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看見矛盾:何美玥帶企業赴美投資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數位出版電子報】全新改版,讓你掌握第一手的數位閱讀趨勢情報、了解全球數位出版的最新動態與行家觀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6/16 第401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烽火→務實→不讓步?
聯合報社論 聯合/看見矛盾:何美玥帶企業赴美投資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葉倫退場之劍已經出鞘
民意論壇 台巴斷交/勿用兩岸關係報復外交挫折
台巴斷交/被斷交封鎖 卡達缺糧 台灣殷鑑
台巴斷交/看國旗冉冉降下…
台巴斷交/兩岸走向硬對抗 後果難想像
台巴斷交/北京打壓?台北棄權?
台巴斷交/改國名…國家不是外套
聯合筆記/敲山震虎 防大鱷干政
砍月退…減薪嗎?
學生評鑑教師 方式要更客觀
看倫敦大火 防災列都更首要
原民機關全銜 應有原民語言
施振榮/以「新微笑曲線」迎新經濟思維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烽火→務實→不讓步?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台巴斷交,台灣陷入近年最嚴重的外交危機。島內卻還在爭吵同一個問題:該怪中國打壓,還是怪政府無能?

小英總統一馬當先,稱巴拿馬斷交乃「北京片面改變台海現狀」,強調絕不讓步。但大陸國台辦的答覆也很簡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就是承認九二共識;換言之,是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率先片面改變了台海現狀。

這種爭辯,沒完沒了,也沒有意義。對台灣民眾而言,細數二十年來外交起伏,其實牽引著台灣發展的生命線。李登輝時代的兩國論,讓台灣的「亞太營運中心」之夢戛然而止。陳水扁時代的烽火外交,最後「迷航」以終,當時響應政策到海外投資的台商損失慘重,甚至要求國賠。

馬英九時代的務實外交,至少交出了一百六十多國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的成績,也讓台灣護照的「好用度」在全球排名不差。兩千三百萬人口,去年出國民眾人次達一千四百多萬,享受免簽的便利,不會無感。

如今蔡英文的外交風格,無以名之,或可曰「不讓步外交」?小英本人頑強地塑造個人「絕不讓步」的形象,但執政高層一再聲稱「維持現狀」,忽而轉向表示「親中愛台」,一遇挫則立刻又說絕不妥協,施政的中心思想到底是什麼?

小英不理會民調的雪崩式下滑,或許仍在期望個人的歷史評價定格於「不讓步」。但若為此賠上國民全體福祉,於國家主權尊嚴亦未見其利,代價太高了吧?

   
聯合報社論
聯合/看見矛盾:何美玥帶企業赴美投資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捐贈台大醫院癌醫輻質治療中心,苦等十年,計畫方才開工。郭董為此感嘆,台灣行政效率遠不如美國,稱「如無必要,不想回台投資」。事隔一天,國策顧問何美玥率領台灣菁英企業團赴華府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計有八十四家企業、一百四十名代表出席。行政院經貿辦公室並宣稱,近期台商對美國投資額將達三四一億美元。

這兩件事擺在一起,讓我們看見了台灣奇怪的矛盾景象。郭台銘二○○七年即捐出一五○億元給台大醫院,要興建光子治療及質子治療等先進治癌設備,卻因台大的建置計畫一再修改,延宕至今方才動工。這十年,國外醫療技術不斷翻新,國內病人卻無福享用,郭台銘捐款的善意也被閒置。這筆捐款不是用於工商投資,而是投入醫療用於救人,卻因各種行政效率問題一拖再拖。試想,台灣對用於救命的一五○億元鉅款都不以為意,對長達十年的虛耗亦毫無所感,這個國家怎麼會有競爭力?又如何提供人民有效的服務?

再看何美玥率團赴美投資的問題。「選擇美國」峰會是歐巴馬總統任內發動的計畫,蕭萬長四年前也曾率企業家與會,並促成台塑在德州投資廿億美元;但其主要目的,是在外交親善及爭取參加TPP。而這次何美玥率團與會,川普已宣布退出TPP,政府則把重點擺在響應川普的「製造業返美」政策,誇示台灣企業在美投資三級跳的能力。諷刺的是,最近台塑、義聯等企業決定赴美投資,都是因為台灣的投資環境太不友善而選擇出走;但政府不設法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反而領著大批企業赴美投資,這是明智的決定嗎?

郭台銘捐一五○億在台興建癌醫輻質中心,卻被冷漠官僚一拖十年;川普號召製造業返美,蔡政府卻急急派何美玥率隊響應。兩個景象對照,能不令人感慨嗎?不僅如此,台積電三奈米晶圓廠的五千億投資,因為憂心台灣缺水、缺電及環評刁難,傳出可能被迫轉而赴美。如果連台積電這樣的模範企業都難以繼續投資台灣,還有什麼企業能夠安心在台灣投資?對投資環境的惡化,政府難道已習以為常?

十幾年來,我們愈來愈少聽到外資企業來台投資的消息;更常聽到的,則是外資企業陸續從台灣撤資的故事。近幾年來,我們也愈來愈少聽到台資企業在台擴大投資的消息;聽到更多的,是本土企業遭到不友善對待而掉頭他去的故事。其中,當然不乏經濟成長與環保意識的拉扯,也有政治煽惑及社會反商的因素。但無論如何,當本土與外資企業逐漸將台灣定位為「不友善」的投資地,各界卻表現得毫不在乎,也難怪台灣的經濟光環就一日一日褪色了。

台灣的經濟日漸消頹,年輕世代的薪資倒退至廿年前的水準,其實都與這種官方和社會「不在乎」和「無警覺」的心態有關。以外資企業為例,為了吸收本地人才,他們往往提供優渥的薪資來爭取;也因此,其薪資也就成為一個市場競爭的參考點,可以刺激本地企業薪資的提升。然而,當外資企業不再前進台灣,這個上位的參考點也就消失了;當台灣本土人才逐漸被以數倍的薪資挖角到海外,留在台灣的,就是更多溫水煮青蛙的低薪工作。再說,鴻海已是一家足跡遍及全球的跨國企業,僱用人數達一百卅萬人,連川普都對郭台銘禮遇有加;但在台灣,許多人仍認為它只是一家總部位在土城的本土企業,覺得沒什麼了不起。

這就是我們看見的矛盾:有意投資台灣的企業,卻受到漠視與杯葛,甚至遭到地方官員和民眾羞辱;另一方面,則是政府高層率企業集體赴美響應他國的投資號召,彷彿投資在台灣已成多餘。看到這個矛盾,就不難理解台灣經濟停滯的癥結。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葉倫退場之劍已經出鞘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6月會議結果不同凡響,一舉揭露三項緊縮動作。首先是升息1碼,即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提高到1%-1.25%;第二是利率點陣圖不僅顯示多數決策官員仍預期今年內將再升1碼,而且對2018年的升息幅度預測也還是3碼;最重要的是直接公布縮減資產負債表計畫的細節,安排好量化寬鬆(QE)政策的退場步驟。這顯示Fed已經吃了秤砣鐵了心,正在逐漸加強緊縮的力度,以落實貨幣政策「正常化」的使命。

6月升息1碼,雖是Fed連續第3季升息,但早已在各界預期之中,這可由升息後公債殖利率不升反降,美元及美股走勢淡定得證。一些投資人及金融機構認為最近通膨及經濟數據出現減弱信號,Fed預測未來一年半的升息幅度仍為4碼,也並不完全符合市場預期,原因同樣是通膨與經濟減弱。因此目前利率期貨市場預測今年內還會再升息1碼的機率已降到50%以下,公債殖利率也下降,顯示投資人對Fed的緊縮立場並不買帳。

其實金融市場一向是「逢升必反」,因此對升息有所質疑毫不為奇。再者,過去兩年來每當美國或全球經濟轉弱時,Fed都會延後升息,市場早已習慣此種思維。

但是現在Fed已經改變決策模式,不再拘泥於「一切看數據」的戰術層次,而轉向「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戰略高度。現在利率雖比升息之前「相對」提高1個百分點,「絕對」利率卻仍然超低,市場必須體認到此一事實,不應懷抱超低利率環境永久不變的幻想。

Fed這次會議最重要的動作,就是首度揭櫫QE退場的原則與細節,而且宣布時機也比預期要早。依據計畫,第一年將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3,000億美元,第二年起每年將縮減6,000億美元。先前決策官員曾經預測QE退場將於五年內完成,依此計算縮減總額共達2兆7,000億美元;換言之當退場結束時,資產總額將低於2兆美元;雖比目前的4.5兆美元減少約一半,但仍比QE之前的水準高出一倍以上。

至於啟動退場程序的確切時點,Fed也未明示,只表示一旦確認升息過程「進展順利」後便啟動。Fed理事布蘭納德曾暗示,「進展順利」意指聯邦基金利率升到1.5%;換言之,也就是在下次升息之時,而花旗、高盛與摩根士丹利都預測時機將在今年9月;屆時既升息,又縮表,金融市場緊張一番將不言可喻。當然,退場程序要能順利落實,先決條件是五年間美國經濟不會明顯惡化,這主要得靠川普的三大成長政策─減稅、法規鬆綁及擴大基建支出能夠發功。

QE退場,理論上將造成貨幣供給量下降,公債價格勢必下跌,利率水準相應上升,對美國經濟自然造成下壓,但實際上未必如此。第一,退場流程顯然將採取「冰河移動式」的速度,而且Fed將依據經濟情勢調整速度,在必要時還會不退反進;其次,升息與退場主要是拉升短期利率,受影響的是市場投機活動;而真正決定大宗消費與投資關鍵的是長期利率,上升速度相對較慢。

再者,歐洲及日本央行仍在繼續實施QE,Fed的緊縮行動將使歐、日過剩的資金繼續流入美國,抵消部分Fed退場的效應。投資人真正應該關注的其實是美國長、短期利率差距將縮小,並依此來對資產組合做出相應的調整。

從Fed這次會議的大動作,凸顯出Fed落實「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意志已相當堅決。現在如果延後升息,則一旦川普的成長政策造成赤字擴大,升息只會更難,因此先升就是先贏。至於QE退場計畫提前宣布,固然是基於強化對外溝通,更重要的是主席葉倫的任期可能來日無多。葉倫任副主席時曾強力支持QE進場,而QE退場則是她賦予自己的使命。

進場靠技術,退場則是藝術;QE如此,葉倫本人同樣如此。就算她無法在任內完成,但至少在卸任前必須制定全盤計畫,並且親自按下啟動紐。退場之劍已經出鞘,出招的時機也就為時不遠了。

   
民意論壇
台巴斷交/勿用兩岸關係報復外交挫折
孫揚明/資深媒體人(新北市)/聯合報
巴拿馬與我國斷交,誠屬不幸;惟若究其根本,早有跡可循;因此不令人感到意外;反倒是民進黨政府在處理時的手法,才令人擔心。

在傳出斷交的第一時間,總統府秘書長吳釗燮召開記者會,明言「政府將重新評估兩岸形勢」,這完全違反了美國在本區最大利益。政府怎會發出以兩岸關係去報復外交挫折的訊息?令人費解。

果然美國國務院隨即表示,不樂見「並且持續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的行為」。並且「敦促所有相關方進行具有成效的對話,並避免提升緊張情勢與破壞穩定的行為」。甚至,在十四日記者會上還公開宣示,「我們相信,在近年來的兩岸對話已增進和平穩定與發展」。(We believe that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two sides has enabled peac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昨日,政府官員居然在美方做這樣的表態後,還表示會因應兩岸局勢,隨時檢視兩岸事務各面向政策、措施與法規,進行調整「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官員說,一定「要讓對方有感」。

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更講「這才是正常」,「這是要矯正過去八年不正常的現象要做的事情」。甚至說,「基於國家安全與尊嚴情況下,很多事情都應重新檢討」。

其實,民進黨所送出的訊息,十分混亂而令人錯愕。在總統府十二日聲明稿出來後,大概是蔡英文總統評估此事的嚴重性,下午親自出面發言,抹掉了這段相關談話。改以「我們絕不樂見,因為北京的錯誤思維和挑釁,就讓兩岸關係從和平走向對抗」;並且把相關責任歸給北京,稱「北京這樣的做法,已經衝擊了兩岸穩定的現狀,台灣人民無法接受」。但是,昨天民進黨政府還是選擇了以兩岸報復外交的作法。

回顧自一九四九年來的兩岸形勢,當知,兩岸關係是外交政策的指導原則;因此,只有兩岸關係和緩時,才有舒緩的外交空間;這一年來台北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與國際刑警組織,就是因兩岸關係的變化而受阻,這是再清楚不過的事。

二○一三年甘比亞與台北斷交案,更是一個最好例子;甚至是甘比亞主動與台北斷交,北京都不與之建交,硬是把甘比亞晾在一旁擺了兩年半;北京這種作法,的確嚇阻了若干原先想與中共建交的國家不敢有異心。巴拿馬案,正好是一個反面的例子。

兩岸關係事關台海區域穩定,甚至涉及美國重大利益,乃生死大事;與外交二者之間的輕重與位階,是再清楚不過的事;怎麼還會出現要檢討兩岸關係以應對北京外交攻勢這種概念,甚至在美國正式表態後,還進一步落實兩岸倒退作法?真是要人為其政策品質捏把冷汗。

   
台巴斷交/被斷交封鎖 卡達缺糧 台灣殷鑑
楊之遠/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教授兼/聯合報
卡達盛產石油與天然氣,人均所得為全球首列,二百廿萬人口,生活富裕。自六月五日起,續有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等九國宣布與卡達斷交,理由是卡達支持恐怖主義活動,親近伊朗。同時沙烏地阿拉伯關閉與卡達的陸地邊界,各斷交國亦對卡達實施空、海運停航措施。

由於卡達民生日用品及糧食,均仰賴公路由沙烏地阿拉伯邊境輸入,關閉邊境及停止航、海運,立即造成卡達居民恐慌,超市被搶購一空;同時,卡達九十%糧食需由沙烏地進口,迅速造成全球最富有的國家發生罕見的糧食危機。

再者,各斷交國銀行亦停止與卡達銀行之外匯作業往來,卡達基準股指數及卡達國家銀行股價重挫,間接影響該國的國際購買力。

全球目前需要聯合國及國際援助糧食的國家約卅三個,多為低度發展及衰敗國家;卡達即使擁有三千五百億美元的石油主權基金,但在沙烏地等鄰國利用禁航等手段,仍然措手不及,發生糧食短缺。伊朗及土耳其即時伸出援手,提供卡達所需糧食,但能否持續因應,降低衝擊,尚待觀察。

封鎖卡達造成之糧食危機,為糧食安全有了新的詮釋。回顧一九四八年六月至四九年五月,因蘇聯和西方國家關係惡化,蘇聯封鎖了西方盟國通往其管制下柏林地區的道路和鐵路。為防止柏林城市落入蘇聯手中,英、美等七國空軍開展史上規模最大的空運行動,向柏林二百五十萬居民空運糧食及各種日用品。在一年內進行了廿七萬次飛行,提供了二百三十萬噸的物資,包括食物和燃料。

筆者認為,卡達在海陸空封鎖下,糧食運輸成本必然上漲。對照過去柏林封鎖,要維持卡達二百多萬居民的生計需求,僅靠土耳其及伊朗支持,能否持續達到每日約六、七千噸的糧食及民生物資需求,令人懷疑。

如果封鎖發生效果,造成糧食供不應求,物價飆漲,社會情勢必然動盪,屆時卡達政權勢將受到挑戰。這就是沙烏地等國斷交禁航的真正目的。

我國的糧食自給率僅約百分之卅二,除水稻外,其餘穀物均靠進口,實無糧食安全可言。如今兩岸關係持續惡化,中國不僅在國際外交影響力日益強大,同時海空軍發展具有遠程戰略威懾力量,未來對我國進口糧食及資源之供應、運輸,均構成封鎖的潛在威脅。

全球富裕國卡達遭受沙烏地等鄰國斷交封鎖,所面臨困境,足為我國殷鑑,期冀我國國安及農政單位能有應對方案。

   
台巴斷交/看國旗冉冉降下…
尤榛嚴/服務業(南投市)/聯合報
在電視上看到我駐巴拿馬大使館舉行閉館降旗典禮,唱完國歌後,「山川壯麗,物產豐隆…」國旗歌響起,偌大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隨風飄揚,冉冉下降,在場館、職員及眷屬、僑胞等三、四十人,向國旗行舉手注目禮,旗手還依依不捨的似乎刻意放慢速度。

然而斷交的痛與不捨已難改變,有位似是巴拿馬籍的警衛拿手巾拭淚,卻又走到一旁避開鏡頭,有些在地館員已服務多年,和我方人員感情友誼如同家人…。

看到這些畫面,筆者不禁同悲,不忍看到我和巴拿馬多年的邦交,驟然結束。很多人都對中共對我邦交的打壓頗有微詞,政治、外交的大道理,一般庶民不太懂,卻覺得中共應將心比心體會我們的心境,勿太苛薄寡情,畢竟人之常情是「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啊…。

   
台巴斷交/兩岸走向硬對抗 後果難想像
黃益盟/大仁科大助理教授(屏縣鹽/聯合報
甫自與巴拿馬斷交的噩耗中醒來,又傳來中國大陸要求非邦交國將我代表處不得使用「中華民國」或「台灣」。台灣的外交空間面臨空前險惡與危局,蔡英文政府嚴詞譴責大陸破壞兩岸現狀,更欲以調整兩岸關係,作為外交挫敗下的反擊或恫嚇。

雖說「一中原則」或「九二共識」,是台灣在國際空間陷入困境的緣由;承認「九二共識」與否,也是大陸在國際社會強壓台灣低頭的究因,國際體系的現實,是我們不得否認、也無法逃避的事實。

兩岸存在的現實是,「中國的強大與台灣的弱小」。中國的強大,透過「一帶一路」經濟布局下的強大經濟誘因,驅使東南亞、中亞、西亞及歐洲國家選擇與之合作;與之對應的是,川普選擇獨善其身,與北約齟齬,和英法疏遠,原來維護全球秩序的那個霸權,正逐漸走回獨善其身老路。

台灣的弱小,由於不肯承認馬英九時代的「九二共識」,切斷了中國大陸「讓利」的動機,限縮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條件;陸客銳減衝擊台灣觀光產業,一例一休也正耗損企業競爭力與勞資和諧;年改也在製造階級對立,瓦解軍公教人員對於國家政府的向心力;股市雖上萬點,但成交量不足,即便是台積電屢創高價,卻是八成外資資金堆疊的結果;如火如荼的「前瞻計畫」,更形同撒錢遊戲,加上治水防災不力的批判接踵而來;台灣的弱小,更表現在蔡英文總統民調低迷,與鴻海郭董「非必要不回台灣」的一席話。

值此之際,我們看到蔡政府正將台灣一切在國際社會挫敗的矛頭指向對岸,綠委段宜康員「不如改名就能交到朋友之見」,蔡政府正在醞釀兩岸敵對的氛圍,拉高兩岸對立,製造人民對於大陸的同仇敵愾,轉移內政失敗的焦點。

希望這僅是筆者的過慮,因為兩岸走向硬對抗的代價,不是我們所欲見且能評估的。

   
台巴斷交/北京打壓?台北棄權?
祝仲康/大學教師(台北市)/聯合報
與我邦誼逾一世紀的巴拿馬還是與中共建交了。蔡英文總統為此重批北京當局操弄「一個中國」原則,打壓台灣的生存空間。其實,巴拿馬得以轉向,關鍵不在北京打壓,而是台北棄權。

蓋巴拿馬自清朝即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中華民國成立後,則順勢繼承該外交關係。換言之,巴拿馬與中華民國的邦交,就是該國與中國的邦交。

但是,由於綠營始終不接受中華民國,無法接受我方即中國,因此才會造成今天的局面。不然,在馬英九總統時期,為何巴拿馬數次想轉向北京而不可得?當蔡政府拒絕承認我方是中國時,自認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的北京當局,當然樂意取而代之。

   
台巴斷交/改國名…國家不是外套
劉順達/教(台北市)/聯合報
巴拿馬與我斷交一事,朝野議論紛紛。甚至出現要把「中華民國」名字改為「台灣」才能交到新朋友之說法。一時,「斷交」升級為「台獨」,頗值得關注。

眾所周知,南北韓分裂、分治近七十一年,其間各自使用「大韓民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迄今。兩韓從未因「國名」爭吵。

惟兩韓競爭未曾間斷。如同兩岸般,南北韓在政治、經濟、外交、國防、文化及體育等領域,一直在國際一較長短。目前看來,南韓除國防靠美國援助外,在其他部門的國力遠遠超過北韓。

有趣的是,兩韓與兩岸唯一不同的是,不論南或北,他們都承認自己是「韓國人」,認為長久「分裂、分治」是民族不幸,因此,宿願早日達成南北韓「統一」為最終目標。

南韓梨花女子大學榮譽教授、首任文化部長李御寧在其著作《新韓國人》一書中指出:「國家與民族不是冬天穿了,夏天就可丟棄的外套,也不是自覺方便就擁有,不方便就拋棄的東西」。希望台灣政治人物都能聽懂。

   
聯合筆記/敲山震虎 防大鱷干政
李春/聯合報
一連數日,中國股市有一批股份跌得不輕,原因看似不明不白,實則清清楚楚,跌得慘的不是安邦系,就是沾著安邦系。

中國經濟領域,有「系」已不是一天兩天,「系」也不止一個兩個,但安邦在各大「系」仍鶴立雞群,一則因為安邦實在厲害,冒起不過數年,已成資產以千億元人民幣計的金融帝國,二則人人都說安邦是「鄧家的」,那種政治圖騰立得是最高。

人人都不信安邦會倒,這可能另有道理,但廟不拆不等於不可以送神。安邦的掌門人鄧家外孫女婿,果然在意料之外出事。十三日夜,財經圈傳出安邦掌門人吳小暉「被有關部門帶走」消息,十四日淩晨,安邦保險突發出聲明,稱吳小暉「因個人原因暫不能履職,已授權集團相關高管代為履行職務,集團經營狀況一切正常」等等。

當天,「有關部門」開始刪除網上有吳小暉的文章,其後是更多傳說流出,由於安邦主業是保險,有說是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落馬後續,有說是五月安邦違反、規避監管受罰後的新問題,還有說是與財新傳媒打仗的結果。

吳小暉是溫州人,他的傳奇說來話長,但安邦系更加傳奇。二○○四年,上海汽車等七家股東作為發起人成立安邦財險,註冊資本五億元人民幣。目前安邦版圖包括保險、資產管理、地產、銀行、證券、基金和信託等,自稱總資產一萬九千七百多億元人民幣,全球員工三萬人。

十三年間,一個商業帝國成形,背後故事精彩。這些故事已有好多人在挖,還沒有挖完。中共黨報旗下的《中國經濟周刊》有篇《揭秘安邦帝國》,指「其發展的幾個關鍵節點,均與當時的政策若合符節,每一步都踩準了政策的節奏,甚至提前布局,一旦政策之門打開一條小小縫隙,安邦就閃身而入」,這就說到了關鍵,但沒點到關鍵的關鍵,政商是如何結合的。

安邦出事,跟之前的「保險風暴」無關,但跟對金融大鱷的整治有關。相關的整治行動,在最高層表態後,三月底悄悄開動,四月五月因故暫息,六月以動安邦吳小暉為標誌,敲山震虎,不排除大小故事陸續來。而因何要在這時敲山震虎,六個字:「嚴防大鱷干政」,而為何這時要防「干政」?五個字:「中共十九大」。

   
砍月退…減薪嗎?
林海/退休教師(宜縣礁溪)/聯合報
前幾天到台北榮總就醫,老醫師已工作卅多年,他說想退休了;我問為何呢?他說因年金改革,讓他覺得越來越沒尊嚴,我才知道原來榮總醫師也是公務員,另方面也不禁思考,這是什麼樣的政府?這樣的大張旗鼓讓軍公教人員覺得沒尊嚴,不如歸去!

要改革沒人反對,但是大家都是希望往好的方向,這中間當然要多方面考慮,而不是在趕進度,告訴大家有在做?

軍公教月退休金與在職薪水連動,只要軍公教減薪,月退休金就跟著減少,財政困難若是真實的,應該是全民共體時艱;但大家都同意嗎?

   
學生評鑑教師 方式要更客觀
邊立中/助理教授(台中市)/聯合報
到了學期末打成績,身邊許多擔任教職的朋友就開始怨聲載道。現在教師需要做多面向的評估(教學、服務、研究),更包括學生的評分;評鑑教師方式,容易造成老師對學生的顧忌。

只要學生對老師不滿,串聯班上同學在教師評量給低分,甚至是負評,教師除了要回覆建議外,甚至對許多兼課教師而言,有可能因此飯碗不保。

師生關係不應該變成消費者與提供者之間的關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老師不該只剩下打分數的功能。評量教師的教學與能力,應該要有更客觀的方式。

   
看倫敦大火 防災列都更首要
林泉利/退休國中教師(新北市)/聯合報
英國倫敦一棟廿四層公寓大樓大火,釀成重大傷亡。筆者認為,足以為台灣警惕!

首先,此公寓大樓是由地方政府建造,被定位為社會住宅一部分,為工人階級社區。雖然去年曾斥資整修完工。但是因缺乏管理,以致大樓改建工程期間,任由垃圾堆積終引發大火,加上傳出未裝設灑水系統,以及消防人員只能到達十二樓種種原因,終釀悲劇。

回到台灣,我們目前也正在落實社會、合宜住宅政策;英格蘭菲塔公寓大樓住戶,大多屬中下階層者,渠等或許只求有一安身地方,一如社會、合宜住宅住戶。如果政府在住宅品質要求上不敢嚴格要求,如果在管理上也輕忽,不能保證類似事件不會發生。

更何況,台灣有更多老舊公寓的居民,因為大多屋齡超過卅年,希望透過都更,讓住戶擁有更舒適的房舍。只是當屋主不想多花錢增添防災設施,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所以未來在都更修法上,應將防火設備與管理視為首要的標的。

   
原民機關全銜 應有原民語言
尤天鳴/大學教師、排灣族(彰縣大/聯合報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十四日經由總統公布正式施行,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將原住民族語言文字列入「國家語言」的國家。基於此,更期盼行政機關能夠帶頭落實原語發展法。

首先,我們認為應將六月十四日訂於「原住民族語言日」,並於每年舉辦相關活動,讓原住民族語言更為台灣社會所認識,同時表彰推廣原民語言有功的團體與個人,激勵有志之士加入推廣行列。

再者,原語發展法通過後,中央的民會及各地的原住民族鄉鎮市區公所,應起帶頭響應之舉措。如在原民會的網頁,應將十六族群之介紹,改以該族語文字,讓國內外民眾真切感受到,原住民族語是國家語言之地位。

其次,各原民鄉鎮市區公所,在機關之全銜以當地主要原民族群語言文字與中文並列;並將原鄉地區的道路或景區,亦改為中文與原民文並列,增加原民族語文字的可見度,逐步落實打造全族語之環境。

最後建議,在營造原民族語友善環境上,可以透過更貼心、細緻的設計,讓族人在使用族語上有感,例如在原鄉地區的電梯、提款機及垃圾車,可增列族語播報系統;又如在機場、港口的「自動查驗通關服務」,讓已改為族名之族人,可享有快速通關之服務,諸如此類之舉措,方能彰顯政府實踐原住民族語言權利的轉型正義。

   
施振榮/以「新微笑曲線」迎新經濟思維
施振榮/聯合報
約廿年前,一些前瞻經濟學家提出新經濟的概念,當年最受矚目的就是「知識經濟」;十年前左右,又提出了「創意經濟」概念,也受到大家的關注;現在,再提出「體驗經濟」與「共享經濟」,將主導新經濟的發展。

每個時代的新經濟都有不同的名詞,而每個名詞背後都有其創造價值的重要活動及觀念。以體驗經濟來說,其中典型代表可說是Apple的智慧型手機及相關服務;至於共享經濟的典型案例,如Uber與Airbnb,到現在都還在發展中。

個人的觀察是,以體驗經濟來說,是從用戶體驗做為產品及服務的最終體現,關鍵在於能否為用戶創造最高的價值,讓用戶有美好體驗,就願意埋單。體驗經濟是無形的價值,讓我們對新的體驗嚮往,是微笑曲線的右端,重視為消費者創造出創新的價值。

而共享經濟則是為了要創造更有效益的經濟活動,因此思考如何以跨域、跨業的創新模式、生態或服務平台,為用戶創造更高的價值及經濟效益。

共享經濟,一方面是為了要共創價值,另一方面,則是將現有許多不同的產業價值鏈,透過建構新的共享模式,讓既有的價值鏈能有效整合共享,讓既有的資源可以有效利用,進而創造價值。這與王道的共創價值、利益平衡及共享共榮理念一致。

一九九二年我提出「微笑曲線」概念,所謂的「微笑曲線」,簡單說,它就是一條說明產業附加價值的曲線。在微笑曲線左右兩端的品牌/服務(行銷)與智財(研展),其無形的附加價值較高,在王道的六面向價值中屬隱性的價值。

當面對新經濟時,我們則應以新(多維)微笑曲線來看,新經濟整合了不同產業領域的價值鏈,才能創造用戶的不同體驗,以及有效共享新模式。

不論是要創造新體驗,或讓資源有效共享,都需要建立端到端的新Business Model,且往往需要跨界、跨域合作,才能創造出新的體驗,為此,要不斷研發才能找出最佳的端到端價值鏈,與傳統製造業不同的是,這需要串起多維的價值鏈。

台灣未來要掌握新經濟機會,就要專注在從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洞悉用戶的體驗,「由右引左」,以微笑曲線右端市場使用者的需求出發,引導左端開發新技術,並將很多技術整合起來,在這平台上讓消費者有全新體驗,同時有效利用平台創造出共享經濟,讓平台生態圈的參與者都能共榮共享。

面對未來新挑戰,我也提出,台灣應該要成為「第三世界的雲服務平台」,在新經濟時代,我們要扮演中美之外的雲端服務平台。因為我們不具備中、美的大規模市場,因此可以透過與我們條件接近,相對市場規模較小的合作夥伴,針對歐亞等市場搭建可共享的網路平台來創造經濟規模。

在政府積極推動前瞻計畫之際,思考台灣產業未來的轉型升級,我呼籲要跳脫以往將資源投入在有形的硬體建設,未來應該改變思維,更為重視對於無形的軟體建設、能創造隱性價值的建設,以此面對新經濟挑戰,相信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條新路。

(作者為宏□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神救援!昆蟲系男孩出手 拍出世大運超夯片
〈Taipei in Motion〉,這支1分38秒的話題廣告片,你看過了嗎?去年世大運一波宣傳片,陽春又涉抄襲讓台北市被罵翻。這次,設計人劉耕名成功救援。

爸媽有效處理孩子情緒的原則
從研究可知,學齡前的孩子大發脾氣並非特例,但是爸媽該如何有效地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幫助他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則需要方法。建議爸媽採取這些原則引導孩子!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