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這個想法,我開始挑戰製作羽織
羽織作為傳統和服的外套,具有和服那般乾淨俐落的美感與細緻的縫製工藝,和平時穿著的外套類似且好搭配,一直有一群愛好者。幾年前,本來就對日本文化有興趣的我,意外地在臉書上看到這種看起來像和服的外套,對羽織的興趣立即被點燃。
比起全新的羽織,中古的價格對外國人來說更好入手,但過去日本人的身形較現代嬌小,那些市面流通的中古羽織對我來說並不合身,長袖往往變成了五分袖。也不是說這樣就不能穿,在和洋混搭的復古穿搭世界裡,羽織怎麼穿都可以,但我非常好奇穿上完全符合自己身型的羽織,會是什麼感覺?
帶著這個想法,我開始挑戰製作羽織。日本和服裁縫,被稱作「和裁」,透過這個詞,我發現無論是和服或羽織,都有許多獨特的部位名稱。例如「身八口」(Miyatsukuchi)這個部位,只出現在女生和服、羽織中,是用來將和服整理整齊的必備洞口。也發現了和服和羽織的結構,不像表面上看到的完全正方,裡頭藏了許多細小的斜縫,但一定左右對稱,因此收納時能夠很平整地對折成一個大方塊酥--衣服能折得正方實在令人舒暢!
日本的文化與美,就藏在細節之中
製作過程大略是這樣:準備好和服布料、針、同布料色系的絹線、熨斗、尺筆等基本裁縫用品後,照著和裁書上的裁剪方式,將長長的和服布料切分成兩片袖子、兩片身體、一片領子。縫合的順序為製作兩只袖子、將兩片身體布料接合在一起後與袖子縫合,最後接上長長的領子,就完成啦!
短短幾段文字,僅能粗略介紹,實際上裡頭還有許多要注意的眉角。製作第一件羽織時,我因為不懂原文的講解,只能一邊看圖猜測製作方法,一邊對照著買回來的中古羽織,看看自己是否做的一樣。完成後,我發現即便兩者看起來極為相似,但在縫製的細節差異極大。例如,原本以為要縫九十度的直角,其實應該是斜角,而正是這個斜角造就了羽織的俐落。還有讓我很驚奇的事:羽織的領子是用一塊長方形的布經過特定方式折成。在研究製作方式之前,還以為領子裡頭塞了一條很厚的帆布,沒想到只是用折疊的方式就能讓羽織的領子如此硬挺。
製作過程裡,我也多次感受到日本的文化與美,如何藏在細節之中。日本傳統的布料一條長12到20公尺、寬約35到39公分,稱為「反物」;一卷反物可以製作一件和服或者羽織,製作完成後幾乎不會剩下布料,多的布料會縫入衣服內,可作為日後修補之用。起初很納悶為什麼和裁書上標注的尺寸需要這麼長,例如製作袖子時,明明只要做五十公分,書上硬是多加了五公分。我非裁縫本科,又初學日文,無法馬上理解這個用意,就卡在這五公分內攪盡腦汁,思考五十五公分怎麼變成五十公分的?後續製作了很多件羽織後,才赫然發現原來是如此貼心的縫製方式。
由於和服羽織要做到裡外無縫線,或無法察覺縫線的程度,幾乎只能全手工縫製,對耐心也是考驗。身為插畫自由工作者,製作羽織只能是完成一天的工作後,大約兩到三個小時內。當身體時間感還處在急流之中,一拿起針,就像急流進入水庫般降速,工作的緊繃感隨著一針一線放鬆。比起穿上合身羽織的期待,最後我更享受在重複的縫製動作裡,讓自己回歸平靜、感受當下的專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