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貓解出來的咖啡,有人敢喝,但是取自人類糞便的「藥物」,你敢用嗎?糞便常被視為無用的排泄物,然而精煉過後卻可以治病,特別對於「困難梭菌」所引發的偽膜性腸炎,國外研究治癒率可達9成5以上。
諮詢╱陳介章(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講師);撰稿╱張雅雯
糞便精煉過後拿來治療某些疾病,這在國外已有實際臨床應用,只是國內僅在起步階段。為什麼會想要利用人類糞便來治病?這得從人體腸道的功能說起。
腸道不只是食物的通道,其實腸道在消化、代謝甚至免疫上,有其獨特的角色,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會影響人體的代謝及免疫系統,這些不單靠腸道細胞去達成,還包括腸道內的上千種細菌。人體和腸道內的微生物不斷地交互作用達到一個平衡,如同一個生態系。
腸道菌相3歲定型
一般認為出生前新生兒腸道幾乎是無菌的,出生後飲食開始將外界細菌帶入,慢慢建立起體內的腸道菌落,約莫在3歲後腸道菌落就定型。之後除非罹患疾病、接受手術或吃抗生素,才會大幅改變菌相。
腸道菌重要功能之一是消化代謝,比如人類消化酵素無法分解纖維質,而由腸道菌發酵纖維質產生的短鏈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可以被身體吸收,因此我們吃進的食物,不僅提供體內細胞之用,也讓我們的腸道成為體內細菌的發酵場與培養皿,細菌代謝的產物有些會經由腸道細胞吸收,進而影響人體。然而,這些代謝物不全然對人體都是好的,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健康,甚至造成疾病。
好壞菌重點在平衡
腸道菌相平常處於平衡的狀態,人體的免疫細胞能夠辨識微生物上的特殊組成,進而誘發免疫反應。而腸胃道共生菌的平衡,能夠調節促進免疫反應的TH17細胞與抑制免疫反應的調節性T細胞(Treg),前者與腸胃道對抗病原菌感染有關,後者則會維持腸胃道免疫系統的恆定,避免過度發炎反應。若是某些因素改變腸胃道共生菌叢的組成,進而造成生態改變(dysbiosis),會導致腸胃道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疾病。...《閱讀全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