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日 星期日

【很久很久以前】Hazel/歷史背後的神之光


【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10/03 第5284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很久很久以前】Hazel/歷史背後的神之光
邀請那位古人遊台灣
【青春名人堂】張□仁Jill/盧26塊錢的富翁
 
 
 
心情札記
 
【很久很久以前】Hazel/歷史背後的神之光
文/Hazel/聯合報
圖/裴小馬

小時候讀歷史,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拗口又重複性極高的人名,當時心裡總是疑惑:為什麼外國古人取名這麼沒創意,總是亨利路易菲利浦、瑪莉安妮凱瑟琳呢?撇除人名帶來的痛苦,我困在國王女王皇帝們的英勇事蹟背誦裡。一向熱愛歷史的我,碰上學校考試一樣叫苦連天,那些曾經讀過的老故事,都好像發生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趣味蕩然無存。

不過,脫離升學壓力後,我重拾課外讀物,有意思的歷史再次回到我的視線裡。隨著我愈讀愈多,後續還開設了Podcast頻道《時間的女兒》專門討論歷史,才深深感受到西洋史的精髓:宗教,亦即基督教。

有別於台灣習慣將羅馬教會稱為天主教、其他新教統稱為基督教,西方是將所有信仰上帝的正派宗教統稱為基督教世界;無論人種、語言、國籍,整個歐洲史隨處可見基督教難以撼動的影響力。《聖經》成為人類史上發行時代、數量都最廣最大的印刷品;也為了榮耀上帝,新生兒的名往往由《聖經》中擷取,造成西洋史上「菜市場名」頻頻的奇觀。

說到基督信仰,其中最難忽視的力量就是羅馬天主教。教會權力之大,說來恐怕讓信仰多元化的台灣人瞠目結舌。由於古時資源匱乏、生存不易,再加上中世紀封建制度必然會造成百姓受壓榨,人民生前的苦難無以避免,那麼只好將希望寄託在死後的永恆吧!

教會抓住了這一點,大力提倡靈魂的救贖。古時教育水準低落,別說普羅大眾,就連貴族階級識文讀字的也寥寥可數,信仰便愈趨於盲目。國王、皇帝們只管得著世俗生活,信仰把控的卻是無邊無際的「想像」,於是神職人員的權力愈趨擴大。教會擁有自己的地產,地方上大主教的領地堪比公爵世家,教宗領地更可自成王國;無論各行各業收入高低,每月須統一繳納「什一稅」予教會──亦即十分之一的收入(此為法律,並非自願捐獻);神職不受世俗律法約束,僅有教會法庭能做出裁決,高位者犯案結果往往不了了之;若世俗君主不服「管教」,教會更將以「大絕罰」威嚇之──將國王逐出教會,使其死後無法上天堂,將永生永世飽受地獄折磨。

歷史告訴我們,絕對的權力必然帶來腐敗,中世紀教會便是最好的案例。原本神職人員應該誓言守貞、扶貧,但在大量的金錢誘惑下,傳教者經常比信徒更「迷失」。教會開始提倡以物質榮耀上帝,金銀杯盞、彩繪玻璃、珠寶手抄《聖經》等奢華法器和藝術品就此誕生。在金光燦爛的生活中,慾望如同漣漪般逐漸擴散,神父們的精神生活也逐漸把持不住了。中世紀教皇有一半以上都養著情婦、育有私生子;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更加離譜,宗座亞歷山大六世甚至爽快公開承認自己小家庭的存在。

有錢、有權、有親情,如此窮極奢靡的生活誰不嚮往?於是高階神職成了人人搶的香餑餑。為了坐上牧民之首的寶座,每逢前任教宗露出身體衰敗的跡象,有意參選接班的樞機主教們就會展開瘋狂的賄賂:黃金、領地、教會要職都成為籌碼。而神職原本應該對萬民平等開放,有天分、靈性的貧苦少年也有權受到提拔,但在龐大利益下,無背景出身的高階神職人員如鳳毛麟角──受中世紀封建制度影響,貴族僅長子可繼承家產,豪門之家便會動員人脈,全力將幼子推上高階神職之位。一來可保幼子的榮華富貴,二來等於在教會安插了庇護家族的暗樁,一舉兩得!

在信仰的保護傘下,教會在中世紀一度成為一團腐爛的汙泥。收受賄賂已經是最稀鬆平常的,通姦、嫖娼、亂倫、毒殺等等惡劣事蹟更讓人寒毛直豎。教皇們在教會裡到處安插自己的「姪子」──在很多時候,那就是他們見不得光的親生兒子。為了「姪子」的幸福快樂,宗座和世俗君主的交手更加頻繁,利益交換屢見不鮮。

物極必反,教會的權力看似無限,卻架不住「民意」了。德意志的神學家馬丁路德反感於教會暴行,在一座大教堂門上來了驚天一貼:貼上洋洋灑灑指控教會的《九十五條論綱》,如同晴天霹靂,喚醒了歐洲人民的理智。新教流派開始崛起,「會員流失」的天主教會終於被迫自省,但勢力早已大不如前。

儘管教會腐敗,我們卻也不該一概抹殺天主教曾經的貢獻。畢竟人民不是傻瓜,天主教之所以能千百年來依然存在,最該歸功於基層神父、修女們的良善和純粹。在教廷高層看不見的地方,中世紀依然有許多像德蕾莎修女一樣無私的人,他們由自身慈愛傳達出的信仰力量,才是持續吸引人們追隨天主教的真正原因。在《聖經》中,上帝宣揚的是真、善、美,也或許只有屏除了錢權散發的金光,才最能得見神的光輝吧。

●本文作者為Podcast頻道《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主講

邀請那位古人遊台灣
主辦單位/聯合報繽紛版協辦單位//聯合報
若可以與某位古人一同遊歷台灣,你最想邀請誰?又打算規畫怎樣的行程?讓我們發揮白日夢能力,穿越時空的限制,帶偶像認識你生活的地方。

請在「繽紛超連結」部落格「邀請那位古人遊台灣」徵稿文案下留言,每篇限350字內,首段附上題名、作者名,文末附上e-mail信箱,每人不限投稿篇數。

評審團張英□、甘炤文將選出精采留言,選登於繽紛版,優勝者除稿酬外,前三名可獲得霧峰桐林社區贊助之「走讀台灣貓頭鷹文學杯墊」。即日起開放貼文,10月10日截稿,12月公布優勝名單,詳情請見:http://blog.udn.com/benfenplay

【青春名人堂】張□仁Jill/盧26塊錢的富翁
張□仁Jill/聯合報
我的工作是在美國募款,捐到亞洲23個國家和地區的非營利組織。我的客戶是美國的個人和家族基金會,成立基金會是美國有錢人中常見的避稅方式,所以我幾乎每天都在接觸這些有愛心的富翁,或是他們的律師、會計師、財務顧問。他們的財富多到我難以想像,身為普通上班族的我,剛做這份工作的時候,發現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數字只當數字,才不會整天被那麼多零嚇到身心失調。又因為需要保密的工作特質,我們的同溫層很薄,無論是合作夥伴或競爭對手,我們能說的不多。

印象深刻的,是某次一個外部合作夥伴竟然忍不住講到他的客戶。他在紐約,主要服務大額捐贈者,捐款底限是三百萬美金。「妳知道嗎,我的捐贈者要捐那麼一大筆錢,他剛剛竟然花了半小時,跟我『盧』26元美金的手續費。」這種事情其實不算罕見,我認識的有錢人也都精打細算又重視效益,我已經習慣從他們的角度看事情。「半小時還好吧。」我淡淡地說。「不,妳不懂,這已經是第三個禮拜了!」螢幕那端的夥伴,臉皺成一團、從喉嚨深處發出哀號:「我可不可以直接給他26元,請他放過我。」

這有點毀我三觀了,如果有辦法一次捐三百萬美金,他的時間應該很寶貴吧?我還記得以前某個老闆鼓勵我:「妳要有野心成為那種連彎腰撿鈔票都算浪費的人,因為那彎腰的一秒,妳可以創造鈔票十倍的收入。」這種境界我難以想像,我如果在地上看到鈔票不僅會撿起來,還會花時間跑一趟警察局。但那是我啊,有錢人不會這樣吧,花三個禮拜盧26元是怎麼一回事?

我左思右想、經過幾輪的旁敲側擊請教之後,發現有錢人真的跟我們想得不一樣(雖然這件事大家早就知道了)。那26元的差別是來自手續費的計算公式雙方認知不同,之所以會花這麼多時間,因為這是「結構性的差異」。在他們眼中,這或許比單一事件(如輸入錯誤)差26萬元還嚴重,因為會影響到以後每一次交易、每一筆捐款。這次「只是」三百萬美金,如果他們未來十年內要捐三億,或是遺產要捐三十億呢?當然這是他們的捐款,最後只會有去無回,但正因為是要幫助社會,他們更是斤斤計較,希望用所有方法確保這份善意可以長長久久。

知道這樣的差別之後,我好像對世界有了不同的看法。錢是中性的工具,重點是怎麼用而已。錢很多不代表他是壓榨他人的既得利益者或是邪惡帝國派來的、計較錢也不代表小氣或吝嗇;如果在不為難他人的情況下謹慎計較,也只是表示他很在乎而已。話說回來,我不會再說任何人盧了,不管是收集折價券、對信用卡折扣斤斤計較,或買菜請老闆送蔥,都是走在成為富翁的路。對吧?一定是的吧!

●本文稿酬捐贈「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請讓我們都成為正大光明的富翁。

 
 
 
訊息公告
 
 
 
 
美元3把刀砍向新興市場 「銀行如骨牌倒閉」恐重演?
自聯準會於今年3月啟動升息循環以來,美元之外,歐、美、亞等多數國家貨幣幾乎就像自由落體,受到美國這個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貨幣緊縮」的引力牽引,對美元匯率的走勢一路下墜。美元獨強造成貨幣亂世災情陸續上演。「形勢正在快速惡化……,未來,各國央行為支持本幣而進行的干預,恐怕愈來愈有限。」

瀨戶內海 安藤忠雄以混凝土設計的藝術建築
直島的三間美術館皆由以混凝土建築特色而著稱的安藤忠雄所設計。直島當代美術館收藏了許多現代藝術家的作品,如推廣商業藝術和普普藝術的美國藝術家安迪沃荷,以塗鴉藝術聞名的巴斯奇亞,和另一個著名的英國普普藝術家大衛霍克尼等。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