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聯合報文學大獎/第一屆得主陳列 得獎感言

聯副電子報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儂儂時尚電子報】提供各種多元的時尚知識及職場求生的技巧,讓妳成為工作領域裡最漂亮的粉領新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7/01 第469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聯合報文學大獎/第一屆得主陳列 得獎感言
聯合報文學大獎/頌詞
人文薈萃 聯合報文學大獎/評審團推薦入圍作家

  今日文選

聯合報文學大獎/第一屆得主陳列 得獎感言
本報訊/聯合報

近三年內作品:《躊躇之歌》
評審推薦代表作:《地上歲月》
獎金:新台幣101萬元暨獎座壹座
評審團:王德威、施淑、陳芳明、陳雨航、陳義芝、楊照、廖玉蕙(按姓氏筆畫序)
主辦單位:聯合報、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得獎感言/莫忘初衷(陳列)

電話裡,評審團通知我得獎的消息時,大概有好幾十秒鐘吧,我一直搞不清楚這是怎麼回事。那時,已近黃昏了,我趁著難得午後稍晚突生的陰雲遮去炎熱陽光的時段,已把菜園裡大蔥畦上的雜草拔除並順便培土了,正坐在屋簷下休息,喝水,閒看那些渾厚的雲和不遠處雲下方的山脈。風無聲吹拂。聽到電話裡的聲音說起這個獎旨在鼓勵攀登高峰的寫作者之類的事,我更是頓覺恍惚,甚至於漸漸感到有些慚愧和心虛。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很專心致志的寫作者,而只是一直試著在寫,一直不願意放棄寫作而已。我也知道,有許多人比我認真、努力,並且聰穎;他/她們的若干作品曾或多或少給過我一些驚喜、啟示和營養。卡爾維諾說,「任何書本都是其他書本的產物。」所以,我要仿效福克納說,這個獎不止是授予我個人,而是授予寫作這樣的工作,授予所有從事這份辛勞但迷人工作的人。我進入書房,翻閱著二十五年前第一次出書時自序裡的文字:「我避免寫遠離社會現實的囈語謊言,但又深信文學應有它之所以是文學的藝術美質……我在這塊土地上生活、走動,經歷見聞的某些人和事物曾令我感動、不安或憤懣。這幾篇文章,大致上,便是此類情思的記錄和詮釋。」我抬頭看著窗外的那些山和雲,同時告訴自己,不要忘記這份單純的初衷。

感謝主辦單位,感謝每一位評審。(陳列)

得獎者簡介

陳列,本名陳瑞麟,1946年生於嘉義農村。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國中教師二年,後因政治事件繫獄四年八個月。出獄後,以〈無怨〉獲第三屆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隔年再以〈地上歲月〉獲第四屆散文首獎。1991年以《永遠的山》獲第十四屆時報文學獎推薦獎,成為自然書寫的經典作品之一。在參與政治活動約十年之後,現已回歸文學專事寫作。目前定居花蓮。著有陳列作品集:《地上歲月》、《永遠的山》、《人間.印象》、《躊躇之歌》。


聯合報文學大獎/頌詞
陳芳明/聯合報

陳列的散文,擅長以樸實手法創造文字動人的力量。在字句之間,未嘗訴諸虛幻浮華的想像。凡是落筆所牽涉的人與事,都真實無比。他的書寫軌跡與生命經驗,完全結合在一起。隨著他文字的起伏跌宕,可以真切辨識他過往的動盪魂魄。如果要尋找美麗漂亮的白話文,可以在他的散文集獲得最佳借鏡。

他的四本作品《地上歲月》、《永遠的山》、《人間•印象》、《躊躇之歌》羅列起來,當可發現他從未表演技巧,也未曾借用意識流手法,甚至從來也不動用飄忽的想像。只要誠實把他的生命過程記錄下來,一段動人心弦的歷史記憶便浮現出來。他關注個人曾經承受過的苦難,也難以忘懷他所投入的政治。其中經歷過的羞辱、壓迫、貶抑,他從未選擇迴避,反而以巨大勇氣面對那不堪回首的遭遇。當他寫自己,其實也是在記錄台灣社會的變化。

他為台灣文學提供一個範式,只要直接描繪自己的飛揚與挫折,精鍊的作品就會誕生。對於那段錯愕的冤獄歲月,完全不做任何逃避,也完全不求取任何同情。他寫下每一個文字時,其實就已經在自我療傷。但他不誇大那個傷口,在書寫的情境裡,以乾淨的文字進行舔舐,以救贖的態度面對世界。他所表現出來的從容,正好不是坊間的傷痕文學所能概括。

《躊躇之歌》出版時,他為台灣文壇創造一種大散文的書寫。全書共分五章:「歧路」、「藏身」、「作夥」、「假面」、「浮雲」,把1970年代以來的命運變化全盤托出。容許讀者窺見台灣政治的劇烈震盪,也容許社會接納一個歸來的靈魂。在那樣錯綜複雜的記憶裡,他清楚理出一條跡線,讓讀者可以追蹤他的靈魂動向。面對那麼多的衝突,他始終保持一顆清明而穩定的心。在最混亂的時刻,他永遠知道自己的選擇。在最低沉的時候,他也知道如何重新站起來。

從入獄到出獄,從投入到抽離,他一直保持強烈的生之慾望。三十年已經過去,他的文字保持熱情卻不激情,他的理想維持希望卻不狂妄。有他的文字為台灣坐鎮,我們對文學的期待就不會熄滅,對夢想的追求也持續燃燒。他所創造出來的美學高度,允為第一屆聯合報文學大獎的最佳代表。


  人文薈萃

聯合報文學大獎/評審團推薦入圍作家
本報訊/聯合報

吳明益

近三年內作品:《浮光》 ,評審推薦代表作:《天橋上的魔術師》、《複眼人》

吳明益學養豐富且認真看待寫作,自創作起始,無論題材或手法,迭出新意,不拘一格,其中尤其對生態及人類心靈掙扎的議題著墨最多,用力最勤。

《複眼人》全書以暴雨將至的意象貫穿,多線敘事,分進合擊,悲傷的氛圍籠罩著環境破壞的憂心,也暗藏複眼觀看世界才能祛除人類狂妄信心的提醒;《天橋上的魔術師》行文近乎魔幻,它聚焦七O年代台北重要地標的中華商場,以天橋上的魔術師串連八棟巨大的建築體及眾多商鋪各自的歧異記憶,被摧毀的歷史建築將因此書的召喚,成為台灣人永恆的記憶。《浮光》則利用文字精準地掌握影像詮釋權,讓藝術與科學深沉對話,除拓展對環境的論述,也藉著深情的觀看與靈動的筆致傳播原本單調乏味的知識,將學者散文推向嶄新境界。

從《迷蝶誌》、《蝶道》、《複眼人》、《天橋上的魔術師》至近作《浮光》,不管小說或散文,吳明益每一出手都精采可期,引起廣大的注目與重視,作品的攻頂威力,頗值得期待。(廖玉蕙)

陳育虹

近三年內作品:《之間》 ,評審推薦代表作:《魅》

陳育虹詩作以《魅》(2007)、《之間》(2011)為代表,鎔鑄中西詩法,演練微妙音韻,創建多重指涉的意象系統,圓熟中具有純真之美。

她的女性精神,不在批判男性,而在盡其所能地開發女性感覺──剖析社會體制不可見的,挖掘潛在內心難明的,探勘前人未能寫出的。例如〈只為那桃花梨花的盛會〉寫民間傳說的白蛇,〈廢墟下〉寫特洛伊的海倫,皆百餘行長作,兼融敘事抒情,穿越時空、視角豐繁,既獨白也對話,提出女性對命運的叩問。

從台灣詩史座標觀察,陳育虹詩作的感染力、影響力,十分獨特,她是跨世紀令人驚奇的超越者。(陳義芝)

顏忠賢

近三年內作品:《寶島大旅社》,評審推薦代表作:《寶島大旅社》

面對這部小說,研究者不難根據不同的理論資源,從它龐大複雜的容量和形構,滿足需要的詮釋樂趣或詰難。我之推薦它,除了藝術表現上的蠱惑,還因為它對台灣文學史的可能意義。

這部以家族史的樣態呈現,時空涵蓋百年台灣從日據式脫亞入歐到被認可為全球化現在的文化想像,藝術技法上的實驗性和破壞力也印證了台灣小說百年來糾葛於現代到後現代諸現象的作品,如非文學史的一段總結,就是一個預告。

透過小說中像稜鏡般的現實碎片折射,烏托邦性能的旅館、旅行,儀式性的性愛展演,加上無處不在的華麗繁褥的夢境語言裝置起來的這座《寶島大旅社》,專擅建築美學的作者,除了把百年來台灣因為政治暴力而一再斷裂和貧困的歷史文化進程敷衍成奇觀的一個巴洛克台灣;還揭示了小說建築設計的他才能洞曉的,用以維繫這部啟示錄式小說機能運作的錯亂管線,那些不時出現的天眼通、結界、被封印等等宗教性恫嚇的陰暗圖籙文字。

對於這部小說,真不知會是文學史的一段終結或預言?(施淑)

劉大任

近三年內作品:《枯山水》 ,評審推薦代表作:《遠方有風雷》

劉大任是旅美當代台灣作家代表人物之一。與其他在海外的同輩作家如白先勇、施叔青等不同,劉赴美後並沒有立即投入創作。六O年代末政治氣氛高漲,他與郭松棻、李渝等都投入留學生保釣運動。這場運動以擁抱祖國、投身革命始,以離去夢土、告別革命終。經歷了政治冒險後,劉回歸文學,政治的幻滅砥礪出最堅毅的創作姿態,過往的激情化成字裡行間的搏鬥。

劉大任近作如《枯山水》、《遠方有風雷》一寫革命時期的狂躁與淒厲,一寫革命逝去以後的寂靜與自省。兩作並讀,一代知識分子的參與社會行動的心路歷程,躍然紙上。

從驚天動地到寂天寞地,劉大任其人其文對當代風起雲湧的公民運動仍具有深刻意義,也更促使新一輩的讀者再次思考文學與與社會的細密關係。(王德威)

唐諾

近三年內作品:《盡頭》 ,評審推薦代表作:《盡頭》

長年專心致志大量閱讀,將閱讀所得化為帶有高度個人主觀色彩的思想,創造出獨特的知識散文風格,在台灣,唯唐諾一人耳。

如是喧囂浮躁的台灣,襯托顯得唐諾的專心致志,格外突出,格外不合時宜。如是追求短暫刺激、缺乏耐心的台灣,襯托顯得唐諾的知識長文,格外突出,格外不合時宜。如是習慣於感性抒發卻缺乏哲學深思訓練的台灣,襯托顯得唐諾堅持堆疊知識、叩問抽象問題(「什麼是人與事與物的『盡頭』?『盡頭』可以思考探索嗎?抑或『盡頭』必然也是人類智慧與想像的盡頭?……」)的路數,格外突出,格外不合時宜。

唐諾的存在,唐諾的成就,讓我們稍得安慰:台灣畢竟還沒有墮落到只剩下喧囂、刺激與氾濫的感性,閱讀唐諾,或許辛苦,但絕對值得。(楊照)


  訊息公告
宮廷劇,和你想的不一樣
甄嬛住了小燕子的屋?不論《後宮.甄嬛傳》多麼引人入勝,甄嬛也只能是流瀲紫虛構的人物,就連她初入宮時居住的「碎玉軒」也屬子虛烏有,且碎玉軒的原型即可能就是漱芳齋。

世界杯,忘記痛苦的特效藥
幾年前巴西經濟才剛站上高點,而如今,成長大幅衰退,來自賽事短暫產生的就業需求即將消失。他們未來要面對的,是世界杯的債務,留下的是在世界杯足球場館旁邊林立的新貧民窟,缺水無電的悲慘世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