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因疫情維持平穩,指揮中心擬從三月起放寬幾項防疫措施。解封當然是趨勢,但概念必須弄清楚:解封絕不等於與病毒共存,更不是把病毒放進來。
三月防疫措施最大改變,是入境檢疫與接觸者隔離從十四天降為十天,看起來好像是鬆綁,其實先前變種潛伏期平均為五到七天,而Omicron為三天,因此若要同樣過濾九十九%確診案例,六到八天便已足夠,十天當然綽綽有餘。就錯放陽性案例風險來說,根本沒有升高。
最值得擔心的,是開放宴席逐桌敬酒,這在清零狀態下當然無虞,但目前社區仍有零星案例,且Omicron已造成多起餐廳群聚,如果病毒闖進宴席,再隨著敬酒儀式流竄到各桌,恐將再次引發複雜群聚。因此,雖然官方已經開放,各餐廳要不要照辦,應謹慎衡量。
至於運動不用戴口罩、開放市場試吃,及大眾運輸開放飲食,以兩個月來防疫狀況看,並不會造成病毒嚴重擴散。而北北桃高維持醫院禁探病,當然也是避免院內感染的穩健作法。
有人以為,解封以後,每天將會新增數萬,這是天大誤解。大家好不容易守了兩個月,把R值壓到一,讓每日新增維持個位數,甚至可能清零,豈能突然棄守防線,隨便讓病毒進入社區?解封的正確作法,是在R值不至於明顯升高下,逐漸放寬防疫措施,只要出現疫情回升,就趕緊退回上一動,而不是胡亂打開門戶,迎接病毒到來。
事實證明,「Omicron不可能擋住」這看法不適用於台灣。好多人搞不清楚台灣防疫成功之道,才會在春節前大喊疫情就要失控。事實上,只要在源頭把少數案例圍堵下來,不讓水銀瀉地,便可防微杜漸。因此,不管如何解封,只要社區出現案例,就必須進行疫調與隔離,這是「台灣模式」精髓所在,絕對不能放掉。
也有人建議,既然Omicron幾乎都是輕症,未來可以讓確診者在家靜養,這更是自毀長城的餿主意。須知去年五月疫情,就是因為初期狀況混亂,讓確診者在家隔離,導致家戶感染延燒不止,讓案例平白增加了數千之譜。
解封與清零並不矛盾,理由就在於Omicron疫情已在全球消退,再過幾周就會降到低點,甚至如同先前變種一樣被其他變種取代;既然如此,台灣大可等到Omicron在國外燒光,再開門迎向新世界。
香港就只是錯失了圍堵Omicron的黃金時間(約兩周),讓疫調與隔離量能被超越,如今每日新增數千,死亡數十,導致人心惶惶,台灣切莫重蹈他們的覆轍。
當每日新增數萬,百工將有多少人必須請假休息?台灣去年GDP能夠增加六%,就因為疫情控制得宜。真正兼顧疫情與經濟的解封手段,是繼續圍堵與清零,而不是放任Omicron在社區流竄,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