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臺灣絕版繪本......臺灣繪本的發展約莫已有50年左右,其中有許多繪本不再出版,市面上也很難見到。希望透過「臺灣絕版好繪本」,以「重版出現」的虛擬模式,重溫具有歷史感的臺灣好繪本。 文•圖/小房子書舖 謝沛霓 是什麼帶走人們作夢的能力? 這或許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但對於我的阿嬤來說,「作夢」確實已經變成一件困難的事情。 有將近十年的時間,阿嬤無法在夜裡安睡。歲月的流逝,身體的老化,漸漸地奪走阿嬤在夜間作夢的權利。難以入睡的日子,日與夜的界線逐漸模糊,白晝不再這麼燦爛,夜晚則變得更加漫長了。阿嬤時常嘆著氣說:「有時陣,攏欲分不清日時和暗暝啊!」這才發現,原來能自在地轉換於白天和黑夜之間,是一種奢侈的能力。 《那裡有條界線》是作者黃武雄老師以筆名黃南於1997年所發表的作品。 在阿嬤的世界裡,白天與夜晚已失去了分界,但在《那裡有條界線》(遠流出版)的故事之中,白日與黑夜,卻有著一條清楚的界線。《那裡有條界線》是作者黃武雄老師以筆名黃南於1997年所發表的作品。過去,大家熟知的是其《學校在窗外》、《童年與解放》這些教育相關的專書著作,較少有人知道,黃武雄老師其實也有繪本的創作。《那裡有條界線》一書,不只是他與兒子共同創作的作品,也是一本少見,以華、台兩種語言進行寫作的雙語繪本。 進入臉書空間先要打扮自己,可以用臉書照片做底,裝扮成各樣的替身,進入虛境雖然都是臉書朋友,替身見面還是要打招呼說自己是誰,免得互不相識。這些臉書朋友的替身能做什麼呢?可以體驗周遭環境,共同回憶以前的照片,用一枝粗筆在空中塗鴉,也可與替身朋友照相攝影,即時傳給真實世界的臉書朋友讓他們說讚。下面一小段影片,簡單展示虛擬空間裡的朋友在做什麼。 有時,夜裡的鳥兒不堪寂寞,便越過界線,飛到白天和小鹿遊戲;有時,在白日中玩累的動物們,則跨過線的分隔,到夜裡入夢,一切都如此自然。 翻開書頁,一條筆直的線俐落地將畫面分為兩邊,故事就從這條界線的兩邊展開…… 線的這邊是亮亮的白天。住在白天裡的動物們,總是將眼睛睜得大大的,牠們玩耍,牠們工作,不睡覺,也不作夢。線的另一邊是暗暗的夜晚。住在夜晚中的動物們,總是將眼睛閉得緊緊的,牠們不玩耍,也不工作,牠們安睡著,作甜美的夢。 有時,夜裡的鳥兒不堪寂寞,便越過界線,飛到白天和小鹿遊戲;有時,在白日中玩累的動物們,則跨過線的分隔,到夜裡入夢,一切都如此自然。直到某天,一盞又一盞的水銀燈開始出現,明亮而刺眼的水銀燈逐漸佔領了黑夜,打破了界線所分隔的兩個世界,燈的光線驚醒了夢中的鳥兒、驚醒了小鹿,也驚醒了人們。當夜晚逐漸被光亮吞吃,終於,只剩下白日。故事的最後,「螢火蟲不再照路,貓頭鷹不再守夜,人睜大眼睛,不再做夢。」 無法作夢,是象徵文明的水銀燈逐漸遍佈大地,搶奪了動物們的棲息之所,讓牠們無處安眠。 無法作夢,是象徵文明的水銀燈逐漸遍佈大地,搶奪了動物們的棲息之所,讓牠們無處安眠;無法作夢,是無窮無盡的欲望,驅使人們在生活中不斷追逐,而放棄了幻想各種可能的餘裕。突然,我又想起阿嬤那一個又一個無法睡著的夜晚,和她難以成形的夢,如果人再也不能作夢,那生命是不是也會一點一點枯去,最終剩下一片慘白? 再一次,我拿起書來,重複的翻讀著。如果有什麼,能讓人們不致在流逝的生命中遺忘如何去夢,那應該就是書了! 本文由「讀.書.人/讀.書.人專欄」授權全文轉載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