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No.410 從《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看見布農氏族的小宇宙、ICOM Kyoto 2019 X史前館連線:認識過去的N種方式─日本奈良


【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1/01 第41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南島文化專欄
  從《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看見布農氏族的小宇宙

國際頻道

  ICOM Kyoto 2019 X史前館連線:認識過去的N種方式─日本奈良平城宮跡歷史公園教我的事(下)

回想•回響

  2019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那年暑假,我與史前館的邂逅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穿上彩虹衣:斯洛伐克民俗藝術&台東原民文化聯展

  由斯洛伐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臺東縣政府共同舉辦的「穿上彩虹衣:斯洛伐克民俗藝術&台東原民文化聯展」(Exploring the Links:Slovakia Folk Art and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今(18)日上午於史前館辦理開展儀式,包含斯洛伐克代表處處長博塔文(Martin PODSTAVEK)、史前館館長王長華、臺東縣政府秘書長陳明仁等人出席與會。

  有別於斯洛代克於其他縣市的展出,這次在台東的展覽,是以「聯展」方式展出,由斯洛伐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展出包含斯洛伐克傳統的刺繡服飾、編織器具、日常用具、樂器等,而史前館,則以台東原住民卑南族傳統服飾十字繡、排灣族的珠繡等傳統工藝技法,與斯洛代克展的民俗藝術展開一場「穿上彩虹衣」的對話與交流。特展展期至109年2月2日止,歡迎民眾能一同前來參觀。

文•圖/史前館

 


 

  2020,祝大家持續保持新希望新氣象帶來明天會更好的動力,一起為新的一年努力跟加油!

  從製作特展了解該項主題背後延伸的新世界,是策展既痛苦又快樂的過程。有機會來崁頂3062看展覽,相信你也會更了解布農族的命名思維與氏族關係。

  從上期開始ICOM 2019連線報導,本期繼續細說分明,日本奈良平城宮跡歷史公園呈現的展示方式,如何讓觀眾產生與過去歷史深度連線的深刻感知呢?

  2020年才有辦法開始系列刊載去年史前館實習生的實習心得。來看第一篇實習心得作者的心路歷程,在史前館的經驗如何打破她過去對博物館的認識呢?

 
 

從《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看見布農氏族的小宇宙

文•圖/林頌恩


可愛的特展海報,環繞著崁頂3062的空間延伸出很多可能

  你的名字從哪裡來的呢?面對這個從出生到死亡都會緊緊跟著自己的稱呼(如果沒有特別原因就不會變更),如果這個名字不是出於新創、又帶有與前人的連結,那麼你會不會好奇,身上所承載這符號的淵源,與自己、與家族的關係又是如何呢?而這當中運作名字生成的規則與例外又是什麼呢?

  在崁頂3062長期展出的《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mais na isa inaka nganan),以其在地性娓娓道出當地布農族人名字的由來與氏族通婚的關係。我敢保證,凡聽完這個微型展覽的解說、看過這個展覽展板的朋友,一定可以從一向搞不懂布農命名規矩與氏族婚姻關係的情況,轉為恍然大悟的地步,因為我跟策展人ibu istanda takiscibanan(胡郁如),就是透過製作這個展覽,而在過程中逐步搞懂過去那些搞不懂的事情。

  在最後拼命修稿的階段,我跟ibu窩在設計師apin(鄭桂英)家裡持續改稿,雖然已經進入文字定稿美編設計的狀態,但還是有著幾處在邏輯上看來讓人疑惑不易掌握的地方。ibu打電話請教tama(布農語:爸爸/跟爸爸一樣年紀的男性長輩),通話結束時深深嘆了一口氣說:「之前做『崁頂百年展』時那些沒搞懂的,我現在都懂了;那些以前沒有面對的,真的是到了這時候還是要面對。」確實是如此,每一次更往下探,或者是針對一個更細的主題要理出一個頭緒來,就讓我們透過埋首在各種策展事務的痛苦中而有機會抬頭時,越窺見一處老早就在那�堶蟋礸菃畯怐漪P空。

詳全▲TOP

 
 

ICOM Kyoto 2019 X史前館連線:認識過去的N種方式─日本奈良平城宮跡歷史公園教我的事(下)

文•圖/方鈞瑋


重建的平城宮正門-「朱雀門」,這裡固定舉行奈良時代迎接外賓使節的儀式

  上期文章〈ICOM Kyoto 2019 X史前館連線:認識過去的N種方式─日本奈良平城宮跡歷史公園教我的事(上)〉提到,2019年國際博物館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簡稱ICOM)年會,我所投稿的ICM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Museums and Collections of Ethnography,民族誌博物館與收藏專業委員會)特別規劃會前會至平城宮跡歷史公園參訪。然而,為何挑選考古遺址的平城宮呢?

與過去連線的種種方法

  平城宮跡歷史公園佔地非常遼闊,主要分成遊客服務中心、平城宮諮詢館及平城宮遺跡三大區塊。日本於奈良建都之後,約西元592年於飛鳥京建都、約西元694年時都城遷移到藤原京建都,然後於西元710年遷都至平城京。從西元710年到784年的74年間,平城京擔任首都的角色,成為當時日本最大的城市,以律令為基礎的政治得以貫徹。

  平城京以中國唐朝長安城為範本進行建造,由東西約4.3公里、南北約4.8公里的長方形,及其東側的東西約1.6公里、南北約2.1公里稱為外京的擴張部分組成。在當時,平城京透過修建良好的公路與日本各地相連,以天皇為核心的統一國家體制逐漸形成與鞏固。位於平城京的北端。由舉行禮儀儀式的朝堂院和官員辦公的官衙(役所)組成。

詳全文▲TOP

 

 

2019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那年暑假,我與史前館的邂逅

文•圖/陳文婷


與人相處

前言

  2019年暑假我選擇到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實習,當初會選擇這裡是因為本身是臺東人,卻沒有什麼時間去接觸離我很近的史前館,想透過這次實習,去更認識這個如同寶物的博物館,並且磨練各方面,以利之後進入職場。

  尚未實習前,我對史前館的印象是文化部所屬公部門的博物館,我之前曾在公部門擔任工讀生,每天生活都很規律準時上下班,工作內容也大同小異,所以我一開始以為在史前館實習應該每天都準時上下班、每天工作內容就是顧展場等等;除此之外,我還認為博物館是一個很被動的角色,因為它是等待大眾來觀看,而不是主動親近大眾。

色彩繽紛的實習內容

  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協助「博物館系統及在地知識網絡整合(MLA)」計畫的執行,跟著我的實習督導頌恩姊及邱胖學長一起進行各方面不同的任務,包括辦理戶口名簿工作坊、執行「小小駐館員-一起動手ㄗㄨㄛˋ博物館」到校推廣教案、與地方原住民文物館合作等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穿上彩虹衣--斯洛伐克民俗藝術暨臺東原民文化聯展
    時間:2019/12/18(三)∼2020/2/2(日)
    地點:本館第一特展室
  • 還原正名—臺灣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主題特展
    時間:2019/11/29(五)∼2020/2/2(日)
    地點:本館館史室
  • 走過史前:臺灣原住民生活編器工藝特展
    時間:2019/4/17( 三) ∼ 2020/1/5(日)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到美麗島—那些人 那些事
    時間:2020/1/3(五)∼6/30(二)
    地點:文化部一樓藝廊
  • 考古速報
    時間:2018/2/14 (三)起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B1通道
  • 光雕投影
    時間:逢開館日10:10、13:30、15:10(一場次12 分鐘)
    地點:本館展示廳中庭
  • 史前國寶文創設計獎
    時間:2018/12/1(五)∼ 2019/12/31(日)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二樓迴廊
  • 馬修連恩聲音雕塑 《Consonance》
    時間:106年9月15日起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海想聽,成功潮流生活特展
    時間:2019/11/1(五)∼2020/3/31(二)
    地點:臺東縣成功原住民文物館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七腳川(Cikasuan)戰役 110 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 日 ) ∼ 2020/12/31( 四 )(週日休館)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 1 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 26 號)

教育資源中心:

  • 【特展體驗活動】刺繡工作坊
    活動時間:2020/1/4(六)14:00-16:00
    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
    斯洛伐克與卑南族,相隔遙遠,表現美感大不相同,卻同樣以繡花示愛,把對親人的愛一針一線的縫繡在衣服上。將絹印與刺繡結合,服飾上針線堆疊的立體感體驗時間與心意累績。一起來製作愛的禮物吧!詳情查詢及報名

  》卑南遺址公園 

  • 巨石,你好!跟著考古學家去旅行
    活動時間:2020/1/22(三)∼2020/4/12(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多功能教室
    「巨石」是臺灣東部特產,在臺東、花蓮兩縣目前累積已知有40處以上的巨石考古遺址。雖然巨石普遍分布在我們周圍但卻鮮為人知,尚未得到足夠的關注。 花東的海岸公路其實是探索史前巨石的絕佳路徑,本展覽精選6個鄉鎮、10個巨石考古遺址,帶你由南而北一一拜訪,向這些看著時代流轉與變遷的見證者們說聲:巨石,你好!
  • 樹皮布燈籠
    活動時間:2020/1/4(六)14:00-16: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自然教室
    史前人類有可能用樹皮布來製作衣服或其他我們想像不到的用途,現代的我們可以拿來做什麼呢? 元宵節即將到來做成燈籠是一個應景的好點子,而且絕對與眾不同。
    活動費用│酌收材料費300 元
    報名對象│一般大眾、親子、教師
    報名方式│網上報名; 教師請逕上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報名。
    聯絡洽詢│(089)233466#210 李小姐
  • 寒假春節遺址特色體驗活動
    活動時間:2020/1/21(二)∼ 2020/2/9( 日)9:00-16: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前
    卑南遺址公園於寒假及春節期間特別推出數項與遺址相關的特色活動,有手作,有美食,小朋友還可以在沙坑體驗考古挖掘樂趣,並搭配滿額即贈原始烤肉體驗,歡迎到卑南遺址過一個不一樣的假期。
    活動項目:a. 卑南玉飾DIY b. 文物馬克杯手沖咖啡體驗 c. 考古小尖兵 d. 文物相框、人獸形耳飾明信片創作
    活動對象|一般大眾、親子、教師
    活動費用|酌收材料費50 ∼ 150 元不等
    活動報名|現場報名(不限人數,材料用完為止)
    聯絡洽詢│(089)233466#210 李小姐
  • musaura ta ! 2020 年卑南族聯合年聚
    ◆聯合年聚回顧暨神話領域特展
    活動時間:2020/1/30( 四) ∼ 2020/2/10( 一)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
    ◆聯合年聚- 聚會• 競賽• 市集
    活動時間:2020/1/28( 二)6:00-16:3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活動包含有傳統路跑、射箭、摔角等競賽,以及卑南族風味環保市集活動。期盼能凝聚所有的卑南族人,形塑屬於我們的美麗與力量,並歡迎民眾到臺東旅遊,與卑南族人共襄盛舉!
    主辦單位:普悠瑪部落
    活動聯絡人:聯合年聚籌備處執行長 洪慶誠0928-875355
  • 放假探索趣—寒假特別活動
    活動時間:2020/1/31( 五) ∼ 2020/2/9( 日)9:00-16: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小朋友寒假哪裡去呢? 卑南遺址公園的展示廳除了展示卑南遺址出土的寶貴文物外,還有很多好玩的3D 照相與傳說故事哦,拿著我們特別設計的學習單展開一場自由探索的遊戲吧。
    活動報名| 現場報名即可(國小學童、親子)
    活動費用|門票費(依門票規定)
  • 【特展講座】來去看巨石:佇立土地上的神秘故事
    活動時間:2020/2/22(六)14:00-16: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多功能教室
    臺灣有巨石嗎?巨石又是什麼呢?談到巨石,我們總會想起英國「巨石陣」或是復活節島的「摩艾石像」。雖然臺灣並沒有如同英國巨石陣般的大規模巨石結構,也沒有宏偉如摩艾的石像群。不過,臺灣的確有神祕的史前巨石文化,這些巨石主要分佈在臺灣東部的花蓮、臺東兩縣境內,共在至少40處的考古遺址內發現超過500件以上的史前巨石。很讓人驚訝吧!一起來聽聽佇立土地上的神秘故事 。詳情查詢
  • 「練習,一起走一段」MLA 計畫成果特展
    活動時間:2019/10/5( 六) ∼ 2020/3/1( 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
    博物館與在地知識,有什麼樣的可能?
    當代的博物館被賦予不同的期待與想像,位居東部的史前館過去持續透過不同的層面持續與不同社群與地方鏈結。 2017 年到2019 年,史前館透過執行文化部委託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MLA),從展覽、工作坊與教育推廣作為途徑,與屏東、花蓮及臺東的夥伴以及地方文物館,透過三年的合作,陸續有崁頂百年展、歸途- 七腳川戰役110 周年特展以及戶口名簿工作坊等,本次展覽透過系統性地整理過程並進一步提出方法學,在共同實踐在地知識的道路上,逐步建構博物館與地方的網絡與夥伴關係。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9年1、2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