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後兩岸關係陷僵局,海基會前副董事長馬紹章認為,兩岸當局均應體諒對方難處,不要因沒有互信而不建立溝通管道,而更要透過管道建立互信,否則現行「停滯性和平」狀態恐向下螺旋發展,走向「對抗性和平」,對雙方都是傷害。馬紹章近日出版新書「走兩岸鋼索」,以其多年參與國共兩黨及兩岸兩會談判事務的第一手觀察,分析中共對台思路,並跳脫藍綠紅思維框架,為台灣尋找應對大陸的戰略。
動念寫書,源於太陽花學運;對於「天然獨」說法,馬紹章說,統獨不是天然、而是加工而成,台灣的未來也不能是天然選擇,要有意識的理性選擇。
他認為,新世代令人害怕的不是反中、厭中,而是不知中,年輕人應更客觀、多面向認識大陸這個複合體,思考台灣前途要有戰略觀點。在事實基礎上,應該明白兩岸競爭本質在於時間,兩岸交流也非著眼於依賴大陸,而在強化自身實力。
他在書中點出兩岸關係觀念誤區,例如很多人將統獨問題道德化,以統獨立場區分「愛不愛台灣」,但多數人生於斯、長於斯,既愛台灣也珍惜現有民主生活方式,同樣不願在共產黨體制下被統一,統獨就像早餐吃稀飯與喝豆漿的選擇,應認識並尊重彼此聲音。
他認為統一有很多想像空間,但台灣講到統一就是認為「被統一」。馬紹章反問,若兩岸因實力懸殊,只有「被統一」的命運,同樣的邏輯,台灣又何來實力獨立?
「中共很清楚,解決兩岸問題關鍵就在實力。」馬紹章說,沒有實力,任何憤怒都沒有意義,唯有將優勢轉化為實力,台灣才能創造更多選擇空間。
馬紹章提出五項應對大陸的政策邏輯,包含台灣必須在兩岸互動中爭取更多時間,將空間賽局轉為時間賽局;以公民民族主義化解原生民族主義,即「基因策略」,以台灣的民主制度等好基因逐步改造大陸基因。
對於蔡政府主政的兩岸關係,他認為已不是「人」的問題,海基會董事長沒辦法解決蔡英文總統的兩岸關係;兩岸仍需靠溝通管道,中共也應該轉念,不要非得等到對方先有什麼動作,才願意開啟管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