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是今非──氟利昂 珀金獎章(Perkin Medal)是美國化學界最高榮譽的獎項之一,每年的頒獎典禮都盛大舉辦,最後並請得獎人上台致詞。 絕大多數的得獎人講的都是陳腔濫調,他們向所有認識的人一一致謝,回憶他們漫長的化學生涯。但是1937年的獎章得主密吉利(Thomas Midgley, 1889-1944),卻給了一場與眾不同的演說。 他上台講了沒幾句話,就吸了一口氟利昂(是一系列含氟跟氯的多鹵化烴氣體的商品名稱,由於其中最常用到的是二氯二氟甲烷),然後透過一根管子,吹滅燃燒中的蠟燭。這的確是讓人印象深刻的示範,說明該氣體無毒且不燃。 但是他幹嘛在這個來賓都盛裝出席的學術場合,上演這一幕幾近魔術的把戲呢?這是要說服化學界人士,也稱作二氯二氟甲烷的氟利昂,是當冷煤的理想物質。 密吉利得獎的原因,是發現四乙基鉛(Pb(C2H5)4)在汽油中的防爆震性質,但是當時他最熱中的研究,是為冰箱尋找較佳的冷煤,取代老出問題的氨(NH3) 跟二氧化硫(SO2)。 他找到了氟利昂,但卻無法說服冰箱製造廠商,氟利昂的安全性沒有問題。他希望能利用這次眾所矚目的頒獎盛會作公開示範,以獲得支持。 密吉利這招果然奏效。 沒多久之後,新出廠的電冰箱跟冷氣機全都改用氟利昂,不再有廠商繼續用有毒的氨跟二氧化硫,而消費者也不再需要擔心,管線會遭腐蝕,使危險氣體外洩。 電冰箱的銷售量直線上升,食物中毒的數量頻頻下降,情勢看起來似乎是一片大好!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天居然就從此開始塌下來啦!也許不是真的塌了下來,但至少是破了個洞,讓陽光中有殺傷力的紫外線穿過。 在1970年代前夕,已經有人提出警告,指稱各種氯氟碳化物(CFC)並非如原以為的那樣「溫良」,它們從噴霧罐、冷凍設備及空調中逸出後,上升到大氣層的上層,在那兒展開破壞臭氧層的工作。 而臭氧層能夠過濾掉陽光中過多的紫外線,保護我們不致受害。不久,以氟利昂為推進劑的噴霧罐遭禁,然後也有逐步計畫,把所有的CFC全部淘汰。昔日的英雄已變成人人喊打的惡棍。 密吉利沒有長命到親眼目睹,他的偉大發明造成的不幸結果。如果他還健在的話,必定能以過人的智慧想出解決之道。 (本文為節錄,完整內文請見蘇老師掰化學套書(全六冊))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