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全民心理學】舒霖/你是誰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大田iPen圖文報】擁有很多、很棒的圖文作者及作品,歡迎喜歡看圖文的讀者來【大田iPen圖文報】逛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2/23 第3913期
 
精彩內容
 
今日繽紛 【全民心理學】舒霖/你是誰
【青春名人堂】鄧九雲/媽媽演員M
【雙面人生】賈素娟/含羞草與蒲公英
心情札記 一句好話
 
 
 
今日繽紛
 
【全民心理學】舒霖/你是誰
文/舒霖/聯合報

雖然失智症目前仍無藥可以治癒,

但養成活絡腦神經通道的一些習慣,

最好還能從該「打開感知」的習慣中感受快樂,

應是滿確定的方向……

「所以我跟你說啊,這個女人很可怕……」不良於行的阿公,每回做完復健後便會掛號諮詢。

「對,上回你跟我說了。」光一副「愛聽故事」貌是不夠的,對個案講述內容能認真記住,才是心理治療的密技。

「是喔,我就說嘛!這女人真的很可怕……」只見阿公點頭不過兩秒,就繼續「回放」已講過多次的內容。

當被護理站的同事問起:「你跟失智阿公這樣談有療效嗎?」我只能笑笑。以阿公當下狀況,順利來醫院又平安返家就很不簡單了。

「如果來跟心理師說說話,能讓他保有跨出家門的動力,也算有助其不退步吧!」我會這樣跟自己說,畢竟心理師也很需要一些安慰。

怎知沒多久,阿公竟得由家屬帶著來諮詢。原來,近一個月內數次走失的他,仍鬧著要來醫院復健,嘟囔著要與心理師講話。妙的是,阿公見著了我卻不開口,心急的家屬問他:「你不是說想跟心理師聊天嗎?」最終等到的,是阿公冒出一句:「你是誰?」現場所有人面面相覷。

如果記憶終將流失,「我」還剩什麼?

身處高齡社會,記憶流失絕非這位阿公的專利。要是真能什麼都遺忘也就算了,但明明就有印象,卻怎樣也想不起來,才更教人沮喪。

在臨床上觀察到,令失智個案最苦痛的,不在於遺忘本身,而是被一步步逼著「確認」自己真是不如以往,還得吞下一生累積都將快速歸零的不堪。這也說明了何以在確診罹患失智症時,當事人往往同步顯得易怒與憂鬱,甚至會產生厭世輕生念頭。更麻煩的是,失智的腦子有時會憑空多出某種感覺,或胡亂插入一些記憶:懷疑家人拿錢,認定另一半偷情等等,這往往也讓照顧他們的至親在情緒上難以承受。

雖然目前尚無治療失智症的方子問世,但從許多研究中發現,就算記憶不斷流失,養成多年的習慣卻可長存。在《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的第一章就提到:即使受了腦傷的尤金對實驗要求的記憶力撐不到幾秒,但只要當「轉角某幾棵樹」或是「郵箱位置」等充當提示訊號能固定不變,那麼就算一出門便認不出自家房子的他,也能因著習慣而次次找到回家之路。不過,這同時也說明了無論尤金肚子餓不餓,只要過往建立的提示訊號一出現,例如「聽到廣播」或「澆完花」,他就會自動照著存於基底核(basal ganglia)的劇本去打開冰箱弄吃的,就算一連吃三、四次早餐也毫不奇怪。

乾脆妙答「我知道你是誰,但我偏不說。」

家父在去年一連寫了三本《回到五(六、七)○年代》,然畢竟是上了年紀,肩頸跟手臂會不時緊繃,這時我索性權充按摩師,好好幫他「敲打」一番。反正身心本相通,能適時疏通放鬆,方有本錢繼續書寫。

在按摩時會邊話家常,多以時事開場,最終則以「老病」、「退化」或是「哪位長輩又怎麼怎麼了」收尾。有回父親聊到一位文壇前輩,晚年因略有失智,最討厭別人問他:「你還記不記得我?」但登門拜訪的老友一心就想確保自己沒被他遺忘,哪管得了這麼多。後來,每當這位前輩被問到甚煩時,便聰明地「習慣」妙答:「我知道你是誰,但我偏不說!」

好個「我偏不說」地擺譜,我與父親都笑了。

如果真想留下什麼,除了記憶,就靠習慣

中研院蔡立慧院士以老鼠水迷宮的研究模式進行失智症研究,發現原本已記不得路的失智老鼠,在放到一個快樂的遊戲環境時,居然又能認路找到食物。結論是:存在腦袋裡的記憶沒有真正消失,只是連接這些記憶的神經通道被堵住了。所以,雖然失智症目前仍無藥可以治癒,但養成活絡腦神經通道的一些習慣,最好還能從該「打開感知」的習慣中感受快樂,應是滿確定的方向。

然而,對遲暮之年的長輩而言,要助其養成「打開感知」的習慣,一點也不簡單。瓊恩.艾瑞克森(Joan M. Erikson)在《生命週期完成式》(The Life Cycle Completed)中講到她曾與一些已經沒辦法「參與」家庭生活,且需照護設施幫助的老人相處。這些老人們即便扶著助行器,走路仍有困難,常常只能用奇怪的姿勢站著;等到真要坐下,往往更加危險;待要起身時,又是一次尷尬且沮喪的挑戰。生活如此受限的他們,光能面對已屬奇蹟,實在令人好奇如何還能找到任何新鮮快樂讓其得著滋養。

不過,瓊恩也觀察到,當這些老人們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四季輪替,對藝文作品能欣賞並回應,有親友或團體提供穩定關懷,特別是得到帶著溝通性的觸摸(拍拍背或握握手),使其覺得自己仍被當成一個人對待,而不只是一個需要清潔與搬運的「東西」時,皆可使其活力退化得慢一些。

原來,父親能將五(六、七)○年代的回憶給一本一本寫出來,除了憑藉腦袋中尚存的記憶外,主要是因他長年擔任文字編輯工作,養成了幾乎每天固定彙整資料的習慣啊。

「我們的一生,不過是無數習慣的總和。」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這麼說。人的一生或長或短,避不開的是終將失去。與其不停擔心著「老病死」,何不開始養成「積極品嘗人生各階段滋味」的習慣呢?

【青春名人堂】鄧九雲/媽媽演員M
今日登場/鄧九雲/聯合報
M是我們這群演員朋友裡面,第一個當上媽媽的。我們合作的那齣戲,她就是演我的媽媽,一個因為生不出兒子而瘋掉的媽媽。後來那齣戲去了大陸香港,她因為懷孕而辭演,等到最後回到台北封箱演出時,她真的成為了一個小女孩的媽媽。

「當了媽媽後,演戲有什麼不同感覺嗎?」

「基本上就是演媽媽時,我完全不費吹灰之力了。」

我最近也開始從孕婦角色慢慢演進到媽媽角色。目前接過最大的挑戰,是飾演一個七歲女兒的媽媽;當然如果我早婚,也是能生出一個七歲女兒,但每當我去試想養育小孩的過程與責任,就覺得不可思議。像我這樣獨來獨往、到處飛來飛去的單身女子漢,自由慣了,真難想像當媽媽的那種天然羈絆。

「當上媽媽後,妳才會明白什麼叫『無極限』。」

「做演員不一直在挑戰極限嗎?」

「呵,那些算什麼。」

其實在去年出版第二本小說時,我曾問過自己,如果有一天真的成為一位母親,我的創作是否會有很大的轉變?答案是肯定的,但當我看見身邊新手媽媽們為了孩子東奔西走,很難同時照顧小孩又兼顧自己的事業,更別說像我這種需要長時間閱讀寫作,或是晝夜顛倒拍戲排戲的工作型態,我就想,若當了媽媽,肯定三、五年不能穩定出產創作。一想到這,便不敢再想下去了。

做演員的我們,要把自己拆解成大大小小的盒子。不演戲的時候,盒子得收好,最大的在外面,接著放入次大的、稍小一點的,好似俄羅斯娃娃。演員要很清楚每個大小的盒子分別代表什麼樣的自己,再依照每次遇上的角色來選擇使用。

日常生活交朋友時,大家總驚訝一個演員能有那麼多不同的樣貌,像拆驚喜盒一般,大箱子打開裡面裝了小箱子,小箱子裡面還有更小的;可能開了八、九個箱子後,終於只剩那個骰子大小的盒子。只是,這個小小盒子,幾乎不會被打開。

「有時候不把那最小盒子打開,是為了保護自己。」

「保護自己什麼?」

「怕對方失望,原來開了老半天,裡面什麼都沒有。」

「對自己那麼沒信心,怎麼做演員?」

「那妳的小小盒子裡裝什麼?」

「以前只裝我一顆碎碎的心臟,現在當然是裝我女兒。小孩的能量真的很強大,她現在是我最好的表演老師。」

回想起來,當自己還是小小孩子時,是個天生的自然派表演者,能真心的笑,打從心裡的害怕,懂得拒絕、生氣、耍賴、撒嬌,沒有多餘的算計與心理活動。

我看著M的女兒在排練場跑來跑去,看著她對燈光發出長長的一聲:「哇!」被深深感動。

演員這條路,總得用時間累積。女演員不管能不能成為母親,依然會隨著歷練,一邊建立更多大大小小的盒子,一邊找尋放在最小盒子裡面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雙面人生】賈素娟/含羞草與蒲公英
賈素娟/聯合報
從小我就靦腆害羞,有客人來訪,一定馬上躲起來;第一天上學抱緊爸爸的大腿,死也不肯走進教室;讀高中時,老師要英語對話,立刻眉目低垂,身軀蜷成一團,天靈靈地靈靈,請不要抽到我……

上了大學,讀的是中文系,更有理由秉持詩經溫柔敦厚之教,每天準時上下課,空閒時泡圖書館查資料,低調生活。當暖暖秋陽普照,我會手持一本詩經,倘佯在青青河畔草,撥弄著葉子如鳥羽的含羞草,看那小葉閉合,葉柄慢慢垂下;我喜歡那嬌羞純潔帶來的悸動。

出了社會,選擇教職,原本木訥寡言的個性,立即得變為活潑開朗熱情。剛開始有調適期,然而面對群魔亂舞的國中生,不知怎麼勇氣來了,明白有時教室管理勝過專業知識。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春去秋來,左三年,右三年,我送走舊生,迎接新生,每當畢業生回校探視,有著說不出的溫暖感動。

如今的校園開滿亮黃色小花,而後形成白色絨球,變成一朵朵的蒲公英傘。大風起兮,種子飛揚,我既是含羞草,也是蒲公英。

 
 
 
心情札記
 
一句好話
■陳孝忠/聯合報
做人懂得讓,

做事就不難。

 
 
 
訊息公告
 
 
 
 
一例一休 真的對你好嗎?
一例一休新制目的是要讓勞工有更多休息時間,但僅有6%受訪者認為新制有助於避免過勞,反而有近56%的勞工,開始擔心自己會遭到減少獎金或變相減薪,承受著更大的情緒壓力。

需要開刀 該如何選醫師?
家人、民眾需要開刀,多半會透過關係、網路搜尋、爬文,做一下功課,打聽哪位醫師技術較好,事實上,這有客觀指標可供參考。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