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從「鴻夏商戰」看拒迎失據的台灣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2/26 第369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張景森的「不容許」
聯合報社論 聯合/從「鴻夏商戰」看拒迎失據的台灣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鴻夏戀一波三折的關鍵考量
民意論壇 長榮接班/做好家族治理 才是家族企業後盾
光靠快篩 卻不重視流感教育
鴻夏戀/鴻海勝出 台灣代工展現十足戰鬥力
幫學生保管手機 做他最大支柱
鴻夏戀/跨國併購 更需國際化人才
被告怕了 逼得老師想早退
聯合筆記/中國農二哥 多少是曠夫
921前房子90度箍筋 誰的錯?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張景森的「不容許」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傳聞選後陸客來台減少二至三成,對觀光產業造成衝擊;民進黨緊急邀集觀光業者座談,研商因應之道。蔡英文辦公室執行長張景森會後說,民進黨歡迎陸客,上台後要全面「解放」旅遊業,「兩岸觀光不容許倒退」。

「不容許」一詞說得霸氣,顯示決心,也反映了民進黨對陸客衰退的憂慮。但陸客來不來,關鍵不在新政府決心有多強,或喊得多大聲,而得看北京的態度。後者,則將取決於民進黨在九二共識議題上如何迴旋轉身。

進一步看,張景森宣稱要全面「解放」旅遊業,這似非正確的解方。來台陸客減少,並非台灣旅遊業束縛太多;而是民進黨一味反中,無法提出有益兩岸交流的和平立場,導致對岸政策緊縮。簡言之,陸客減少之癥結不在旅遊業,而是政治因素;那麼,對症下藥之方,顯不在旅遊業之解放,而在民進黨心態的解放。

何況,由於民進黨的「反中」,不時醜化陸客,進而讓許多陸客遭到民眾冷眼或不友善待遇。這種不文明的態度,恐怕才是蔡英文和張景森更需要擔心的問題。且看,去年底傳出陸客人數下降後,不少綠媒都認為是「好事」,聲稱是台灣觀光業「提升品質」的好機會。那麼,張景森的「解放說」,莫非在對綠媒「提升品質說」打臉?可見,先改善待客之道,說歡迎才有意義。

把事情做得恰到好處即可,民進黨不必太誇張。矯枉過正或翻雲覆雨,都讓人擔心。

   
聯合報社論
聯合/從「鴻夏商戰」看拒迎失據的台灣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經過近四年的纏鬥,鴻海集團終於擊退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等對手,搶下夏普的經營權。高達七千億日圓的收購代價,與變數橫生的纏鬥,凸顯了郭台銘勢在必得的決心。此案創下外資收購日本大型機電品牌之首例,突破保守、排外的日本企業高牆,也引起全球產經界的注目。

此案雖被稱為「鴻夏戀」,其實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激烈商戰;它影響的不僅是鴻海與夏普兩家企業,對全球蘋果供應鏈、面板業及台日產業的走向,都將有長遠影響。對鴻海而言,這次併購,是布局面板產業、白色家電及鞏固蘋果供應鏈的勝利。然而,以七千億日圓的代價收購市值二千億的夏普,也可能對鴻海造成沉重的財務負擔,甚至拖累其獲利。

夏普對鴻海遲未點頭,除了百年品牌拱手讓人的民族情結外,它不甘心的是自身的技術不輸人,在有機發光二極體等領域也擁有關鍵技術,卻在市場上節節敗退。夏普最終低頭接受鴻海併購,主要是鴻海提出的振興夏普方案含金量最高,讓夏普股東和債權人難以抗拒。

在收購過程,日本官方、企業界乃至夏普本身,都表露出欲迎還拒的矛盾心理。夏普最初只想得到鴻海的資金奧援,二○一二年它邀鴻海入股不到十%的股權,但當鴻海想要進一步掌控經營權時,夏普與日本業界的抗拒就一一浮上檯面。

日方與夏普最大的顧慮,並不是鴻海能否幫夏普振衰起敝,而是擔心夏普的關鍵技術外流,影響國家科技競爭,並損害日本的經濟競爭力。其背後,當然還有與中國大陸競爭的心結。儘管鴻海是台灣的上市公司,但日本業界擔心鴻海以大陸為主要生產基地,夏普的技術終將輾轉流入大陸。

也因此,夏普最後雖同意出售,但對保護專利不外流及員工權益等,設下了不少但書。外傳鴻海已同意接受夏普條件,提出一千億日圓保證金,作為鴻海履行此收購案條件的「押金」。但昨天傍晚鴻海宣布暫緩與夏普簽署「最終協議」,其目的,就是要確認雙方同意的條件沒有落差,以免大意失察。

日本正積極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夏普出售案正是外資觀察日本開放跨國併購的重要指標。稍早日方力阻這項併購案時,外資圈即指出,鴻夏戀一旦觸礁,必定影響國際社會對日本開放市場的信心,坐實日本市場太不透明的批評。如今,鴻夏戀出現積極結果,對日本而言,其實是一個正向指標,將增加外資參與日本企業的興趣。

回看台灣,近期國內正為紅色供應鏈來襲一事爭執不下;民進黨對類似案件一直持反對立場,但其理由僅有「影響國家安全」等空泛說詞。台灣究竟何種產業與技術必須保護,哪些產業在技術或市場面已走到瓶頸,必須藉併購、整合取得再生動力,政界和產業必須有更理性、務實的討論。

年初,大陸家電企業海爾宣布以五十四億美元收購美國通用電氣(GE)的家電業務,美國政府和民間並沒太多雜音。主要原因,通用電氣的家電業務對通用或美國而言,已不再是具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另外一案,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要審查紫光入股科技公司威騰(WD)一案,最後迫使紫光取消該收購;這意味,美國認為此案可能危及其科技產業的競爭力。

這些案例顯示,在愈來愈多的跨境資本併購中,各國都要在自身利益上決定什麼該「拒」、什麼該「迎」,在迎拒之間,找到產業發展與企業經營的最大公約數。這也正是台灣目前的困境所在,通常是企業界想「迎」,而政界卻選擇「拒」,而缺乏對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正確評估。就如民進黨在野時常操弄陸客來台的負面觀感,但執政後卻改口歡迎陸客,心中只有政治盤算。觀察鴻海的進擊,終於讓夏普低頭,這次商戰是值得反思的一課。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鴻夏戀一波三折的關鍵考量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夏普在昨日召開臨時董事會決定接受鴻海的收購案,可望為漫長的鴻夏戀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雖然鴻海有些疑慮推遲簽約,但雙方情投意合已很明確。

對夏普一往情深的鴻海集團郭台銘董事長,在2012年欲注資夏普未成後,一直緊追不捨,還積極加碼嫁妝,展現志在必得的決心,最後出資金額高達7,000億日圓。相對於此,代表日本政府扮演救世主角色的產業革新機構(INCJ),則試圖出資3,000億並集結銀行團再聯貸3,500億日圓來參與夏普的重整,企圖心明顯不如鴻海,終將被淘汰出局。

相較於2012年鴻夏雙方第一次交手,如今的夏普,歷經了全球裁員近5,000人、出售各式不動產與總公司大樓、關閉天理和三重面板廠的部分生產線,乃至要求員工須購買自家商品等各式因應對策,但都徒勞無功,除了今年可望上市的機器人手機,看不到其他令人期待的新產品與新戰略。

在此競局中,鴻海的意圖,外界解讀主要是為了取得夏普的面板技術,以提升與大客戶蘋果的議價能力,透過其商品創新力提升鴻海集團的獲利能力,運用其優質的品牌與各式家電產品為鴻海EMS體質作轉型。而為了爭取輿論與各界的支持,鴻海更喊出「台日攜手抗韓」,希望藉此提高購併的勝算。

對夏普而言,鴻海本次提出的「注資7,000億」、「保障經營團隊」、「40歲以下員工不裁員」、「不會切割太陽能事業部以外的事業領域」等條件,從濟弱扶傾的角度,堪稱都是再好不過的禮遇,但夏普期望的承諾更多,雙方有些落差需再謀合。

在這過程中,令人難以捉摸的是夏普的態度,除曾提出希望鴻海不要干涉經營權且不能裁員等消極條件外,自2012年來,會長、社長、員工、銀行、乃至政府官員,也是一路交相變臉,時雨時晴,結論總是欲拒還迎。何以瀕臨倒閉的夏普在面對鴻海的誘人條件下,仍能矜持再三?觀察可能有以下幾點因素:

其一:談判身段的展示。夏普畢竟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名門企業,特別是作為日本關西地區的產業龍頭,無論談判局勢如何險峻,這都是必然也必要的姿態。若雙方確認達成整併協議,則希望能確保夏普員工日後在鴻家軍中,仍能保有某種程度的驕傲與尊嚴。

其二:夏普對鴻海的疑慮。日方根據2012年鴻夏第一次談判破局的經驗,鴻海郭董的條件雖然大器,但之後也因形勢改變而調整,給人口惠實不至之感。而企業文化的融合也是議題,一個以獲利和績效為優先的42年歷史的壯年企業,和一個講究年功序列及人情義理的百年老店之間,單要交易就有難處,何況是牽涉到所有員工身家財產的購併?

其三:官方的態度。這包括金融風險與技術外流的權衡,以及日本政府在重整電子產業結構的主導權與發展方向等議題。舉例而言,在日本官方的觀點裡,日本這些叱吒一時的電子電機大廠,除了夏普外,後續還有可能爆發財務醜聞的東芝、索尼等名門。以東芝來說,另擁有核電與國防技術,日本政府是否容忍外資參與重整,會更加棘手;索尼則是日本最驕傲的電子品牌,也是對製造業寄託情感的所在,但這兩家民族品牌隨時都會面對破產的風險。日本政府唯有利用這些大廠發生重大危機的時刻,予以產業別的解構與重組,例如面板與面板併、家電與家電併、重工與重工併等,一方面可延續日本國產技術不致外流,二方面還能提升新公司的事業規模與客戶組合。

如果鴻夏戀能修成正果,而且未來可以發揮合作綜效,將可為台日產業合作樹立新的典範與方向;亦即日本的「High Touch」與「High quality」與台灣廠商的「Flexibility」與「Speedy」等優勢間應可發揮互補效益,那麼未來其他的日本電機大廠有可能比照辦理,而更加緊密兩國產業實質的合作;這也將是鴻夏戀修成正果之外,對台日產業界最大的貢獻。

   
民意論壇
長榮接班/做好家族治理 才是家族企業後盾
鍾喜梅/義守大學企業管理系副教授/聯合報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辭世,接班之爭上演中,凸顯家族集團的治理盲點。

不管是家族、公司或是政府治理,目的在使主體能在既定方向上獲取好處,因此談治理,通常會談到導向的目標是什麼、牽涉的利害關係人是誰,及關係人間關係是什麼等問題。

家族企業會牽涉到「家族」與「企業」兩種主體,談治理時需討論這兩主體所設定的目標是否一致,以及往此目標前進的方法是否並行不悖。如果家族企業僅有一家企業,那相對較單純;但如同台塑或長榮集團一般,該企業是由一家公司擴張成為具有上市與非上市公司的龐大集團時,就需考慮集團層次的「家族治理」與「公司治理」應如何調和。

從治理本質觀,企業主想落實公司治理或家族治理,均需把握「課責」與明確政策的要領。「課責」指的是需明確說明股東間、專業經理人,及股東對於公司的責任;而「明確政策」,在公司一方,指的是公司的願景與目標,而在家族一方,指的是家族的價值觀與理念。

公司政策與願景對於公司的意義,已有相當多討論;但是家族政策受到的重視度有待加強。明確的家族政策,可以指導家族成員介入公司經營的程度,可以說明股東的流動性、對股東提供哪些資訊和教育、可靠的股東資產管理,以及家族成員在董事會中的承襲制度等未來可能會產生爭論的議題。

從有效治理的角度觀察,長榮經營權之爭,有幾點值得家族企業主省思:

一、在公司治理上,單一公司治理無法代表集團層次的治理。目前在此爭端中,還看不到公司董事會與高階經理人對於公司或集團的責任與共識何在,同時也難以知道在集團層次,是否有核心決策者、核心決策者有無共識,以及是否明確告訴投資者創辦人辭世後的具體方向與願景。

二、在家族治理上,需要透過家族成員之間的討論與溝通,取得可接受且被理解的政策與程序,讓家族成員對事件的發展有相同預期,同時覺得公平且一致。透過治理過程,每位家族成員均可清楚知道,犧牲和利益分配是公平的。但是,在長榮經營權之爭上,似乎都是往分裂的方向前進。

當家族企業集團規模與經營範疇擴大後,凸顯家族治理的重要性;期盼長榮個案能提供其他未思考家族治理議題的當家企業主,一個思考的契機。

   
光靠快篩 卻不重視流感教育
莊凱全/兒科醫師(嘉義市)/聯合報
單一季節性流感一旦進入社區流行,一般兩周會達到高峰,再過二個月,流行就會減少。

目前流行的swH1N1變異株,是二○○九年病毒變異株和H3及B型在流行。南半球在○九年五月出現新流感,當時沒有疫苗,學校也沒有停課,僅採取類似季節性流感的防疫措施,七月中旬就自然漸減;新流感疫情,在南半球沒有比季節性流感嚴重,新病毒的演變,也是類似季節性流感。

世界衛生組織對新流感的控制,認為快篩準確性,會因採檢方式和廠牌不同差異性很大,效益有限;快速篩檢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對新流感陽性率差異性極大,也無法正確診斷是不是新流感;要求每位發燒病人都要快篩,是錢多淹腳目嗎?還是讓廠商發災難財?

醫師應靠流行病學方式,協助診斷流感。學校是流感傳播的重要場所,學生老師感染生病,學習不能進行,才是停課時機。日本很早就有流感停課措施,台灣○九年也實施「325」措施;由流行疫情看,新流感仍往上竄升,可見效益有限,反而造成學習狀況大亂,停課、補課一團亂,學童在家沒人看,或到安親班,病毒傳播依然進行,效果不彰。

美國在○九年四月底,怕新流感在學校流行,曾規定出現病例就要停課,但六天之後就取消,僅讓生病者在家休養,做好個人衛生和咳嗽禮節,再依流行狀況調整策略,盡量不影響學校的學習功能。

台灣只重視買疫苗、量體溫、停課,對傳染病的教育卻鳳毛麟角,學校要使用乾洗手設備,生病者到校要戴口罩、多洗手;打噴嚏、咳嗽時,建議用衛生紙、手帕去遮,如果沒有這些物品才用衣袖遮住,而不是用「手」;手到處摸來摸去才是傳播的根源,所以學校的電腦室也是傳播的場所。

   
鴻夏戀/鴻海勝出 台灣代工展現十足戰鬥力
郭永興/臺中科技大學國貿系教授/聯合報
日本官方的「產業革新機構」(INCJ)與鴻海對夏普的搶親之爭,由鴻海勝出。昨天筆者在課堂上,跟學生分享這個即時新聞時,學生頓時拍手叫好。大家在高興什麼呢?

同學的興奮,許多台灣人應該也有。相對於日本的頂尖工業實力,台灣的製造業一向被日本人認為,是較低科技與較低品質的,代工與削價競爭是台灣產業的生存空間。而今台灣有能力買下日本的代表性電子企業,是台灣產業的揚眉吐氣,是台灣人的驕傲。

台灣工業後進地位,在這次夏普併購案,對鴻海造成不利的外圍氣氛。二月五日鴻海郭董在大阪開記者會後,隔天日本主要平面媒體,只有習慣性批判政府的朝日新聞站出來支持。朝日新聞社論明白講,根據公正取引委員會(類似台灣的公平交易委員會)的法律見解,只在沒有民間企業願意救援的時候,官方機構才能介入。在夏普的案子中,既然有民間企業鴻海願意救援,官方的INCJ就不該輕易投入稅金。

日本主流媒體的沉默,應是日本民心受不了本國高端科技企業被後進國家買去。如果說,這次購買夏普的不是台灣的鴻海,而是歐美國家的飛利浦或者GE,筆者相信日本主流媒體會有另外一種表態。

不過台灣也不需灰心,儘管台灣製造業實力被人看輕,幸好台日民間關係相當友好,所以此次日本主要媒體或網路鄉民大多呈現一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如果是東亞其他兩個跟日本互相討厭的國家企業來購買夏普,那想必輿論會有強烈的反彈。台灣人在東日本大地震展現的強大善意,給了這次鴻夏戀重要的環境氣氛。

跳脫彆扭的民族情緒,鴻海出線,其實是告訴台灣的代工產業,不必妄自菲薄,台灣產業有日本必須倚賴的強大戰鬥力。首先,代工業賺了很多錢,鴻海滿手現金是此次獲勝的重要關鍵。與鴻海競爭的INCJ用的是稅金,因此非常小氣,INCJ的方案要求夏普的債權銀行放棄數千億日幣的債務,這引起債權銀行的強烈不滿。INCJ有經濟產業省為後盾,銀行團有財務省做靠山,銀行團沒在怕經濟產業省,這是鴻海能夠獲勝的關鍵。

再者,INCJ併購夏普後,無法解決夏普產能過剩的問題,只能拆解夏普,這使得夏普上下員工對INCJ案不滿。不過鴻海有眾多的終端顧客,可以幫夏普產能找出口,這也是鴻海為何可以承諾,投資夏普後,不僅不拆解還能擴大投資。

最後,夏普有世界先進的研發技術,但在量產成本管控上,明顯不足,造成產品價格競爭力差,這也是夏普這幾年來經營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台灣的代工產業非常擅長量產COST DOWN,也因在鴻海戀的風風雨雨中,日本不少產業專家撰文支持鴻海,就是看中夏普/研發、鴻海/量產的互補關係。

鴻夏戀的故事告訴台灣產業界,也許我們不如日本製造業,有強大的產品研發能力,但是長期低風險代工,讓台灣企業滿手現金可以大膽投資,同時長期代工所培養出來的眾多終端客戶群,以及強大的量產成本能力,都是日本電子業目前所缺乏的。

鴻夏戀過程中,儘管日本輿論扭扭捏捏,夏普卻看到台灣產業的真實力,做了聰明的選擇。

   
幫學生保管手機 做他最大支柱
林柏寬/數學教師(台南市)/聯合報
國三導師班一位成績優異的學生走進辦公室,吞吞吐吐地跟我說,「老師,你可以幫我保管手機到五月中會考結束嗎?」他說在家念書常常不自覺地滑起手機、打開臉書,分蝕念書時間。

「保管手機」這件事在班級裡流傳開來,甚至有他班教過的學生也紛紛響應。冰冷的手機背後,代表的是學生自我的反省力,更代表著對於老師的溫暖信任。

有人說,學生很被動,做不好自我管理;也有人說,學生可以把手機交給家長保管,是否親子溝通有問題;但是,我卻說,老師可以引導他、幫助他,保管手機的工作任重道遠!

我曾在餐廳用餐時,看到隔壁桌五、六位高中生用餐時滑手機,彼此沒有交談,看著手機微笑,所有人用Line取代開口說話。

網路沉迷者需要提醒與關懷,讓他們漸漸放下手機,感受溫暖的陽光與人生!

   
鴻夏戀/跨國併購 更需國際化人才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加/聯合報
從聯想併購IBM個人電腦,磨合後超越宏□、華碩領先國際,到最近中國化工以天價併購瑞士Syngenta,國際併購已成為企業進軍國際的主要手段;鴻海併購夏普是轉型的重要指標。

十七世紀興起的日本企業,如三井、住友等,均為家族企業,直到明治維新後,才開始向大眾資本市場募資成立集團,但仍牢牢掌控。

戰後美軍占領期間,曾解散財團,強迫日本接受美式公司治理;但是後來發展成企業間交互持股與銀行持有,一般投資大眾對經營難以置喙。英美常見的敵意併購,直到二○○四年才首見。要併購日本集團,不僅要獲得主要股東,乃至銀行的首肯,甚至要比一般交易有超越價格而更緊密的連結。

集團高層高度重視人際網絡與信用,主要銀行之間的借貸,並不完全依賴財務報表與經營計畫,高階主管之間的密切往來,往往讓銀行能夠做出更精準判斷。

企業經營不善需要裁員或是出售時,高層因害怕成為眾矢之的(如鴻夏戀中的洩漏技術給外國人與裁員),要等到有先例後才跟進。

從鴻海在併購過程中的波折,暴露台企對鄰國的商業文化所知有限,無疑是國際化的一大障礙;未來除需熟悉TPP中的「投資者與地主國爭端解決機制」的法務人才,以免在國際併購上吃虧外,特別需要培養具有多國文化視野的國際化人才。

   
被告怕了 逼得老師想早退
邱天助/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聯合報
這幾年,屢屢見到一些在中小學任教的同學、學生、親友或鄰居紛紛提前退休了;有機會走進校園,仔細觀察,發現老師的笑容變少了。一位校門警衛頗有同感的說:「對!他們都心事重重。」心裡疑惑,發生了什麼事。

根據教育部統計,近三年來,高中以下公立學校教師,每年都有近五千人退休;私下了解原因是被告的恐懼。原在小學任教的鄰居說:很多同事都被告怕了;一位提退休申請的國中老師說:現在才了解什麼叫「動輒得咎」。

近年來,學生權益高漲,許多家長動輒提告,讓老師的「犯罪率」急速提升。由於形式地位上老師屬於「強者」,社會輿論、媒體報導或法院判決往往偏向學生。即使無罪宣告,多次法庭奔波已讓他們身心俱疲、遍體鱗傷。

有人誤以為,教師退休一個月可領六、七萬,何樂而不為?事實上,隨時可能「吃官司」的壓力,他們寧願選擇提前退休。

比起吃官司,讓老師更感屈辱的,是學生網路霸凌。學生透過網路對老師集體霸凌屢見不鮮,不只在大學,也出現在小學。而且,手段和用語愈來愈殘酷。有些使用惡毒的語言攻擊老師,甚至進行「網路誘欺」,想出各種激怒手段,誘使老師情緒失控,用手機拍照、錄影存證,然後上傳網路。

「諾頓網路家庭報告」發現,美國有21%的教師曾遭遇這種慘痛經驗。在台灣,大部分的老師都選擇隱忍不發。因為一旦掀開,類似「一定是你做了什麼!」「為什麼是你?」的假想臆測,總是隨之而來。甚至會遭受「罪有應得」的恥笑,讓受攻擊的老師有苦說不出,只能暗自承受精神折磨。

正向的師生關係和友善的校園環境,是影響學習成效的關鍵。如果在學校裡,失去互愛、熱情、信任與尊重;如果師生上課都需帶著錄音筆或手機,隨時暗拍、偷錄以求自保,任何改革都治不了。

誠然,在校園裡仍然有不適任老師,但當我們要求老師改善教學技巧、情緒管理、溝通能力之時,有誰還會察覺他們的心理壓力,提供必要的支持,甚至進行集體治療。

也許有人會說:不想幹?滾吧!很多人還在排隊等著哪。但是,這種不良的校園環境沒有改善,只會不斷上演「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戲碼罷了。

   
聯合筆記/中國農二哥 多少是曠夫
李春/聯合報
這兩天為一個拆□滅區,中國人民「炸了鍋」,其實那是個不成問題的問題,因為今天的中國,怎能沒□。成為問題還很緊迫的問題,不在城裡,而在農村,比如大批青壯的農二哥,沒有媳婦,成為曠夫。

以前中國常說的一句話,叫「十三億人口,八億農民」。現在農民沒有那麼多了,按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公報,到二○一四年末,城鎮常住人口已占總人口比重五十四.七七%。所以現在只能說「六億農民」。

農民六億,數量也不小,過去一年來,人們高度關注農村的「三種人問題」,即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問題。這「三種人問題」,是因大批青壯年離鄉背井去打工帶來,其中又以老人和兒童問題最為悲慘。

按官方機構老齡委員會的口徑,中國農村老人約有一億二千萬人,其中約九千萬是所謂「空巢」留守老人,即身邊沒有子女。說他們的問題,相當簡單,即老缺所養。

另一機構,說農村的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現的「留守兒童」,目前有約五千萬人,他們的問題也很大,之前貴州出現的個案,已引起全社會的討論,但目前還沒有解決方案,倒有個民政部的昏官,出來罵「留守兒童」的父母,被很多人斥罵。

中國農村最新的問題,是「三種人」之外曠夫問題,即農村中大批青壯男人找不到媳婦。出現這種問題,跟「計畫生育」有很大關係,農村人崇尚「養兒防老」,歧視女童,導致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目前農村青壯男人「打光棍」者甚眾,西部地區再現「光棍村」。

中國農村的曠夫現象,改變了相當數量中國農村人的觀念。據說現在農村,再也不會「重男輕女」了,已變成「養女防老」,因為女兒養成,可收大筆彩禮。同時「寡婦門前是非多」,已變成「寡婦門前媒婆多」。

但更大的變化,還是中國農村現狀的改變。中國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拐賣婦女案,還不是因為農村光棍多,有人口買賣的市場。這個市場越來越興旺,再怎麼打擊人口買賣,也是禁而不絕。

由之而起的更大麻煩,是相關的犯罪滋生,以及其對社會的衝擊。想想一大群青壯農民,別說立業去做「中國夢」,成家的幸福都難以實現,基本生理要求無法完成,這是怎樣巨大的一顆炸彈,會帶來多少社會問題。

   
921前房子90度箍筋 誰的錯?
石晉方/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系副教授/聯合報
不知全國房屋健檢標準為何,但可以確定一件事,九二一地震前的房屋,箍筋大多不是一百三十五度彎勾,而是九十度彎勾。是設計錯誤嗎?不是。

依建築技術規則,每個建築師都設計一百三十五度,但到了施工及監造,全走了樣。

當然,九二一前,建築師除了設計,也多承攬監造,故就算設計無誤,監造也一樣脫離不了關係。

這是歷史的共業嗎?政府真的要面對嗎?若真的要面對,有哪些衝擊?

一、九二一前蓋的房子,住戶有三個選擇:脫手賣掉(但誰敢買?);繼續住,當鴕鳥;補強。

二、全國房屋健檢,勢必造成九二一前的房屋崩盤,上百萬戶房屋崩盤,不能再拿去抵押貸款;銀行所抵押的房屋全變不良債權,新政府已準備好面對此衝擊?

三、因全國房屋健檢而衍生的施工及監造責任追究,會不會造成一波建商、建築師、土木技師、工地主任逃亡潮?

四、因全國房屋健檢而衍生的建管單位行政責任,住戶能申請國賠嗎?若要申請國賠,政府負擔得起嗎?

五、若要補強,費用誰出?住戶出,甘心嗎?建商出,建商還在嗎?政府出,憑什麼?

   
泰絲之父的傳奇一生
金•湯普森這個名字對你來說或許意義不大,但他的生平與冒險卻值得分享。他的生平故事是一個人就可以成就偉大事業的絕佳例子,即使是心甘情願的工作。

天氣冷颼颼,中風防治有撇步!
中風不見得只以手腳無力的症狀表現,許多中風的症狀並不典型,例如以厲害的頭暈、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看不清楚等症狀表現,可能都是中風的初始症狀,只要懷疑可能是中風,就應儘速到醫院。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