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聯合報社論/教改災難未重建,教育部又仇師毀校?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4/26 第570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樂見「寂靜」的漢光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教改災難未重建,教育部又仇師毀校?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聯準會不降息 美元走強恐成定局
民意論壇 半導體產業 也能是能源挑戰解方
賴國安布局 懸念滿滿
錯過童子賢 新內閣只會了無新意
投身志趣 好樣的台灣青少年
大法官越俎代庖廢死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樂見「寂靜」的漢光
黑白集/聯合報
八天七夜的國軍漢光演習電腦兵推,今天結束。往年,總有媒體對演習「戰果」繪聲繪影,今年因政權交接人事新聞占據版面,輿論對漢光的關注大減。從國軍練兵的角度,這倒是好事。

全民國防重要性無庸置疑,國內卻常過猶不及。由於兩岸局勢緊張,任何軍方相關議題,都是媒體流量保證。部隊若有風吹草動,往往第一時間登上即時新聞,導致軍事部署過度「透明」,可能暴露不應外洩的情資。

更糟的是,軍方吃過「輿論土石流」苦頭,學會報喜不報憂,演習便配合套招,導引出我方必勝的結果。前幾年有次漢光兵推,國軍主力戰艦遭擊沉,國防部長立刻下令修改裁決,讓船浮上來繼續作戰,以免消息外傳,影響民心士氣。

演習理應從嚴從難,盡量暴露潛在問題,才能爭取更多資源補強弱項,提高實際面對戰爭的勝率。例如,中共解放軍宣揚假想敵「藍軍旅」操演戰無不勝,五角大廈頻放風聲強調中共軍力將追上美國,都是基於同樣道理。反倒在台灣,社會習慣浸泡在安樂鄉,一切只能往好處編排,任何刺耳聲音都可能被質疑呼應敵人認知戰。

軍方的公信力常遭外界質疑,弔詭的是,走岔的「全民國防」讓他們更缺乏誠信。放眼全台,需要面對現實,尊重專業,戒絕粉飾太平的,又豈止是國防部而已。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教改災難未重建,教育部又仇師毀校?
社論/聯合報
教育部近日公告「不適任教師調查」新規,明訂校事會議調查小組全數外聘,不再包含校內人員。全教總批評,教育部的作法形同在破壞學校專業,製造師生的不信任感,呼籲教育部長潘文忠勿在卸任前宣布「仇師毀校」政策。教改卅年造成的教育災難迄未收拾,旋即又爆發教師團體不滿教育部「仇師毀校」的控訴;我們的教育政策與教學環境,為何讓基層教師如此憂懼與悲憤?

教育部同步公告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和《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前者,旨在改變不適任教師處理機制;後者,則將校園霸凌區分為「生對生」和「師對生」霸凌,「師對生」霸凌也將適用不適任教師處理機制。新制整併調查處理機制,是希望減輕學校負擔,因而明定教師的阻卻違法事由,鼓勵並保障教師積極輔導管教學生;明顯達到解聘、不續聘、停聘的情況,才要組成調查小組。這些規定本身並無太多爭議,但在校安補破網與防制霸凌問題重重下,新規能否順利落實卻很難說。

問題在,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立馬引爆教師團體與教育部、人本基金會間的長期心結。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新規排除校內教職員,就是要防止「師師相護」;毫不掩飾對於教師的不信任。如此針對性的修法,卻讓基層教師心寒。全教總指出,「仇師」的教育政策和法令,綁住教師、破壞親師互信;「防師如防賊」,也讓學校疲於奔命,導致教育虛耗。

人本教育基金會列舉了幾起案例,證明現行校事會議調查小組因同校教職員的身分衝突而中立性不足;調查報告內容違背法令,也凸顯專業不足的問題。全教總則認為,個案問題應回到個案處理,不應動輒祭出新規;少數不適任教師當然要積極處理,但不應把全體教育人員當作假想敵。調查小組成員全部外聘,形同否定學校專業;而且外聘人員不了解校園生態,如何可能做出最適切的裁決?

去年底,震驚社會的國三生割頸案,最能說明教師不被信任卻須負責的無奈與憤怒。割頸案發生後,潘文忠要求學校應注意學生違禁品的管理,惹怒了基層教師。原因是,學校檢查書包可能被究責,而教師管教權幾已被沒收。尤其,去年綠委范雲和人本基金會政治施壓,要求嚴懲一所在畢旅前搜索學生行李的高職,更讓學校不敢處理學生攜帶違禁品的問題。管教權被限縮,專業不被信任,學生出事卻需校方扛責,教師豈能不憤怒?

不可諱言,確有少數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未盡妥適,因而被懷疑「師師相護」。但完全排除校內人員,則是矯枉過正;外部人員不了解學校生態,相關裁決極可能失之偏頗。何況,調查小組組成的改變,立刻製造了社會和教師的信任危機,無論調查結果如何,都是雙輸局面。校園霸凌防制新制規定處理小組至少「過半外聘」,才是值得參考的作法。

事實上,教師的枷鎖何止不適任教師機制?許多基層教師早就被浮濫的投訴和繁複的處理程序,折磨得身心俱疲。教育政策愈來愈嚴苛,教育環境愈來愈不友善,政治干預愈來愈肆無忌憚;教師專業不受尊重,教育部不挺,家長不信任,許多老師連學生都不敢管教,還會有多少「師師相護」的勇氣?他們有的,只是教育當局「仇師毀校」的悲憤。

潘文忠曾執行蔡政府拔管任務失敗,身殉復活。他雖未折斷大學脊梁,也勿在下台前摧毀中小學。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聯準會不降息 美元走強恐成定局
社論/經濟日報

疫情過後,全球經濟開始復甦,大家也期待美國聯準會將從6月開始,結束暴力升息,開始下調基準利率,而且年底前會降息三次,進一步促進全球經濟成長;可是想不到,4月中旬以來,美元指數狂飆,一度漲至106,連續創五個月來新高;新台幣對美元更貶破32.5元大關,創近八年新低,下一步測向32.8元,而且主要亞幣全都走跌。□

美元獨強,其實有非經濟因素與經濟因素,其一是,目前有兩場戰爭正在進行,俄烏與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衝突疊加上去,尤其是中東衝突有擴大的跡象,以色列要報復伊朗的無人機與飛彈的襲擊,地緣風險持續升溫,市場擔心國際油價將驟然上漲,使全球通膨噩夢重演,美元走強,反映避險情緒再次上升。□

其二是,市場本以為美國通膨漸降,聯準會可以調降利息,但是通膨數字仍高,而經濟指標強勁,也大大超過預期,美國經濟不只不會硬著陸,也不會軟著陸,甚至可能會「不著陸」,聯準會因此不敢降利率,怕通膨控制不住;尤其今年是大選年,如果6月沒有機會調降,考慮到政治因素,怕被指責偏向特定候選人,在11月大選前利率都不可能變動,這使得美元再度走強。□

之所以通膨數字居高不下,與川普、拜登政府連續幾年在疫情前後的大撒幣有關,先是川普任內有巨額的疫情紓困支出,加上拜登任內的《通膨減少法案》和《晶片與科學法案》,這些財政支出規模太大,美國的印鈔速度接近於中國2009年「4兆人民幣」。過於寬鬆財政政策,除了增加原已沉重的債務負擔外,也造成通膨難以治理。

美元走強對於各國不是好消息,尤其像台灣這樣的資源進口國來說,美元走強將造成進口能源與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將引發通貨膨脹疑懼,同時也會造成經濟成長率下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如果美元匯率升值10%,一年後新興市場國家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被拉低1.9%,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將持續兩年以上。□

但是美元走強造成全世界的問題,這不是聯準會在意的事,聯準會只在意美國的通膨與經濟成長,國境外的事,各國財政部與中央銀行自行負責,這就是國際金融圈常說的:「美元是我的貨幣,但卻是你們的問題。」

面對超強美元,有些國家為了出口,不惜讓本國貨幣持續貶值,像是人民幣,人民銀行遲不出手干預,主要是大陸經濟現在消費與投資都低迷,只有靠出口才能翻身,但是有些國家則擔心貶過頭了,尤其上周韓元和日圓對美元匯率分別破了1,400和154,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崔相穆,以及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紛紛表示,威脅要干預採取穩定措施。□

另一個方式是協調,日本與韓國是美國的盟國,在4月18日開幕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已經與美國展開協調,希望能減少衝擊,美國財長葉倫、鈴木俊一與崔相穆在19日三邊會議後發表的聯合聲明顯示,三方將「繼續根據我們現有的G20承諾,就外匯市場發展進行密切磋商,同時承認日本和南韓對日圓和韓元近期大幅貶值的嚴重關切」。□

但老實說,這些「口頭干預」並沒有辦法嚇走匯率投機客,真正要下重手,還是需要央行進場,由於美國過去曾再三警告日韓不得「操縱匯率」,外界解讀表示,史無前例的三邊會議可能代表美國已默許日本與韓國得以干預匯市,甚至不排除共同干預的可能。□

對於台灣央行,未來半年正值賴清德政府初上台,維持物價、匯率穩定,是當務之急,除了央行「喝咖啡」的道德勸說,仿效日本與韓國的辦法,與美國協調,也許不失是一個方法,畢竟台灣是美國堅強的盟友,華府這個時候不支持,甚麼時候支持?

   
民意論壇
半導體產業 也能是能源挑戰解方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台北/聯合報
賴總統與新內閣即將上任,新的經濟部長尤其令人關注,因為台灣經濟正站在十字路口。一方面,我們擁有世界領先的半導體產業,這是令人矚目的成長的主要推動力。另一方面,台灣也面臨著對進口能源的依賴,以及始終存在的全球經濟放緩陰影等不利因素。

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主導地位是不可否認的,占全球合約晶片產能的一半以上,這種實力推動了經濟的顯著成長,半導體產業對台灣的出口和GDP做出了巨大貢獻。

全球晶片短缺進一步支撐了台灣的地位,由於疫情期間電子產品需求飆升,超過晶片供應,台灣晶片製造商提高了產量,導致出口和外國投資激增。這場科技熱潮也吸引了人才並刺激了創新,鞏固了台灣作為全球科技領域重要參與者的角色。

但是這種對單一產業的依賴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半導體產業具有很強的周期性,全球電子產品需求的任何下滑,都可能對台灣的經濟表現產生重大影響,還有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會擾亂供應鏈並阻礙關鍵原材料的取得。

儘管技術實力雄厚,但台灣面臨一個重大弱點,就是對進口能源的依賴。石化燃料,主要是煤炭和天然氣,占台灣能源需求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這種依賴使我們容易受到全球能源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俄烏持續的戰爭推高了能源價格,影響了台灣的進口成本,並可能加劇通貨膨脹。

台灣的能源基礎設施也面臨到限制,它對老化發電廠的依賴和有限的國內能源供應,限制了其滿足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的能力,特別是來自不斷擴張的半導體產業的電力需求,這些晶片工廠的能源密集程度極高,需要為其複雜的製造流程,提供穩定可靠的電源。

政府也意識到這些漏洞,並正採取措施以解決上述問題,包括開發太陽能和風能等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就連賴清德原先的閣揆人選童子賢日前也稱「卅年前曾經反核,但現在認為核能不是人類公敵」;新經長郭智輝則稱若核電廠真需延役,希望取得全民認同,似已有考慮延長現有核電廠作為相對穩定之能源。

台灣半導體產業與其能源挑戰之間的關係,是複雜且相互依存的,雖然晶片工廠是能源的主要消耗者,但是它們也有可能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例如,開發節能晶片和促成智慧電網整合,半導體技術的進步有助於開發更智慧的電網,從而更好地管理和分配能源、優化電力使用並更有效地整合再生能源。

台灣經濟的未來將取決於應對幾個關鍵挑戰的能力,包括全球經濟逆風、如何確保穩定的能源供應、培育創新持續投資研發等等。但儘管面臨這些挑戰,台灣強大的技術基礎和半導體產業的戰略重要性也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吸引外國投資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和建立技術合作夥伴關係,可能是未來成長的關鍵驅動力。

   
賴國安布局 懸念滿滿
鈕則勳/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聯合報
準總統賴清德今天公布新國安團隊名單,不出外界所料,絕大多數都是蔡英文國安團隊人士,賴只是進行了新的排列組合,其策略的考量當然不出「尊蔡」,並希望緩解美國對其「台獨屬性」的疑慮。對中國大陸而言,賴或許也想達到幾個目的:

第一,蔡英文原來國安外交團隊人事的行事風格與政策脈絡,對岸或許可一定程度掌握,賴想藉以緩解對岸認為他在兩岸關係上會「暴衝」。第二,國安人士的「新瓶裝舊酒」,某程度也能凸顯出相關政策的延續性,讓對岸一定程度「可以預測」,降低不可控的變數,避免兩岸關係衝突升高。第三,賴也會較樂觀理性地認為,蔡英文執政過程中的兩岸政策路徑及做法已具經驗值,就算對方不滿意,也能維繫兩岸「表面張力式的和平」,而不至於立刻面臨戰爭的風險。

雖然國安團隊「蔡規賴隨」的人事安排是不得不然,但賴仍然希望在此面向上展現自己的風格與當家作主的成就感,所以賴在既有的論述上也建構了一些新概念;包括「承諾不變、善意不變」,願意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由兩岸執政黨負責任展開良性對話」。賴又說要以和平為燈塔、民主為指南針,在蔡英文四大堅持的基礎上落實和平民主、四大支柱行動方案,但這些和小英相似的「文青式論述」,能發揮多少功效?卻是懸念滿滿。

首先,兩岸現今幾乎沒有互信,大陸對賴「台獨」刻板印象深刻,幾個月前蔡政府還宣布六月禁止組團赴陸,加上「金門撞船事件」懸而未決,其中政治操作斧鑿痕跡明顯;特別是馬英九赴陸與習近平會晤,雙方都釋出了一些軟性訊息,但民進黨仍無讓對岸「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緩和論述,陸委會反而還加碼說「炎黃子孫是古代傳說」、「中華民族論述是一個陷阱」,這種只會討嘴巴快活的話,哪可能幫賴清德「善意不變」的論述產生說服力?

其次,從賴政府團隊組建來看,「抗中」仍是其建構團隊的核心價值,沿用蔡政府的國安團隊成員進行排列組合,雖一定程度想展現政策的可預測性,減低對岸誤判的可能,但仍無法掩飾這些成員中多是「抗中情緒」滿滿的深綠人士,再加上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與可能接任政委的陳時中,「衝組」色彩明顯,但沒有煞車皮、緩衝區,或在論述及政策上展現妥協的可能,以尋求平衡點,準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講的「春暖花開」又談何容易?

最後,或許賴的相關論述也是想博取美國的信任,至少不再「疑賴」,只是以美方核心利益作考量。美國總是把台灣當作制衡對岸的棋子或全球抗中的灘頭堡,但現今的國際情勢與環境已壓得拜登政府喘不過氣來。在戰爭頻仍、美國愈發難控制的情況下,美國勢必和中國有一定程度的妥協。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賴政府在兩岸政策上完全「倚美」且全無能力和對岸溝通,會否進退失據?

賴在兩岸關係上「口惠實不至」的論述,或許只是想走個過場「累積相罵本」,在對岸沒善意回應時,更能向深綠選民「討拍」,順勢鞏固基本盤、烘托「抗中」價值,主導輿論的詮釋權。但若情勢變遷使美國考量改變,賴政府卻仍以不變應萬變,恐怕只能黔驢技窮了!

   
錯過童子賢 新內閣只會了無新意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聯合報
準總統賴清德的新內閣與國安人事的六波作秀演出,讓人看得都覺得了無新意,非常無趣。這個賴團隊就是英系、賴系與花媽系統組合再加一點扁系與林佳龍等,都是在自己人圈內打轉,自然玩不出什麼新花樣。

根據媒體報導,對於閣揆人選賴最早一共有六個可能人選(陳建仁、顧立雄、童子賢、鄭麗君、潘孟安與卓榮泰),其中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一度表示願意考慮,最後因家庭因素堅持讓賢,使閣揆人選易人。

從六人名單可以看出,除了童子賢之外,賴根本沒有想到要跨黨派招攬在野菁英,更沒有以經濟或科技界的專才為優先考量,多仍只在自己人中圈選人,註定了最後出線的卓榮泰就只是「政治性內閣」,卓內閣的定位只是「蔡規賴隨」政策的執行人,談不上創新更談不上大開大闔!

錯過了童子賢,賴清德勉勵卓榮泰成為「行動創新的AI內閣」,還未上任就成了空話一句!錯過了童子賢,事實上就是錯過了讓國人「耳目一新」的布局,連綠媒都有這樣的感慨。錯過了童子賢,賴團隊的能源政策與經濟發展確定只會依循小英舊章,不會有嶄新格局。

童子賢曾建議賴:面對能源政策,國家應挹注更多的心力;應放手中油台電,強化能源決策與研發;認清地球暖化才是人類公敵,不是核能;核能是綠能盟友,核安係數是可受控管;黃金比例能源政策(核能百分之廿、綠能百分之廿、剩下由火力支援),減碳又能充分供電。他雖然稱許賴心胸開闊,學習面向非常廣泛,也曾就能源問題深入與賴討論;然而看得出來,賴無心在能源政策上有任何改變小英政策的企圖,意味著他雖心胸開闊,卻容不下核能與綠能共生。未來限電極有可能經常性發生。電力問題無法解決,準經長郭智輝雖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守護神,也是漁電共生及綠能產業積極推行者,可是錯過核能就是無法讓台灣經濟再度起飛。

至於最後一波國安團隊人事,賴雖強調是一時之選,跨越專業又有跨領域經驗,有默契又能合作、以國家為己任,扛起守護國家責任。問題是這個國安團隊全是蔡英文團隊舊人,所謂專業與跨領域經驗,都是在各部會與職位上待一陣子之後就被稱為「專業」,吳釗燮斷了那麼多邦交國,回任國安會秘書長就成了跨領域專才,顧立雄從律師跨到軍事國防成了一時之選。蔡英文甚至在賴宣布之前就自行公布了!「蔡規賴隨」從這幾波內閣與國安人事的宣布就看得出來。

總之,賴團隊根本就是「率由舊章」毫無新意,更談不上「行動創新的AI內閣」!至於童子賢對賴清德的能源建言,顯然已經淪為「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啊!

   
投身志趣 好樣的台灣青少年
李學/教育工作者(嘉義市)/聯合報
近來地震頻繁,兩款關於台灣地震速報的免費APP也隨之暴紅,且這兩款應用程式的兩名開發者,竟然都只是就讀高三的學生。

其中,康橋國際學校高三生林子祐製作的「台灣地震速報」APP,下載量已超過卅二萬次;另一款「DPIP災害天氣與地震速報」APP,則是由桃園復旦高中高三生林睿製作。

從兩名學生的身上,可以知道「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只要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所在,學生就能自動自發,甚至為了學習而廢寢忘食,根本不必大人去逼迫,反覆去做那些填鴨式的練習。

教育工作者,更可以從中去思索,為何我們的教育體制與方式,經常使得那些學習落後的學生放棄學習,甚至淪為社會問題。如何藉由教學方式與教材的調整,來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保持對學習的熱忱,培養出更多這樣的學生,這都是教育工作者可以努力的方向。

此外,前陣子割頸、暴打老師等關於高中生的負面新聞,使得青少年普遍給社會大眾的觀感是不佳的,但是類似這兩名高三生,願意投注心力、無私分享的青少年還是大有人在的,如果多一些這樣的人出現,其他尚未找到志趣的青少年便有了可以效法的對象,不會對未來感到茫然。

這種好樣的台灣青少年,不僅其就讀學校應該找機會公開對他加以表揚,新聞媒體也應該多報導這類的消息,讓民眾知道台灣未來是有無窮希望的。

   
大法官越俎代庖廢死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新/聯合報
日前憲法法庭就「廢死」案舉行言詞辯論,大法官詹森林針對廢死不符民意的主張,表達「難道大法官不能做憲法教育或裁判,一定要跟民眾的意見妥協嗎?」其實,美國前最高法院大法官法蘭克福特(Felix Frankfurter)尚在哈佛大學任教時,曾致函羅斯福總統說道:「人民被教導成相信最高法院所說的,是依據憲法而非法官的己見。但在許多重大的案件上,當然只是法官的己見,而非根據憲法。我相當確信,這是全國最需要了解的情形。」這也提供了另種憲法教育及裁判實情。

我國憲法法庭若以判決附帶憲法解釋的方式,認定死刑違憲而應失效,無異於在憲法理論上「超歐趕美」。目前德國、英國和法國都已廢除了死刑,但德國是明定於國會制定之、具有憲法位階的「基本法」中,英國則在一九九八年修改法律後廢止死刑,法國廢止死刑是在一九八一年提案經國會通過。

美國憲法認可死刑,其第五條修正案明定,非根據大陪審團的起訴或報告,不得判決死刑;第十四條修正案亦明定,任何州如未經適當法律程序,均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換言之,若僅就法律的實體部分定有死刑而言,並不發生違憲的疑義。

從歐美自由主義民主國家之例可知,權力機構固然可辯論與決定死刑的存廢,卻不該像我國是在行使司法審判權的場域中。然而,司法院長許宗力多年來倡導大法官「法官造法」,大法官的釋憲已把實質修憲或造法視為合理正當。美國常有批判其最高法院為「太上立法機關」者,而我國憲法法庭卻更要當個實質的修憲或制憲者。

近二年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推翻了四十九前確認憲法保障「女性墮胎權」的「羅伊案」,遭到違背遵循「判決先例原則」的批評。然而,該判決並非不遵循判決先例的首例,如一九五四年廢除黑白種族隔離政策的「布朗案」即是。更重要者,該判決被簡化為違反憲法的「反墮胎」,致誤導成婦女權保障及憲政發展的大倒退。事實上,推翻羅伊案的判決理由指出,美國憲法文本未明定墮胎是憲法權利,羅伊案是從「隱私權」推導出墮胎的權利,故為濫用司法權的嚴重錯誤。而該判決對於胎兒的生命權如何保障?指出「應將規制合法墮胎權限交還給人民和他們選出的代表來決定」,司法權不該越俎代庖而應自制。

我國大法官已認定憲法保障之人權,不以憲法列舉者為限,故如「隱私權」、「同婚權」、「健康權」或「性自主權」等,皆可謂是大法官創設的憲法基本權利。因此,儘管憲法明定的「人民生存權應予保障」原指政府負有照顧弱勢者基本生活的義務,但大法官自可輕易地擴張解釋為包括「生命權」。

美國法理學家卡特(Lief H. Carter)認為,我們渴望一部「法官僅得對之進行『解釋』的客觀憲法」,但實情卻是每個判決都創造出了新的憲法涵義。不少法學者也指出,美國大法官實質上制定了政策,只是包裝在無法看到具體法條文字為依據的判決當中。故而,大法官為何有權決定廢除死刑?此也應屬憲法教育的問題。

   
食安風暴持續延燒 民眾如何取得保險理賠看這裡
寶林食物中毒風暴,除了使外食民眾人人自危,也開始有如何投保食物中毒險的憂患意識。富邦人壽指出,國人外食比率高達7成以上,對食物中毒的風險的確不容小覷,除了建議民眾能根據需求加強醫療險及意外險保障之外,投保有「食物中毒保險金」理賠項目的傷害保險,也是一種作法。

許光漢全新電影《青春18x2 通往有你的旅程》朝聖日本八大拍攝地打卡點
青春愛情電影《青春18x2 通往有你的旅程》,講述一對年輕男女在台灣相遇,男主角Jimmy(許光漢飾演)在相隔18年後決定踏上日本獨旅,尋訪女主角Ami(清原果耶飾演)的家鄉,多個電影取景地預期將成為熱門打卡點!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