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統計法修正草案將加強懲治虛假統計資料,並於近日提交人大常委會審議。然而統計長年為政治服務、諸多造假先例,加上並非首次宣示打擊造假,始終令外界對於數據可信度打上問號。據官方發布,中國「統計法修正草案」於2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新法在提高統計資料品質、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等方面提出多項規定。
綜合美國之音、路透社、讀賣新聞等外媒報導,雖然官方強調藉由修法打擊持續存在的數據欺詐行為,然而從過去以來,中國統計造假、數據不準確的的問題卻「揮之不去」,令外界對於這些數字的真實性存疑,甚至連前財長樓繼偉也曾質疑中國統計數據的準確性,沒有足夠的數字反映經濟中出現的負面變化。
中國國家統計局一直以來都強調「統計造假是統計領域最大的腐敗」,卻始終沒有說這種始終揮之不去的最大腐敗來源或最主要的成因是什麼。
報導稱,長期以來,分析師對中國統計數據的可靠性抱持懷疑態度,特別是在政府試圖化解市場對經濟成長長期放緩的擔憂之際。
雖然中國政府多次表示要調查和懲罰官員偽造經濟數據或干預統計工作的行為,以幫助提高數據品質,然而這樣的宣示令人想起「中國政府也不知多少次誓言打擊腐敗,但中國當局發布的資訊顯示,腐敗官員越來越多,級別越來越高,貪污數量越來越大」。
自2018年以來,中國已破獲統計造假案件約130起,其中主要是地方政府。本應監督造假行為的國家統計局也曾出現延後公布國內生產毛額(GDP)和青年失業率的情形。最新的法律是否有助於阻止造假、恢復國外對於中國統計數據的信任,目前尚不清楚。
報導指出,雖然中國官方竭盡所能宣傳,想要扭轉外界對於統計數據的看法,然而在中國經濟情勢不佳、失業率上升等背景之下,國家統計局發明了新方法統計青年失業率,此外,今年開年之際中國股市動盪,與官方宣稱「開局良好」不同,令國際分析與中國民間對於重要統計數據仍然懷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