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創新的高溫紀錄、極端氣候造成的災變,帶來生活的反思;只要一些精心設計,就算不必開冷氣,也能覺得舒適,一棟具備「綠色」思考的建築,不只能節電,甚至還能發電,在民間與政府的努力之下,這股「綠建築」思潮正在台灣播下種子,將來有一日也可望遍地開花。
巴黎氣候協定生效在即,全球主要國家都對於減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同具共識,能源、交通、建築等被視為是「碳排大戶」,其中,建築與人類生活、活動息息相關,打造可「節能、減廢」的環保「綠建築」更成為全球減碳趨勢。
在台灣,官方與民間團體近年都致力於推動以降低碳排為根本的「綠建築教育」,如:環保署培養社區低碳種子教師、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透過志工進入小學教學,舉辦展覽推廣環保節能的概念與行動等,都讓國人對於綠建築能有進一步的認識。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張楊乾表示,台達電每年從公司內部招募兩百位志工,開發環保、綠建築教材,到廠區附近的學校上課,透過繪本、手機動畫、小遊戲等,讓孩子了解什麼是環保低碳的綠建築,以及透過什麼樣的方法,就可以更加節能。
除了進入校園之外,也有許多渴求綠建築知識的民眾、業者等,台達透過展覽,用簡單易懂的形式,讓大眾明瞭綠建築是什麼、舊屋也能改成綠建築,甚至透過簡單的拖地方法,就能為室內降溫,減少開冷氣的時間。
環保署近年來也推動低碳教育,透過社區計畫,於各地培養低碳教育種子教師,推廣低碳建築與低碳生活,金門縣也仿效北歐等國家,提出結合低碳建築的未來低碳島概念。
綠建築的意識不只在一般大眾的生活中慢慢開枝散葉,不少專業工作者也需要進修,低碳建築聯盟每年開辦工作坊供建築師、設計師等進修;台達電也開辦工作坊,讓有心從事綠建築的人,可以取得相關知識與證照,成為未來推動綠建築的種子。
新聞辭典》
綠建築vs.低碳建築「綠建築(Green Building)」是一九九二年在里約地球高峰會議中生物多樣性公約、氣候變化公約等國際環保熱潮之下,誕生的建築環保運動。
隨著時代變化,綠建築定義不斷擴大。從「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逐漸擴大為「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如今連「生態社區」或「生態城市」都列入「綠建築」範疇。綠建築不只是建築,擴大為一種全面性的生活態度。
「低碳建築」 (low-carbon building)指在興建建築物和建築物使用的過程中,減少能源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建築」是因應一九九七年京都議定書要求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之壓力下,以溫室氣體減量為目標的建築環保策略。相較於「綠建築」不只談建築,「低碳建築」聚焦於建築,掌握節能、節材、廢棄物處理等建築範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