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0日 星期二

聯合報社論/昏庸的政府才會任意剝奪人民投票權


【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9/21 第530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當施振榮的王道遇上霸道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昏庸的政府才會任意剝奪人民投票權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化解兩岸經貿歧見 邁向正常化
民意論壇 全球搶人 台灣拿什麼引才留才
一個地震 交部、經部各自表述
遊走美中俄之間 印度戰略自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以歐盟為鑑 降低天然氣發電占比
強震過後 都更必考題 選將怎答?
耐震評估牛步化 民眾聽天由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當施振榮的王道遇上霸道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桃園市長選情「抄」不停。林智堅退選後,張善政被宏□研究案纏身,遭農委會凌遲清白。國家機器羅織影射,民進黨斥資散布黑函,直指張善政抄襲A國庫錢。此時,抄跑堅華麗復出,高喊誠信比選舉重要。難怪沈富雄形容:一群流氓追打秀才。

十五年前的農委會研究案由宏□得標,賺走五千多萬,當時副總張善政領軍執行專案,報告各有作者。民進黨誣指張善政「抄襲」撈錢,歪理能歹戲拖棚,只因宏□沒有挺身而出。只要拿出整套檔案,即可釐清公款用處、撰寫責任及驗收結果,宏□卻守口如瓶,坐看昔日夥計替東家背「A國庫」罪名。

宏□無視商譽被潑髒水,讓人好奇創辦人施振榮能若無其事。施老董積極推動「王道經營學」,大談利他、創造價值及社會永續。理想高大,但碰到霸道政府,也只剩「民不與官鬥」的鄉愿。是非不明如何奢談王道仁義?

宏□與台大、慈濟、鴻海及台積電都是台灣之光,但面對大是大非,高下立判。台大、慈濟等無懼逆風,堅守正道,以行動實踐品牌承載的價值,贏得社會尊敬。而宏□作不到施振榮標榜的王道,自家商譽隨便和政治稀泥,令人唏噓。

張善政須以施董為戒,徒有義正詞嚴,禁不起考驗。若連個人清白都無力捍衛,人民怎能相信你有魄力改革市政?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昏庸的政府才會任意剝奪人民投票權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九合一大選將在十一月廿六日舉行,屆時確診者及居隔者應如何投票,備受關注。目前,中選會與防疫指揮中心均持限制立場,不許這些人投票。中選會主委李進勇稱,投票日的防疫指引,仍依去年五月根據「三級警戒」情況通過的標準辦理。指揮中心則稱,依該指引,確診未解隔者、居隔檢疫者都不能進投票所投票。二○二二年底的選舉,卻拿一年半前的規定處理,蔡政府為何自甘停滯在舊日時空,不隨時移動?

「選舉權」是憲法明文保障的公民權,但中選會隨便訂出一個「指引」,信手就剝奪掉人民的投票權,根據的是什麼法理?荒謬的是,去年五月實施的防疫「三級警戒」,到去年七月下旬已降為「二級警戒」;指揮官陳時中今年二月更宣布取消「警戒分級」,不再實施。在這種情況下,中選會竟還死抱著「三級警戒」的選舉防疫指引不放,指揮中心也無異議照單全收,豈不奇怪?這究竟是政府部門已經懶得用腦,或者早已過期的規定還能提供主政者什麼特殊甜頭,中選會和指揮中心才會如此戀戀不捨,死抱著不放?

最諷刺的是,民進黨正力推「十八歲公民權」,要讓年滿十八歲的公民享有選舉及被選舉權,此案也在同一天要進行公民複決。推「十八歲公民權」是進步的立法,顯示主政者在意年輕世代的參政權。但在另一邊,政府大手一揮就能剝奪幾十萬確診者與居隔者的投票權,而毫不以為意。兩相對照,誰會相信蔡政府真的在乎人民的權利?

選舉權是《憲法》保障的權利,而不准確診者投票則是蔡政府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及《新冠肺炎特別條例》的警戒分級而來,明顯有以法律凌越憲法之嫌。如此一來,確診者不過是染疫,卻形同被「褫奪公權」,彷彿他們犯了什麼滔天大罪,這公平嗎?事實上,歷經三年的疫情襲擾至今,民眾多已接種疫苗,加上病毒變異,疫情也已不若初時那般致命。蔡政府一邊高喊「回歸正常生活」,一邊又拿著早已過時的「指引」當令箭,要求確診者及居隔未滿者不得投票,這不是「思覺失調」嗎?

無論如何,中選會援引去年三級警戒的指引限制確診者投票,第一是時空錯置,第二是法理不通,第三是有違憲之虞;蔡政府必須及早改弦易轍,不可一意孤行錯到底。至於確診者應如何投票,目前看來有兩個方向可以考慮:其一,是將新冠肺炎從目前的「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級為「第四類」,如此就沒有確診者須強迫居隔的問題,政府即毋需再禁止確診民眾投票。其二,可參考韓國的作法,在一般民眾結束投票後,預留一到半小時供確診者或居隔者前往投票,如此即可避免與其他人過度接觸。必要時,甚至可讓他們配備更佳的防護工具,這些都是技術上很容易解決的事,不須以剝奪民眾投票權為代價。

事實上,五月初陳時中在指揮官任內即曾預告:新冠肺炎的法定傳染病等級「可能七月降級」。其後,陳時中藉口疫情減緩逕自丟下指揮棒去參選,但他「降級」的承諾已逾時兩個多月,仍不見兌現。蔡政府若遲不將新冠肺炎降級,卻欲以此為藉口限制人民的投票權,勢必更讓民眾看貶陳時中,他的選情只會更艱困。

拜登這兩天宣布,美國疫情已經「結束」。蔡政府一向對美國亦步亦趨,此時不思解封,卻千方百計想要剝奪民眾投票權,足見官員的昏庸與冷血。邊推十八歲公民權,邊卡百姓投票權,這個政府的心智真的很混亂!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化解兩岸經貿歧見 邁向正常化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即將滿三年,即便變種病毒株的威脅仍在,但從歐美日等地情況觀之,疫情發展已走到盡頭,各國都在努力朝生活正常化努力。經貿正常化是疫後發展關鍵,從供應鏈的重塑到企業與員工關係的重建,要努力的面向繁多。對台灣而言,與美、陸經貿關係的發展仍是重中之重,必須慎重為之。

在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美國國會審理台灣政策法等因素影響下,兩岸關係進入近七年來最不穩定的時刻,過去曾是兩岸緩衝或黏著劑的民間經貿往來,卻因疫情因素處於非常態。當疫情逐漸遠離,兩岸經貿當前的非常態,究竟是要回到過去的常態,還是現有的非常態變成常態,是蔡政府當前的重要課題。

即便兩岸關係受疫情與政治紛擾影響,台灣出口大陸金額成長率縮小,但今年前八月兩岸貿易總額2,174億美元,我對陸享有1,047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從貿易與順差規模來看,大陸是台灣不能放棄的市場。然而在美國將大陸視為主要競爭對手後,不論是川普時代的美中貿易戰或科技戰,到拜登主政時的印太戰略與晶片聯盟,美中在經貿上的碰撞與競逐日見激烈,台灣身處在美中台的最前線,必然得承受兩強相爭的後座力。

近一年大陸已在農漁產品上對我出口下重手,但產業界普遍更擔心的是ECFA能否繼續推動下去,這也是月前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登陸與台商座談的主要原因,但在國內藍綠對抗的氛圍下,夏立言登陸被泛政治化,反而讓原先要聚焦的兩岸經貿正常化一事,未獲太多的關注。蔡政府也深知兩岸敵意持續加深的風險正在升高,日前四川發生地震,我官方立刻向對岸慰問,就是為了展現善意,增加兩岸良性互動的基礎。只靠上述幾項作為並不足以讓兩岸經貿關係回到正常水準,政府必須掌握接下來的幾個時間點,促成兩岸經貿關係朝向好的方向擺動。

今年第4季是今年兩岸政治活動的高峰,中共要舉行20大,我方則有地方選舉,前者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延續政治生涯的關鍵會議,後者則是蔡英文總統卸任前最重要的一次選舉,被視為民進黨2024年政權保衛戰的前哨戰。在此高度政治的季節中,兩岸自然難以進行實質溝通,但在這之後,就有兩岸推動良性互動的時間點。

拜登與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均表示新冠大流行即將結束,疫情邁向終點,各國都在加速推動國境管制的正常化。台灣預計下月起逐漸鬆綁國境,大陸疫情管控在20大後也可望迎來轉折點。兩岸航班因疫情已緊縮相當長的時間,明年春節或許是兩岸嘗試局部擴大航班往來的時間點,這一來符合華人過節的需要,更是兩岸藉此小小的前進,讓近三年來處於非常態的經貿與民間往來,重新邁向正常化。

更深層的問題是兩岸經貿的下一步該往哪走。美國目前視中國大陸為競爭對手,在晶片等多項關鍵供應鏈領域採取圍堵的方式,蔡政府在抗中保台策略的思維下也緊跟著美方的步調走,這是兩岸經貿往來的最大隱憂。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和兩岸經貿關係,從本質上與規模上都有相當的不同,大陸仍是台灣重要的出口市場,這也是迄今蔡政府對ECFA議題謹慎以對的原因。

聯合報的兩岸民調顯示,雖然因大陸軍演等因素,民間對大陸官方的負評居高不下,但仍有壓倒性多數的國人認為兩岸必須有溝通管道。兩岸政治上的不信任感難以在短期內改善,經貿往來是當下雙方找到最大公約數較易成功的議題,蔡政府必須正視兩岸經貿的現實與需要,努力創造兩岸疫後經貿正常化的契機。

   
民意論壇
全球搶人 台灣拿什麼引才留才
王伯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聯合報

前陣子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國慶群眾大會演講時談到新加坡的人才政策,強調除將積極培育本土人才,也會繼續延攬全球頂尖人才,建立一流的人才庫,為此星國推出許多新措施,強化其「引才」、「留才」的條件。

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天然資源也不豐富,卻能夠成為先進開發國家之一,就是因為向全球敞開大門,廣納人才,給予優渥的待遇,吸引他們到新加坡發展,甚至最終成為新移民。這些當初他們稱為「鯨魚」的頂尖人才,除直接對新加坡做出貢獻,也協助培養和指導「小魚」,提升新加坡本土人才的素質及水準。多年以後這些「小魚」也會成長為「鯨魚」,成為新加坡寶貴的資產。

台灣受少子化衝擊,加上缺乏中長期人才培育的計畫及願景,人才荒已是多年沉痾,尤其高階菁英人才明顯不足,就連當前產業龍頭半導體業都已需人孔急,更遑論其他科技產業及傳統製造業。甚至政府各部門亦是。雖「育才」極為重要,然而透過教育培養緩不濟急,因此短期內要扭轉劣勢,「引才」,也就是延攬國際人才來台,特別是高階白領精英,就可收立竿見影之效。除了貢獻所長,他們也可以協助企業做國際化布局、開拓國外市場,以及引進尖端技術和管理經驗。

要引才,就要和全球的攬才條件競爭。現在幾乎所有國家都陷入搶人大戰,面對各國不斷祭出的優渥薪資及福利等攬才條件,台灣必須提出更積極、開放的引才、留才制度和作為。我還記得八○年代在新加坡擔任EDB顧問,當時有十二個國家研究院,其中八成的所長都是拿外國護照,這點在台灣可能就窒礙難行。因此我們對海外人才的包容與否、格局是否能放大,引才留才措施是否能實惠,將是我們決戰人才市場能否勝出的關鍵。

過去也有反對人才開放,他們以為引進國外菁英人才,會排擠國內年輕人工作機會,事實上台灣過去一直對人才採取保護主義,設下種種限制,防止外國人才來台,但這種保護主義有讓國內年輕人擁有更好的工作條件嗎?事實已證明不然。引進外籍精英,可以為國內經濟注入活水,活絡產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美國及新加坡都是很好例子。

我相信政府業已體認到全球搶人大戰的急迫性,因此去年底核定了新修正的「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包括就業金卡、延長稅務優惠適用年限、爭取優秀外國大學畢業生來台工作等等都大幅放寬,希望為海外攬才增誘因。我們欣喜政府的努力,但全球人才大戰,拚的就是條件,我們需要更不拘一格、實優實惠的措施並確實執行。

戰國時代李斯曾上呈《諫逐客書》給秦王嬴政,強調有容乃大,說服秦王善用各國人才,秦王從善如流,也成就了秦國一統天下的霸業。現在全球化的時代,爭取國際菁英來增加國家的競爭力已是必然,所謂「得人才者得天下」,台灣要如何引才納賢,蓄積人力資本,創造競爭力,實要政府深思。

   
一個地震 交部、經部各自表述
程仁宏/文化大學地理學系教授、消/聯合報
九一八台東強震撼全台,氣象局地震中心研判是中央山脈下不具名斷層所致;前局長辛在勤臉書發文,指周末兩起強震應屬縱谷地震,十八日規模六點八強震為主震,十七日的六點四地震也是主震。台東強震到底是哪個斷層引發的?若是如氣象局所說「不具名的斷層所致」,將更令人憂心!

經濟部地質調查所十九日說明,初步調查發現,部分地表破裂發生在台東池上斷層沿線,並有裂隙與噴沙現象。由震源機制與餘震資料分布顯示,本次地震由北北東走向、朝西高角度傾斜的走向滑移斷層所致。地調所更指出,地震部分災害區域,確實在經濟部已公告池上斷層地質敏感區範圍內。

地調所二○二一年公告台灣目前有卅六條活動斷層,活動斷層是指「過去十萬年以來曾經活動過,未來可能再度活動的斷層」,其與地震密切相關,主要調查研究及公告的主管機關是在經濟部,但是目前國內對地震消息發布是在交通部氣象局地震中心,地震相關研究與發布分屬不同部會,資訊整合、資料分享研判,是否應該整合?

台灣位居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是不可避免的環境災害,但是依政府對地震相關研究的重視度不足,只有「地震中心」且是在交通部氣象局下的次級單位,經費不足、人力不夠、業務分散,強力呼籲政府應該至少提升為「地震局」,經費用於防災減災,遠勝於救災,這才是全民之福。

   
遊走美中俄之間 印度戰略自主
方天賜 /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聯合報
上海合作組織會議於十五及十六日在烏茲別克的撒馬爾罕舉行實體峰會。此次會議正式接納伊朗成為會員國,象徵該組織繼二○一七年擴編印度與巴基斯坦這兩個南亞國家之後,再跨一步進入西亞地區。在中俄主導下,這個原本以中亞內陸為核心的集團,與美國側重海洋的印太戰略頗有互別苗頭的架式。

此次峰會的另一焦點是俄羅斯總統普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印度總理莫迪等人出席與會。相關國家都利用此次難得機會舉行會外會,反而比場內正式活動更有看頭。除了地主國烏茲別克,習近平與其他國家領導人另開十場雙邊會晤。普亭也舉辦了九場的雙邊會晤。莫迪則會晤了俄羅斯、土耳其、伊朗、烏茲別克領導人。

其中,印度在上合組織的這一系列展演非常值得注意。如同它在四方安全對話中的角色,印度在上海合作組織中也帶有強烈的「非主流」色彩。莫迪在與普亭及習近平的互動中,便特意彰顯出它的戰略自主性。

莫迪在普亭的雙邊會談中,先是提及兩人廿年的交情,接下來則當著電視轉播勸告普亭「現在不是戰爭的時代」。莫迪光靠這句話就為印度贏得道德制高點,迅速獲得西方媒體的肯定。有趣的是,印度外交部發布的新聞稿反而對此隻字未提。除了贏得面子的外交辭令之外,印度實際上卻是強化與俄羅斯的經貿交流。自俄烏衝突以來,印度自俄羅斯的肥料進口增加了八倍。在俄烏戰爭前,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約占進口總額的二%,如今已飆升到十八%。

同樣地,印度在處理中國關係上,也展現了平衡的技巧。在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前,中印宣布從爭議邊界點撤軍,刻意營造雙方會面的機會。莫迪與習近平過去曾經面晤十八次,但兩國關係因為二○二○年的加萬河谷流血衝突而陷入低點,不再見過面。外界因此高度關注兩人是否會藉此機會進行晤談。但雙方一直到會議結束前,都不證實也不否認是否會有場外雙邊會晤,吊足外界胃口。兩人也都巧合地缺席了十五日的領導人晚宴,引發外界猜想。莫迪與習近平在高峰會後的大合照中毗鄰而立,卻又極其冷淡。兩人最後也沒有公開舉行雙邊晤談。

莫迪對習近平的公開冷漠,符合印方「先解決邊界問題才有正常關係」的立場,避免國內的質疑,但是中印雙邊領導人現在可以同在一個會議室裡面對面談話,仇恨值已然降低不少。事實上,印度外長稍早公開提到中印攜手才能實現亞洲世紀的論述,也是在鋪陳有助關係緩和的氛圍。

由於印度剛接下上海合作組織的主席國,它在這個舞台上的戲分還會加重。一方面,印度要處理它與上海合作組織其他成員國的不同期待;另一方面,印度也要調和它自己在四方安全對話與上合組織中的角色。印度如何繼續遊走在互斥的集團政治中,頗令人玩味。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以歐盟為鑑 降低天然氣發電占比
楊之遠(退休教授)/聯合報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歐盟對俄羅斯實施全面性制裁,主要目的在削弱其經濟基礎,以及資助戰爭的能力。其中對俄羅斯能源部門的制裁措施包括:禁止出口特定煉油技術;禁止所有形式的俄羅斯煤炭進口;禁止對俄羅斯能源部門的新投資;全面禁止進口所有俄羅斯海運原油和石油產品。

二○二一年,歐盟從俄羅斯進口約一五五○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約占歐盟天然氣總消費量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歐盟各國二○年天然氣發電量平均占總電力結構之百分之廿四。

針對上述制裁,俄羅斯以停止供應天然氣作為反擊,並於九月三日起無限期停止「北溪一號」天然氣管線輸氣,導致歐盟多國電力價格迅速飆升。歐盟電力行業協會在九月初公布,由於天然氣供應下降,歐盟批發電價自二一年一月至二二年八月期間飆升了百分之五三二。英國「鏡報」資料顯示,隨著能源價格上漲,到今年十月,英國家庭平均每戶一年的能源費用將超過三五○○英鎊。英國央行警告,英國經濟可能陷入長期衰退。

由於能源價格飆漲,歐元區八月份年度通膨率達到創紀錄的百分之九點一,導致歐元兌換美元匯率跌至二十年低點。德國、法國等歐洲各國,除了大肆搶購液化天然氣及煤,以確保冬季溫暖外,各國政府承諾用於幫助消費者和企業應對能源危機的資金迅速高達三千億歐元。

為解決歐盟能源危機,歐盟九月十四日提出緊急應對措施,包括:成員國要在用電高峰時段減少至少百分之五的用電量,到二三年三月底將總電力需求減少至少百分之十;對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低成本發電公司收入上限設定在每兆瓦時一八○歐元;對石油、天然氣、煤炭和煉油部門產生的超額利潤徵收至少百分之卅三的「團結貢獻」稅。後兩項措施將為歐盟籌集約一四○○億歐元資金。

由於歐盟將要採取干預措施,十二日天然氣價格一度大跌百分之八,但價格仍比往年同期高出近八倍。

儘管戰局對俄羅斯未必有利,但俄羅斯將能源「武器化」,造成天然氣價格飆升,引發通膨,衝擊民眾生計,令歐盟疲於奔命。

全球液化天然氣(LNG)價格飆漲,民進黨政府為穩定物價,七月對氣價及電價做了象徵性調整,讓中油及台電兩大國營企業各自虧損約二千億台□。未來歐盟將與亞洲競爭LNG,蔡政府將天然氣發電占比提高為百分之五十,更凸顯荒謬。建議政府應以此次歐盟能源危機為殷鑑,迅速調整電力結構,使用核能,減低天然氣占比,才能確保台灣能源安全。

(作者為退休教授)

   
強震過後 都更必考題 選將怎答?
王健安/暨南大學財金系副教授、中/聯合報
花東規模六點八強震,使老屋安全問題再度受重視,連帶影響選民對年底主要參選人相關都更政見的關注。

以台北市來說,黃珊珊除提出「河岸導向」都市發展策略,擬讓河岸的都更享有最高兩倍容積率獎勵;並設定「廿年內都更汰換五千棟四或五樓的無電梯公寓」目標。黃還聘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為競選辦公室總顧問,承續其倡議的「防災型都更」。此類都更概由上而下,政府就災害潛勢區高齡住宅附近,找空地先建(安置房)後拆(老屋)。而這也衍生黃另一競選口號「以教育為導向」之都市發展計畫,擬釋出部分校地蓋中繼宅。

至於陳時中提出四大策略:審議明確化、案件預審制、專業諮詢管道 、提升都更公益,以加速都更;他設定的目標是「(市府)優先介入十七處整建住宅、八十四處海砂屋、一一○處危險建築推動更新,預計在首個四年任期內完成核定兩成的都更案」。他在組織面特別著墨,擬將現有的都更處、住都中心等整合為都更特戰隊,試圖透過專業諮詢與預審等,提升都更審議效率。

蔣萬安則以其「矽谷經驗」,提出「都更速度代表一個城市進步速度」的解方,他強調的「公辦都更」聚焦在三個策略:早進場(降低現行需九十%民眾同意參與後,政府才能進場的高門檻)、擴量能(增加預算補充人力)、增彈性(對有公共安全疑慮者可透過專案方式檢討基準容積,以提升參與意願);其最新設定的數字目標為「近百棟海砂屋優先公辦都更」。

北市卅年以上屋齡住宅占七成以上,六都住宅老化最明顯就是北市。這就是目前「雙老(老人住老宅)」樣態下,衍生老人除因爬樓梯喘吁吁而不願下樓的低落生活品質外,也使地震時的安全備受關注。

然而以目前速度,至少需上百年才能改建完所有老屋,但各選將都更政見卻大同小異,他們對都更困難的原因也有基本認知,比如民眾最在意「一坪能否換一坪」、建商較關注成案門檻等。近期中央亦通過多項加速措施,比如有「都更特快車」之稱的危老重建,降低申請門檻。另九月也剛通過「公有非公用土地及建築物,應一律參加危老重建(危老重建條例第五條之一修正)」,以加速公有房地參與重建的辦理時效等。若要以更嚴謹標準檢視,現行地方政府已有鼓勵老屋健檢(地震事前預警措施),及中央層級的住宅地震險(地震事後基礎保障措施,然目前全台平均投保率不到四十%),或可納入政見(再與社宅等)做多元化政策組合。

都更政策可能是各黨派最有共識的政見,大家都同意「老人住老屋」問題嚴重性,也認同透過都更解決問題的必要性,故選民對都更政見不應「聽聽就好」,更須強力監督當選者支票兌現程度。對於地震頻繁的台灣人民,都更已是如何安居樂業與城市治理無可迴避的重要議題,基於政治誠信,對許諾過的都更政見「做就對了」,聰明的選民將會睜大眼睛檢視著!

   
耐震評估牛步化 民眾聽天由命?
徐徐茂卿、婁光銘/台北市結構工程/聯合報

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平均每年發生之地震達數千次之多,有感地震超過百次,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大地震所造成的嚴重傷亡,國人至今記憶猶新。

有鑑於此,內政部自民國八十八年以來,持續檢討修正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對於既有供公眾使用建築物,亦於民國八十九年經行政院核定「建築物實施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方案」,針對公有建築物及校舍率先進行耐震評估及補強,成效甚好。

行政院雖於民國一○八年核定全國建築物耐震安檢暨輔導重建補強計畫,預計三年投入約五十四億元預算,全面執行全國危老建物之快篩、耐震評估、補強及重建,然對於數量龐大的老舊建築實際效果如杯水車薪。內政部於民國一一○年修正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五條及頒布「都市更新耐震能力不足建築物而有明顯危害公共安全認定辦法」,以加速都市更新的效率。

立法院於民國一○六年通過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以加速老舊房屋之重建。另於民國一一一年通過修訂建築法第七十七之一條,增訂其構造安全不符現行規定者,主管建築機關應視實際情形,令其改善或改變其他用途;惟該條僅適用於私有公用且為單一所有權人或使用人之建築物,或經當地主管建築機關依法認定耐震能力具潛在危險疑慮之建築物。

綜上,目前行政機關對於私有建物之耐震評估及補強之推動尚處於牛步化階段,地震來襲時民眾對於自身生命財產安全處於僅能聽天由命之狀態,是否能謂行政機關已盡其對人民生存照顧職責,實非無疑。

此外,對於民國八十八年以前之私有建物,其耐震及設計標準相對較不嚴謹,部分建物有軟弱層及施工品質不佳現象,及民眾違建加蓋、擅自敲除隔間牆等不當使用問題,建物耐震能力有重行檢核必要。僅以最近之民國一○五年美濃地震維冠金龍大樓,抑或民國一○七年花蓮地震雲門翠堤大樓為例,倘能適時做耐震能力評估補強,或有相當機會避免倒塌憾事。

與其事後救災、檢討及究責,建議政府不如加速推動私有建物之耐震評估及補強。

   
坐溪畔吃原民無菜單「流水席」 體驗透明獨木舟徜徉夢幻台東藍
「台東藍」是大自然賜予台東,最純粹夢幻的顏色,來到東海岸徜徉碧海藍天,享受戲水、衝浪、SUP和獨木舟等水上活動,是貼近台東藍的方式。不只是動感的體驗,重視文化、佳餚、快樂分享的阿美族生活文化,是東海岸的魅力之一。

成功人士與眾不同的 9 個做法 從正確付出努力開始!
就算是天資聰穎、成就非凡的人,也很難理解自己究竟為何成功或失敗。直覺的答案,可能就是你天生具備某些才能,而欠缺其他才能;但這個答案只是整個拼圖裡的一小塊。其實,數十年針對「成就」的研究顯示,成功的人之所以能達成目標,並不只是因為天生的才能,而比較常是因為他們做了什麼努力。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