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豪雨成災,光是一場暴雨,就把農民幾個月辛苦栽種的心血毀於一旦,一般人不熟悉的「農作物保險」,在氣候變遷的大趨勢下,引發注意,且對於降低災損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受到梅雨滯留鋒面影響,6月初連日的豪雨,造成全台農業災情慘重。據農委會統計,本次農產損失估計損失1.4億元,農作物被害面積4,523公頃,損害程度16%,換算無收穫面積703公頃。受損作物主要為西瓜,被害面積390公頃,損失金額2,314萬元,次為一期水稻、巨峰葡萄、薑及太空包香菇等。
由於氣候變遷加劇,使豪雨、乾旱等天然災害發生頻率有增加的趨勢。面對無情天災的摧殘,農民不能只有束手無策,看著毀壞的農作物欲哭無淚,可以選擇產險公司設計的農作物保險,為辛苦栽種的農作物架起保護傘。
顧名思義,農作物保險承保的標的為農作物,農委會挑選十項作物,包括高接梨、芒果、甜柿、巨峰葡萄、木瓜、桶柑、文旦柚、番荔枝、蓮霧及水稻,作為首波辦理農作業保險之標的,並由產險公司針對上述作物設計保單銷售。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農作物保險,包括富邦產險推出「高接梨農作物保險」及「水稻區域收穫農作物保險」,國泰產險推出「芒果農作物保險」;而台灣產物保險則與屏東縣政府合作,將農作物保險的範圍擴大到養殖漁業,今年3月底推出針對養殖業者的「降水量參數養殖水產保險」。
以全台首張農作物保單「高接梨農作物保險」為例,共分「政府災助連結型」與「實損實賠型」兩種賠付型態。
前者符合「損失程度達20%以上、獲得政府的現金救助、政府核定救助面積0.6公頃以上」這三個條件,碰到豪雨颱風導致農作物受損,農民可獲得保險公司每公頃6萬元,或每公頃9萬元的保險金。
「實損實賠型」則是依實際受損情形理賠,若發生颱風豪雨,每公頃直接賠35萬元,可獲得的保障較多,但保費也比「政府災助連結型」相對昂貴。
保費太貴 農民有疑慮
產險業者表示,農作物保險開賣迄今二年多時間,農民投保其實並不踴躍,最主要原因是「保費太貴」,若碰到產量過多、價格太低,農民會認為投保根本不划算。
以富邦產險的高接梨保單為例,選擇「政府災助連結型」,一年保費要二、三萬元;若選擇「實損實賠型」,保費則要高達四萬多。若一整年風調雨順,沒有發生重大天災,許多農民就會有一種心態,覺得幾萬塊保費「白繳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