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聯合報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其中反映兩岸關係的一個政治現狀就是「鬥而不破」,這是一個動態而非靜態的現狀。
「永遠維持現狀」仍是台灣大多數民眾的選項,但認為現狀會永遠維持下去的比率已逐年遞減。因為,涉及兩岸關係的「五大領域」,除了「經貿關係」和「人民關係」外,其他如「政府關係」、「軍事競爭關係」和「外交競爭關係」,都處在九年來最緊張的狀態。「外交互不相讓」更緊接「台灣獨立」和「民進黨執政」之後,成為未來可能導致兩岸關係轉趨緊張的來源。
儘管如此,調查顯示民眾愈來愈不擔心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增高,也不認為兩岸有爆發戰爭的可能。看來政府擔心中共的「以商圍政」和「軍事威脅」,都沒有能夠嚇到受訪的台灣民眾。
受訪者對習近平在大陸的「治國理政」印象深刻。例如,多數認為中共的施政效率高,經濟實力強,未來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可能性很大。雖然當前兩岸政治對立嚴重,但民調顯示台人赴陸人數卻比去年增加,對大陸民眾的好感也創歷年新高。我想上述對中共施政的評價和對大陸人民的良好印象,應是主張統一者比率較前升高的重要原因,也是促使民眾願赴大陸「就學」、「工作」和「創業」的動力來源。
個人參與聯合報這個專題的歷次民調解讀,總覺得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發展,普遍存有「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理。尤其面對當前兩岸的嚴峻形勢,期待值更高,受傷害的憂慮也更重。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只有掌握政治權力的人,才有能力滿足人民的期待,才能免於民眾的權益受到傷害。針對這點,台灣人民對政府和對中共執政當局,都同樣有所期待。兩岸雖然走不同的發展道路,台灣實施「議會民主」,對岸強調「社會主義民主」,但都把民意視為「權力合法性」的來源,都必須正視民調釋出的訊息。
民調顯示,蔡英文總統就任以來,民眾對她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滿意度是逐年下降,不滿意度則是逐年上升。蔡總統當然理解兩岸關係對她推動內外政策造成的影響。但她認為,除非接受「九二共識」,否則釋出的任何善意,都會成為另一個「未完成的答卷」;如果接受「九二共識」,她又必須面對支持者的質疑和黨內基本教義派的強烈反彈。在內外夾擊之下,蔡總統選擇「以靜制動」,也就是把「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老路、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作為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而在民眾看來,這就是等同於「無所作為」。
然而,面對中美關係的惡化,對岸習近平的「第一個百年」,以及接踵而來的中共「二十大」,個人相信,台灣任何執政者,包括蔡總統在內,都必須因應形勢變化,作好未雨綢繆的充分準備。
對比中國大陸周邊國家,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大陸應是最友善的。我想除了「血濃於水」的感情因素外,兩岸的持續交流,也使台灣民眾對於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大陸,留下了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印象。從這個角度看,兩岸執政當局都不應該做傷害兩岸人民的事。凡走過必留痕跡。不要忘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作者為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