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被同事不斷追問以下這些問題而弄瘋了:我們團隊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是否能把事情做得更有效率?或是被某一位拒絕解決上述那些關鍵問題的同事弄瘋?
你是否曾經與一種人共事,他總能在期限內將事情完成,並為團隊中其他人追蹤事情的發展,但就是無法達到他們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或者,你就是這樣的人?
在研究和撰寫《比以前更好:掌握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一書時,我意識到,我們每個人對待生活習慣的態度,以及每個人養成習慣的能力,都有顯著的不同。從我的觀察,我開始意識到,所有人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維護者、提問者、服從者和反叛者。
關鍵問題在於:你對期望的反應是什麼?我們都面臨兩種期望:
•外在的期望:把工作在最後期限內完成,遵守交通法規等
•內在的期望:停止吃零食,開始跑步等
維護者很願意回應外在及內心的期望。他們自我管理,對於完成任務、保持決心和在期限內完成工作,都沒有什麼問題(事實上,他們往往提前完成)。他們真正想要了解並滿足各種期望,包括他們對於自己的期望。這產生了一個強烈的自我保護本能,平衡了外在的期望。
然而,維護者可能在期望不明確時,遇到困難。他們可能會覺得不得不達到某個期望,甚至是看起來毫無意義的期望。當他們知道他們違反規則時,可能會感到不安,就算是那些不必要的規則,除非他們想出一個強而有力的理由去這樣做。這種傾向我很了解;我自己就是一個維護者。
提問者質疑所有的期望,只有當他們認為某個期望是有道理時,他們才會達成那個期望。驅使他們達成期望的是好的理由、邏輯和公平性。他們自己會判定某個行動方針是否是一個好主意,而他們會拒絕做任何武斷或缺乏正當目的的事情。從本質上講,他們把所有的期望都變成內在的期望。
提問者想做深思熟慮的決策,並得到自己的結論,因此他們會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思考,而且往往願意做詳盡的研究。如果他們認為某項期望有充分的依據,他們會去做;如果沒有,他們就不會做。
然而,提問者對於資訊和事情的公正性要求極高,容易令人厭煩。提問者有時也希望自己不要如此追根究柢就能接受一項期望。有位提問者沮喪地告訴我說:「我深深為自己的過度分析所苦。我總是想多要那麼一點資訊。」 ...【閱讀全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