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8日 星期四

聯合報社論/廢科技部,卻增農業部,這哪門子組改?


【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05/19 第546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廣島與西安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廢科技部,卻增農業部,這哪門子組改?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提振經濟 打造永續型內需
民意論壇 鼓勵低碳產氫 才是全民之福
猛打落跑議題 不如立法解決
無法迴避的兩岸論述
不顧庶民經濟 只會砸錢買人
控管風險 催生企業人權盡職法
美好未來 主導權在農民
侯友宜要勝選 就需海納百川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廣島與西安
黑白集/聯合報
拜登在廣島與G7工業國開會,習近平則在西安跟中亞五國會盟。東西兩個盟主各自擺出陣勢,針尖對麥芒的兩台戲,哪一個才是人類的明天?

東京是海權思維的象徵,西安則是陸權力量的門戶。江戶被黑船包圍,開啟日本脫亞入歐的紀元;長安則是中國走出絲路的開端。岸田文雄想複製當年伊藤博文的變法,習近平則似自比派張騫通西域的漢武帝。只不過,岸田心裡明白,主角並不是他。

時空走到今天,儼然是心臟地帶與邊緣地帶兩個地緣戰略理論的較量。拜登想要延續再熟稔不過的離岸平衡術,將盟友調集東亞封鎖中國;習近平卻想以招納舊蘇聯的中亞五國向拜登宣告:陸權時代已經回潮,G7的風光日子就要到頭。

兩個數據讓習近平躊躇滿志:一是美國卅幾兆美元的天文國債,讓美國更像解體前的蘇聯;二是中國經略一帶一路十年有成,今年前四月對沿線國家出口額首度超越對美歐日出口。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擰成一團,世界島重回中心,G7就像是它們的邊陲。

世界已再度走向兩極化,廣島與西安映照的,就是華盛頓與北京的對決,無人能預知勝負。拜登人雖在廣島,還在為債務上限傷神,一眾盟友看在眼裡,難免忐忑。這時台灣的功課無他,明哲保身而已;民進黨卻全力押注美國,實比賭輪盤還瞎!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廢科技部,卻增農業部,這哪門子組改?
社論/聯合報
立法院近日一口氣三讀通過農業部、交通部和經濟部的組織法修法,一夜間,除了農委會升格為農業部,總計新增及升級了十一個三級機關。蔡政府執政七年,卻直到最後一年才忙著推動「組織改造」,除浮濫設置機關,並企圖利用政務/常務「雙軌制」來加派自己的人馬卡位。所謂「完全執政」,對民進黨而言,難道只剩下「一切通吃」的目的嗎?

最令人吃驚的,倒不是陳吉仲如何為農委會升格為部而激動落淚;而是經過這一番轟轟烈烈的「組改」,行政院多了一個「農業部」,「科技部」卻不見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蔡政府不是口口聲聲「科技立國」嗎?為何千方百計把農委會升格為部,卻把更重要的科技部廢除,並降級為「委員會」;這真是令人百思不解的事。

今天回顧這段迷離的組改之路,仍然像一段迷宮。國科會是在二○一四年馬政府任內,經組織改造升格為「科技部」,其目標明確,是要進一步提升台灣的科技發展。不料,蔡政府二○二一年推動組改,卻在閣揆蘇貞昌手中決定將科技部降為「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簡稱又變回「國科會」。這段回頭路,理由極為牽強。蘇內閣聲稱,《行政院組織法》有十四部八會三獨立機關的總量限制,為了要成立新的「數位發展部」,所以科技部必須重新貶降為「會」,把這個「部」的位置讓出來給數位部。

表面上看,這是「數位部」和「科技部」的競合問題,蔡政府決定以「數位發展」為重,因此選擇貶抑「科技」。這樣的選擇,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因人設事」因素作祟,最終不過是蔡政府為了安排政委唐鳳出任數位部首任部長罷了。再說,秤一秤「數位」和「科技」的重量,蔡英文難道不覺得把數位發展併入科技部底下,才是更合理的安排嗎?且看,數位部去年八月成立至今,在本身業務上未見任何成績,政府及民間的數位漏洞警報卻頻頻響起;蔡政府厚此薄彼的組改,為國家成就了什麼?

光是「數位部」和「科技部」的競合問題,就有這麼多疑點;如今若再加上「農業部」的升格,蔡政府的徇私偏頗,即更令人匪夷所思。農業事關眾多人口和農作、環境的維持,絕對不能說不重要;但就產值而言,農業產值僅占GDP的比重不到二%。近年,農委會一味以撒錢方式對農民及農產品進行補貼,卻疏於對農田及水利環境的關注,這絕非健康的行政模式。荒謬的是,蔡政府竟然讓農委會升格為「部」,而科技部竟遭縮編矮化為「會」,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麼?

舉例而言,台灣農地遭違章工廠不斷入侵,蔡政府非但不處理,卻一再讓它們就地合法化。農地及魚塭遭光電板進犯,原本還以「漁電共生」為藉口,最近竟連不養魚也無所謂。在蔡政府強將水利會收歸國有後,一再因旱象嚴重而勒令農民休耕停播,在在暴露了農委會的無能。但只因蔡總統的私心,農委會竟仍堂堂升格為部,把科技部粗暴擠了下去。升格後的農業部,員額將從四七七○人增加為五三○○人,而降級後的國科會員額僅區區一百多人。這樣的對比,蔡政府發展國家的宏圖究竟何在?

民進黨在野時,一再呼籲政府組織必須瘦身及精簡;一旦它大權在握,便反其道而行,拚命膨脹、擴權與酬庸。近幾年政府的組改正是如此,行政部門的專業分工一再遭到破壞,進用私人的問題日益嚴重。從廢科技部到農委會升格,民眾看到了國家願景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提振經濟 打造永續型內需
社論/經濟日報

今年是不容易安居樂業的一年。出口衰退影響經濟成長、物價持續上漲同時造成生活成本增及實質薪資下跌、房價居高不下、行人地獄凸顯生活品質不佳,人均所得超越日韓但未反映在人民食衣住行的基本滿足提升之上。這種經濟成就與人民幸福感脫節的情形,顯示了台灣經濟結構的缺失與困境,然而,身陷困境正是可以好好思索如何脫困,端看我們是否願意嚴肅面對。

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出口驅動、貿易依存度名列世界前茅,卻也必然深受國際景氣影響。台灣的出口以中上游中間產品為主,其特色一是完全仰賴下游需求,只要訂單萎縮,難有動彈空間,二是價格高不了,畢竟這是下游廠商的成本。因此,只要國際景氣衰退,量價齊跌、動彈不得,台灣受傷的程度也必是名列前茅,2008年金融海嘯時正是顯例。這是高度依賴中間產品出口的宿命。

也因此,加大內需比重以紓解出口風險是重要解方,只是往往都只在出口甚糟時才會引起較多的關注,拿來救急,2009年的消費券正是典型的例子。一旦出口回溫,內需又回到聊備一格的地位。

這樣的經濟結構與思維正是經濟成長果實很難反饋到人民真實生活的原因。今年以來的國內經濟有幾個重要事件,包含稅收超徵用來普發現金及補貼房貸學貸、勞保虧損、台電虧損,蛋荒呈現了蛋雞飼養設備與雞蛋供輸結構的脆弱,行人地獄凸顯了全國性極不友善的行走環境等。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事件,其實可匯聚成具脈絡性的思維:若我們想要的是可以提升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的內需,則還有很多必須做的事;這些事都須有充裕的政府預算支應。如果政府有錢,該做的事還真不少,試想,如果行人地獄的檢討浪潮發生在年初,將超徵稅收用於改善全國人行環境就很可能是用途選項之一。

改善人行環境是一種具永續性、「以人為本」的內需投資,極有助益於生活品質改善,亦即不是花錢打水漂的財政政策。這種支出當然應該是政府預算安排的首要考量,只可惜實務上往往並非如此。蔡政府已是歷任政府中較為重視內需者,近年來藉由大力推動長照與都更來強化內需,這也是一種永續性的內需,值得被肯定。

但我們也常看到發券或發現金刺激消費、補貼房貸電價這些短期應急的刺激內需作為,既是救急,就不具永續性。以維持景氣的總體經濟觀點而言,也許難以否定,但這種干預市場價格式的作為常常會扭曲了市場引導資源合理運用的基本機能,也會導致過度消費這類違反永續發展原則的經濟活動。這種不具永續性、易造成資源錯置、又會排擠預算更佳用途的政策,事實上是寧可少也不宜多的。

近年來國人常稱頌日本的Society 5.0政策,這是一個善用最新數位科技以解決人民生活痛點、投資有利未來發展項目的政策,也正是典型具永續性、以人為本的政策。以經濟學理來說,這樣的政策提供良好的公共財,並可帶來很大的正向外部性,是單靠市場經濟無法完成的,而這些正是政府可介入經濟運作以提升社會福利。

面對出口連月衰退、經濟成長力道薄弱的此刻,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將「加強內需與公建,拚GDP成長保2」,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面對外需驅動力的薄弱,又有機會再追尋能享受經濟成長果實的內需;憂的是所謂欲加強的內需,又是來自於普發現金這類不具永續性的措施。想想行人地獄的改善或日本的Society 5.0,打造永續型內需才是崇實務本的政府最該努力的。

   
民意論壇
鼓勵低碳產氫 才是全民之福
雷敏宏/退休教授、氫能源政策關心/聯合報
五月十六日,一輛氫氣槽車在台六十一線翻車,幸虧沒有爆炸造成人員死傷,但仍嚴重影響交通,此事件亦驗證氣態高壓氫氣儲運的安全問題。為避免氣態氫氣儲存及運輸的營運模式造成風險,或許可以液態甲醇儲運替代氫氣送到用戶處,用戶現場利用小巧安全的設備生產氫氣,亦即在地生產而不必儲存。

目前在台灣生產氫氣有三種主要方法,即水電解、天然氣及甲醇,以目前用電量均以台電燃煤或天然氣供電來看,均極具汙染,而以天然氣產氫或水電解產氫,需大量用電(台電之供電),且需占地廣闊的場址產氫。產氫以後再加壓以高壓儲存及運輸,每一措施均有成本及公安疑慮。如由甲醇產氫,則可以在地生產,不必有大廠場地及高壓運輸,不必儲氫,成本又低,如透過燃料電池或柴油發電機即可發電,成為極佳的分散式供電系統。

台灣不應只注重太陽能及風能發電,目前太陽能及風電供電占比還是個位數,再生能源據專家估計前述成為主電力可能落在二○五○至六○年間,距今還有近四十年。因此,政府應盡速發展低碳產業。

建議政府應積極研擬低碳產氫政策及鼓勵措施,才是全民之福。

   
猛打落跑議題 不如立法解決
林軺/退休教師(台北市)/聯合報
果不其然,新北市長侯友宜甫獲國民黨徵召參選總統,民進黨新北議會黨團立刻猛攻「落跑」議題。看來「落跑」問題,又要在藍、綠之間持續燃燒。

記得國民黨前一陣子的「大局條款」胎死腹中,民進黨的「誠信條款」也沒發揮太大作用。明眼人都清楚,當初賴清德的「誠信條款」和響應的許多綠委,所謂的不當「政治負心漢」,也只是司馬昭之心;除了想保護「現任優先」外,更能劍指在野黨一些想選立委的優秀議員,甚至想用「落跑」罪名將賴清德競選總統的最大勁敵侯友宜困在新北。

怎不想想賴清德自己,當年就是在國大代表任期尚未屆滿時跑去選立委、沒當完立委又跑去選台南市長、沒當完市長再接著去當行政院長,一直在「落跑」,違背自己提出的「誠信條款」。只准自己落跑,卻不准別人帶職換跑道,是民進黨典型的「雙標」;何況,賴清德也沒有辭副總統來競選總統。

藍、綠都不乏所謂「落跑」競選或擔任其他公職的政治人物,是「歷史共業」。與其相互攻訐,當務之急應是盡速立法解決政治人物當選A公職、任職未滿前就跑去競選B公職的爭議。例如:該退回多少競選補助款、任職超過幾分之幾才能競選另一公職、若造成A公職得重選應負擔重選費用等,讓政治人物想換跑道時能進一步深思。否則落跑指控,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無法迴避的兩岸論述
劉宗夏/金融分析者(台北市)/聯合報
國民黨參選總統的人選終於確定,之前的民意調查,各家差異頗大,或有不同的動機跟目的,真正客觀的不多;未來進入實質的論述,對於民意的影響才真正有參考價值,因為它會讓台灣人民必須認真思考未來。其中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兩岸的政策跟論述。

目前確定的三個主要候選人中,侯友宜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表達尊重,雖然沒有否定,卻也沒有像郭台銘一樣熱情擁抱。不過之前侯友宜礙於國民黨徵召結果未定,或許不方便明確表態,相信未來會有更清楚的說法和論述。

賴清德不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扭曲九二共識是「沒有主權」,但他卻用了許多好聽的話來包裝自己的兩岸政策,「願意跟中國合作、和平相處,但也要積極的採購武器,讓台灣的力量夠大,中國才不敢輕舉妄動」。

至於柯文哲,雖對中國大陸表達善意,強調「兩岸一家親」,不過他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僅表示了解也尊重,是「認知」但不是「承認」。

再看中國大陸的態度,他們說只要回到一中原則,一切好談;從馬英九訪陸祭祖,中國大陸讓他暢談「一中各表」可以看出,大陸的兩岸政策已有釋出善意的改變,不再強調一國兩制,而是回到一中框架下,可以模糊主權爭議、求同存異。

柯賴都表達原與中國和平共處,但中共的底線就畫在那,不接受一中框架就無法談;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就是忠實呈現目前兩岸的分治現狀,也符合中華民國憲法且堅守中華民國主權,何來失去主權的謬論呢?不否定一中各表已是中共的底線,難道還期待中共承認兩個中國或台獨?民進黨政府現在的政策,就是配合美國去對付中國,在這種情況下大陸怎可能願意談呢?所以賴關於兩岸的說法都是空包彈,不能解決問題。

總統大選即將進入深水區,侯友宜應擁抱「一中各表」,勇敢直球對決;不要怕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會影響中間選民,因為真理愈辯愈明。且侯友宜目前連泛藍選民都還無法集結,應先求固本,再說服理性的中間選民。符合憲法、兩岸的現狀,又堅持了中華民國主權,還能讓大陸接受;除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外還有其他的嗎?

   
不顧庶民經濟 只會砸錢買人
張南豐/商(台中市)/聯合報
大概從五月初起,筆者在清晨五時半左右,開始聞到一陣陣熟悉的煎蛋香味,那是鄰居停了好些日子的早餐食譜。我心裡清楚,蛋荒和蛋價開始緩解。然而,享用之人不是趕著搭車的學生就是上班族,不知前一段時間用何替代?

同樣是本月初,有量販店推出六十元排骨便當,相當經濟實惠;其他超商業者不遑多讓,甚至推出菜色與分量差不多的便當只要五十九元。簡言之,量販店與超市都能苦民所苦,推出「庶民經濟」。

反觀蔡政府,七年來利用超前部署的口號,不斷設立一大堆「專案辦公室」與「國家隊」,趁著擴大組織的名目,其實只是為了大內宣與選票,因為這些組織幾乎都疊床架屋、巧立名目下的「砸錢、買人」。

民進黨主席、副總統賴清德日前在基隆造勢時表示,如果他當選二○二四總統,要在行政院另設「專案辦公室」,加強中央和地方的合作,逐一解決縣市的問題。對此,筆者無法置信,目前仍然是民進黨執政,如果中央和地方之間有任何問題,為何現在不解決?為何要拖到明年,甚至於非透過「專案辦公室」不可?總統蔡英文不是自稱為最會溝通的政府嗎?

顯而易見,民進黨花人民的納稅錢毫不手軟,只要多一點邊邊角角的單位,進而用薪資和福利安撫進入這些單位的人心,選票就會多一點;其他的,視若無睹。

   
控管風險 催生企業人權盡職法
黃馨雯/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日前興富發公司建案的工程吊臂墜落台中捷運軌道,捷運煞車不及撞上,釀成一死十傷的悲劇。事發後,興富發多個建案被查獲缺失,並處以罰鍰或勒令停工,該公司過去的許多工安意外也被起底。許多人質疑,為什麼紀錄不佳的企業還能承接這麼多建案?台灣社會到底還要縱容這種企業多久?

事實上,民眾長期以來深受無良企業的各種侵害,例如工程意外造成死傷、食安問題及環境汙染影響廣大人民的健康,或是企業強迫勞動侵害勞權等等。雖然一般時候,人們會覺得金錢比較實際,人權和環境價值很遙遠,但搭捷運會被工程意外害死、吃便當也會吃到有害物質、每天呼吸混濁的空氣…,實際上,企業對於人權和環境的侵害,正無時無刻發生。

面對這些問題,除了修改個別法規,在食安風暴後,我國也開始強制要求符合一定標準的企業,應該要編制企業永續報告書,二○一八年也將企業社會責任的精神納入公司法。但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始終空泛,企業可能一邊汙染環境、壓榨勞工,卻一邊聲稱它們捐營養午餐給附近的小學、或捐供品給附近的宮廟,已經有落實企業社會責任了。

因此,國際上除了強化、標準化企業永續報告書應揭露的項目外,亦透過「企業人權盡職管理」,來要求企業評估其營運對於人權及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以預防、減輕、補救或賠償人權及環境侵害。例如,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負責任商業行為之盡職管理指南」等,但是上述國際文件屬於建議性質,仰賴企業的自願履行,效果有限。

近年來,部分國家和區域組織逐漸朝向以「法律」來規範企業落實人權盡職管理,例如法國企業警戒責任法及德國供應鏈盡職管理法;和台灣具競爭關係的日本、韓國亦可望在今年通過立法。

從這個趨勢來看,國際上對於企業的要求,已經從道德倫理式的、抽象的企業社會責任:軟法,轉向風險管理式的、具體的企業人權義務:硬法。

舉例來說,企業應評估其營運可能會造成哪些風險,若評估出某個產品製程可能會產生有害化學物質,就要擬訂預防計畫;如果化學物質仍外洩,要說明如何停止及去除該化學物質,災害停止後須回復並賠償;假如該製程外包給其他廠商,相關要求應訂在合作契約中,並有相應的責任;且應確保資訊公開及利害關係人參與,若企業違反法定義務,應接受處罰及負賠償責任。

已經造成的傷害無法彌補,企業人權盡職管理法當然也不可能解決未來所有企業侵害人權的問題,但我們仍然期待,可以提供企業一個方法,讓企業真實地面對其對社會與人民可能會造成的侵害,透過事前評估及管理措施來避免、減輕侵害,或在侵害發生之後,負起應負的責任。因此,政府應承擔起責任,盡速接軌國際,提出企業人權盡職管理法。

   
美好未來 主導權在農民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台北市)/聯合報
在國內農產營銷面臨重重問題之際,農委會多年期盼升級為農業部,日前終於塵埃落定,象徵蔡政府對農業的重視,官員們莫不歡欣鼓舞、不僅職位升高、還帶來更多的經費預算與人事擴增,可能的首位部長也是戲感十足,但多數農民對此並沒有特別的喜悅之情,甚至無感,畢竟他們正為農漁產品遭主要外銷市場中國大陸以食安、檢疫等為由暫停輸入,迄今沒有解禁消息,普遍感到焦慮。

當前國內農漁業遭遇到的諸多問題包括:農田大量流失、產銷經常性失衡、外銷市場受限、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農業產業升級遲緩、農業智能化暨低碳化落實腳步緩慢、政府為加入CPTPP將開放國內市場帶來競爭、以及農業全方位結構調整等,在在需要靠精準掌握國內外產銷數據和動態,配合未來國際農漁業消費及競爭趨勢,再評估國內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出最符合國內農業未來發展的策略。而不是巧立名目(如另立辦公室或國家隊),反破壞行政體制,降低行政執行效能。這樣農漁業才有未來、農民才會真正過上好日子!

上述工作非常繁複,需要主事者竭力擘畫跟推動。過去農復會時代的官員留下的優良傳統與專業的自我要求,讓台灣農漁業走過一段極為輝煌的時代,當前有良心有抱負的農政官員應該感到惶恐,何喜之有?現今的農委會,用人唯私,政治正確最優先,出錯了也不必負責,導致無論專業素養、實務經驗、執行力、解決問題能力、與為民服務心態等,都讓農業界人士搖頭,遑論尊重。不從根本導正,就算升了官又干農漁民何事?

當前農委會的最大問題在於施政不是以農民為先,反而極端政治化,面對國內農業諸多難題,每每以中國大陸無理打壓為擋箭牌,農委會主委如鬥雞般頻頻嗆陸,並透過大打愛台牌、大撒幣及推動促銷(外銷內銷加工)三箭,雖然取得若干表象的成績,仍無法填補失去中國大陸市場的損失,何況這樣的大補貼終究不是常態,長期下來國庫也難以負荷。

當前地緣政治的矛盾與衝突加劇,美中關係持續惡化,為分散風險開拓多元農漁產行銷通路是必要之路。現實是,許多問題繞不過大陸,且兩岸農漁產貿易短期內仍難脫鉤,應該以和為貴,少刺激多溝通。前陣子大陸宣布對台灣啟動貿易壁壘調查,後續會對台灣農漁民造成何種影響?政府有何妥適的應對策略,農民究竟該進?該退?該轉?一連串疑問,農委會應立即給出明確說法跟具體做法,並帶領農漁民迎向光輝的「農業部時代」!

最後也要呼籲台灣農漁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過去改朝換代很多都是由農民揭竿而起,儘管時代不同了,農業不再是台灣經濟主體,但「民以食為天」,「糧安則國安」的道理亙古不變,即便渺小的個人,都可以發揮改變的力量。農民想過上好日子,農業要有美好未來,主導權在「自己」,不在「農業部」!

   
侯友宜要勝選 就需海納百川
羅雨青/餐飲業(新北市)/聯合報
國民黨前天宣布徵召新北市長侯友宜參選二○二四總統。侯友宜表示「要參選,就要勝選;要參選,就要團結國家;要參選,就要帶給人民希望。參選是為了贏得國家的光榮、台灣的繁榮;我們必須大破大立,再一次政黨輪替」。

侯友宜要勝選,就要先安內;尤其要把郭台銘納入競選團隊,因為以郭台銘和柯文哲的交好關係,或許能進一步深談非綠聯盟的合作,制衡賴清德和綠營,淡化柯文哲參選對藍軍的衝擊。而郭台銘有其公司治理的專業CEO特質,如果協同侯友宜,打造強而有力的未來經濟創新願景,那麼台灣的「護國神山」將不只台積電。

重要的是,提出與中共對話協商的辦法,改變民進黨執政以來過度親美,將台海推至兵凶戰危的緊張情勢,更要迥異於號稱「台獨金孫」的賴清德,只會提出深具矛盾話術色彩的「和平保台」策略;讓台灣人民比較侯、賴兩人誰的政策實現性高,不紙上談兵,讓台灣人民安居樂業,子孫有穩定的生活,如此政黨輪替才能實現。

侯友宜需海納百川,把郭粉、韓粉的力量串連起來,並且誠心誠意化解黨內各山頭的政治歧見,強化空戰能力,鞏固陸戰組織板塊;進一步,讓二○二四的影子內閣浮出水面,打破用人不限於侯家軍的開闊格局。如此,才能讓台灣人民看見希望和改革的魄力。

   
來勢洶洶的ChatGPT 是谷歌搜尋霸主的終結者?
最近在網路社群裡竄紅的ChatGPT有一統AI江湖的局面,但它究竟會重擊Google在搜尋引擎的霸主地位?還是殞落塵土呢?現在就下定論或許還太早,畢竟ChatGPT目前的發展像是新生兒初始階段,對於未來的成就無須提前下定論,對待創新要多點包容與耐心。

外國老闆說"I'm sold",不是他被賣了!
Judy在外商公司擔任行銷主管,她費盡心思想了一些行銷策略,希望爭取多一點行銷預算。她向老闆報告她的策略,戰戰兢兢等老闆的回應。老闆的回應是�粁'm sold."我被賣了,這什麼意思呢?老闆想賣什麼嗎?Judy納悶著這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今天來看看簡單卻容易弄錯意思的英文句子。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