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日 星期三

伊代風災 馳援東非三國


【Live 互動英語報】內容生動且生活化,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最好的學習教材,並讓你輕鬆開口說英語! 《新新聞》是國內政治新聞雜誌的第一品牌,閱讀【新新聞電子報】,讓您洞悉局勢變化,成為時代領袖!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5/02 第33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動人的祥和力量
證嚴上人專區 點滴匯流成江如河 入海慈航普度苦難
慈濟脈動 伊代風災 馳援東非三國
焦點專欄 陪你曬太陽
動人的祥和力量
「愛有多大,力量就能去到多遠!」三月中旬,熱帶氣旋「伊代」造成非洲東南部洪患,證嚴上人一再呼籲伸援。五十二個國家地區啟動募心募愛,其中包括也受災的馬拉威,在本土志工長年關懷的社區�堙A村民響應助人,即使捐款合計僅折合新臺幣五元,卻散發動人的力量。

「伊代」氣旋造成當地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災害,其中以莫三比克、辛巴威及馬拉威受創最深,超過百萬居民受災無家可歸。聯合國號召人道救援,國際組織紛紛投入,慈濟也即刻展開勘災及物資發放。

然而,大多數非洲國家財政長年貧困,曾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公共基礎建設匱乏,缺乏承受災害的能力,災後的復原之路漫長。

非洲在媒體報導中給人的印象除貧窮外,還有種族衝突不斷,近代外來「國家」行政概念的植入是關鍵因素。它忽略當地原有的族群分布,在原有的文化與血緣關係網絡中,強行切畫出國家疆界,操縱族群的分裂對立。加上教育偏向西式,識字率偏低,難以培育出本土人才。

慈濟在一九九二年,於南非首設聯絡點。此時種族隔離政策因人權意識高漲而醞釀廢除,本土居民大罷工,治安混亂,包括華人在內的外商紛紛出走。然而,在上人「取之當地、回饋當地」的勉勵下,一群以臺商為主的慈濟人開始走入部落及社區。

慈濟志工除援助民生物資外,也開始在教育上著力,包括援建學校,提供獎助學金,並設立養成婦女謀生技能的縫紉職訓所。在男尊女卑的祖魯族部落�堙A婦女經濟獨立後,更走入村落關懷愛滋病患,乃至跨國帶動志工訪貧;祖魯族婦女更曾受邀至聯合國分享經歷。

近二十六年來,非洲東南部八個國家逐漸湧出本土志工,此次受重災的三個國家也在內。他們的生活依舊貧困,心靈卻富足。在本期主題報導中,儘管在地耕耘多年,志工在幅員遼闊、治安與衛生皆堪慮的地區勘災、發放,仍需要有大無畏的悲願才能竟功。

在族群多元,溝通需要透過翻譯的非洲部落�堙A本土志工不僅是平日溝通的橋梁,也令慈善的力量更深入暗角。他們在荒漠、草原、災難中彎身撫慰的身影,是可以超越苦難,動人的祥和力量。

點滴匯流成江如河 入海慈航普度苦難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畫作/林錦濤
啟發人人愛心,點點滴滴串流成江河,

源源不斷匯入大海,化為慈航濟助苦難眾生。

今年三月,伊代熱帶氣旋侵襲非洲東部,馬拉威、辛巴威與莫三比克三國受災,簡陋的房屋禁不起強風洪水,長期處於飢餓邊緣的貧民,災後更是生活在危機之中。

南非慈濟人跨國兩千多公里去馬拉威救災,僅是搭車就花了三天兩夜;人間菩薩不惜辛苦,與部落酋長帶動民眾建房,安置受災老弱婦孺。

住在辛巴威首都的朱金財居士,要救濟遠在四百多公里外的受災居民,老舊的車輛除了慈濟志工乘坐,還疊滿麵包與淨水藥劑;路況難行,有時甚至無路可走,路斷了、天黑了,就下車露宿,看著星空過夜。

這群志工的愛很充分、很樂觀,沒有絲毫的情緒,也沒人說:「回去吧。」而是刻苦耐勞,堅定心志向前走,只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在莫三比克也是不容易,首都距離重災區貝拉一千多公里,災後一度飛機停駛,只有軍機能載送救災人員進入;慈濟志工傅迪諾隨機前往,才能斷斷續續把災情傳出,讓慈濟人了解。

家園被摧毀,人們站在瓦礫堆中,無語問蒼天;數萬人聚居在收容所,衛生環境不佳,領取救濟品度日。迪諾看到有四十四人得到一杯豆子,以這杯豆煮成一鍋豆湯,一天就吃這一餐來維持生命。災後不只缺糧,缺乏淨水與醫藥,公共衛生問題浮現,逐漸傳出霍亂疫情。

不捨受災的人嗷嗷待哺,也擔心救災的人是否安全;感恩前線菩薩們承擔責任,使命必達,也感恩好幾個單位合作,將志工們在慈濟會所打包好的生活包,歷經一千多公里運入災區。

這波國際災難,救災有重重艱難,物資以何種路線和方式運輸到災區?當地是否有倉儲?志工如何順利進去又平安回來?同時間在不同國家有志工一起來設法,找尋管道;也感恩大家的發心,五十二個國家地區響應慈濟救災,「滴水成河,粒米成籮」,輕輕的一個念頭,付出一點點力量,對苦難人絕對有幫助。

在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學生紛紛捐出零用錢救災;敘利亞籍的師長和孩子們分享,這幾個非洲國家居民貧窮,又加上大災難,無家可歸之苦,就和逃避戰亂、流落在異國的他們一樣,也最能感同身受這分無奈與無助。

這群敘利亞難民孩童,平常節省零用錢,只要知道慈濟救災行動,就會響應,這幾年來幾乎沒有缺席,哪�埵釣a難,那�奡N一定有他們的一分心,這分同理心很有價值。即使他們逃難到異鄉,居處簡陋黑暗,但這分愛心明亮開朗;人生有愛,就有亮度,一分愛就是一分光,遍地心光,能照破千年黑暗。

慈濟關懷海地已有十餘年,濟貧發放、震災後急難救助、援建學校,也帶動出本土志工;這次聽聞非洲的災難,他們踴躍捐款,折合約兩千多元新臺幣,這一分一毫幾乎是他們口袋中的唯一,很動人也很不簡單。

為了呼籲大眾了解東非苦難人需要幫助,北區慈濟志工與臺北慈濟醫院合辦音樂會,李仁甫、高原兩位年輕人在聽了靜思晨語呼籲後,馬上做了新曲〈讓愛串流〉,現場演唱,全場人們也跟著唱和。

受苦受難的人們暗無天日,如何讓希望的曙光照進去?伸出雙手,讓愛串流,「點滴匯流成江如河」,才有辦法「入海慈航普度苦難」。這不只是一時的活動,而是長長久久的行動,要啟發人人的愛,源源不絕,川流不息,為黑暗大地的苦難人點亮一盞燈。請大家多用心!

伊代風災 馳援東非三國
撰文、攝影•蕭耀華
風災後流離失所的居民,

首要需求是食物,

其次是庇護所。

國際慈善組織立刻致贈種子,

分發農耕工具,

然而即使馬上播種,

採收前仍有空窗期。

居民才剛逃過風雨浩劫,

又該如何面對糧食短缺

及公共衛生危機?

二○一九年四月三日傍晚時分,非洲國家莫三比克(Mozambique)首都馬普托(Maputo),馬哈塔(Mahotas)地區一處園林內人聲鼎沸,約有五百人忙碌著,以婦女為主,正努力把物品分裝、組合,工作中不時夾雜著笑聲,偶爾還來段舞蹈,歌聲響徹入雲,馬路上不明就�堛爾穭H還以為此地進行慶祝活動。這群婦女在園內夜以繼日地工作了兩個多星期,還會再持續一段時間。

這群甘願做歡喜受、沒領薪水的婦女,是莫三比克慈濟志工,在這名叫「慈濟的家」的聯絡據點,努力把五千份、每份重量超過二十公斤的生活物資打包好,緊急送往千里之外的風災重災區。

災情、疫情、糧荒危機

這一切,必須從三月談起。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e)兩度襲擊非洲東部,重創莫三比克、馬拉威和辛巴威三個國家。

初為熱帶低氣壓的伊代(Idai),於三月四日形成,移動速度緩慢,蹂躪東非一輪後,向東出莫三比克海峽,三月十四日又從海峽回頭撲向非洲大陸,十五日登陸莫三比克中部大城貝拉(Beira)。

伊代強大的風雨,帶走莫三比克六百多條人命,二十餘萬房屋受損,三千多間教室被毀。大水淹沒逾七十一萬公頃農田,造成民生物資嚴重短缺,亟待外界救援。

風災發生後,莫三比克當地慈濟人立即啟動賑災和勘災行動。三月二十日,首都馬普托慈濟人兵分兩路,在地的慈濟志工傅迪諾(Dino Foi)飛抵索法拉省(Sofala)首府貝拉,進行勘災工作,回報災區狀況。

與此同時,人在莫三比克的蘇柏嘉師兄與莫三比克本土志工,載著賑災白米、應急生活物資,驅車北上,歷經柔腸寸斷,泥濘不堪的一千兩百多公里公路,抵達重災區之一,索法拉省古魯甲村(Grudja),二十七日對當地居民發放白米,二十八日再轉到馬尼卡省(Manica)棟貝(Dombe)受災村落致贈白米;三十一日在位於古魯甲的棟多(Dondo)收容中心,展開緊急的民生物資發放。

四月,匯聚全球慈濟人愛心的第二批生活物資,從馬普托「慈濟的家」,經由大卡車拉上一千多公里的崎嶇路,終於抵達重災區索法拉省的雅瑪郡(Nhamatanda)。

此次風災。雅瑪郡有八成毀壞、五萬多戶受災。四月七日起,來自美國、臺灣、中國大陸、南非等地慈濟人會同莫三比克當地志工,在雅瑪村、堤卡村(Tica)、拉梅高村(Lamego)等村,為有老弱婦孺的家庭送來應急物資,每戶領得主食玉米粉、豆子,以及油、鹽、肥皂、湯匙、牙膏、牙刷、水桶等物資,足夠一個家庭一個月生活所需。大型發放持續進行,截至四月中旬,已有五千多戶受災居民受惠。

災情一波接續一波,除了氣旋帶來的災情,風災後「霍亂」疫情一觸即發;又因風災嚴重摧毀農田、農作物收成,災區可能糧食短缺,形成第三波重創莫三比克的人道災難。

流離失所的居民首要需求是食物,其次是庇護所。雖然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辦公室統計,災後緊急致贈近百萬人糧食,糧農組織與各國慈善團體也已提供一百八十萬噸種子,農耕工具分發正在進行,然而即使馬上整地播種,在採收期前,仍會出現數個月空窗期,必然導致糧食短缺。

而在恢復家園之前,許多受災居民還需暫住在衛生條件極差的收容中心,衛生及健康將會是一大挑戰。泥濘大地,災後長路,慈濟發放與關懷行動會持續進行。

陪你曬太陽
撰文•曾秀旭、吳珍香 攝影•林�
「陽臺清好了,我有空就來陪你看日頭好嗎?」

每週兩次,志工廖秀珠來為照顧戶老媽媽沐浴,

耐心勸慰,終於獲得她同意,

協助整理環境,避免影響健康。

雜物堆積阻礙去路,

老媽媽已多年沒到過兒子的房間和廚房,

大功告成這天,她也想去走走看看……

三月早春,晨間低溫介於攝氏十三度到十五度之間,週末八點已有十八位慈濟志工無畏溼冷,群聚到汐止汐萬路慈濟照顧戶許先生家門前,準備打掃。

許先生脊椎病變、行動不便,需靠枴杖行走,也無法工作;許父早年往生,許母中風,妹妹輕微智能不足,無業在家;兩位弟弟工作維持家計,但生活還是辛苦。經人提報,二○一二年起,慈濟志工展開關懷。

許媽媽難以自行沐浴,在盛夏酷熱中,除了身上常有異味,也長了疹子;訪視志工廖秀珠非常不捨,「我跟許媽媽說,我來幫你洗澡、洗頭,好嗎?洗了會很舒服,再準備幾件衣服讓你換穿。」經許媽媽同意後,一週沐浴一次;後來許媽媽主動改為一週兩次。

廖秀珠長達七年陪伴,深知由年邁的母親、生病的長子及智能障礙的妹妹,所組成的家庭很難照顧好自己,整間房子堆滿雜物,影響健康;幾次向許先生提及,想幫他清掃住家,原本獲得同意,又反悔說不要了。「我們反躬自省,可能與許家愛的存款還不夠,還要再加把勁,努力去說服。」

每次廖秀珠為許媽媽沐浴時,也勸她讓志工改善環境;終於,在去年十月,首次首肯讓慈濟人清理許媽媽的房間及客廳、廚房。許先生看到媽媽的臥室寬敞明亮又乾淨,開始動搖,同意志工在今年三月十日進一步改善更大區域。

第一次環境改善目標

.清理前陽臺及廚房

.整理客廳及媽媽臥室

.臥室油漆

以往,每當志工來訪,總必須側身才能進入屋內,因為前陽臺堆滿木板、水管、磚塊等雜物;好不容易進到客廳,椅子上滿是五顏十色的衣服。許家人日日祭拜,客廳所有物品都蒙上一層厚灰,包括神明桌上的佛像,蒙灰無法辨別,香案堆滿數不清的香腳,香灰早已溢出。許媽媽的臥室,一半以上是各類紙盒相疊,高達天花板;床鋪搖搖晃晃,好似隨時都會解體。

室內燈光昏黃,空氣瀰漫著異味,沒有嚇退志工,反而更加積極投入。經廖秀珠說明今日工作項目,大家立刻散開—— 將衣服小山一一摺整,拭淨每張椅子,擦淨布滿蜘蛛絲的牆壁,抹布在水中輕輕一擰,水色快速地黑不見底。大家將堆積在角落、大大小小五臺電視機搬到樓下,舊式狹窄的樓梯,讓搬運過程不順暢,志工臉上汗珠一一冒出。

客廳最先恢復寬敞,黃霖賢撤下昏黃的燈炮,換上LED燈,屋內頓時變得明亮,人人都笑了。

志工用圓鍬起出前陽臺雜物── 鐵絲、水管、石塊、磚塊,陽臺一半恢復舒爽,進門的障礙感已消失。

年近八十的翁瓊子,主動認領廚房,歷經一小時又刮又刷、反覆再反覆,美麗的花磁磚現身,不鏽鋼材質的瓦斯爐露出本色,而卡滿黃油垢的牆壁也逐漸分明。她開心又無奈地說:「一家人身體都不好就已經很煩躁,再加上環境髒亂,如何能有好生活呢?我在家�堨薿夾S什麼意義,來這�媕隻ㄔ敢翩A看到現在乾乾淨淨,案家一定也開心,這才是最有意義。」

許媽媽的房間是今天打掃的重點之一,一打開衣櫃,數百隻蟑螂傾洩而出。志工顧及許媽媽的心情,保持安靜,只是感嘆老媽媽住在此處怎能有強健的身體呢?林秋桂打開一包包雜物檢視,盡可能留下堪用的物品,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

七十多歲的許媽媽雖不多語,但眼睛不斷地隨著志工轉,時而笑容浮上臉;在廖秀珠的攙扶下,她赤腳走到陽臺,已經好多年未曾踏及此處,她不斷地探頭往外看,搜尋外面世界的聲音及光影。廖秀珠說:「陽臺清好了,我有空就來陪你看日頭好嗎?」許媽媽點點頭。

下午,志工將房間漆上新亮的白漆,今天任務告一段落。

第二次環境改善目標

.清理陽臺及冰箱

. 清洗及修繕浴室

.整理許先生臥室

今年二月底,志工周靜芬幫許媽媽沐浴,接著為許先生稍微整理環境,不小心碰觸到插座、冒出火花,廖秀珠馬上說這樣太危險了!經過眾人評估,換掉舊有電線才能確保安全,所以,啟動第二次大掃除,即可動工布線。

許爸爸是專業土木水泥老闆,在陽臺後段設有專業作業桌,也存放很多工具;他往生十多年來,器具早已鏽蝕,志工接力清出,希望讓許家人出入無障礙。

許家浴室狹小,除了衛浴設備,又擠入一臺洗衣機;周淑華與李錢嬌以肥皂水及鋼刷,清洗咖啡色的牆面,終於亮潔反光。周淑華將洗衣機拖出來,將底下泥沙一一鏟起,「浴室每天要使用,清理乾淨一點,他們才可以住得舒服。身體已經不好,環境再不好,心情怎麼會好?」

許先生臥室不到三坪,放置了書櫃、電視架、雜物櫃,床上寢具顏色已難形容,他就在這個空間一待十年以上。一早,廖秀珠請他先自行清理,他在床上堆滿各式各樣的物品,拿起來端詳再三不捨丟棄。

志工將他攙扶到客廳後,將棉被掀起,床面上蟑螂四處逃逸,抬起涼蓆,四處塵煙漫起,湯匙、免洗筷、橡皮筋等雜物應聲掉落。

夜色已至,陽臺、浴室、冰箱一片白淨,許先生的房間已鋪上新涼蓆,散發著香味的新被褥也送到,相信今晚他將可好眠。

第三次環境改善目標

.居家細部整理

.粉刷油漆

.裝設扶手

三月二十三、二十四日,汐止慈濟志工再度來到許先生家。

余升權在許媽媽的房門口左右兩邊牆壁各裝一支手把,浴室也裝一支,讓媽媽出入走動較為安全;接著在許先生房間通往廚房的通道上加裝扶手,讓他扶著手把前去煮食。

余升權裝完扶手後,接續刷油漆。許媽媽走出房間,沿著牆壁扶把到處走動看看,她說:「以前到處堆放東西,不好走,已好多年都沒到兒子房間、廚房走走,今天看到有扶把,也把雜物清掉,空間都寬敞了,真歡喜,揪感心。」

看到許家人露出爽朗的笑聲與笑容,志工欣慰了;也衷心期盼,一步步還給許家乾淨的天地,讓他們能有健康與幸福的生活。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630期

新富町文化市場 改寫老城故事
新富町文化市場重新站上舞台,以往的攤台換成藝文展場、咖啡館與料理;管理者倒也沒忘記庶民採買的生活軌跡,帶領大家走入日治時期的傳統市場,與新富町的舊時光連結,一睹前衛新穎的建築風格。

跟著拉赫曼尼諾夫追劇去!
拉赫曼尼諾夫孤傲的靈魂,敲響旋律間的浪漫與孤寂,而他在音符間烙印的掙扎渴望與情感張力,也使得我們在電影中常聽見他的蹤跡。本篇,就讓我們來整理電影配樂愛用的拉赫曼尼諾夫作品吧!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