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

零下三十度的愛——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


【NEO數位行銷學習報】提供最新社群行銷、行動行銷等數位趨勢,加入我們一同探索更多數位創意的可能! 如果你是美食主義的信奉者,喜歡動手打理家中事物,並堅信生活值得用心去經營,歡迎加入【生活高手】行列!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9/04 第32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無我無爭的人性光輝交會
證嚴上人專區 菩薩道加緊腳步 從生命轉入慧命
慈濟脈動 零下三十度的愛
焦點專欄 空巢期的思念,孩子你懂嗎?
無我無爭的人性光輝交會
「這麼多的弟子都做到了,相信我以後也能做到。」談及大體捐贈,證嚴上人經常呼籲,人生在世時要為天下付出,直到生命終了後,也可奉獻身軀,供醫學深入生命的奧祕,此即化無用為大用。

慈濟於一九九五年起推動大體捐贈,迄今已有八百五十八位善士捐出大體,包括三百餘位提供解剖教學,五百餘位提供模擬手術教學,年紀最長一百零一歲,最小十四歲。

捐贈的做法不只打破華人「保存全屍」的傳統觀念,也超越華人對死亡的諸多禁忌,更開創蘊含人文情懷的生命禮儀。適逢七月吉祥月,值得吾人反思生死相續的精神意義。本期主題也就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的成立因緣和發展,深入報導捐贈者及家屬的「捨」,如何造就一代代良醫,以及模擬手術教學如何成為海內外許多醫學會不可或缺的交流學習機會。

回顧西方醫學史,解剖學在十八世紀末成為新興的醫學重點,但面臨遺體取得的困難,罪犯的來源有限,無名屍、盜墓甚至曾發生謀殺以販賣屍體給醫學院的案件。今日雖已無這類駭人聽聞的事件,解剖學以及手術教學訓練依然面臨大體缺乏的問題。

臺北慈濟醫院張耀仁副院長曾為文寫到,二○○三年臺灣籠罩於SARS風暴期間,曾經發生第一線住院醫師因為插管操作的不熟練,以致自己也遭受感染而離世的遺憾。以往,插管訓練只能依賴模型進行練習,與實況有落差,醫療執行的風險與新手醫師的焦慮可以想見。

大體捐贈除了提供醫學生基礎醫學的解剖課程,爾後也發展出模擬手術,提供實習、住院、主治醫師進行各項不同難度的臨床操作訓練,實際操作各種侵入式的臨床技巧,乃至新式手術的研發,參與模擬手術的醫師也有些來自海外不同國家。影響所及,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馬來亞大學,已於二○一一年和慈大模擬醫學中心合作,馬國成為東南亞地區另一個積極推動大體捐贈的國家。

二十三年來,大體捐贈者是眾多醫學生和醫師感念的「無語良師」,以大愛的奉獻情操,滋養增添醫學殿堂的光芒,也感動醫者以更大的使命感,卸下光環,撫慰解除無數人之病苦。此無我無爭的人性光輝交會,才是眾生之福。

菩薩道加緊腳步 從生命轉入慧命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畫作/林錦濤
在佛法�娷�陶,多投入人群付出,

菩薩的方向加緊了,凡夫的心態自然減量;

做好事的人愈來愈多,相處得愈來愈歡喜,

付出得愈來愈感動自己,無形中從生命轉入慧命。

天天平安,是人人的期待;世間如何能得天天的安好?唯有自己能給予自己機會,要為自己造福,保護這一個地球,愛護大地、森林、河川,讓空氣乾乾淨淨。

然而天地間,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地球溫度升高,這個夏天到處都喊熱,也頻傳乾旱與火災;美國、希臘、瑞典發生森林大火,延燒難以控制,燒燬面積廣大;災難不是別人家的事,地球在虛空中運轉,大火灰燼遠颺,造成空氣污染,西班牙森林大火跨越鄰國界線,在葡萄牙不可收拾。

在美國北加州的卡爾大火,火勢燃燒月餘,無論平常是富或貧,一律同受災害。志工持續關注,終於獲准進入災區,關懷安撫人心,致贈現值卡讓民眾購買應急用品。

地球這樣繞一圈,多少人在水深火熱之中。七月下旬,寮國東南部阿速坡省水壩潰堤,淹沒村莊,造成上百人死亡或失蹤、六千多人無家可歸。要找出救援的道路不容易,從鄰國繞道,甚至攀山越嶺;路難走,困難重重,但還是要設法,因為寮國人民生活原本就有困境,此時更需要幫助。

泰國、馬來西亞、臺灣慈濟人會合展開勘災,流離失所的居民擁擠在四個學校中,空間不足,一個家庭幾個人輪流睡覺;擠不進去的人家,就在外面搭帳棚,遇到雨天就淹水,地面總是泥濘,所以志工評估致贈福慧床。

每日觀天下,苦難偏多,令人不捨。印尼龍目島七月二十九日發生強震,印尼慈濟志工展開賑災,救援資料才剛送回本會,不到一週,當地八月五日再度發生芮氏規模七的淺層地震,超過四百人罹難,三十八萬人棲身避難所;慈濟志工再度動員,進行勘災、發放與義診。

不斷呼籲人人虔誠,共同祈福、祈安,希望這一念心上達諸天、諸佛聽。向上祈禱,人也要先反省,為什麼人間有這麼多災難?

因為人類的貪念,先消耗資源、破壞大地。人們用物無限量,為了流行輕易拋棄物品,商機真的是傷機;物欲高漲,口欲也是,每天全球超過一億九千多萬隻動物,為了滿足葷食而被殺害;除了製造殺業,畜養牲口的過程又污染了大地與空氣。

眾生欲念無窮,長久造業,自然要共同承受業力的果報。不知過,就會永遠不斷犯錯;反省懺悔,及時停止造業,啟發人人真誠的意念,珍惜物命、愛護生靈,共善因緣,不要共造惡緣。

息滅欲念,齋戒祈福,

人人合心照護地球生態。

每年農曆七月期間,各社區慈濟人舉辦「七月吉祥月」系列活動,帶動社會每個角落的人,息滅欲念,齋戒祈福,啟動人與人之間的互愛、和氣,天下人合心照護地球的生態。

民間有「普度求平安」習俗,殺生祭鬼神;但普度的真實意義,是普度眾生、疼惜眾生,而不是殺害眾生的生命。農曆七月在佛教而言就是吉祥、歡喜、孝親月,人人飲水思源,感念父母恩、天地恩、眾生恩。

平靜的日子、和樂的家庭,不在於富有錢財、富有物資的享受,而是要富有感情,知情達理,對長輩有敬老尊賢的禮節。

松山聯絡處舉辦「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志工演繹兩場《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臺上有五位是更生人,之前因為慈濟人不離不棄,常常去監獄關懷,他們接受了佛法,出獄後改變自己。其中一位彭先生,年輕時就讓母親心痛,母親探監時,告訴他會再給他一次機會,但當母親往生時,他卻無法送行。他上臺演出自己的叛逆與不孝,真誠地懺悔痛哭。

受刑者改頭換面,真的很不簡單;也感恩慈濟人一步步引導他們,引迷入悟,從迷失的人生帶入了覺悟的人生。

在臺東的「吉祥月孝親祈福會」,也很令人感動;近千位師長及學生、縣府人員、地方社會人士參與,從《開經偈》到獻供儀式,莊嚴虔誠,道氣十足;在地的學子演繹《跪羊圖》、《父母恩重難報經》,多位人士上臺分享如何做環保、如何改善生活的生態、如何以素食照顧好健康,內容很豐富,真正是社會教育。

中國大陸昆山市十一歲的陳佳楠,在社區推動環保,大方侃侃而談,向居民宣導「愛地球很簡單」,省水、茹素、自備環保餐具。

佳楠四歲時生病、開刀,長期服藥控制,今年復發,四月還動過一次手術;五月時,身為慈濟志工的媽媽,教他環保概念;化療後,他的頭髮還沒長出來,但哪�埵頂搨n,他就去分享,在街頭巷尾對大家說話,鼓勵社區小朋友一起做環保,拯救地球,讓地球笑瞇瞇。

因為父母的身教,他和弟弟投入環保;如果輪到弟弟分享,他會再接過麥克風來補充。父母影響子女,人與人之間再相互影響。

他發願要講四千九百場次環保,並把心願轉達給師公,也向師公祝福。小小年紀這樣懂事,祝福他能滿願,宣講無量無數,做得更多。

日日行善,念念清新,

讓善良的意識生生世世。

時間在分秒中流逝,人生也在新陳代謝中消逝,但是生命在人間的確很有用,要用心珍惜。

雖然已經做好事、付出無所求,還是脫離不了人我是非的凡夫心,逃不了歡喜、不歡喜,好緣的或討厭的;但是有幸行在菩薩道上,能夠訓練著自己,薰陶在佛法�堙A多投入人群中。做好事的人愈來愈多,相處得愈來愈歡喜,付出得愈來愈感動自己。菩薩的方向加緊了,很自然凡夫的心態就會減量,慢慢地從生命轉入了慧命,慧命就不受時間控制,也就是壽量無窮。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財產再多,地位再高,這一些最後都帶不走;可是天天所做的好事、建立的好習慣、善良的意識,在佛法而言叫做「業力種子」,會隨之去到來生來世。

過去的煩惱無明汰舊換新,用乾淨的心靈空間來接受嶄新的每一天,智慧能量永保常新。請大家多用心!

零下三十度的愛
撰文•葉文鶯 攝影•蕭耀華
慈濟大學將臺灣教學遺體來源從無名屍帶往捐贈年代,

並且有機會創辦模擬醫學中心,

讓保存在攝氏零下三十度的「無語良師」提供臨床手術教學,

從基礎救命術到開展新術式,這個兼顧技術與人文養成的訓練中心,

資源與海內外醫界共享,最冷也最熱!

醫學,不只站在巨人的肩膀看得更遠,甚至鋸開頭顱、剖開胸膛,因為研究的是人體,必須拆解器官、深入肌理、神經、血管等。為了造福人類而追求的醫療進步,有些實驗利用老鼠、兔子、豬或狗,更免不了必須在人體進行解剖。

慈濟大學解剖學科教授曾國藩,經常在演講介紹西方解剖學歷史,從十六世紀的歐洲開始,那一個個被用來替人類揭開謎底的「屍體」(cadaver),最早是被處以絞刑的罪犯,是從新墳被盜挖的無辜者,或甚至是繳不出房租而被窒息謀殺出賣的房客……解剖學歷史血淋淋且充滿污名,令人害怕。

臺灣解剖教學最早使用死刑犯,或路倒遊民公告後無人認領的無名屍,直到慈濟創辦醫學院才開啟大體捐贈的風氣,特別是慈濟人更勇於捐贈。

生前大力護持慈濟的船業鉅子李宗吉,事母至孝,購進人生第一艘船以母親姓氏命名;當母親世緣盡了,他在山上造墓守孝。二○○二年,李宗吉的子女將父親的大體捐給慈濟大學,隔年在模擬手術教學啟用。火化後回歸他最喜歡的大海。

「企業家生前捐十億,身後捐大體。」當年出現在媒體斗大的標題,無異標舉李宗吉看待自己身後事的反差作法。

「上人是他慧命的母親,認同理念所以響應捐贈,這也是他對於上人的愛與孝順。」靜思精舍德禪法師為李宗吉的捐贈下了註解。

大體捐贈破除了傳統「全屍」、「入土為安」,甚至佛教徒認為人在往生後神識尚未離開,至少八小時以內不能移動,最好持續助念佛號的觀念。由於證嚴上人的呼籲,影響許多人願意在往生後,讓無用的身體奉獻醫學,捐贈者是我們的「無語良師」。

由於捐贈踴躍,慈濟大學進而協助中南部相當缺乏教學大體的醫學院建立轉捐贈合作,直到二○○八年,模擬醫學中心的空間建置完成才告終止。在以防腐液保存方式之外,志願捐贈者多了模擬手術教學的選項。

解剖學科研發冷凍保存,不需要進行防腐處理,冷凍保存的無語良師,在回溫後宛如手術檯上麻醉後的病人,提供醫學生與醫師進行各項手術訓練。除了慈濟體系,二○一○年開放臺灣醫學會申請,透過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在花蓮舉辦,也有海外醫師前來參與。

慈濟「無語良師」的故事傳揚至海外,二○一二年,馬來西亞的馬來亞大學創辦內視鏡微創中心,完全複製慈大模擬醫學中心的經驗,包含技術與人文,無形中帶動捐贈風氣。該校推動的「無語良師計畫」,捐贈者以華人居多,翻轉本來由政府分配教學遺體的作法。

「念慈老師永遠在路上,像一顆『乾電池』……」慈大醫學系黃玉齡在模擬手術無語良師啟用典禮,分享老師行誼。「乾電池」是康念慈的姓名諧音,她精力充沛,經常獨自開車上山下海,協助神父、修女幫助有需要的人,因為愛,生命更加美善。

被眾人敬稱為「無語良師」的大體老師們,沒有墓誌銘,善行銘記在許多人心中,化作醫者的反思與承諾。甫於今年七月升任花蓮慈院外科部主任的張睿智,二十一年前使用康念慈父親的身體初探解剖學,與家屬互動情誼持續二十一年;今年在「康阿姨」的啟用與送靈典禮,他以家屬身分全程參與。

身為首屆模擬手術教學參與學生,之後在臨床持續受教於無語良師,「只要在無語良師身上做過,就有信心在病人身上做。」張睿智的醫學與人文養成,足以代表慈濟醫學教育的獨特作法。

在醫院,病人救治無效時,醫師退場,遺體交由家屬領回。慈濟大體捐贈與教學,讓醫師有機會回到病人死亡那一刻,留在現場與家屬對話。

捐贈大體,不只是身後事的一個選項,更帶著祝福。「希望你們在我的家人身上好好學習,成為一名好醫師。」有時,家屬不一定對醫者抱持肯定態度,「太太生前就診,話還沒講完,醫師就把藥開好了。」家屬希冀更多醫師重視病人的感受。

模擬醫學中心自二○○二年首次試辦醫學生模擬手術教學課程,至今邁入十七年,參與對象從慈濟體系延伸至海內外醫學會,特殊資源共享除了提升專業技術,更提供人文情境體驗,希望醫者找回初衷,帶動醫療與人文並進。

空巢期的思念,孩子你懂嗎?
撰文•李秋月(慈濟教師聯誼會)
畫作/葉晉宏
問:孩子要離家去外地念書了,很捨不得,在牽掛和放手之間如何找到平衡點?

答:校園中的鳳凰樹開著火紅的鳳凰花,驪歌也傳遍校園。同學、師長互道珍重再見,濃濃的離愁如夏日青草遍地綿延。這一切都代表離別將要開始,這分離情不只瀰漫整個校園,也傳入家庭。

十四年前,大兒子考上大學,身為人母悲喜交集,喜的是:孩子將到不一樣的場域學習,將要展開不一樣的人生;悲的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將要離開,家中吃飯時碗筷將少一份;內心在牽掛和放手之間糾葛萬分。當他打電話回來報平安時,我握著話筒的手顫抖著、淚水布滿雙頰。

十年前,二兒子考上理想學校,以為早已習慣離別,沒想到他打電話回來時,我仍哽咽得無法言語。這分離情豈是「斷捨離」三字可以了卻?

為了宣洩內心的情感,還將感受寫成「輪迴」一文投到《國語日報》,其中一段話是這麼說的:「人生總是繞著一個大圓在輪迴。我當初離家到高雄念書,媽媽倚門而望的身影至今深鐫腦海;而今換我倚門而望,只是不知留下什麼在兒子心底?雖知這一切輪迴叫做『常』,但內心的悵然若失,豈是外人所能了解?

兒子房�堛漯垂~慢慢消失不見,換成一個一個的紙箱;凌亂不已的書桌、床鋪,像變魔術一般整齊、乾淨了起來,這意味著分離的腳步逼近;當紙箱被『黑貓』一一叼走,離別的鐘聲也隨即敲起,容不得雙方想掙脫離別的枷鎖。

家中的老爺車裝滿我和兒子的離情,到了車站再次擁抱兒子,再次互道保重,他隨即頭也不回的進入車站。雖不是戰士上戰場,抱著古來征戰幾人回的心,但他必然下定許多決心。親情如臍帶,總繫著思念的雙方,我癡心的妄想。

回到家中,望著空了的書房和寢室,內心如被蠶蟻嚙咬過,也空了。

接到報平安的電話,他已置身臺北;話筒中傳來同學的嬉笑聲,他已融入學校的氛圍,心中留下多少雙親的霜鬢、掛念,已不可知。」

孩子真的會長大,他們會負笈遠方,甚至到異國;家中的巢會空,最後只剩兩人大眼瞪小眼,到最後只剩孤單一人,這就是人生,它就是一個「輪迴」!不管願不願意,我們都要接受。

如何在牽掛與放手之間取得平衡?一切只能靠時間慢慢撫平。最重要的就是告訴自己:他們是為了成就自我才會離開,他們已長大要獨立了;也要告訴自己:孩子離家就學代表獨立的開始,爸媽自己也要學習獨立,讓孩子放心!

除此之外,空巢期的我們要走出家庭,到外面當志工,或者去學多年想學的畫畫、樂器、運動……讓活動填滿空巢,當時間過了,牽掛與不捨也會取得平衡了!

跟孩子之間也要有些默契:至少每週打三次電話回家報平安、有任何事都要分享。如此可減少爸媽的擔心,也可以了解他在外面適應的情況,更可以在他有需要時,及時提供意見,讓親情永遠陪伴他。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622期

想成交,絕不讓客戶有機會「回去想一想」!
業務通常最怕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再回去想一想」!客戶提出的理由大多可破解,只要多引導對方說出來,你就有機會幫他解除不買的理由,千萬不要真的放他回去!

身體疼痛切勿忽視
人多少都有這�媯h、那�堹k的時候,大多知道疼痛是一種身體警訊,必須找出病因加以治療。亦有老人由於不願麻煩醫師,擔心他人覺得自己愛發牢騷,害怕開刀、做檢查,或必須服用可能成癮的藥物,反而延誤了就醫的黃金時間。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