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夜間貼近海面工作的人,都對黑夜海面上數量龐大的烏賊以及牠們的活動印象深刻。很久以前,約爾特 (Johan Hjort) 便在《大洋深處》寫道: 某天晚上,我們在法羅群島陸棚拖著長索漁網捕魚,船邊掛了盞電燈,方便我們看清楚漁網繩索,這時候,一隻隻烏賊像閃電一樣躍向電燈……1902年10月,有天晚上我們在挪威沿海陸棚外航行,看到長達數公里的海面上,有許多烏賊在活動,像一個個發光的泡泡,也像點了很久才熄掉的大盞水銀電燈。 海爾達在報告中指出,晚上他的木筏會受到如槍林彈雨般的「烏賊轟炸」;弗萊明 (Richard Fleming) 也表示,他在巴拿馬外海做海洋研究時,常常看到一大群烏賊在晚上聚集在海面,此起彼落朝光亮的地方跳躍,這些光源通常是人類在操作儀器時用來照明的燈火。不過蝦子也會在海面上形成同樣壯觀的景象,多數人都很難相信烏賊的數量居然能多到佈滿整個海面。 深海生物的生活環境,除了壓力和黑暗,人類在前幾年又加進了寂靜這個條件,不過現在我們知道,這個觀念並不正確,海洋根本不是寂靜無聲。人類多次透過水聽器和其他監聽儀器探測海中,發現全球各地海岸線附近的海域異常喧囂,充斥著魚、蝦、海豚、甚至是其他未知生物發出的各種聲音。 不過,目前只有少數人針對深海等地區的聲音進行探究,比如說「亞特蘭提斯號」的工作人員,他們將水聽器放入百慕達外海深處後,錄到了特殊的低鳴聲、尖嘯聲和詭異的呻吟聲,至今尚未追查到聲音的來源。不過研究人員曾在較淺海域捕捉魚類,將牠們關進水族箱裡錄下聲音,並和海裡錄到的聲音做比較,在許多次實驗中都成功比對出聲音的來源。 二次大戰期間,美國海軍設立了水聽器網絡,以防止敵軍侵入切薩皮克灣,但是在1942年春天,這個網絡卻暫時失靈;每天傍晚,架在海面上的擴音器都會發出噪音,聽起來就像「風鑽在拆人行道」。 水聽器所傳出的巨大噪音,完全掩蓋了船艦通過的聲音,最後才發現,這些噪音是一種名叫黃花魚的魚類所發出,牠們在近海地區過冬,到了春天便游進切薩皮克灣。一旦確定這些聲音的來源,經過分析之後,就能用電子濾波器過濾掉這些聲音,這樣一來擴音器又能像從前一樣,只傳出船艦航行的聲音。 之後在同一年裡,加州拉荷亞市 (La Jolla) 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碼頭外,也響起黃花魚的大合唱。每年從五月到九月下旬,黃花魚都會在傍晚日落時分開始大合唱:「唱和聲愈來愈大,變成粗啞的鳴叫聲,還有輕柔的鼓聲伴奏。 黃花魚會持續唱兩、三個小時,然後鳴叫聲慢慢減弱,最後只剩稀稀落落的一、兩聲。」研究人員將好幾種黃花魚分別關入水族箱裡,發現這些魚發出的聲音,和「粗啞的鳴叫聲」類似但是目前還沒有發現那個輕柔鼓聲的來源,據推測可能是另一種黃花魚所發出。 在海中特別常聽到的聲音,就是像乾樹枝燃燒的爆裂聲,或是熱油鍋的滋滋聲,這是從槍蝦棲地所發出的聲音。這種蝦體型小而圓,直徑大約1公分長,有一隻非常大的螯,可以用來擊昏獵物。牠習慣不停地開合牠的螯,而成千上萬隻蝦一起開合螯,就會形成所謂的蝦爆聲。 一直到水聽器錄到這些小槍蝦所發出的聲音後,大家才知道牠們的數量居然如此龐大,分佈的範圍竟然如此廣泛。在全球極廣闊的地帶,也就是南、北緯35度間(例如從海特拉斯角 (Cape Hatteras) 到布宜諾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深度在54公尺以內的海域中,都能聽到這些聲音。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