓員工產生「依戀」,並願意做出承諾、交出成果。該調查也顯示出,一旦當員工能夠具備敬業度,將能有效降低離職率並創造組織的高績效。

然而,如何企業領導人究竟該如何去激勵並驅動員工敬業度呢?日前,美國達美航空(Delta Global Service)Holbrook Hankinson全球服務部首席訓練官應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之邀,特地來台參與104年管理顧問服務科技發展計畫「將才與績效共舞」國際論壇,分享其多年於美國達美航空、麥當勞、St. Rita醫療中心等企業推動員工敬業度的豐富經驗。他並接受本刊專訪,以下為精采重點摘錄。

10個CEO 只有1個懂得激勵

Holbrook Hankinson指出,達美航空(Delta Airlines)為美國知名的航空公司,與阿拉斯加航空(Alaska airline)共用航線,並將Spirit airline併入成為子公司。其服務的公司主要是替達美航空服務的項目涵蓋:地勤支援;組織人才培訓;私人噴射機載客等業務。其中在人才培訓業務則主要偏重在資訊科技人才,以及保全人員的養成與訓練。

他以多年實務上的經驗強調:「針對員工敬業度,很多執行長普遍存在的誤解是認為只需提供員工較高的薪水,就會讓員工擁有高度的敬業度。我只能說,提供員工較為豐厚的薪資,是會讓員工感到『滿意』,但不會讓員工感到『振奮』,這兩者之間是有程度上差別的。但很多執行長卻還是選擇那樣做的原因是,給高薪資的做法比較容易做。」

當然,這都是因為執行長的人格特質所造成的。「就我的觀察,若10位執行長中,只會有1位執行長是天生具備能夠激勵員工的人格特質,而約有2∼3位執行長則可藉由後天的訓練而養成激勵人才的特質。」那麼,其餘在人格特質上不具備激勵執行長又該怎麼做才能提升員工的敬業度?Hankinson表示:「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直接詢問員工對工作所抱持的想法。只要領導人肯用心、用頭腦,就會想出方法來,而員工一般都感受到領導人的誠意,而願意說出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

員工開心不等於敬業度

他舉親身在美國Rita醫療中心(St. Rita's Medical center)所推行的提升員工敬業的成功案例作為說明。Hankinson指出,對於經營醫院而言,確保病患安全無虞是最重要的事。在Rita醫院裡,儘管也擬定許多的制度與訂定了標準作業流程,但卻還是經常發生因醫護人員因疏忽而釀成災害,導致醫病關係緊張的事件,也影響到醫院的形象。

「當我承接到Rita的案子時,醫院裡的CEO告訴我,他們已經連續4年做過員工滿意度調查,而且調查出來的結果成績還不錯,但他更想進一步激勵員工的敬業度,提升醫院的服務品質。」Hankinson說。

他指出,其實就自己私底下的觀察發現Rita醫院的執行長,本身的個性是一位主觀意識很強的人。「這位執行長屬於直來直往的個性,若遇到員工犯錯是會當場毫不留情地謾罵部屬的。在這樣的氛圍下,造成Rita的醫護人員遇到犯錯時卻不敢勇敢承認。」

因此,Hankinson掌握全盤情況後,擬定提升員工敬業度P(Pressures)-A(Action)-C(Capabilites)-E(Enablers)-R(Results)計畫。他指出,任何企業或組織的經營都不能偏離願景與使命,以Rita醫院而言,其願景使命無非就是希望能夠提供病患一個「視病如親」的優質服務體驗。因此,必須藉由激發醫護人緣的員工敬業度,並且成為超越制度與流程的共同語言,以形塑出高服務品質的企業文化。所以,在行動方案執行部分,Hankinson為了解員工在執行工作與組織願景之間的差距,並進一步希望他們能給予提升員工敬業度的意見。「當時,我想到若光只是採取傳統的問卷調查方式,應該會有很多員工因為工作忙碌不想、也沒時間回答,或者害怕被主管發現而不敢回答。後來,我想到了為何不利用歌唱的方式,來鬆懈被訪問的員工的心防,所以我到亞馬遜書店網站去買如何做詞作曲的書,雖然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寫歌填詞,但經過研究後我也填出一首RAP的歌曲,接著我請在Rita醫院裡很有人氣的員工演唱及表演並錄製成音樂帶在醫院播放,結果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極了,音樂帶播出3天後,我們就得到1千位員工的意見。」

接著,為了讓員工將敬業度的精神內化為日常工作的行為,Hankinson另一個創意的做法則是將醫護人員因疏忽而導致病患受到傷害的10種情境,透過超人主題的漫畫形式錄製成宣導影片。在影片中,真實地模擬醫護人員因一時失誤而犯錯時無人可傾訴,惶恐不安的心情,但藉由超人的幫忙,來化解一場可能發生的災難。「影片播出後,100%的員工都清楚地了解到一時疏忽會為病患帶來的嚴重後果,也因此將有關疏失通報從原本的25%降低到5%。」經過他針對Rita醫院提升員工敬業度的活動,促成該醫院的病患滿意度提升到82%;員工敬業度則提升了13%。

想要看到改變就去改變

Hankinson從Rita醫院經驗強調:「企業領導人當組織把員工當顧客般重視,就自然而然會想要傾聽員工的需求,並且從需求中去思考怎麼樣改變組織來滿足員工。而員工其實也很容易被滿足。當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被重視,自己的意見組織願意傾聽,他們就會努力去信守自己從嘴巴說出的承諾了。」

他也從實務經驗中應證,企業或組織透過提升員工敬業度,可以提升業務績效並培養更多忠誠客戶,更能減少培訓的費用以及增加營業額。

Hankinson也建議企業或組織的高階領導人,不妨利用蓋洛普(Gallup)調查機構針對員工敬業度所設計的包括:我每天都很興奮地面對工作;我每天都會在工作上發現可以改善並提升工作效率的機會⋯⋯等12道題目去掌握所屬企業員工敬業度的程度,以作為人才發展策略的重要觀察指標。為什麼呢?他從實務經驗中領悟到,企業或組織裡擁有敬業度的員工約占13%,但這些少數的人卻分擔了企業90%的工作量,若領導人無法對此種不公平的情況提出有效地解決方案,將會迫使這些擁有敬業度的員工對組織失去熱忱與忠誠度,只要一有機會就會先行離開,造成企業的人才流失危機。因此,Hankinson最後以印度聖人甘地:「想要看到改變,就去改變」的一席話,提醒高階領導人,改變之鑰,就在諸位手中。要鼓勵員工改變,先從改變自己做起。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5年10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白企業是王道 黑企業有風險
文/廖志德
記得從前在成功嶺受訓,兄弟們最怕的就是遇到魔鬼班長。有的罵起來要你哭,有的操起人要你抽筋,有的兩者兼而有之。當時每到晚上的李小龍時間(班長操兵的時間),大家總要心驚膽戰,伏地挺身1百下是家常便飯,本來操練久了大都做得到,問題是可能1下就夠累人的,因為魔鬼班長會讓你不上不下、挺在最費力的姿態,而且不容許變換姿勢;暗示:不聽警告的人恐怕沒有好日子過。

然而職場上也怕遇上魔鬼上司,不巧的是不少績效表現不錯的標竿企業,領導人深信鐵血紀律造就鋼鐵般的雄師兵團,由於嚴格要求的緊張感推動組織飛快地向前邁進,經過嚴苛鍛鍊的震撼教育,員工通常會全力以赴,展現出超人般的表現。

魔鬼班長的優點是效率高超,凡事十萬火急、日夜打拼,對於達成目標有異於常人的堅持,執行力配合速度的雙重效果,使得他們所帶領的部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征戰全球市場所向披靡。魔鬼班長身上留的是狼血,他們崇尚使命必達的紀律與行動力,他們是狼性組織的頭狼,強調奮不顧身的團隊精神,不容許組織裡瀰漫溫情主義,他們以強硬及激進的手段管理企業。在這樣的公司上班,員工不要奢談工作與家庭的平衡發展,因為努力工作代表一切,其他都是次要的、可犧牲的,因此,公司的成功經常是員工用血淚換來的。

一封客訴信件

然而,人畢竟不是魔鬼,也不是狼,組織的本質是人性。鐵血紀律是一把雙面刃,魔鬼領導很容易因為快速的成功而逐漸走過頭,進而迷失在激烈的市場征戰當中,無情的競爭成為快樂的迷幻藥,使得他們忽視來自人性的渴望,不斷壓迫員工達成更高的目標,不擇手段追求更快速的成效。毫不留情的拚搏為狼性企業奠下成功的基礎,形塑出獨裁、封閉、強制統一的管理風格,同時也埋下反組織的潛藏禍端,有可能是來自組織內部的反動力量,最可怕的則是來自外部集結的群體圍攻行為。

最近遭到社群集體反撲的是亞馬遜的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8月15日《紐約時報》在長篇專文中大爆內幕,標題是:大構想的摔角場,鼻青臉腫的工作場(Wrestling Big Ideas in a Bruising Workplace),可想而知,在亞馬遜工作你要像摔角選手一樣地使出渾身解數,和艱困的工作環境搏鬥,然後在自我檢討和同僚批鬥當中苟延殘喘,而且就算前面有一堵高牆,為了達成任務死命也得爬過去,否則就得面對貝佐斯額冒青筋的瘋狂怒罵,膽小者不宜輕易嘗試。

暗指亞馬遜是魔鬼帝國的文章不曾少過,大陸《網易財經》形容貝佐斯的情緒化爭吵及追問方式如暴君,而亞馬遜的卓越成就是用激烈爭吵及相互辱罵換來的,貝佐斯認為容許各種觀念和看法的相互碰撞,有助於真理的浮現,因此,形塑出亞馬遜當面無情論戰的企業文化。

客訴經常是這位魔鬼班長情緒爆發的引信,每當一封顧客投訴信函寄到貝佐斯的電子郵件地址jeff@amazon.com時,就有可能引發員工的極度恐慌,因為貝佐斯不但親自閱讀顧客投訴,之後還轉發郵件給相關負責人,要求即時提出原因及解決方案,此時,亞馬遜的員工就像懷抱定時炸彈一樣地戰戰兢兢,唯恐處理不當引發激烈的爭吵,以及貝佐斯風暴式的摧毀性言論,《亞馬遜帝國》這本書的作者試著整理出一些令人膽顫心驚的斥喝:

你是懶還是無能?

你為什麼要浪費我的生命?

你是把跟你無關的功勞據為己有嗎?

不折不扣的白痴!

要是再聽到那個想法,就真得自殺了!

對於習慣於集權式領導的東方人而言,這些話或許有點不痛不癢,然而,聽在自我意識要求較高的西方人耳中,可說是人格掃地、無地自容。亞馬遜明文鼓吹互相扯後腿求進步的文化,因此,會議中別人會公開攻擊你的構想,私底下,如果你有不當的怨言或行為,有人會秘密回報給你的老闆,於是「小警總」充斥於整個組織,好處是高層主管的訊息及情報靈通,壞處是人人自危,匪諜無所不在的不信任感瀰漫在公司每一個角落。

雲端CEO看不見蟻族的痛苦

亞馬遜是典型的狼性企業,崇尚適者生存的達爾文演化論精神,贏家因股價的上揚而累積財富,輸家則主動離職或等著被開除,經由每週或每月評估的人事淘汰制度來精煉人力資源。貝佐斯得以實現不斷擴張的夢想,這種做法是科技產業的常態,不過把公司搞得像是一部無情的賺錢機器,是不是有一點過份?有些員工遭遇人生的打擊導致績效不彰,例如:動大手術、流產及癌症,可是亞馬遜不時興溫情主義,這類員工得不到人道支援或復原的機會,即將面臨的是不公平的人事評核,甚或被迫離開公司。

當一家公司奮力於大還要更大、擴張再擴張、突破再突破,高層看見的通常只是美麗的天空,往往視而不見地上爬行的蟻族。當不符合規格的員工成為隨時可以替換的零件,卑如螻蟻被掃地出門,多數時候如貝佐斯這樣在雲端上行走的CEO是無感的,因為此時他們的眼中只有高瞻遠矚的策略目標。

有人回想自己在亞馬遜的歲月,印象深刻的卻是經常看到在辦公室哭泣的員工,記憶當中和自己工作的夥伴,好像沒有人沒被罵哭的;換言之貝佐斯的高壓政策時常令人挫敗沮喪。這段描述離譜至極,令人不敢置信這是亞馬遜的真實狀況,不過《紐約時報》調查超過百人的現任員工及前任員工,指證歷歷:一連4天沒睡加班熬夜;假日馬拉松式的電話會議;懷孕提早下班立刻有人打小報告;工作日夜不分,幾乎沒有時間陪家人;生病當心被列入表現改善計畫⋯⋯我們可以列出更多亞馬遜工作者的辛酸案例,問題是貝佐斯似乎被蒙在鼓裡。

血淚斑斑的控訴引來社群媒體的爭相撻伐,讓社會大眾不得深思,亮麗成就的背後可能暗藏人們的勞苦辛酸,隨著亞馬遜超越沃爾瑪成為美國最有價值的零售商,市值高達2千5百億美元,當貝佐斯的財富名列富比士最有錢排名第5名的時候,亞馬遜所帶來的勞動傷害是否真如《紐約時報》揭露的那麼嚴重?

亞馬遜未來發展的絆腳石

工作負荷過重向來是亞馬遜最受詬病的地方,事實上根據英國BBC明查暗訪的報導,在亞馬遜倉庫負責包裝的工人,由於壓力太大有可能造成身體及心理上的創傷。研究夜班的秘密影帶,學者發現工人在聖誕節忙碌的時候,來回走動超過11英哩以上,公司要求每33秒要集貨包裝完成一筆訂單,而且有電腦隨時監控工作進度,立即回傳給後台的管理者,工人的撿貨進度如果達不到標準就會受到懲戒。

雖然,亞馬遜聲稱員工的安全第一,但是事實可能不盡理想,BBC記者亞當(Adam Littler)隱藏身分混在80萬平方英呎的倉庫裡擔任撿貨員,並且運用攝影機進行實錄,親身體驗過亞馬遜艱辛的工作環境後,亞當失望的表示:「我們是機器、是機器人。工作時我們不思考,或許他們不相信我們的思考可以像個人類,我不知道。」

英國知名工作壓力研究專家麥可(Michael Marmot)認為亞馬遜倉庫的工作環境相當糟糕,這類型工作經證實具有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風險,對此麥可提出中肯的建議:「卑微的工作永遠存在,但是我們有能力讓它變得更好或更壞,企業不能用個人的健康來換取效率,工作應該在兩者之間取得均衡。」

忍不住要為麥可的真知灼見鼓掌,是的,犧牲員工的幸福、健康換來成就不是英雄,這狼性手段是梟雄的行為,有違人們對於企業領導人的社會期待,不是經營企業的正道。當亞馬遜還是中小企業時,大家對它或許不會有太多的要求,然而,現在貝佐斯晉升為全球零售業王國的領導人,社會大眾對他已經有更高的衡量標準,此次,如果不能妥善回應網友的反彈,亞馬遜長期的發展動能在未來可能會產生瓶頸。

現今是透明公開的年代,知名企業領導人的言行會受到嚴格的檢驗:是否竭盡社會責任、是否愛護地球、是否善待員工?在在都會影響消費者的感性採購行為,目前網路有不少人表態未來不再向亞馬遜買東西。此外,人們在選擇工作職場的時候,網路上的口碑經常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根據美國知名人力資源網站Glassdoor的評分,滿分5分,谷歌得分4.4;臉書得分4.4;亞馬遜的分數只有3.4,顯然亞馬遜的員工並不滿意自己的工作環境。

Glassdoor的調查報告是求職者的參考指標,同時也是企業自我檢視的好機會,因為他們的調查是過去一整年員工填寫問卷累積的平均值,評估的項目有20道題目:包括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升遷機會、溝通管道、薪資福利、公平對待等不同類型的問題。既然自家員工不挺,外面承受的社會壓力又這麼大,貝佐斯不妨藉此機會好好反省一下亞馬遜的狼性文化,或許魔鬼班長的領導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於今日的大環境。

黑企業也可以變身白企業

日本優衣庫(UNIQLO)曾經遭遇與亞馬遜相同的困境,2013年3月12日,《東洋經濟》揭發優衣庫不為人知的高壓經營模式,指責該公司是黑企業,他們的工作場所是「疲弊職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血汗工廠。《東洋經濟》發現優衣庫新進員工3年內的離職率高達5成,這是相當異常的現象,經由實地訪談,匿名員工大吐苦水,具體指出優衣庫經常加班、超時工作卻不支薪的驚人事實,員工面對大量業務的追趕,導致過勞罹患憂鬱症的狀況也是日益增加。

每個星期天都要徹夜加班,每天工作14小時是家常便飯,陳列作業,商品整理,龐大的作業量壓得員工喘不過氣,在假日營業高峰及新店開張期間更是忙碌到破表,員工拋出的種種控訴令社會譁然。諷刺的是,無休止的加班並不表示員工可以領到更多的薪水,因為公司訂有勞動時間上限,1個月總工作時數不得超出240小時,如果報上來的數字超過標準,就要面臨停止出勤的處分,因此,工作量大到鐵定超時的時候,員工只能默默承受不合理的要求,運用自己的時間來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根本沒有人敢請領加班費。

其中又以店長最為可悲,這些人陷入一種矛盾情結,工作做不完績效不好,被發現加班又有降格及剝奪店長資格的嚴厲處分,於是只能以假報表虛應故事。店長的年薪是4百萬日圓,在日本並不算高薪,然而承擔的責任重、事情多,超時工作相對較為頻繁,可是卻又無法獲得較高的薪水補償。此外,優衣庫的店長權限很小,除補貨和聘請新員工之外,一切都得聽從上級的指示,他們有六成的時間是在處理現場業務,真正從事管理業務相對的少。

要跟上優衣庫全球快速成長的步調不容易,長期處於高壓力狀態,使得罹患憂鬱症等精神疾病的員工陸續出現,2012年8月,優衣庫休業的正式店鋪員工當中有42.9%患有精神疾病,比率和申請產假及育嬰假的人相當,因為精神疾病停職的員工約占全體正式店鋪員工的3%。店長是值得我們觀察的族群,新人進入優衣庫約半年就有機會快速晉升為店長,然而,由於業務量多到做不完,淘汰率又高,因為不適應及憂鬱症而離職的「半年店長」有急增的現象。

被冠上黑企業的優衣庫和亞馬遜一樣傷很大,不過兩位一東一西的創辦人面對媒體攻擊的反應卻有不同的選擇,貝佐斯目前的做法是發表聲明否認《紐約時報》的報導,優衣庫創辦人柳井正(Tadashi Yanai)面對「黑企業」的批評,剛開始也是發言反駁外界的指控,不過事隔《東洋經濟》報導後的一年,2014年3月11日,柳井正在每半年一次的社員大會上,公開地向社會大眾道歉,他表示自己過去將員工視為零件是錯誤的做法,未來將進行人事政策180度的大轉換。

懺悔過後的柳井正銘記教訓,啟動改革的契機,他宣示約有1萬6千名兼職人員可望轉為正式員工,並且開始招收地區限定正式員工,這些人不需被調派至離家較遠的門市,工作時數也有更大的彈性空間,不但允許縮短工作時數,還推動「做四休三」的制度,希望經由多樣化設計的勤務,創造出可以兼顧家庭生活的均衡工作環境,藉以強化優秀人才的穩定性。

領導人的一念之轉,可以將悲慘世界幻化為快樂天堂,優衣庫受到外在的刺激由黑企業轉變白企業,柳井正願意順應世界對人性管理的要求與渴望,再創優衣庫品牌的好名聲,我們期待1年後的今天,貝佐斯也能跟上柳井正的腳步。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5年10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