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5日與10月15日是美國財政部例行公布匯率報告的日子,今年遲未公布匯率操縱國的名單,先前引起各方關切,紛紛揣測原因。昨日這項報告終於出爐了,台灣並沒有被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或觀察名單,國人也可以鬆了一口氣。所謂匯率操縱,指的是美國財政部以下列三個條件,認定一個國家有沒有操縱匯率:一是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每年200億美元以上;二是該經濟體的經常帳順差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超過3%;三是匯率買賣未尊重市場機能,例如持續性單向買入外國資產促使本國貨幣貶值,且年度內購買總量占GDP的比率達到2%以上。如果一個經濟體三個標準都滿足,就會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如果只滿足兩個指標,則會被列入觀察名單。
我國曾在2016年的4月、10月與2017年4月被列入觀察名單,但在之後未再上榜。今年第1季,台灣對美貿易順差只有約18億美元,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也些微下跌至11.81%,加上央行的買賣外匯已經市場化,三項條件中有二項並不符合,所以沒有上榜。
至於市場上傳言,美國此次延遲發布報告可能有下列二個原因:第一,是否要將第二項標準,即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的門檻由3%改為2%。如果用這個更嚴格的標準,會有更多國家被列入匯率操縱名單,例如中國大陸。美國一直強調市場機能及貿易均衡,無法容忍一些國家擁有大量貿易順差卻不升值,尤其是對美國大量出口的國家,更是要施予處罰。
在2010年的G20首爾會議中,美國財政部長蓋納曾提議,當一國的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超過4%,代表這個國家貿易嚴重失衡,貨幣必須升值。當時中國大陸、俄國及日本均反對,因為它們都超過4%。或許是受此啟發,過去美國認定匯率操縱國的第二條定義使用的數值為3%,如今更傳言未來可能會降到2%,這代表會更嚴格界定貿易失衡,如果一國出口貿易額過多,且順差又大部分來自美國,就請趕快升值,否則美國將實施報復。
第二個市場傳言的原因,可能是美國商務部也加入了戰局,報復將由總體經濟面更落實到個體公司層次。如果一國因為壓低匯率,造成此國某公司的商品在市場上擁有競爭力,美國可以課徵「反補貼稅」,使這產品價格上漲;這種稅與「反傾銷稅」相近,只要當美國認定對手國有匯率補貼行為時,都可以課反補貼稅。
美國的作法,強調是基於市場機能,以貿易均衡為理念,但所有的設計均是單方向主張,甚至是扭曲的貿易均衡理念,自然容易引起非議,我們舉出三點為例:一、如果一國的經常帳順差占GDP達一定比率即要立刻升值,則經常帳赤字占GDP比率超過一定比率是否也應立刻貶值,才是真正可持續的貿易均衡,如此的話,美元是否也應貶值。但最近美元卻升值,造成各國貨幣貶值,可否說美國也在匯率操縱?
第二,各國總統不應干預央行獨立性。如果12個月之內,一國的總統對央行總裁喊話:「我們的幣值過高,應該降息。」即應視同干預外匯市場,列為匯率操縱國。如此,美國總統川普早已多次對聯準會(Fed)喊話,要求不得升息,如此是否亦是干預匯率。
三、只要是商品出口,均應列入經常帳,不得有例外。所以出售軍火也應列入經常帳,如此國際間三大軍火出口國:美國、俄國及中國大陸的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均會大幅上升。
若是加入這三條新的匯率操縱定義,由於我們的總統未對央行指指點點,仍不符合匯率操縱定義,且我國是軍火進口國,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將會大幅下跌,如此台灣將是一個注重貿易均衡的經濟體典範,應該受到世界的讚揚;相對的,美、中都會被列為匯率操縱國。只可惜,小國沒有懲罰大國的力量,大國訂定任何合理或不合理的規則,小國永遠只能按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