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常有人將朋友比擬為「人生最重要的財富」,我們該如何經營這份人生的資產? 答:朋友能讓我們感覺有伴、不孤單。許多人無聊的時候,總喜歡找朋友聊天,他可能和家人甚至自己的配偶聊天時,還沒有這麼痛快,但是和朋友卻可以天南地北的閒聊,藉著彼此互相傾聽,或互吐心中的不快,講完之後心情也會比較愉快。 有時候,朋友很像老師,可以作為我們效法的對象。這樣的朋友往往比家人重要,因為朋友與朋友之間少了權利與義務的要求,卻多了彼此的互相幫助。互助並不特別指在金錢、物質上的互通,而是在於彼此能夠交心,互為知音。一生當中若能遇到這樣的朋友,人生就了無遺憾了。 問:芸芸眾生中,良師益友如何尋覓?結交「益友」的標準為何?有了這些朋友,我們就會不斷的進步嗎? 答:佛教稱呼朋友為「知識」:好的朋友叫做「善知識」,不好的朋友就是「惡知識」。「善知識」就是良師益友,通常良師就是最好的朋友;如果朋友之間只知道吃喝玩樂,互相結黨營私,那就是「惡知識」。 我的師父常常告訴我,師徒之間的關係是「三分師徒、七分道友」。「道友」是指修道的朋友,在修行的道路上,彼此之間的關係是朋友。所以,真正的好老師會跟學生做朋友,把學生當成朋友看待,而不是把學生當成晚輩。因此,好的老師往往就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孔夫子曾說朋友有三種,這也可以視為結交益友的準則—直、諒、多聞。「直」是什麼意思?「直」是誠實、耿直,直友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你的錯誤,而且不怕你生氣。「諒」是彼此互相體諒,雖然諒友講話很直,極可能刺傷了你,但是你有了錯誤,諒友也有包容的胸襟。「多聞」則是指朋友的才華或知識很豐富,足以當我們的老師。 此外,能對我們說真心話的朋友,叫做「諍友」。他們說的都是肺腑之言,雖然會讓你心痛、臉紅,讓你覺得非常不自在,卻能真正針貶你的問題所在。 以上這幾類朋友是我們的益友。他們都是誠懇、耿直的,又能體諒寬容,就是儒家所說的「友直、友諒、友多聞」。 問:有些人不喜歡與人交往,寧可養寵物陪伴,這是好現象嗎? 答:人如果沒有朋友就很可憐了!不要說是人,連動物如小狗、小貓也需要朋友。 有些人年紀大了,或者是朋友很少,感覺太孤單,他們就養寵物,把寵物當成朋友。也有人甚至覺得家人還不如寵物,因為寵物很忠心,會對他百依百順。 一般而言,寵物的需求很低,只要把牠餵飽,牠就會對你很忠心。人與人之間則不同,一旦有了利害關係,就可能會有摩擦和衝突,即便再好的朋友也可能反目。因此,有的人寧可和動物做朋友,而不跟人來往。 但是這個想法並不好,我們還是希望跟人做朋友,畢竟與同類交往,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慰,人生也才不會有遺憾。 問:處處替人設想、為人奉獻的感情,真的能發生在朋友之間嗎? 答:我曾看過一個例子。有三個工人,都是木工,其中一個有太太和孩子,另外兩個都還沒有結婚。他們一同包工程賺錢,每次拆帳的時候,兩個單身的木工最後一定會講:「某某人,你有家、有太太和孩子,負擔比較重,我們多給你一些。」有太太的人則說:「我做的工跟你們是一樣的啊!」另外兩個就說:「你家裡人口比較多,我們人口少,所以應該幫你,沒有關係。」每次都是這樣。 這樣做,付出的人很有成就感,會覺得很快樂、很愉快;得到的人則會有一種感恩心,這就是友情的可貴之處。在這樣的友情裡,沒有痛苦,有的只是彼此之間的溫馨。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