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又看到電視新聞爆出又一家「黑心廠商」,我就想起,很久以前,和一位主管出去採買器材的往事。
我們到光華商場前,我和主管早就已經在網路上比價,確定要買某日本品牌的器材,也確定這次採買預算是「5萬元整」,現在只差要去「哪一家店」買?
我們到了第一家店,走進去,店家立刻報價:「5萬元。」
我還以為我們辛苦的採買旅程,可以馬上結束了!沒想到,我的主管卻和店家搖搖手。
「不行,太貴了。」主管說:「遠超出預算。」
他就走出去了。
我心想,哇,真高超。明明店家開價的正是我們的預算(5萬元),主管卻硬就是說「太貴」,然後,頭也不回的離開它!
原來,這就是砍價技巧(筆記,筆記)。
然後,我們再去第二家店,這家店看我們從另一家店走過來,心裡可能已經有數了。
這家店並沒有賣那個日本牌子的器材,不過,他馬上介紹我們另一個比較爛的雜牌器材,而且,這台竟然只要「2萬元」。
哇,2萬元也真誇張,用原本預算(5萬元)可以買兩台,還剩1萬元可以回去和大老闆邀功。
這時候,主管搖搖手,準備要走了。
「太貴嗎?」店家不解的問道:「超出預算嗎?可是這個,已經是最便宜的了。」
主管苦笑。
「我知道這個很便宜了,不過,我們只想買那個日本牌子的,我們已經經過網上比價,預算已經設定好,不必買這麼便宜的。」
主管想都不想,離開第二家店,又走回到第一家店。
第一個店家看到主管走回來,表情真是「欣喜若狂」。不過,主管一走回來,又馬上開口:「4萬元,不然我就去另一家買!」
原本,這只是一齣標準的「討價還價」戲。
比價,然後殺價,見骨……店家唉唉叫,最後還是勉強成交。
商場上不都是這樣嗎?
有趣的來了──
這第一個店家,顯然不接受主管喊出的「4萬元」──他竟然不太高興了。
「先生,」他說:「我們這個日本品牌,就是賣5萬元,你可以去網路上比比看,我們的利潤已經最低,這已經是最便宜的了!」
我聽了店家這樣說,心裡不禁偷偷點點頭,我們的確在網路上比價過,5萬元確實是最低價,也是我們所設立的購買價。
但,我主管聽了,臉卻要垮下來了。
「喂,」我主管有點不客氣的說:「你們做生意的,也太『貪心』了吧?明明就可以再算便宜一點,你就硬要賺我這個錢,是不是有點太『沒良心』了?」
沒想到,這店家,看來也不是好惹的。
店家的表情嚴肅了起來。
「先生,」店家說:「沒良心的,是像你這種消費者。看起來你明明是有做過比價研究的,明明這個日本品牌,我們已經賣了最便宜,你偏偏還要再往下砍價,砍到我們沒利潤,你才高興……。」
這番話,令我的主管瞠目結舌。
店家還繼續說。
「這種砍價文化,肥了那些偷工減料的爛廠商,爛了那些做好東西的好廠商,」店家說:「我接待的歐美客人,向來直接購買,只有像你這樣的台灣奧客,才會這樣沒水準的砍價,難怪我們這裡的產業,愈砍愈『黑心』了啦!」
這些話,令我印象深刻。
我們常笑,歐美人到了跳蚤市場,像待宰的肥羊,對他們開高價,他們砍價都不砍,就傻傻的買下。
而東方人勤儉習慣了,讓我們每次聽到一個價格,即便已經符合自己原本的預算,卻一定還要習慣性的「貨比三家」,詢價一下,選一家最便宜的,然後,還不滿意,還要像我主管一樣,到了掏錢之前,還要再向商家砍個20%,才算對得起老闆、對得起自
己。
我們消費的習慣,應該改變。沒錯,這一筆5萬元,或許可以透過「比價」、「砍價」,讓它更便宜,不過這也表示,提供那個更便宜服務的廠商,所賺的利潤就少了一點。
沒有人要做低利潤的生意的,這時候,商家為了活下去,只好去找「黑心供應商」──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滿足那些「貪心消費者」莫名其妙的砍價慾望!
如果5萬元,明明就是我本來設定的預算,本來就已經打算要「花掉」這筆錢,那,就不應該再去找尋更低利潤的提供商,而是「認命」,該花的錢,本來就要花,直接找尋最正規的廠商,將這筆錢正常花掉。
當我們砍價,店家不依,我們就說,店家太貪心?是黑店?是奸商?
不,當我們罵店家如此貪心,真正貪心的,其實是身為消費者的我們自己。
當這個社會開始普遍有了如此的寬容心,該賺的錢就應該給別人賺,別再尋求「更便宜」,我們的層次,才是真正再高了一個級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