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一起去印度打拚】印度神奇堆疊術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旗標電腦知識報】提供最完整電腦知識,數位影像、網路技術、OFFICE系列等,不論入門或進階,都找得到!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11/30 第4113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一起去印度打拚】印度神奇堆疊術
【青春名人堂】須文蔚/鳥瞰故鄉生態與產業變遷:空拍機大進擊
【兩岸交流卅年□徵文優勝作品】走過戒嚴走向交流
一句好話
 
 
 
心情札記
 
【一起去印度打拚】印度神奇堆疊術
文/印度尤/聯合報
能在這樣一個塵土飛揚、人聲雜沓的地方形成秩序,或許才是秩序的極致……

印度人精打細算的本領,除了運用在經商貿易和大騙小拐之外,我想最經典的,莫過於他們的「神奇堆疊術」。

印度式收納值得研究

紛亂的舊德里,有著糾結成一團、一球、一捲、一坨的黑色電線,其拉扯成線、垂掛成弧地勾勒著百年來如一日的熱鬧街市,張牙舞爪地告訴來人:「歡迎來到毫無秩序的失控土地!」到訪印度的旅人們,提起印度肯定會點名舊德里作為驚嚇排行榜的一員,然而仔細走訪,卻驚見井然有序的倉儲系統與整齊堆疊的貨品。

無論是沿街叫賣的木板車,還是不知能不能稱得上店鋪的小水泥隔間,各個奇招盡顯地垂直堆疊、平行延展,一落一落的新鮮蔬果、一瓶一罐的散裝零售、一包一包裹好的貨品、一箱一箱捆妥的批發商品,全都在極為有限的空間裡各就各位。某種程度上,能在這樣一個塵土飛揚、人聲雜沓的地方形成秩序,或許才是秩序的極致。

一次我苦找不到某個型號特別的電池,大家全推薦我去舊德里買。人到了舊德里,看著眼前沙塵,我心想直接放棄吧,路人卻信誓旦旦地說:「往前走五家店,那裡有賣妳要的電池!」到了那所謂的「店」門口,掃一眼店內外都沒有我要的電池,老闆坐在不超過兩公尺寬的木板櫃台瞪大眼看著我,我半絕望地拿出電池,他才看一眼,就轉身從腳邊一個小抽屜裡變了出來。

那不到半坪的小店裡,一格又一格的大小櫃子一路從地面至天花板,印度小哥還得站上小木梯才能搆著最隱密、最高點的貨品。他不忘回頭誇口道:「妳要什麼電池我這裡都有,就算沒有也能一下子就調到貨。」望著小哥和他的小店,我不禁讚嘆印度的神奇堆疊術,他們究竟給這麼小的空間施了什麼魔法?日式收納聞名全球,印度式收納也值得研究!

神奇堆疊術不僅限於空間,頂上的堆疊同樣精采。這可得提到孟買聞名全球的達巴瓦拉(Dabbawala)。達巴瓦拉每天來回穿梭在孟買火車與街頭,運送並回收著整個城市兩萬個熱騰騰的便當,他們最著名的是在未使用科技的情況下,失誤率卻低至六百萬分之一,成為哈佛商學院的個案研究。

不過,對我來說最迷人的,其實是一個又一個達巴瓦拉,把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便當盒,精密放在一片木板上,頂到頭上就咻咻咻地送往各地。

軍隊疊羅漢與嘟嘟車奇觀

當然,頭頂著裝滿水的陶罐、塞滿穀物牧草的麻袋、奇形怪狀行李包的印度女人,堆疊技巧也不遑多讓。無論在火車站、地鐵站、巴士站或馬路街頭,都能看見她們「硬頸」地向前走,頭上那些幾乎有半個成人高、半個成人重的東西,一點也不阻礙她們健步如飛。

再獵奇一點,可不能漏了印度每年1月26日舉辦的印度共和日閱兵典禮,由印度邊防部隊組成的摩托車特技隊!七名、十名,甚至多達二十六名士兵,或站或坐、或後仰下腰、或前屈彎腰地在一台機車上疊羅漢,這不僅是印度人最引頸期盼的閱兵典禮高潮,也是國際媒體版面的吸睛話題。而能在這個展現軍事實力與外交政策走向的場合亮相,印度的神奇堆疊術可說是獲得了國際認證!

沒機會一睹軍隊的疊羅漢英姿也別氣餒,因為這種「人的堆疊」時刻在街頭登場。最令人驚豔的代表作,莫過於共享嘟嘟車。

大家也許都對印度黃色車頂綠色車頭、後座約能坐二至三人的小型嘟嘟車有些印象,但還有另一種更大台的嘟嘟車,後座是兩條平行的坐墊,乘客面對面、膝蓋碰膝蓋地坐,大概能坐上六至八人。這種大型的共享嘟嘟車有固定的路線,短程的單趟約十盧比,再遠些則是三十盧比,為中低收入的通勤族節省荷包。由於乘客實在太多,嘟嘟車司機又想多賺一些,於是除了兩條坐墊硬塞上九至十人,司機旁邊再坐兩人,後車廂再屈膝坐上兩人,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後保險桿可是能站上三至五人,緊抓著嘟嘟車頂的鐵條上班去!

無論直的放、橫著擺、垂直堆疊還是平行勾掛,千萬別跟印度人說沒有空間,你只是還沒學會這套神奇堆疊術!

【青春名人堂】須文蔚/鳥瞰故鄉生態與產業變遷:空拍機大進擊
今日登場/須文蔚/聯合報
2011年冬天,喧騰多時的國光石化爭議案落幕了快半年,彰化芳苑恢復了平靜,東北季風冷冽,冬陽暖暖,搭著老農駕的海牛車,在潮間帶漫遊。

調皮的同行朋友發問:「阿公,您支持國光石化嗎?」「我支持。」我問他為什麼?「因為我們要吃飯呀!可是年輕人都禁止我們支持。」眾人驚呼:「您不怕毒?」「反正還沒毒死我,我就老死了。」

同行者都沉默起來,冬風嗚嗚彷彿在哭泣。芳苑是一個高度老齡化的鄉村,為了生計,年輕人離鄉工作,究竟社區的機會何在?生態觀光?養殖業?還是有其他的可能?

徐文男在芳苑的育華國小擔任校長,一待就是六年,也深為大環境變遷所苦,學校學生數愈來愈少,已經成為全鄉人數最少的小學,他深知在此地辦學除了教育責任以外,還負擔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責,承擔數位機會中心(DOC),讓社區居民一起到校學習,營造濃濃的人情味,更運用空拍技術翻轉家長和學生的視野。

或許日日在海濱,老人家天天於潮間帶討生活,看著潮來潮往,無從體會故鄉有多美、生態是多麼需要保存下來;徐文男校長相信如果讓空拍機起飛,從天空俯瞰芳苑的海岸風貌,觀察農作物生長的狀況,記錄新興產業的分布等等,會是最好的環境教育,更是地方知識建立的基礎工作。

國光石化不再興建,徐文男希望這關心海岸線的熱血不要冷卻,他一直帶孩子探索,發現海濱是地方重要生計所在,且保有潮間帶與濕地的美麗生態。他說,多軸的無人飛行器現在已經相當便宜了,將來也許家家都會有一台,早些教會學生,師生一起進行完整的紀錄。從福寶濕地、王功濕地到芳苑濕地,住民可以從日常的觀點,轉為更遼闊、更全面與更深刻的觀點,體會周邊自然環境撼動人心之處。

如同西方許多空拍機應用在農業監測上,從影片與照片中判別作物成熟的程度,乃至是否遭受病蟲害。徐文男指出,以前台灣最大的蘆筍產地在芳苑,但後來農田中的蘆筍無緣無故枯萎,甚至再也長不出來,到底田地受到什麼樣的毒害、汙染?他期待透過空中拍攝,找出汙染或病蟲害的起源,解開多年來的謎團。

徐文男也知道,不少青壯年在沒有工作的狀況下,騎著機車到雲林麥寮的六輕工作,而新興的機會與產業,也應當讓人們可以窺見。他說:「芳苑雞蛋的養殖業,市占率約全國總產量三分之一,十顆蛋大概有三顆是從芳苑出去的。」雞蛋養殖產業以「牧場」為名,採取科學的密閉式經營模式,許多左鄰右舍都不清楚,空拍機可以促進老老小小理解現在養殖技術的進步,也重新發現家鄉的機會所在。

提到空拍機很容易因為操作不當,或是纏繞電線,發生墜機事故,學校或DOC的預算有限,該如何面對這麼現實的挑戰?徐文男充滿信心強調,校友給他非常大的支持和贊助,初期應當沒有問題!期待芳苑的美麗與哀愁能夠以在地人的觀點拍攝出來,讓故鄉人更知曉故鄉事,一起抗拒時代的逆流。

【兩岸交流卅年□徵文優勝作品】走過戒嚴走向交流
譚靖華/聯合報
民國38年大陸淪陷,我與弟弟隨父母坐船來到台灣,而後在此接受教育,並於民國53年台北工專紡織科畢業(現已改制為國立台北技術學院)。畢業後立即服預官後,擔任少尉營務官之職務,服役期間為一年,前半年在台灣本島,後半年則隨部隊調防到金門前線。處於反共抗俄、兩岸對峙的緊張時代,我駐守在金門的軍民同胞大家萬眾一心,提高警覺,加強戒備,努力不懈。

54年七月役滿於金門退伍,我回到台灣就業,進入竹北台元紡織工廠服務。69年十一月奉工廠主管指派,與另兩位同仁到瑞士受訓,為期五周。下面將由此導入本文主題--兩岸交流卅年,容我以戒嚴時期、解嚴後之交流,兩部分來談它。

戒嚴時期,我們三人在瑞士經常利用周六日外出觀光。有一天,在蘇黎世巧遇一位中共人士,他先用德文後用日文與我們交談,見我們聽不懂,改用英文詢問我們來自何方?告知來自台灣,大家便以中文交談。

他好奇問了台灣的情況,因那時中華民國在經國先生領導下經濟起飛,國民所得提高,一片欣欣向榮,我們據實以答,談起話來也覺得非常有自信,而他亦頻頻點頭。

「為何逃港難胞很多?」難得有機會交流,我們向他提問。

「唉,人要分類,若分到黑五類永無翻身機會,只好一走了之了。」他接著說:「他們(指中共當權派)把罪過都推給了四人幫。」

「你是副教授,文化大革命期間都在做些什麼呢?」「文革期間常無所事事,虛耗光陰,每天讀讀黨的論文,看看大字報,稀里糊塗過日子。」這一番話令人不勝感慨。

他又說:「你們看,像瑞士這樣的國家是多麼進步,我們中國可以說落後人家約有一百年了。」「此話怎講?」「你看看人家的水龍頭打開來就可以直接喝,單憑這一點,我們就是落後人家呀!」

民國76年解除戒嚴之前,外祖父曾輾轉託人經由沙烏地阿拉伯帶來一封信,提及自己已九十歲,希望在有生之年與我父母見個面,地點可以安排在第三地譬如香港。可惜家父有軍人身分,冒然見面恐違反規定遭受處罰,取消退休俸等,迫於無奈只能作罷,後來雙方走到生命盡頭也未相見,乃人生一大憾事。

解嚴後,我欲陪父母回江西省永新縣探親,但家父也許對「共產政權」仍存有芥蒂吧,猶豫不決,遲遲未能成行,反倒是我岳父先回河南開封探親。分離近四十年,又經戰亂顛沛流離,岳父見到至親好友自有說不完的話,而談到文革時期糧食短缺,餓死了許多人,不勝唏噓。

民國95年我於紡織廠退休,時間充裕,閒時便與內人參加旅遊活動。這十多年來,大陸之知名景點、重要城市都沒有錯過,加上平常與家鄉父老的書信往來,明白中共自從改革開放後做了許多調整,如今中國崛起乃不爭之事實,回想卅多年前在瑞士碰到的那位副教授說:「中國落後瑞士一百年。」這番話也該修正了。

一句好話
陳孝忠/聯合報
心專注,

事就能得助。

 
 
 
訊息公告
 
 
 
 
做好自我管理 將老闆當成學習對象
所謂向上管理,其實就是自我管理,積極地去管理你的任務,而不是真的要去管理老闆。從老闆的一言一行,觀察他的習慣,或從他的交友習慣,觀察他的性格,並取其長處學習,幫助自己完成目標。

蕭邦的心臟重見世人 解開關鍵死因謎團
蕭邦死後據信他的心臟被浸泡在一個裝滿白蘭地酒的密封罐中運送回波蘭,長年下來專家們迫切想測試這顆心臟,但是教會與政府不願意批准。直到最近經過科學家的檢視與研究,蕭邦早逝的死因終於水落石出。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