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次踏上南美大陸,至今已過了整整十年。這十年裡與中南美洲的緣分透過求學、工作、戀愛,持續進行著。不過,即使經歷了這麼多年,我仍不見得能完全理解所謂的「拉丁哲學」,許多觀念上也不一定苟同。但,有什麼關係呢?拉丁美洲的「OK啦」生活態度,自有它的吸引力。
耐性大考驗
最近臉書上看到,在智利工作的學姊為了換身分證的問題,在移民局遭到「慢」對待。儘管她已落腳當地超過十年,還是不免發發牢騷,抱怨智利公家機關的低效率:「一個人五分鐘能做好的事,非得動用二十個人用半年的時間來辦。」有些誇張,但我完全可以理解她的不爽,自己遇上時也常碰得一鼻子灰,無奈得很。
儘管很想為智利人叫屈,並非每個單位都這樣,但確實仍有很大一部分的人還是這樣慢條斯理。多年後旅居西班牙,一樣的行政效率從拉丁美洲拉到了南歐場景,拉丁人的慢生活哲學不變,我卻先改變了。西班牙重新賦予我對「等待」的定義:當排了好久的長隊伍,總算要輪到你時,行員的休息時間到了,丟下等待的眾人,天經地義的,先喝杯咖啡再說!聽來令人抓狂,但或許,那樣「急齁齁」的個性被磨出了耐性,漸漸可以感同身受「我是替你服務,又不欠你,要嘛你等,要嘛你走人」的箇中學問。
若你問,為什麼一天可以完成的事,拉丁美洲人要用雙倍、三倍以上的時間來完成?一口氣做完不是很好嗎?噢,請別問我,民族性使然,文化無對錯。或許他們看我們,也想知道為什麼可以用一兩周完成的事,你要把自己逼到一兩天就做好呢?
此外,「船到橋頭自然直」的中國諺語,套在拉丁美洲人身上也非常速配;相較之下,「未雨綢繆」的概念則看不見。我的拉美親友們(包含受過大學以上教育的高知識分子),多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計畫何必急?放心吧,「明天」自然會給你答案,「上帝」總有最好的安排。
在天主教盛行的中南美洲,人們對宗教的依賴遠超過我的想像。住在巴拉圭那陣子,我發現即使是不富裕的家庭主婦,也很願意把口袋裡僅剩的零錢掏給聖母瑪利亞,願祂保佑全家溫飽健康。虔誠的宗教信仰,使得多數中南美洲的人們謙卑和氣,再加上樂天本性,或許是造就「OK啦」生活態度的原因。
甜蜜十五歲
不過,拉丁美洲人的「不未雨綢繆」,也有例外。那就是面對十五歲女孩的生日,那是公主夢成真的一天。
根據拉丁美洲各國傳統,家裡會為女兒舉辦盛大的十五歲生日舞會。派對當天,現場會播放女孩十五年來的回顧投影,壽星本人更會穿上美麗的白紗或華麗禮服,在父親或長輩的帶領下,如巨星般進場,與親朋好友們共同慶祝。咦?聽起來好像我們的婚禮現場?與台灣女子平均三十歲步入婚姻相比,拉丁美洲女孩十五歲就「把自己嫁給自己」了!這一場舞會,既是女孩的成年禮,也象徵她從此要為自己負責,家族透過此一儀式,正式對外宣告孩子長大了。
隨著時代變遷,現在的孩子有比扮公主之外更多的選擇,可能是一趟旅行或代步車,但也仍有不少抱著公主夢的小大人,寧願選擇當一天的公主。
在不怎麼寬裕的家庭裡,父母會在女兒十二、三歲時就開始存錢,手頭再怎麼緊,也要幫女兒辦一場盛大且風光的成年派對,這是作為父母能給孩子最有面子的大禮了。這對平日不興存錢的拉丁美洲家庭,甚是難得。
儘管台灣人與拉丁美洲人有許多不同,但某方面來說,也頗為相像。比方說,他們也喜歡把對方祖宗十八代都問得一清二楚:在哪裡工作、生幾個孩子、賺多少錢……這些在西方社會視為not your business的隱私事,從拉丁裔阿米哥amigos(朋友們)嘴裡冒出再自然不過。而相較歐美文化強調「個人主義」,拉丁美洲和台灣都是比較重視「群體」與「家庭」的。
就生活層面來說,近年台灣所追求的小確幸,其實也和拉丁美洲OK啦的樂觀精神很像,似乎沒什麼過不去的關卡。這讓我十多年來,即使與歐美客戶打交道,又多次來回荷蘭,還是對拉丁美洲這塊與台灣一樣熱情的土地,有著不可自拔的感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