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健康長壽研討會上,八十七歲余大叔以流利英文分享鐵人三項的人生,其Queen's Accent來自英國殖民時期教育。如同有位日本計程車司機誤以為後座使用古典日文的台灣長者是皇室成員,都是歷史的印記。然而,官方語言為馬來語,馬來西亞卻以拉丁字母作為通用文字?深入一想,馬來西亞、印尼與越南類似,均擁有自己的語言,但都以拉丁字母作為通用文字。
受到印度影響,古馬來文借用梵文發展,隨著伊斯蘭教流傳,馬來西亞「爪夷文」借阿拉伯文,發展成為馬來文,獨特的書寫形式是馬來與阿拉伯文化融合,英國殖民時期為求教育與行政便利,改採拉丁字母拼音書寫馬來語。
越南集合漢語、泰語、南島語形成語言,文字最早使用漢字,法國殖民時改為拉丁字母。印尼原有多種文字,如爪哇文、巽他文等,荷蘭殖民時期也導入拉丁字母撰寫印尼文。由於多民族國家的多文化特性,殖民時代結束也保留拉丁字母的使用,利於國家統一與溝通。
語言和文字是人類文明的兩大瑰寶,許多民族與部落都發展出獨特的語言,部分民族仰賴長老的口述而保存文化,並未衍生出文字的發展,有的語言與文字在歷史洪流中也逐漸消失,語言與文字是人類文明的象徵,人工智慧時代更應進一步保存與研究。
東漢許慎被稱為「字聖」,編有《說文解字》,是歷史上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收有九三五三個字,分為五四○個部首,奠立漢字以部首分類的基礎。許慎為神農氏後代,神農氏有後代縉雲氏,後有共工氏。共工氏從孫太岳因治水有功而封候,其後裔文叔在周朝受封於許,並以封地為姓。許國至戰國初期為楚國所滅,倖存家族遷往召陵,許慎即屬於此一支,先祖直溯神農氏。
《說文解字》記載漢字發展的起源:「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
伏羲氏(庖羲同伏羲)治天下時,仰觀天象,俯察大地,觀察鳥獸形象與大地特徵,創作《易經》八卦,以卦象表現天地萬物規律。至神農氏時,以繩結記事與治理,但百業發展事務繁雜,掩飾作假情況開始出現。至黃帝時,史官倉頡觀察鳥獸腳印差異,意識到可用不同的符號表示不同的事物,從而創造文字。自此,百業發展有序,萬物明確分類。
《說文解字》還提到:「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倉頡造字時,以物體的形狀描繪,稱為「文」。後來字形和聲音結合,稱為「字」。「文」是萬物形狀的根本,「字」是透過「文」的組合所衍生,據此大量造字。象形字在《說文解字》中僅占三點九%,「有邊讀邊」的形聲字則超過八十%。
歲月如指間流沙,語言與文字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古老的口音與模糊的文字,散落在時間的長廊中,等待被發現與珍藏。台上余大叔暢談鐵人三項的養生心得,我的思緒剎那間穿越到刻畫著象形文字的倉頡身後。(作者為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