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媽媽返家那天,看見煥然一新的環境,打從心底露出了笑容。
望著她,我對從事社會工作的信念又更加堅定……
期待有天她會敞開心房
對一般人而言,走出家門並非難事,但對患有思覺失調症三十餘年的陳媽媽來說,卻一點也不簡單。她深受思覺失調症影響,出現失眠、幻聽、憂鬱、焦慮等症狀,害怕與社會接觸,幾乎足不出戶。長久以來,她的日常所需多依賴親戚、里長、鄰居等熱心提供幫助。
方案中心剛與陳媽媽接觸時,她如同許多其他個案,初期相當排斥社工的拜訪,總是用各種理由將我拒於門外。為了取得信任,每次的定期探望裡,我會想方設法讚美陳媽媽,讓她開心的同時,也提升她的自我價值感,期待有天陳媽媽會願意敞開心房。
從一開始悲觀地對我說:「妳不用來看我啦!我再沒多久就會死了!」到現在,陳媽媽漸漸會和我聊聊過往,甚至主動關心我、關心時事。但這還不夠,由於幻聽,陳媽媽總覺得有人要加害她,長期拒絕外出,為了讓她踏出門,我常稱自己不太清楚她住家周圍的景色,希望她可以帶我去認識認識。在鍥而不捨的勸說下,終於有一天,陳媽媽同意到住家附近的公園散步。那天,她坐在長椅上,對我說:「這是我七八年來第一次到這個公園。」之後,陳媽媽逐漸可以在有人陪伴的情況下,去超市購買日用品,甚至搭乘公車到中心參與活動。
支持我繼續下去的動力
在服務過程中,我也看見陳媽媽居家修繕的需求。她住在已過世先生建造的矮房,屋內因年久失修,不僅地面不平、牆面多處壁癌,家具也潮濕發霉。有次大雨過後我前往訪視,看見她穿著雨鞋,在客廳及廚房忙進忙出地處理積水。
不捨陳媽媽累得滿頭大汗,我表示自己很擔心她的居家安全和健康維護,希望能引進資源,改善環境。她不好意思地回我:「怎麼可能有人願意來修這個破房子?不用這麼麻煩啦,我頂多活到明年而已。」所幸,藉由書面與影音資訊的輔助,她終於相信也同意請相關單位前來協助。
陳媽媽返家那天,看見煥然一新的環境,打從心底露出了笑容。望著她,我對從事社會工作的信念又更加堅定──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裡,看見自己的責任。
之後,我們更進一步連結關懷志工、電話志工等資源,請他們定期關懷陳媽媽,也請義剪志工協助打理陳媽媽的面容,讓她對自己的外在更有自信,更願意走出家門與他人互動,在愛與尊重之下,再次融入社會。
從事這份工作已兩年多,這段日子裡,我深刻感受台灣有許多家庭過得十分辛苦,彷彿是福利制度裡的棄兒,不被社會信任,也無法信任社會,非常容易被忽視,甚至被排拒在社會網絡之外。社工的工作,除了幫他們引入資源,更多的是陪伴和溝通,讓這些家庭願意打開心房,重新與社會建立信任關係。也許不是每個案子的結果都是好的,但是只要出現一個好結果,就能支持我繼續做下去。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身心障礙者全方位需求支持服務」勸募活動,詳情請見:https://www.diyi.org.tw/,捐款專線:02-27224136,劃撥帳號:0517527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