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全球經濟,為金融市場帶來不確定性,國銀頻頻海外踩雷認列逾放呆帳,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31)日要求金管會就海外風險進行專題報告,報告內容昨日出爐,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月底止,金融三業(保險、銀行、證券)包括海外(含中國大陸)授信及投資風險約26.5兆元,金管會將從四面向進行強化監控管理。
立委要求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赴立院專題報告「強化金融機構海外業務(含財富管理業務)風險管控監理機制」,據金管會統計至2月底止,金融機構在海外有648個據點,國銀526個最多,保險業22個,證券業100個。
海外投資方面,三業合計金額達22.65兆元,其中保險業國外投資總額最高為18.53兆元,銀行業亦有4.08兆元,證券期貨業海外事業性投資總額為393億元。
銀行授信方面,國銀海外授信換算新台幣為3兆8,821億元,前三大國家(地區)為大陸5,099億元、香港4,645億元及美國4,179億元。
立委最關注我國金融機構對大陸曝險總額,截至元月底,三業合計達到1兆9,355億元,其中以銀行1.56兆元最高,保險業中國曝險金額僅3,573億元居次。
但金管會報告強調,國銀對中國大陸曝險占上年度決算後淨值比率由2015年1月最高峰70.1%,降至今年元月40.4%。期間授信金額減少4,266億元,淨值增1.3兆元,金管會強調「風險在法定限額及可控管範圍」。
金融業在海外頻踩雷,金管會擬從四面向監管。第一是就銀行業海外授信風險控管機制,祭13項措施;二是就金融業海外投資控管機制,訂定投資風險控管法規、海外投資總額控管,並透過個案動態監理,面對面會議方式進行差異化管理。三是強化金融業海外金檢,依海外分支機構之風險程度篩選適當機構,辦理海外金融檢查工作,及視情勢變化滾動修正篩選受檢對象標準;四是推動高資產客戶財富管理,今年有三家銀行及四家券商獲准辦理,金管會要求做好內控、風控及公平待客機制,並導入「資深經理人問責制度」,強化保單招攬及投資型保單銷售控管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