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 星期三

【今周刊1433期】AIPC超級刺客 獨家專訪高通CEO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6/05第880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給手機看食物能生出食譜
高通:世人將看更多AI下凡
開保時捷、賓士竟能住社宅
居住正義淪空喊
 
   
封面故事
   
給手機看食物能生出食譜
高通:世人將看更多AI下凡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科技業革命的火苗,此刻正在台北燃起。從這次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的主角AI PC,可見證Wintel霸業(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加上Intel晶片)的警鐘響起。

更精準地說,前3個字母「Win」仍然沒變,它代表的是我們從小到大每日接觸的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但是,Wintel的後面3個英文字母,這回卻換了主角,它是過去在個人電腦裡僅能算是「小配角」的業者,高通。

在COMPUTEX開展1個月前,敏感的華爾街已預告風向。

5月初,《華爾街日報》直言:「高通可能是AI浪潮下被低估的潛力股。」到了電腦展開展前2周,投資機構的形容更為具體,「高通,已經位居AI PC市場領先地位。」摩根大通證券在報告裡如此寫道。

摩根大通的理由很簡單,5月21日,旗下掌握生成式AI明星新創OpenAI的微軟,一口氣亮相22款令人驚豔的AI PC,每一款都是採用高通打造的驍龍晶片,別無他人。3月上旬,美國財經媒體《Market Watch》將高通視為「終端應用設備的輝達」;《富比世》更直接封高通為「移動AI之王」。

對於外界賦予的「AI PC刺客」形容,高通總裁暨執行長艾蒙(Cristiano Amon)在接受本刊專訪時的解釋更火辣直接,「那些x86架構已是『昨日電腦』(PCs of yesterday);現在,搭載高通晶片的電腦,才是『明日電腦』。」

一位《華爾街日報》記者在5月間曾發表AI PC試用體驗,他曾在這台筆電上開啟一個畫有海洋生物卻沒有其他文字的簡報檔,關掉檔案、隔段時間後,他在電腦輸入指令「找到那個有魚的簡報檔」,接下來,這份只有圖片、沒有文字的簡報檔就被找到、重新開啟。

這項透過不斷擷取螢幕畫面、需要對使用者口語表達有所認知的功能,就是微軟Copilot+強調的特色之一——回顧(Recall)。此外,無論播放影片或即時通話,電腦也能即時將44種語言翻譯成英文。

至於談到高通最熟悉的手機市場,艾蒙篤定表示,「AI會根本性改變手機產業。我舉個例子,未來,只要給手機看1張食物照片,它的AI模型就可以產生一套食譜?。」

儘管目前生成式AI手機銷量僅有總體手機市場的6%,但從在今年第1季生成式AI手機銷量排行榜上,根據Counterpoint資料,前10名裡面就有7款使用高通晶片,高達67%市占,狂贏聯發科的8.1%。

「我們的在手訂單,已經從去年的300億美元,成長到目前的450億美元。」艾蒙說的是高通在「車載應用」市場的成績,目前在手的450億美元訂單中,有3分之1來自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業界人士透露,高通在ADAS處理器的市占率已是世界第一;那麼,當生成式AI進入了汽車駕駛艙內,又會是什麼樣的全新場景?

「只要開口問就行了,」艾蒙開始生動描繪,有了生成式AI,如果車子開到一半警示燈亮起,你不再需要手忙腳亂地打開手套箱、拿出使用手冊翻找燈號意義,只要開口一問,汽車內建的AI就能從車內感應器蒐集資訊,判斷是否需要立即進場維修。

「它甚至能立刻抓出你和保養廠都有空檔的時間,問你要不要預約、規畫路徑??。這是未來全新的使用者體驗。」

又或者,「我想買兩瓶鮮奶。這個指令一出,車內AI會依據你目前的行駛路線,找到沿途最方便的採買地點,確認營業時間後,幫你規畫最佳路線。」艾蒙愈講愈起勁。

「接下來,世人將會看見更多更多的『AI下凡』!」微微一笑,他預示著令所有人更加有感的下一場AI革命。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33 期謝謝!)

開保時捷、賓士竟能住社宅
居住正義淪空喊
今周刊•撰文:林良昇

為落實居住正義,中央與地方聯手,合力衝刺社會住宅數量,下半年將迎來6千戶新完工,現行制度卻漏洞百出,有錢人、在地居民搶住,排擠有需求民眾,未來怎麼兼顧公平正義?

住戶毫不掩飾,穿戴一身昂貴行頭,駕著保時捷、賓士等豪車,出入北部一處社會住宅停車場……。這般反差奇景,在社宅工作人員阿明(化名)眼中,早就見怪不怪,3年來近身接觸,他證實江湖傳言不假,「很多社宅住戶,實際上超乎想像的有錢。」

場景再轉到台北都會區另一角,流離失所多年的長者,好不容易抽中社宅,卻因無法負擔每月五千多元的租金,只能忍痛放棄,回到街頭繼續流浪。

兩種生活條件截然不同的人們,在現行制度下竟面臨矛盾待遇。標榜「居住正義」的社宅政策,究竟照顧到誰?

8年20萬戶,是前總統蔡英文立下的社宅目標,520卸任前,政府加緊腳步「拚業績」。依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數據,今年下半年,6都將有6千多戶新完工,迎來新一波社宅釋出潮。

然而,儘管戶數增加,規模逐漸擴大,推動腳步慢的台灣,「僧多粥少」現象仍未解。面對稀缺的社宅資源,入住標準該怎麼劃定?未來「入住資格」與「租金分級」將成兩大核心戰場。

社宅僅供4成讓弱勢入住

先看入住資格。現行《住宅法》明定,社宅應以縣市轄區為計算範圍,提供至少40%以上比率出租給「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包含低收、中低收入戶、65歲以上老人等12類族群,也就是「優先戶」;不過,若申請人數過多,也非保證入住。

其餘6成名額,則是沒有特殊身分民眾可入住的「一般戶」,申請資格隨主管機關不同而有落差;一般而言,須符合自己和家庭成員在該縣市無自有住宅,且收入低於該縣市50%分位點的家庭平均所得,才有申請資格。

然而,這些「一般戶」其實很不「一般」。由於早期社宅常面臨在地居民抗爭,為回饋地方常有「睦鄰戶」設計,以台北市廣慈社宅共1044戶為例,歸類為「在地區里戶」的比率就高達30%,其餘「設籍台北市的市民戶」也有13%。

也就是說,政府好不容易興建一座社宅,比起照顧外來就學、就業的青年與家庭,反倒讓最無迫切居住需求的在地人,高比率入住自家周邊社宅,作法不但荒謬,更背離政策目標。

標榜居住正義的社宅,出現「不正義」的情形,早在2018年就引起監察院關注。時任監委王幼玲、孫大川當年提出的調查報告提到,不只是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也有類似設計,這些「睦鄰戶」比率達5%到30%不等,報告中點名中央和地方政府「應考量社宅興辦初衷,檢討睦鄰戶比率與合理性問題,以維分配公平與居住正義。」

睦鄰戶中籤率是外地人10倍

政府濫開「睦鄰戶」情形有多嚴重?數字會說話。

調查報告以台北市健康公宅為例,當時「睦鄰戶」分配到152戶,共1064人申請,中籤率約15%;至於外縣市在當地就學、就業者,僅分配到25戶,共2718人申請,中籤率僅0.9%,兩者相差逾10倍,一般人根本「看得到,抽不到」。

2020年,台北市明倫社宅的「睦鄰戶」規定更寬鬆,讓當地居民中籤率超過4成,而外來就學、就業者中籤率只有1.4%,相差了30倍,引起極大爭議。

一名曾在新北居住社宅的青年更透露,有當地人讓成年兒女「分戶籍」出去,讓子女有資格申請睦鄰戶,抽中後再將原住處出租、賺租金價差,「很明顯就是沒有迫切需求。」

「這會排擠到真正有需要的人。」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研究員廖庭輝直言,睦鄰戶的設計,本質上不符合興建社宅的理念。尤其,去年通過的《社會福利基本法》,明確將社宅定義為針對「有居住需求的經濟或社會不利處境的國民」,提供宜居住宅,保障國民居住權益。

社宅入住資格的劃分,必須重新檢討。朝野立委也認為,現有社宅數量稀少,應有明確政策目標,保障最應照顧的族群。

為解決少子化,國民黨立委黃健豪提案修正《住宅法》,主張全數社宅應有50%比率出租給育有未滿12歲子女的家庭;民進黨立委郭昱晴等人的提案則將40%「優先戶」條件中,從原本育有未成年子女「二人以上」,降為「一人以上」,藉由放寬範圍,盼能提升受惠人數,減輕國人育兒負擔。

但資源有限,廖庭輝點出,不同族群都會認為自己權益最重要,大幅修改分配比率恐造成更多紛爭,他認為用收入分級推動社宅資格的「輪候制」,也就是建立社宅統一登記平台,按收入級別分組排序,讓等候順位更清楚透明,用以取代現在的「抽籤制」,更能解決問題。

所得別?身分別?一市兩制

不過,即使讓「入住資格」變得更合理,仍可能有弱勢族群付不起,租金如何分級,就是未來要關注的第二個戰場。

3月19日,社會住宅推動聯盟集結十多個民間團體到行政院前抗議,不滿內政部將修法推動以「身分別」劃分社宅租金,主張應以「收入所得」為原則較公平。

以台北市社宅為例,「一般戶」為市價租金的八成,在《住宅法》所規定的十二類弱勢的「優先戶」中再分成三級,依序為市價租金的6成、4成、3成。若以身分別劃分,由於弱勢身分取得不易,在社會救助社福制度中被漏接的「邊緣戶」,須以一般戶身分抽籤,連租金也比照一般戶,根本負擔不起,「等於被雙重排除!」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祕書長李盈姿分析。

對於採身分別的弊病,內政部三月回應,因報稅所得資料不完整,以台北市經驗,25處社宅承租戶中,有73.9%報稅所得低於中低收入戶標準,但其中僅約15%是經社會局認定的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換言之,現行有近五成承租戶不具中低收入身分,卻採弱勢戶租金標準,內政部認為,實務上會衍生「過度補貼」的問題。

不過,被內政部拿來舉例的台北市,在隔日嚴正反駁,「不應因恐有錯置過度補貼之疑慮,而造成邊緣弱勢族群無法負擔租金。」北市府認為,不具弱勢身分者,如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仍有難以負擔租金的可能;具備弱勢身分者如65歲以上長者,也有可能具有較高負擔能力,仍應以所得為劃分基準。

廖庭輝不諱言,內政部考量的「假窮人」、「黑收入」問題確實存在,但政府應加強查核,而非與地方政府採取不一樣的算法,造成「 一市二制」的混亂,甚至讓2021年《住宅法》修法時考量「承租者所得狀況」劃定分級收費原則的規定形同虛設。

隨著社宅釋出戶數增多,需要有更公平、合理的入住規則,切合興辦社宅的政策目標,無論是居住優先順序或是租金,機制都有待檢討精進。落實居住正義,不能淪為空喊。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33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黃仁勳大學」放榜,中正、政大為何變遺珠?這大學被老黃點到,不少人卻喊可能先倒

61歲黃仁勳自嘲「老又認真工作」…滿頭白髮為何不染?專屬理髮師:每次都只有1要求

大家聽過momo,有誰知道富昇物流?momo為何還要組車隊搞定配送最後一哩路?

KKBOX沒日本血統,多家大型商社、挑剔卻願意買單!它如何用技術軍火庫扎根日本

AI概念股有便宜可撿?輝達投資台灣、谷歌開闢馬來西亞…法人點名「基礎建設」先卡位

揭露智駕電動車技術趨勢與商機
本次智駕電動車技術研討會在國際汽車零配件與車用電子展召開得恰逢其時。會議匯聚了業內頂尖的專家學者,圍繞智慧電動車的技術前沿、產業趨勢、安全挑戰等熱點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除了揭露全球電動車市場與技術發展趨勢,也為產業揭示台灣未來在相關產業鏈中所能扮演的角色。

「買菜」英文不是"buy vegetables"!
有讀者問,「買菜」,英文可不可以用�胕uy vegetables�苤H今天一起來看看買菜的英文怎麼說,也談談vegetable這個字。中文說的「買菜」,並不是買蔬菜,就好比「做菜」也不是料理蔬菜。「菜」只是一種籠統的食物概念,「買菜」包括了買各種食材,包括肉類、調味品等。要聽起來自然一點,可以用grocery這個字。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