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第一步:我的協商談判經驗 本書首度披露兩岸交流祕辛 學習與中共談判技巧 辜汪會談、連胡會、朱習會、馬習會……如何維持對等與尊嚴? 兩岸直航、小三通、ECFA、服貿協議……對台灣是否利多於弊? 大陸劫機潮、千島湖事件、三聚氰胺毒奶、肯亞詐騙案……用智慧化解危機 【跨足兩岸三十年】 這不是一本嚴肅探討兩岸關係的書。1987年底政府開放探親,1988年為處理兩岸行政事務成立任務編組的大陸工作會報,邁出了歷史的「第一步」,而個人則因緣際會,有幸參與並見證當時的處理過程,也是個人處理兩岸事務的第一步,為免這些史實因事過境遷,而為世人逐漸淡忘或誤傳,特將這三十年來的點點滴滴,留下紀錄。本書內容有些是經手交涉協商的過程,有些則屬花絮,可能勾起當事人的回憶,或可引起讀者會心一笑,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天下每件事都有其緣起,如果沒有留下因果資料,對於將來的研究,總是一個缺憾。當初的時代背景,採取的處理方式,有的如今看來,仍係正確的,例如我們不同意中共所謂的「一個中國」原則,經過推敲拉鋸,得到一中各表的結論。我們表述的原文絕對有此意義與精神,胡錦濤與布希熱線也曾有英文表述這個意思,國民黨始終忠於原味,陸方則態度反覆,對內對外、中文英文表述不一,民進黨則只要各表,將來仍待各方再發揮智慧。東方人好面子,西方人較務實,東西德的融合應該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另一方面,有些決策則可能會有事後諸葛之議,而現在看來是否對錯也難判斷,例如兩岸設立授權民間團體出面協商談判,當時如果官方出面,可能遭遇藍綠兩極端的抨擊,可是如今為了協商溝通的效率,官方直接接觸才是正道。 再舉一例,民進黨說直航與陸客是他們「澳門模式」打下的基礎,這也無可厚非,但如追溯,早在2005年江丙坤的破冰之旅及連胡會,均早已奠立共識基礎,而2008年之前,民進黨執政時的澳門模式,以民間團體──台北航空業運輸同業公會及台灣觀光協會代表出面談,是有些成果。可是後來變成一直由這兩個民間團體「中轉」官方,極為不便且無效。 2008年以後新簽署的協議,則多指定官方機構直接聯繫,例如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三個備忘錄,均屬如此。2008年,個人奉命隨同江丙坤董事長到海基會服務,海基會的主要任務有三:即交流、協商與服務。其中,最需要高層出面處理的當然是兩岸的協商談判。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中斷了十三年的協商談判。1993年兩岸第一次協商就是辜汪會談,當時協商的議題相當單純,只有海基會人員參與,但2008年以後的協商,議題廣泛,專業性高,因而事前內部必須與主管機關溝通,沙盤推演,臨場也須隨時應變。台灣是個民主多元的社會,往往會有不同的意見,這些人數目不多,但聲音卻很大,所以協商談判不僅要向對方交涉,也須處理內部意見,形成兩面談判。 2014年初,我離開海基會,許多人希望我把二十多年的兩岸經驗留下紀錄,我這個人筆鋒遲鈍,剛開始半年,寫了又停,停了又寫,發覺要避開敏感的人事物並不容易,後來又因為重拾教鞭,及追隨江丙坤在海貿會協助兩岸交流接待互訪,因而耽誤下來。直到2016年初一位舊識記者再提此議,並建議用「兩岸第一步」為書名,二月適逢農曆年長假,再三思考,才決定動筆,並盡量避開敏感話題。 1992年兩岸取得九二共識及1993年辜汪會談時,我在陸委會服務,負責幕後的操盤規畫。當時,我們與海基會密集聯繫,討論談判的策略及方案,但很可惜,一九九五年起就中斷了兩岸協商。直到2008年,兩岸恢復協商,我到海基會服務,角色由幕後走向台前,對於所有談判細節均須參與,更要與對手面對面溝通,增加了不少談判經驗與心得。後來我在學校任教,談判也是授課主題之一,中英文的相關著作也看了不少,所以這本書,就把談判的相關論述,比對兩岸協商寫成專章,另也把兩岸協商的行政作業及細節安排,單列一章,至於實質協議的內容及談判經過,則散見各章節。 我是學管理的,常對學生提「事業前程規畫」(Career Planning),但我這一路走來,卻完全不是我原先的規畫。大學畢業後,經過考試院特種考試,進入中央銀行,然而為了出國留學,辭去當時金飯碗的工作。後來順利取得企管博士學位,回國在大學任教,這也是我原先的志趣,然而承接政府的一個研究案,卻讓我意外地踏入官場,讓我更意外地身不由己,進而接觸兩岸事務,從1988迄今已有二十八年。這雖非我原先的規畫,但也幸運地參與了兩岸的第一步,我珍惜這個機遇,也藉本書留下一個紀錄,也可提供對兩岸關係、協商談判及台商經營有興趣者參考。 這本書撰寫時非常匆忙,我的書法又非常潦草,我非常感謝東吳大學企管系張裕蓮祕書,不僅打字快速,還要整合架構,編纂成書,殊為不易。另外,海貿會專員王姿婷、國民黨大陸部李俊德副主任及林子玄專員也協助處理文稿,併此致謝。 我也要感謝我的父母高子通、高林雁,他們在艱困的年代,仍日夜加班,不辭辛勞,供我完成學業。內人羅惠珠,她公務持家兩頭忙,在我服務公職期間,無暇照顧家庭,一切由她包辦,特別是那段期間,我的兩個兒子正處於中小學成長叛逆階段,她都能耐心教導,如今均已成家立業。 最後,我要祝福我們的子孫,世世代代都能在兩岸和平的環境下幸福成長。天祐台灣,天祐中華民國。 【第二章 辜汪會談】 千島湖事件 1994年3月31日,浙江千島湖發生一起震驚台灣民眾的搶劫焚燒事件。千島湖是浙江的一個風景區,位於浙江省淳安縣,它是因興建水庫、攔壩積水形成一座大湖,而露出水面的群山就變成小島,數量極多,所以稱之為千島。這些島,有些面積還不小,部分有廟宇,部分則飼養蛇、猴等動物,成為有特色的蛇島或猴島,風景優美,水質清澈。知名作家龍應台的老家就在這裡,已被埋入水中,她的著作《大江大海1949》曾提及此事。 那天一團台灣北部的遊客二十四人,搭乘海瑞號遊艇遊湖,由於當時兩岸經濟發展有一定差距,大陸人看台灣人都是有錢人,因此就動了歪腦筋,又因湖面廣闊,不易察覺,他們不但搶劫,還將人員都趕至底艙燒死,塑造成意外事件的假象。當地政府並沒有通報我方,而將亡者全部火化。 經強力交涉,後來終於同意我方派時任北市刑警大隊長侯友宜率領專家前往了解,真相得以大白,這個動作事涉行使公權力的意義,能夠獲得同意,實屬不易。後來大陸方面也宣布破案,抓到嫌犯,處以極刑。當時李登輝總統對此極為不滿,大罵中國是「土匪」,腦筋「控固力」(台語混凝土,意即僵硬不化),其實以總統之尊,有無必要如此,值得商榷。 事發後,陸委會積極開會研討,並決定派員分赴受難者家庭慰問。記得受難者分別家住三重及木柵,我負責木柵部分,連夜親往慰問,並表達政府將會追究到底。民眾對於政府劍及履及的關心均表感謝。 一中各表,陸方斷章取義 一中各表共識形成後,雙方有人員往來、經貿及文化交流,又有官方授權的兩會協商,兩岸關係達到一個小高潮。 1995年5月底,海協會唐樹備副會長還前來台灣,與海基會焦仁和副董事長為第二次辜汪會談舉行預備性磋商。1995年6月,李登輝總統赴美國康乃爾大學演講,台灣媒體詢問唐樹備,李的訪美會不會影響第二次辜汪會談的籌備,當時唐還答稱不會。 然而後來陸方指控李違反一個中國共識,片面推遲了兩會之間的協商,暫停第二次辜汪會談,而且這一中斷,竟然長達十三年。直到2008年馬英九就任總統,指派江丙坤先生擔任海基會董事長,雙方才又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協商。 1995年大陸的不滿,造成陸方只強調兩岸共識的一中部分,而拒絕各表;而台灣也認為大陸小題大作,兩岸關係逐漸走下坡。1995年7月及1996年3月台灣第一次總統大選時,大陸發射了兩次飛彈,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好在陸方尚能克制,美國也表關切,甚至派出航空母艦,兩岸才能避免衝突。記得在那之前,1994年坊間出了一本預言書,書名就是《1995閏 8月》,預言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於1995閏 8月出其不意地以武力進犯台灣,好在預言沒有成真,否則將是兩岸人民的一大災難。 1998年兩岸都曾有意緩和緊張關係,於是在上海舉行一次辜汪會晤。稱之為「會晤」,而不稱「會談」,是因為只是交換意見,沒有簽署協議。那一次,蔡英文還隨團擔任顧問。雙方約定次年由汪道涵回訪台灣。然而1999年7月,李登輝接受蔡英文建議,於接受《德國之聲》記者訪問時,拋出〈兩國論〉,指兩岸是「特殊國與國關係」,對兩岸關係投下一枚震撼彈。第二天不僅股市大跌,陸方也做出強烈回應,取消汪道涵的回訪。 江八點、李六條與兩岸麻將? 1995年1月30日農曆除夕,中共總書記發表了題為「江八點」的講話,其內容是: 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與前提。 二、對於台灣同外國發展民間性經濟文化關係,不持異議。 三、進行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談判,是中共一貫主張。 四、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絕不是針對台灣同胞,而是針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搞「台灣獨立」的圖謀。 五、大力發展兩岸經濟文化經濟交流與合作,主張不以政治分歧去影響、干擾兩岸經濟合作。 六、五千年文化是維繫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和平統一的一個重要基礎。 七、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生活方式和當家做主的願望,保護台灣同胞一切正當權益。 八、歡迎台灣當局的領導人以適當身分前往訪問。 這八點內容要旨,可以歸納如下: . 主張一個中國,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 . 進行兩岸和平統一談判 . 開放兩岸三通(註:指通航、通郵、通商) . 主張兩岸領導人可以互訪,不必借助任何國際場合 當天是農曆除夕,而蕭萬長主委又出國,於是我只好趕緊召集主管,放棄年假,研商如何因應。對外也邀集學者專家舉辦四場座談會,徵詢各方看法和意見。歸納整理後,提出「對江澤民新春談話的分析」,2月9日由蕭主委於行政院院會報告,2月13日蕭主委又連續三天向立法院各黨團分析。後來我跟對方開玩笑說,拜託不要挑放假的日子給我們功課做。 針對江八點的回應,當時的行政院院長連戰於2月21日在立法院施政報告中,指出四項具體作法是「面對現狀、增加交流、相互尊重、追求統一」(也被稱為連四點),強調現階段兩岸關係仍宜以經貿關係為主軸。 隨後李總統於4月8日國家統一委員會上發表談話,提出「李六條」: 一、在兩岸分治的現實上追求中國統一。 二、以中華文化為基礎,加強兩岸交流。 三、增進兩岸經貿往來,發展互利互補關係。 四、兩岸平等參與國際組織,雙方領導人藉此自然見面。 五、兩岸均應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一切爭端。 六、兩岸共同維護港澳繁榮,促進港澳民主。 回頭追溯陸方對台最早發表此類文件的是「葉九條」,那是1981年10月1日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委員長葉劍英提出「有關和平統一台灣的九條方針政策」,陸方從葉九條到江八條,而我方則提了連四點及李六條。當時有人開玩笑地以麻將術語來分析兩岸的互相喊話,陸方提了葉九條、江八點,原先希望台灣出個七條就能胡了,但台灣卻拆了四條及六條,難怪胡不了,這當然是玩笑語。不過後來兩岸不時發表這類談話,例如後來的胡錦濤也於2008年12月31日提出六點對台政策方針,被簡稱為「胡六點」;習近平也於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馬習會提出四點,各點開頭兩字均為「堅持」,故又稱「四個堅持」,但歸納來說,大陸對台政策核心其實只有八個字「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目前的策略是主張「九二共識,一個中國」。 劫機潮與黑金鋼手機 1990年代初期,剛發明手機,當時的手機不僅體積龐大,比一瓶礦泉水還大,而且相當笨重,顏色又是黑的,所以大家戲稱那是「黑金鋼」。唯一的好處是「可移動的」,不必坐在定點使用電話,但通常無法隨身攜帶,且價錢不便宜,當時要價近兩萬元台幣。我因為職務的關係,也備了一支,但是我並無隨扈隨行,不知這手機有什麼用。 沒想到第一次使用黑金鋼手機,是用來處理大陸劫機來台事件,那是1993年4月初的清明節假期,發生第一起大陸人士劫持民航機來台,由於無前例可循,我立即以手機與移民局、航警局與交通部民航局等機關聯繫,並請示國安單位,研商後決定本著國際公約及慣例,人機分離處理,使航空器及乘客、機組員盡速繼續其航程,而留置劫機人犯依法追訴處罰,經法院判決,發監執行。 很奇怪的是,在1993到1994年間,大陸竟有十二架飛機被劫持來台,而且多半是在假期發生,致使我們相關人員須加班處理,忙得不可開交,這也算是一個世界奇蹟的「劫機潮」。 本來陸方對我們留置劫機犯追訴判刑,從政治的管轄權理由表示反對。但是後來1997年3月,台灣也有一架民航機被劫往廈門,他們同樣也採取「人機分離」模式,將劫機犯留下偵辦。此後二十年,都沒再發生劫機,目前世界各國飛安檢查都極嚴格,大陸甚至有飛安人員隨機,應該也不會再發生這種情形。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