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於野外與蛇類相見一直是我人生中一大樂趣,對於蛇類的熱誠更是推動我繼續向前走的動力。 | 談到蛇,相信許多人光聽到這個字、看到這個圖片都會不禁不寒而慄,深深覺得牠很可怕、邪惡!昔日的文化背景,加上現代媒體的渲染,使得人們對於蛇的恐懼更是雪上加霜,漸漸的各種謠言、傳說便隨處可見於社會各個角落了。 於大都會中呱呱墜地的我卻從小就對蛇有莫名的喜愛,但又愛在心裡口難開,因為在蛇類知識不普及的社會中,無論研究、教育推廣皆存在著種種的阻礙與困難。因此對於蛇類的憧憬一直深深埋於內心深處,直至走到了要開始自己執掌研究時,發現唯有蛇類才能想到有趣的研究題目以及持續奮鬥的動機,才毅然決定踏入這冷門的領域,徹徹底底進入蛇類的世界。 碩士學位於楊懿如老師的引領之下完成,畢業後為求精益求精,在一番努力後進入了國立京都大學動物行為實驗室。為更了解台灣蛇類,起初就抱持著要在台灣進行研究的念頭,與指導老師-森哲教授進行提案上的討論,經過多次的討論後,順利地回到了熟悉的土地開始了自己的研究。 目前為止研究正依照自己的藍圖慢慢地實踐中,但腦袋中長久以來的疑問依舊纏繞著我:「我們對於台灣的蛇類到底有多少了解?」「還有多少事情我們仍處在於霧裡看花的階段?」。我們仍對許多蛇類物種的族群動態、行為、生態區位等了解不多,甚至有些物種的基礎資料,如食性、分布、棲息環境等等很可能需進一步的檢視、修改。 但隻身一人要如何建立起如此龐大的資料呢?在了解到自己的渺小的同時也想到了一個契機,楊老師帶領的台灣兩棲類調查志工行之有年,調查的資料筆數、樣區更是豐碩,何不嘗試與台灣兩棲類保育志工結合一起,開創個蛇類調查志工呢? 因此前腳一踏回到台灣土地之後,便開始積極與老師、一些兩棲調查志工聯繫,經過多次的討論及修正後,便於臉書正式成立了「這是『蛇』麼東西?台灣蛇類志工調查」社團。 | ←京都大學森哲教授是目前日本蛇類研究的佼佼者,同時也對於台灣蛇類生態有很大的興趣。 | | ↑回台灣後研究中的空檔也會與兩棲志工一同進行新地點探勘、夜觀、調查。 | 從四月策畫、五月開始正式運行到現在,已經累積了341筆資料、63個樣區,而這些是起初開始推廣時從沒想過的事情,起初的念頭僅僅是想找幾位共同志士,於幾個地點,慢慢地建立起台灣蛇類的基礎資料。但經由志工們口耳相傳後,短短時間內竟累積到了這麼多的資料!平時較不常見的蛇類,也被志工們的雙眼一一找出、記錄下來。隨著資料筆數的增加,我們正慢慢將台灣蛇類的神秘面紗一一揭開! 除了與兩棲類志工合作於台灣各地進行蛇類調查、上傳資料之外,為了能讓此社團更廣為人知、增加調查夥伴、以及傳遞民眾正確的蛇類資訊,從五月開始便著手進行蛇類工作坊的活動。 目前已於花蓮、台中各舉辦了一次,活動內容主要是讓參與的民眾了解正確的蛇類基本知識、破除內心中的恐懼,最後,再誠摯邀請大家加入我們的行列。許多民眾經過活動後不但協助進行調查,甚至也很有興趣跟隨我一同進行我的博士論文研究。 經過多次與民眾的接觸後,漸漸地意識到民眾對於蛇類的反感、恐懼源自於內心對此物種陌生、不熟悉,但在目前的環境中,鮮少有人能將正確的知識、觀念傳遞給大家,久了便產生對於蛇類的偏見、甚至仇恨。這深深地讓我意識到,保育蛇類這個目標是如此的不易和遙遠,而個人既然走向蛇類研究這條路,便有這個義務、責任為蛇類盡一份心力。 要促成保育的成功,首先的當務之急便是破除人們對於蛇類的誤解,以目前現有的力量,透過教育、宣導、體驗等方式讓人們接受蛇類在環境上存在的重要性;並整合志工力量累積台灣蛇類的基礎資料,在兩者並行的狀態下才能掌握台灣蛇類各個物種的需求以及面臨的危機,對症下藥、達到保育的目標。 雖然台灣蛇類調查志工仍處於初始接段,但相信結合志工的力量,我們可以更加了解蛇類生態、共創一個人蛇共存的永續環境,誠摯歡迎大家一同來參與工作坊、加入我們的行列,一同來愛護這神秘、酷炫的物種! | | 透過工作坊與民眾、志工面對面的接觸,了解大家對於蛇類的困惑在哪並給予建議,慢慢破除大家對於蛇類的恐懼與誤解。 | 經過工作坊的演講之後,對蛇類研究有興趣的夥伴也會抽空加入我研究的行列。 | -
台北場次 日期:2017/8/11(五) 15:00-17:00(室內演講) 18:30-20:30(夜觀) 地點:觀園樓 台北市北投區湖山路一段48之2號 注意事項:若要參加夜觀的夥伴請穿著長褲並攜帶手電筒,長筒鞋子、布鞋或雨鞋,依個人需求攜帶帽子、防蚊液等用品。 -
宜蘭場次 日期:2017/8/26(六)14:00-16:00(室內演講) 地點:冬山河生態綠舟 台灣宜蘭縣冬山鄉冬山路二段172號 ★ 這是『蛇』麼東西,台灣蛇類志工調查FB ★ 台灣兩棲類保育志工團隊FB ★ 台灣兩棲類保育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