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晃遊於現代性之都,抒情詩人的誕生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旗標電腦知識報】提供最完整電腦知識,數位影像、網路技術、OFFICE系列等,不論入門或進階,都找得到!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11/30 第41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雜誌文摘 晃遊於現代性之都,抒情詩人的誕生
高雄款 KH Style 一場在美濃降下的嫩白冬雪-美濃白玉蘿蔔觀光農園
 
 
 
晃遊於現代性之都,抒情詩人的誕生
朱嘉漢/文
晃蕩者(flâneur)從波特萊爾的〈現代生活的畫家〉出現,由後世思想家,尤其班雅明的談論中發揚光大,所運用的不僅是文學或思想,甚至已經浸染到更通俗的語境中了。不管採取怎樣的譯名(譬如晃遊、漫遊、浪蕩),比起直譯「無所事事者」,似乎浪漫些。

探讀《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眼光所觸,思想所至,足跡所及,似乎不僅僅是談論,而是以作品實踐他所談論之事,所謂晃遊了。換言之,思考與寫作波特萊爾,就是班雅明的無用之事,是班雅明的晃蕩之路,是他的迷路。閱讀之間,很難不再度聯想起標記起他的土星氣息:「我在土星座下出生。這是一個公轉速度最為緩慢、遲滯、偏離正常軌道的一個行星。」而這本書,即使灌注如此心力,也依舊應證命運,無法為他謀取任何的名利,甚至稍微安心的位置也不行。這強化了我們後世在他身上所看到的,所謂不合時宜者。

也許就是這份不合時宜感與自感,得以在超越時空辨認出族類,完整接承下來彼此的那份寂寞(是以,先行者是能感受到未來者的那份寂寞的)。在眼光的短暫交會中,波特萊爾肯定的畫家,是將眼光投向「現代生活」的畫家。所謂的「現代生活(La vie moderne)」乍看不難理解,實際上這關乎的不是他們的當代(contemporaine),如更久以後傅柯在《何謂啟蒙》所說的,「現代」不是時代,是某種生活價值模式。矛盾在於,無論波特萊爾與班雅明確實是「當代的」:羅蘭•巴特說的沒錯,「同時代就是不合時宜」。真正屬於時代者,竟是不與時代步調一致之人。如此,才真正地掌握時代,保持著關係又疏離。在阿岡本眼中(別忘了他的思想受班雅明多少啟發),正是不合時宜之人,有辦法在當下凝視黑暗,又能見到黑暗中朝我們奔來同時又遠去的光。他們有莫名的勇氣,在感知當下那必然的不可能之時粉身碎骨。所謂「同時代者=不合時宜之人」,極為稀少。於是翻轉,無所事事之人,在資本主義人人有位置、有功用的社會中的失敗標誌,成為時代特殊的選民。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便是以區辨某種族類開始的。這種族類的身影,必須在現代的背景中才能顯現,而對於班雅明來說,最好的舞台是巴黎,那個教會他迷路的藝術的城市。此族隱身於小酒館角落、以街頭為佳,追求不穩定與偶然性,他們「或多或少處在一種反抗社會的低賤地位,或多或少過著一種朝不保夕的生活。」我們窺見的,只能以窺視的方式看見的,晃遊者的「工作」。無所事事不是真的毫無作為,那是一種佔據全體身心的活動,將感官放到最大,在極限時刻出手。換言之,在發達資本主義作為抒情詩人,意味著不可能再擁有抒情的條件,思考抒情詩,既成哲學問題。問題在於,在說故事技藝已消失的時代,我們如何認識?於是,過往乞靈於情感,現代則是感官。

成為晃蕩者,是種方法實踐。如果抒情已經不可能,詩人必須獻祭,才可能抓住稍縱即逝的詩意。「把時間用來在眾人面前顯示其閒暇懶散,這是他工作的一部份。」巴黎經過奧斯曼的改造後,巴黎為現代詩人提供田野:似內又似外的拱廊街,使夜如白晝的煤氣燈,以及將巴黎切開整形後,適合遊蕩的街道。這樣的城市產生了「人群」,成為詩人最好的詩意寄宿之處。隨著十九世紀的文明發展,私領域已被掏翻,詩人尋找祕密,要再往更深的孤獨走去。所以班雅明這麼斷定:「波特萊爾喜歡的是人群中的孤獨」。在人群中孤獨行走,「似乎只有遊手好閒者才想用借來的、虛構的、陌生人的孤獨來填滿那種『每個人在自己的私利中無動於衷的孤獨』給他造成的空虛」。

如果資本主義剝奪了情感,包括自己的勞動本身,資產階級移情商品,那麼波特萊爾便徹底實踐了無產者的抵抗:居無定所(至少換過十四個以上的住址)、任意賤賣文字,當然最重要的,於街頭無所事事。班雅明清楚看到波特萊爾的拾荒性格,將所有被大城市輾過之物細心收藏。就是在那位置上,詩人的獻祭與乞求靈感,發生於所有的不期而遇,對素不相識的行人「完全付出」詩意與慈悲,一如此書裡引用的〈不相識的婦女〉:「永遠不可能/因為今後的我們彼此都行蹤不明/儘管你已經知道我曾對妳動情」。

晃遊在「現代性之都」巴黎,心不在焉於人群裡,如何求得詩意,既然抒情詩已經不可能?班雅明,作為晃蕩者精神的繼任者,學會在巴黎迷路的土星人,在端詳詩人時眼光也瞄到普魯斯特(別忘了他除了研究普魯斯特,還是《追憶似水年華》德文版其中幾冊的譯者)。面對現代性的鐘錶時間,切割的經驗,想要召喚「完整的記憶」需要「瑪德蓮的奇蹟」。波特萊爾的方法論共通處在於這樣的「震驚」:在偶遇之中,藝術的中心閃現,波特萊爾在此掙脫經驗的束縛,然後「發現一個空曠的地帶,並用自己的詩填補了它」。對於班雅明而言,《惡之花》當中的〈共感〉,即波特萊爾以此方法中提取的特殊經驗,真正經驗著未被經驗之物,將「回憶的日子匯集進一個精神的年代」中。彷彿真正的眼睛在這樣的經驗時刻打開,真正的看,用拗口的話來說:看見被看見的看見。

在此,抒情詩人誕生。波特萊爾的憂鬱吸引著班雅明的憂鬱,偉哉巴黎:「波特萊爾的天才是寓言性的,憂鬱是他的養分,由於他,巴黎第一次成為抒情詩的題材。」現代的巴黎誘使了詩人,詩人則成了密謀者,在人群中隱藏自己,試圖在卸除自己所有武裝(幾乎以作賤自己的方式)時,鍛鍊著對文明狠狠精確揮擊的力量(如劍術師的比喻)。只不過,詩人的宿命是悲劇,在那個時期狠狠地提醒我們:現代主義下,對個人的阻力總是如此之大。城市的美好風景,拱廊街的迷人特質,終於還是在資本主義的更為發達中,收攏進了百貨公司。

波特萊爾的孤獨眼光投向了未來,看到了班雅明閱讀他的目光。他們意會到的是同一件事:「資產階級的紀念碑在坍塌之前已是一片廢墟了」。而班雅明,終究在文明的覆滅中一同被葬送,只是他投向未來的目光,被我們看到了嗎?

朱嘉漢

一九八三年生。曾就讀法國高等社科學博士班。旅法八年,現為法語教師。喜歡文學,用說的或用寫的。長篇小說將於二○一八完成。

 
一場在美濃降下的嫩白冬雪-美濃白玉蘿蔔觀光農園
美濃山環水繞,田地一畦畦相連,交織的小路佈成一張密網,載著農人們達達的農機,帶來一期期的豐收。時序進入10月,隨著日頭離北半球漸遠,收回了濃烈的陽光與澄黃的水稻,進入第三期的冬季裡作,當地人稱做小冬,小冬這名字可愛,作物也特別豐富:番茄、紅豆、毛豆、茄子,在美濃細密的路旁彷彿掛上一串串五顏六色的燈泡,而白玉蘿蔔則像一場安靜的冬雪,成熟時在蒼翠的綠葉下露出一抹嫩 【…閱讀全文】
 
高雄款粉絲專頁
 
做好自我管理 將老闆當成學習對象
所謂向上管理,其實就是自我管理,積極地去管理你的任務,而不是真的要去管理老闆。從老闆的一言一行,觀察他的習慣,或從他的交友習慣,觀察他的性格,並取其長處學習,幫助自己完成目標。

蕭邦的心臟重見世人 解開關鍵死因謎團
蕭邦死後據信他的心臟被浸泡在一個裝滿白蘭地酒的密封罐中運送回波蘭,長年下來專家們迫切想測試這顆心臟,但是教會與政府不願意批准。直到最近經過科學家的檢視與研究,蕭邦早逝的死因終於水落石出。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版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