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富造船爆發財務危機,總價三百五十億的獵雷艦案何去何從,成為國防部難題。綠營立委、名嘴咬定這是馬政府的大弊案,儼然拉法葉、尹清楓案翻版;行政院長賴清德剛宣稱「徹查無上限」,軍方隨即表示作好解約準備。然而,執政黨一副「究責前朝重於解決問題」姿態,軍方也配合出現「不造新艦也不影響戰力」論調,「國防自主」究竟要走向何處去?
慶富所涉不法,必須究辦;若有政商勾結,也應毋枉毋縱。蔡政府標榜擴大民間參與國防建設,視為重點施政項目,然而一如民進黨「重宣傳輕實務」積習,政府著意描繪國防自主絢爛願景,卻未認清武器研製絕非無本生意,技術與財務面都有高風險。執政團隊部分成員「葉公好龍」,平日吹捧不遺餘力,一旦出事只知噴口水,其他根本不想面對。
國內沒造過獵雷艦,造艦技術與船上裝備都須國外引進,協力夥伴的陣容就是評比重點。業界分量最高的美國洛克希德馬丁、義大利IM,都接到台船、慶富邀約,但依行政院工程會規定,外商只能擇一團隊參加。慶富手段積極,開出優渥條件搶下兩大外商,成為「小蝦米扳倒大鯨魚」關鍵。基於國家政策,一旦確定獲得相關技術與裝備,公營行庫貸款給慶富,也難謂不合理。
甚至可以斷言,獵雷艦若按計畫落成,蔡總統必不吝親自主持下水、成軍,盛讚為政黨輪替後國艦國造第一項重大成果,而刻意忽略它是前朝簽約的老案;慶富也將被譽為企業響應國防自主的典範。與如今人人喊打的境況,將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以往國內大型國防工程的承包商,幾乎都是公營事業,財務運用相對保守,更不致在財務困難時存心淘空。如今政府既要擴大企業參與國防標案,就必須考慮到相關的道德風險。然而軍方的合約管理能量,仍偏重於工程與主計等技術層面,未來必須加強律師與會計師陣容,才能強化反惡性淘空機制。
慶富能上下其手,利用假文件「搬錢」,是吃定軍方不熟財務,銀行不懂技術,彼此又無聯絡。國防部必須亡羊補牢,在確保國防機密的前提下,比照一般公共工程,在業者、主管機關、放款銀行之間,建立三方協商機制。否則不肖業者利用制度漏洞兩頭欺騙的例子,未來仍將發生。
除預防廠商可能出現問題,一旦發生弊病要怎麼因應,如何控管損害,減少財損?如何減少裝備延遲服役對國軍戰力的傷害?是更為緊要的經驗學習。但面對執政黨只想扣前朝罪責,軍方也不排除撤案不造新艦。殊不知武器的採購,從原始發想到真正服役,中間反覆評比分析,往往費時多年,跨越多位軍方領導人任內。如果對客觀環境與兵力需求的判斷,可以一夕翻盤,只證明國防部自詡的專業評估,不過是上級任意射箭,下屬配合畫靶而已。
其實即使軍火工業成熟如美國,仍常有武器研發失敗,虛擲公帑,甚至拖垮製造商的例子。我國希望將國防需求產業化,更不可能不用負擔「學費」。然而政壇、輿論的氛圍,卻絲毫不允許犯錯,一出問題就被妖魔化,不准有從失敗中學習教訓的機會,甚至成為朝野相互攻訐追殺的目標。結果必使軍方愈加畏首畏尾,幹部唯恐犯錯,就盡量不作為,導致學習曲線無從累積,經驗與能力更加低落。然而現實情況下,國家不可能不進行軍事投資,專案人才匱乏的結果,是釀出更多的弊案或冤大頭。
發展國防工業是藍綠共識,如今剛開始步向深水區,就在獵雷艦上摔跤。當局應將慶富案視為最好的教訓,趁此完善制度,事先防範可能問題,發生狀況更要面對現實,避免甫嗆水就胡亂掙扎而溺斃,也不可因噎廢食。這才是執政者負責任的表現,也是國防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