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5日 星期一

輕症在家 勞保給付擬放寬解釋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4/26 第534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輕症居家 可領勞保傷病給付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因應大量民眾和勞工將確診染疫,疫情指揮中心推動輕症確診者居家照護,是否可以領勞保傷病給付?勞動部長許銘春昨(25)日在立法院社福委員會表示,將朝放寬認定處理,本周內將定案。

依照勞保條例規定,勞工因受傷或生病住院診療,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有薪資,正在治療中者,自不能工作之第四日起,發給普通傷病補助。勞保傷病給付屬薪資補償之性質。

此外,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宣布「3+4」自今起實施,第四天若篩檢陰性可上班。勞動部官員強調,勞工只要確診,在家隔離超過三天,第四天之後才能領到勞保傷病給付。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昨日邀請勞動部進行111年度預算凍結案專案報告並詢答。國民黨籍立委蔣萬安要求許銘春,應向政院爭取,確診者居家照護也能領勞保傷病給付,一來使勞工安心居隔,二來也避免確診者湧向醫院。

許銘春表示,輕症確診者居家照護是基於政府確保醫療量能,在家確診者與在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情況類似,在醫療人員照護下,進行遠端診療,甚至送藥,也有醫療人員的協助,因此不應例外。

 
台灣今年人均GDP將超越南韓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今年台灣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將超越南韓,因為台灣至少成長6%至36,000美元以上,而南韓僅增加190美元,至34,990美元。

南韓媒體BusinessKorea報導,南韓人均GDP在2003年首次超越台灣,此後雙方的差距不斷擴大,但過去五年台灣急起直追,今年可望迎頭趕上。

南韓經濟在2020年萎縮0.9%,2021年成長4%,寫2010年以來新高,儘管成績不俗,但台灣的抗疫表現更優異,2020與2021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3.11%和6.28%,較2010年代的1%-4%明顯加快。

IMF預估,到了2025年,南韓和台灣的人均GDP將增加至42,719美元和42,801美元。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指出,這是因為南韓經濟高度仰賴企業集團,固然具有規模經濟的優勢,但面對經濟萎縮時的反應較慢,「在此同時,台灣受惠於全球供應鏈持續重塑」。

報導提到,台灣總統蔡英文聚焦發展科技產業,尤其是半導體科技,且自2016年來實施對企業友善的政策,這幾年來提供許多誘因,促使台商「鮭魚返鄉」。在2019和2020年至少209家台商回流,對台投資約新台幣7,500億元,並創造逾6.5萬個工作。

此外,微軟和英特爾等外資也擴大投資台灣,台灣外銷額在過去十年成長100%。

另外,全球半導體產業目前的情勢也對台灣格外有利。三星電子為記憶體晶片龍頭,但台積電在非記憶體晶片稱雄。然而,非記憶體的市場規模比記憶體大1.5倍左右,而台積電在非記憶體領域遠勝三星電子。

產業人士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正帶領台灣經濟加速成長,隨著歐美與台灣半導體業者的合作愈來愈緊密,台灣將長期稱霸半導體市場。

 
人均GDP兩因素助攻 超車對手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今年台灣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將超越南韓。對此,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昨(25)日分析,主要是因為「匯率升值」、「經濟成長率表現亮麗」二大原因所致。

王健全指出,台灣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已落後南韓20年,但今年極有可能會超越南韓,雖然近來台幣貶值,但這兩年台幣升值的幅度已遠比韓元大。不過,最大因素還是經濟成長率的好成績,2021年達6.45%,今年預估「保4」也不會有問題。

王健全分析,不僅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球遠距醫療、遠距教學、遠距工作興起,明顯帶動對3C產品的需求,而台灣的PC本來就很強。又加上美中科技戰,美國對華為的管制,使得台灣半導體產業獲得大量轉單效應。此外,5G、物聯網、電動車、iPhone等新科技,也需要大量的晶片,這些都是台灣的強項。

王健全還表示,去年亮眼的經濟成長率表現,不僅是因為出口成績令人眼睛一亮,海外資金回流,帶動民間投資的幫助也很大。

 
去年逾200萬勞工 薪資不到3萬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主計總處昨公布去年十月人力運用調查結果,全時受僱者經常性收入(不含獎金、紅利等)平均每月四萬一三一九元,由於基本工資調升、企業加薪,每月經常性薪資低於三萬元者有二一二點八萬人、占比百分之廿四點一三,雖較前一年降三個百分點,但仍有近四分之一的勞工受低薪之苦。如果以全體受僱勞工(含部分工時)估算,則有二四六點五萬人低於三萬元,占比百分之廿六點八四。

另外,受疫情影響,就業人數及全時工作者人數連續兩年下降,去年驟降的非典型工作者(含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人數七十九點七萬人,較前一年再減兩千人,創五年來最低紀錄。這次也首次針對遠距工作調查,有一八四點五萬人、百分之廿點○九曾因疫情遠距或居家上班,但疫情趨緩後只有四點二萬人、百分之○點四六維持。

 
無薪假增881人 製造業緩步上升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勞動部昨(25)日發布最新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統計,現有2,270家,14,398人實施無薪假,一周內增加881人。其中以支援服務業(旅行社)增396人、製造業增201人最多。值得注意的是,近來製造業無薪假有緩步增加之勢。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副司長王金蓉表示,受到邊境管制影響,支援服務業(旅行社)仍增加33家、396人,多為接續實施無薪假。製造業則較上周增加三家、201人,主要是在金屬機電工業中有一家機械設備、電子、汽車零組件製造業者就實施約200人,不過該公司僅在4月實施,可能是因應經營狀況,並已經勞資討論取得共識。

國內本土疫情升溫,確診人數暴增,國內內需服務業,例如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目前無薪假分別較上一期增加55人、91人,王金蓉表示,整體來看仍呈持平,未見明顯攀升,勞動部會持續關注。

統計顯示,目前實施無薪假家數最多的行業別為支援服務業1,378家、批發及零售業261家、住宿及餐飲業151家。至於人數最多為支援服務業8,405人、運輸及倉儲業1,446人、製造業1,357人。其中,製造業無薪假情勢近來有緩步增加之勢,是否因全球經濟情勢影響我製造業景氣值得關注。

 
批發、餐飲業 3月營收報佳音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3月及首季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收昨(25)日出爐,批發業及餐飲業均報佳音。批發業3月營收為1兆1,537億元,創下歷年單月新高;餐飲業第1季營收2,174億元,創下單季新高,年增4.9%。

隨著國內疫情增溫、國際情勢不穩等因素下,經濟部預估4月波動較大,但因五倍券進入最後一個月,且新冠疫情雖然升溫,但多為輕症,防疫也沒有升級,預計批發業4月年增率4.7%至7.7%;零售業年增0.8%至3.8%;餐飲業年增0.1%至3.1%,均有機會守住正成長。

經濟部統計處昨日公布,批發業3月營收為1.1兆元,超歷年單月新高,年增12.9%,為連17紅;零售業營收為3,420億元,為同月新高,年增4.8%,連七紅;餐飲業營收為697億元,為同月新高,年增6.8%,連六紅。

累計第1季的流通餐飲業營收分別為,批發業為3.1兆元,為歷年單季次高,僅次於2021年第4季,年增11.2%;零售業為1.04兆元,為歷年同季新高,年增3.9%;餐飲業為2,174億元,創單季新高,年增4.9%。

針對餐飲業第1季營收超越疫情前表現,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解釋,影響零售及餐飲消費的還是疫情,今年國內染疫人數雖然增加,但大多為輕症,對於業者影響並未如去年那麼嚴峻。

 
工業、製造業生產 連26紅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統計處昨(25)日公布3月工業生產指數及製造業生產指數,兩指數雖然均創同月新高及連26紅,但其中的化學原材料業及基本金屬業均因303大停電,導致製造生產停滯,呈現連四黑。

3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39.02,年增2.1%;3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42.03,年增1.9%;兩指數均為歷年同月新高,也創下連26紅。

今年首季表現,第1季工業生產指數為130.96,年增為6.4%;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33.78,年增6.5%;兩指數均創歷年同季新高,為連續第11季的正成長。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整體數字呈現良好,但多數製造業動能是仰賴電子零組件業拉抬,傳統產業中的化學材料業及基本金屬業雙雙呈現衰退,分別是年減8.2%、5.5%,為連四黑。

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3月化學材料業及基本金屬業呈現衰退,除了生產線進入維修之外,也受到303大停電影響。

黃偉傑表示,停電造成國內大廠停電一、兩天,讓產能嚴重受挫;而國內電子大廠因不斷電系統較健全,所以幾乎未受到停電影響。反觀傳統產業對備援系統建置狀況不一,所以停電普遍對於傳產影響最大。

展望未來,經濟部統計處表示,4月俄烏戰爭未緩解,加上中國大陸因為疫情持續升溫、多個城市進入「封控」,恐加劇供應鏈瓶頸及全球通膨壓力,對於台灣工業及製造業屬於不利因素;統計處預測,4月製造業生產指數年增5%至8.2%。

根據統計處針對製造業者進行動向指數調查,按產值計算之動向指數為49.4,預期4月生產指數將較3月減少。

黃偉傑表示,目前國際經濟情勢還是受到俄烏戰爭、中國大陸封城等黑天鵝影響,世界貿易組織(WTO) 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均下修全球貿易量,對以外貿導向為主的台灣影響大。

對於化學材料業及基本金屬業兩產業短期內能否轉正?須再觀察4月排除檢修及停電等因素後再推斷。

 
國際財經要聞
不滿蓋茲放空5億美元特斯拉股 馬斯克推文譏他大肚腩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上周五晚間發表一篇推文說,億萬富翁、微軟共同創辦人蓋茲(Bill Gates)放空5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押注該股會下跌。馬斯克很不滿,指責蓋茲做為永續能源的支持者,怎麼可以這樣做。

馬斯克稍後貼出蓋茲的照片,加上表情符號,嘲笑後者的大肚腩。到周日,馬斯克表示,要「向前看」,不再「取笑蓋茲在聲稱支持對抗氣候變遷的同時,做空特斯拉」。

馬斯克的舉動很叫人側目。蓋茲去年曾經在紐約時報播客節目Sway當中公開稱讚馬斯克。他說:「馬斯克在特斯拉做的事,是任何人對氣候變遷所做出的最大貢獻之一」,並表示低估馬斯克「不是好主意」。

馬斯克似乎認為,如果蓋茲真的相信一個更環保的未來,就必須相信特斯拉的股票。

特斯拉對被放空並不陌生,該公司的股票近年來是放空人氣股。空頭人士不相信特斯拉能讓電動車普及起來,也不相信特斯拉內部產生的現金流,能為其營運提供資金。兩者特斯拉都做到了。大多數的空頭已經消失。特斯拉的放空比率如今大約3%,和標普500指數的平均值2%相差不遠。

然而,在市值逾1兆美元的公司裡,特斯拉是被做空最為嚴重。另一家市值破1兆美元的公司,微軟,以及其他規模相近的公司,平均放空比率都低於1%。

除擔心企業體質外,投資人也會因為估值做空股票。特斯拉的股價乍看之下很貴,本益比達85, 遠高於那斯達克指數的26。但話說回來,特斯拉的獲利正快速成長,預計2021到2023年間的平均年增率是50%。

投資人還可能做空股票避險,以對抗利率上升和經濟衰退。當利率上升時,高成長股票往往受到更大的衝擊,而美國聯準會正在升息。

如果蓋茲真的在放空特斯拉,他的理由成謎,不曉得是避險、估值或其他原因。蓋茲不像是對特斯拉的使命有異議,馬斯克說那是「讓世界走上通往永續能源的道路」。不過,蓋茲有可能讚賞特斯拉做出的環境貢獻,卻仍對特斯拉的股價抱持懷疑態度,即使馬斯克不以為然。

 
馬斯克收購成功 推特股價上揚約6%
紐約25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社群媒體推特董事會今天同意,將公司以440億美元(約1.29兆台幣)價格出售給科技大亨馬斯克。不到兩週前提出收購要求的馬斯克曾宣稱,只有他才能釋放出推特的「非凡潛力」。

這項收購案在上週看來似乎還前途未卜,但當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向推特股東說明收購資金的籌措細節後,相關磋商在週末期間加速進行。

馬斯克在交易談妥後發表聲明說:「言論自由是民主政治正常運作的基石,推特就是一座數位言論廣場,對人類前途攸關重大的事情可在這裡討論。」

他並說:「推特有龐大的潛力,我期待與公司以及用戶共同釋放它。」

紐約證券交易所在格林威治時間18時50分(台灣26日2時50分)前後一度暫停推特股票交易,以等候相關消息,而當收購談妥的消息傳出後,推特股價上揚約6%。

 
馬斯克併購 推特點頭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知情人士透露,社群媒體巨擘推特即將同意以每股54.20美元現金價,把公司出售給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最快25日可敲定。交易總價相當於430億美元,符合馬斯克「最佳及最後」出價。推特股價25日早盤應聲上漲4%。

包括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等媒體皆報導,周末時馬斯克和推特的管理層會談,可見這家社交媒體公司不再抗拒馬斯克的430億美元收購提議。

幾天前,馬斯克透露他主動收購的融資計畫,其中包括來自摩根士丹利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支持。知情人士告訴彭博,推特對討論交易的態度基本上比之前更開放。

華爾街日報率先報導周日的會面,報導說,馬斯克周五為推動他的提議和幾位股東私下會面。報導還說,馬斯克最近幾天已告訴推特董事長泰勒(Bret Taylor),他不會調整每股54.20美元的收購報價。

雖然推特此前表示願意討論交易,但董事會最初啟動「毒藥丸」計畫來反制馬斯克的收購提議。此計畫會讓馬斯克在內的任何投資人若想收購超過15%的股權都得付出更高的成本。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馬斯克上周五在一系列視訊電話中向特定股東推銷收購提議。報導說 ,推特仍在評估自身價值。

自馬斯克14日提出收購以來,推特股價上漲6%,但仍比馬斯克出價低了將近10%,可見投資人對他併購推特的展望抱持質疑的態度。

 
與股神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來了 但這是最後一次...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一年一度既能和「股神」巴菲特共進午餐、又能兼作慈善的機會來了,不過這件美事將成絕響。

根據25日的聲明,想競標今年的午餐會者,可在6月12日到17日上eBay投標,起標價25,000美元,得標者最多能帶七個親朋好友,跟巴菲特一起在紐約Smith & Wollensky牛排館享受一頓午餐盛宴。

從2000年開始,除了新冠疫情期間以外,巴菲特每年都會舉辦這麼一場慈善拍賣,所得捐給Glide基金會,20多年下來已為Glide籌得超過3,400萬美元善款,用以救助貧困及無家可歸的人。

Glide 25日也表示,今年的活動是「最終曲」。該基金會執行長Karen Hanrahan在聲明中表示,巴菲特過去22年來的友誼和慷慨相當珍貴,「他的遺緒將一直對Glide以及我們所服務的對象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

 
低利率刺激科技 美股道瓊指數大跌轉收漲
財經新聞組/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25日收復盤中近500點跌幅走升,因為微軟等科技公司在利率下降的情況下上漲。

道指上漲238.06點或0.7%至3萬4049.46點。盤中最低曾下跌488點。史坦普500指數上漲24.35點或0.57%至4296.12點。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165.56點或1.29%至1萬3004.85點。

中國爆發新一波新冠疫情,讓人擔憂全球經濟放緩,並導致利率走低。10年期國債殖利率回落至2.8%水平。

隨著利率下跌,科技股反彈,為主要股指提供支撐。微軟上漲2.44%,為道指第二大上漲成份股;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也上漲2.87%;本周稍後公布財報的臉書母公司Meta上漲1.56%。

社交媒體公司推特宣布接受億萬富翁馬斯克價值約440億元的收購交易, 股價上漲5.66%。

Sanctuary Wealth投資長兼投資組合經理人基爾伯格(Jeff Kilburg)說,「本周我們關注大型科技股。它跌得太深,如此超賣,所以會有資金進場重新部署。因此機會出現了。」

那指上周跌入熊市,25日反彈,目前較紀錄高位下跌19.9%;而跌入修正區的史指仍較其高點下跌10.9%。

道指22日創下2020年以來最糟單日走勢,並連續4周下跌。史指和那指連續3周下跌。

華爾街正準備迎接連續另一周財報,尤其是來自主要科技公司。預計史指成分股中約有160家公司將在本周公布財報,所有人的目光都將集中在大型科技公司的業績上,包括亞馬遜、蘋果、Alphabet、Meta Platforms和微軟。

MKM策略師歐哈拉(JC O'Hara)在報告中表示,「本周可能很容易成為股市之路的一個分岔點。自下而上的驅動因素將確認或背離過去3周充滿挑戰的宏觀背景帶來的影響。」

可口可樂在開盤前公布優於預期的上季獲利,股價小漲0.78%。

利空因素方面,對全球經濟放緩的擔憂導致油價走低。WTI原油價格下跌3.5%,重回100元以下。

能源股回落,在史指類股中表現最差。雪佛龍下跌2.2%,是道指第二大下跌個股;埃克森美孚下跌3.37%。

【中央社/紐約25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股今天震盪收高,推特在接受科技大亨馬斯克收購後,股價勁揚。本週上市公司財報將紛紛出爐。

道瓊工業指數大漲238.06點或0.70%,以34049.46點作收。

標準普爾指數溫和上揚24.34點或0.57%,收在4296.12點。

科技股那斯達克指數勁揚165.56點或1.29%,收13004.85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漲52.56點或1.76%,收3042.39點。

推特接受馬斯克(Elon Musk)收購的消息傳出後,股價收盤漲升5.7%。

 
上海封城引需求疑慮 國際油價大跌
紐約25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由於上海防疫封城已久,市場對全球能源需求日益憂心,同時美國可能再次升息,國際油價今天大跌。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6月交割價下滑3.53美元或3.46%,來到每桶98.54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6月交割價下挫4.33美元,來到每桶102.32美元。

 
要聞
外匯存款增1,272億 創高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昨(25)日公布3月金融情況,我國外匯存款餘額持續締新猷。統計顯示,3月外匯存款餘額漲至7兆6,424億元,續創新高,單月大增1,272億元。

央行經研處副處長蔡惠美指出,外匯存款餘額續寫新高,主要有兩大原因。首先是美國聯準會釋出將加速升息跟縮表的訊息,激勵國際美元走強,很多民眾預期美元升值,把新台幣結售成美元,存放在外匯存款裡。其次,國內出口維持20%以上的年增率、國外貨款進來較多,著眼美元持續走強,企業收到貨款後不急著轉成新台幣,而是把這些貨款暫泊在外匯存款裡,墊高外匯存款的水位。

央行統計顯示,外資匯入後,暫時停泊餘裕資金的外國人新台幣存款,3月餘額漲至2,413億元,為五個月高點,月增265億元。蔡惠美說,3月外人新台幣存款增加,主要是外資賣股後並未全數匯出,且部分外資仍逆勢匯入。

據統計,外資3月在集中市場賣超2,640億元,蔡惠美說,外資賣股後,不一定會全數匯出,部分資金若有意重返股市,會暫時停泊在外人新台幣存款帳戶裡。

蔡惠美指出,本國自然人的3月成交占比為62.3%,較2月的61.5%小幅上漲;外資從2月的28.6%,微幅下滑至28.4%;本國法人成交占比從9.8%下滑至9.3%。

回顧去(2021)年7月,台股爆出當沖熱潮,同時有不少投資人熱中零股交易,本國自然人成交占比一度高達74.4%,為近年的高點。

 
豐田、BMW 掀電動車新戰火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電動車戰國時代來了,不僅特斯拉,各大傳統車廠電動車也大賣,其中,現代(HYUNDAI)、LEXUS、VOLVO和KIA的電動車都被搶翻。據悉,近期TOYOTA、BMW將有新款電動車在台發表,預期將引爆新一波電動車戰火。

電動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業內傳出,本季起,TOYOTA、BMW將規劃推出新款電動車,預計5月起陸續發表,尤其,TOYOTA此次發表的是旗下「首款電動車」,在品牌定位、價格優勢下,將更成為市場矚目焦點。

在環保潮流下,各國政府政策規範碳排放標準,車廠加速發表電動車因應,在此同時,電動車需求超出市場預期,各大廠將進一步擴大引進台灣的電動車規模。

現代汽車繼去年KONA電動車之後,今年發表IONIQ 5,發表當天配額立即完售,KIA、VOLVO也是今年配額已經訂的將近完售,VOLVO從去年開始接單至今已有124輛掛牌,奧迪、保時捷、福斯都在台灣電動車市場取得銷售佳績。

車廠指出,原廠電動車在政策考量下,都優先供應給歐洲市場,台灣搶到的配額並不多,在有限的配額下,需求超出預估,也使得各家車廠的電動車訂單都超出手中配額,今年車廠的優先任務不是搶訂單,而是向原廠搶配額。

去年台灣電動車市場快速發展,Model 3達到5,607輛,其次為保時捷的Taycan 805台,奧迪e-TRON 232台,其餘包括賓士的EQC、現代的KONA EV、VOLVO XC40、JAGUAR I-PACE與NISSAM LEAF都已經加入台灣電動車市場。今年在更多車廠推出電動車款之後,預估電動車的掛牌數將有望大幅拉升。

和泰車(2207)去年底豪華車品牌LEXUS發表純電動車款UX 300e,配額200輛今年3月開始交車卻早在開始交車前,今年的配額已經賣完,和泰只能繼續向原廠爭取配額。

至於TOYOTA的首款電動車,則即將在第2季發表,預計台灣市場將與全球同步,不過,業內預估台灣能搶到的配額仍然有限,但銷售表現看好。

 
兩岸所得 合併計算綜所稅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報稅季將至,財政部提醒,大陸地區來源所得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不屬於海外所得,而應併同台灣地區來源所得,合併計算當年度綜合所得稅,而為避免重複課稅,在大陸已繳稅款,可在限額內自應納稅額扣抵。

往年常有納稅人將大陸所得錯誤申報成海外所得,財政部表示,納稅人、配偶及申報受扶養親屬,若有屬大陸所得,應將所得發生的處所名稱、地址、所得額詳細填列,並在綜合所得額中計算稅額。

而如果已經在大陸繳過稅了,可以在申報台灣這邊的綜所稅時扣抵,不過扣抵有規定限額,不得超過加計大陸地區所得後,依台灣適用稅率計算所增加的應納稅額。

舉例來說,甲君加入大陸地區所得後,應納稅額為5萬元,而不含大陸地區所得的話,稅額則是4.5萬元,前後相差5,000元,就是可扣抵稅額上限。

 
玉山銀拚淨零 力挺綠建築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促進環境永續發展,實現台灣「淨零碳排」願景,玉山銀行於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參與「ESG Day Taiwan-建設業國際永續日」活動,攜手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共同簽署「ESG永續鏈結綠色金融發展合作備忘錄」,針對綠色融資進行公開倡議,積極響應政府「淨零碳排」願景,支持發展近零耗能的綠色建築。

綠建築為邁向永續發展的重要趨勢,台灣建築中心為內政部輔導成立的檢測及評定機構,並為政府指定綠建築、智慧建築等標章的核發機構。本次與台灣建築中心共同簽署「ESG永續鏈結綠色金融發展合作備忘錄」,將結合台灣建築中心評定認證及玉山銀行金融專業,提供相關綠色融資專案,包括凡通過台灣建築中心綠建築銅級標章以上認證者,享有綠建築房貸專案優惠;針對申請綠建築、智慧、耐震標章的危老重建提供貸款優惠,鼓勵顧客將永續建築納入重建規劃。未來,也將持續與台灣建築中心合作,針對經核定的綠建材廠商,推出綠色建材供應鏈等融資專案,提升綠建築發展,減少耗能與碳排放量。

除提供顧客各項綠色專案融資優惠方案外,玉山銀行亦從自身做起,積極打造永續營運環境,截至2021年底,共有六個據點取得LEED黃金級國際認證、四個據點取得台灣綠建築黃金級認證,並透過建置太陽能板、購買綠能憑證以及簽署再生能源購電協議來發展再生能源。同時也設定中長期目標,將在2027年以前將國內全部自有大樓改建成綠建築、2030年前國內據點將達到RE100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以具體行動實踐環境永續管理,朝向2050年成為淨零排放銀行目標努力。

淨零碳排為國際永續發展趨勢,玉山銀行將持續透過金融本業的力量,將ESG精神落實在銀行授信業務上,協助顧客提升居住安全與品質,鼓勵綠色建築興建,創造城市嶄新風貌,並攜手台灣建築中心共同發揮影響力,為環境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統一超:加強外送服務
記者何秀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超商龍頭統一超(2912)昨(25)日發布致股東會報告書,針對今年營運展望,董事長羅智先表示,將持續強化數位平台與外送服務競爭力;由於通貨膨脹未減,今年會致力於強化商品價值、改善毛利結構等,以降低成本壓力。

統一超將於5月26日舉辦股東會。統一超去年營收2,627.35億元,稅後純益88.6億元,年減13.4%,每股純益8.52元,獲利和每股純益皆是2016年來低點;隨著防疫限制逐步鬆綁,去年第4季營收及獲利已為正成長。

國際油價上漲、地緣政治緊張等影響,國內通膨率居高,央行升息1碼因應,統一超表示,將擴大商品價值、改善毛利結構,並強化會員經濟。

 
開發金 籌400億拚併購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開發金(2883)昨(25)日董事會決議辦理長期資金募集案,以重啟對外併購並強化財務體質,預估募資規模上看約400億元。這表示,開發金在近年來一直專注集團內部整併告一段落後,將再度揮舞併購大纛,向外開疆闢土。

開發金昨天董事會通過,經營團隊決定掌握時效展開海內外併購,加速壯大開發金,因此提出上限25億股的普通股或特別股現金增資或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以開發金目前市價再打折估算,內部預期募資規模將可達三、四百億元。

開發金新任總經理龐德明(Stefano Paolo Bertamini)上任即規劃開發金未來五年的ABCDE五大策略,其中,D策略為Drive Growth驅動成長,併購以加速成長即為策略核心。但是在中壽未能納為百分百子公司之前,開發金難以對外併購,因此開發金提前在金管會給予期限前完成中壽百分百併購。而此一工作已經完成之下,經營團隊決定掌握時效展開海內外併購。

開發金發言人、資深副總張立荃指出,開發金的財務結構在完成百分百併購中壽之後,部分財務指標就繃得比較緊,因此規劃長期資金募集案,一方面可強化財務結構及償還公司債務,另方面可以充實營運資金,並因應營運成長所需及長期策略發展如對外併購等多項資金需求。經營團隊希望在獲得股東會通過授權後,能盡速在國內外尋找合適的併購機會。

開發金控向來是國內金融圈的併購高手,但近年來的併購較集中在集團相關事業的內部整併,包括併購凱基證券乃至併購中壽,已經多年未向集團外出手,而在中壽百分百併購完成後已無對外併購束縛,因此擬大舉募資。

開發金昨天董事會也決議去年盈餘分派,擬派發每股現金股息1元,創歷史新高,以昨天收盤價18.15元估算,現金股息殖利率衝上5.5%。

華南金昨天也召開董事會敲定股利,擬每股配發股利1.12元,其中包含現金股息0.78元、股票股利0.34元,現金股息比上年度大增近二倍,以昨天收盤價23.15元計,現金股息殖利率3.3%。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