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淡入濃—如是我觀涂靈形象 科學新聞由Pansci.tw泛科學提供 涂靈形象日益隆盛的主要理由,在於他從反省思考時的心靈活動開始,建立起一個容易想像,又富於啟發性的機器模式,產生了極大的開創力。 李國偉 對於科學史上心儀的大師,除了冷靜學習他們留給人間的智慧遺產外,我們往往還會懷抱著溫熱的心去探索他們的生命處境。今年(2012)很多國家都在紀念涂靈百歲誕辰,然而涂靈41年不算長的人世歷程裡,他未曾佔據到舞台中央的聚光燈。在我開始學習他的開創性理論多年之後,才逐漸認識到他那悲欣交集些許傳奇的一生。 躋身科學巨人 今年2月23日英國著名的科學期刊Nature以涂靈百歲誕辰為專題,讚揚他是Universal Mind,並且認為他是自古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編者的話寫到:「涂靈的成就廣度驚人:數學家景仰他是因為他解決了希爾伯特(David Hilbert, 1862~1943)的Entscheidungsproblem,也就是所謂的『判定性問題』;密碼學者與歷史學家會紀念他,是因為他解開了納粹德國的密碼Enigma,有功於早日打完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工程師會向數位時代與人工智慧的鼻祖歡呼;生物學家會向形態發生學的理論家致敬;物理學家會對非線性動力學的先驅舉杯;而他對理性與直覺的侷限性的看法,可能讓哲學家皺眉頭,因為1947 年他在倫敦數學會演講時說:『如果要期望機器永不犯錯,那麼機器就不可能有智慧。』」 李國偉:任職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 原文發表於科學月刊第四十三卷第六期 (本文為節錄,完整內文請見【Pansci.tw泛科學】由淡入濃—如是我觀涂靈形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