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棕的植株 | 同樣是大型羽狀複葉,同樣被種在本館西屯路廣場旁,油棕看起來就比旁邊的女王椰子(Syagrus romanzoffiana (Chamisso) Glassman)粗壯了許多。 以世界知名油料作物著稱的油棕,果肉跟種仁可以提煉不同油脂,果肉油是常見食用油,種仁油則被應用在食品加工。它在1875年最早被人類從原產地非洲西部引種到新加坡是作觀賞植物,1911年後才開始在非洲作為商業栽培。目前全世界栽培最多的是在東南亞地區。臺灣則是在1898年由日本人福羽逸人(1856-1921)引進栽培,後來在1903、1907、1909、1938、1967、1970又陸續引進,1957年椰子(Cocos nucifera L.)大量引進臺灣栽培時,也曾引進少數油棕在屏東地區作為庭園觀賞樹。現在臺灣很多綠地都可以看到它。 油棕種子表面磨光後會呈現美麗的漆黑光澤,加上一端有3個排列成三角形的萌芽孔,看起來像隻小老鼠,所以被稱為招財鼠菩提子。但更多人覺得那3個孔洞像豬的口鼻部位,就以金豬菩提或三眼金豬菩提稱呼它。有些人覺得豬字不雅,會用金珠菩提的名字,但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誤解,因為磨光後的油棕種子是不規則狀,並不像圓滾的珠子。 油棕屬名Elaeis由希臘文elaia(橄欖)締造而來,指它像橄欖一樣能產油。種小名guineensis是從非洲地名幾內亞 (Guinea)締造而來,指西非幾內亞灣沿岸地區。 私家檔案 油棕 Elaeis guineensis Jacq. 棕櫚科 栽種區域:本館西屯路廣場旁庭園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