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懷抱慈悲種,發揮慈悲力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2/25 第27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合人意,順人心
證嚴上人專區 懷抱慈悲種,發揮慈悲力
慈濟脈動 高麗紅  愈柔軟愈堅強
焦點專欄 暖暖四寶
合人意,順人心
從參與訪視的過程中,磨練自己的耐性,給對方空間;緩一下腳步,靜待對方願意分享的時機。不要輕易讓你手上,流失掉一個能助人的機會。
懷抱慈悲種,發揮慈悲力
12.19∼20《農十一月•初九至初十》

【靜思小語】接觸愛、感受愛、散播愛。

福因善因,苦中修

《法華經•化城喻品》描述各方諸梵天王,見大通智勝佛成道的光芒,紛紛追尋光源而來,恭敬虔誠請佛轉法輪。晨語時間,上人說明,諸梵天王皆是修上上善、持上上戒者,因而能得生天的福報與智慧。

「福因、善因,要從堪忍的娑婆世界修得。」上人表示,娑婆世界苦難多,只要啟發人人的愛心,苦難人就能得救;「發大心、立大願,投入苦難境界付出,不僅能幫助自己脫離苦難,也能幫助其他受苦的人。」

二○一三年菲律賓海燕颱風重創後,慈濟人長期前往重災區萊特省獨魯萬市賑災,給予受災民眾充足的愛,感動許多人發心投入志工行列。今年十月以來,巨爵、茉莉風災相繼來襲,當地志工已能承擔重任,前往勘災。

菲國本土志工大多是曾受慈濟幫助的苦難人,儘管生活艱難,但是他們接受善法,愛的種子在心地萌芽,因而有豐富的心靈財富;即使自己仍在貧困中,也願意救助其他深陷苦難的人。

上人肯定:「只要讓苦難人有機會接觸到愛、感受愛是人間的希望,就能堪忍世間之苦,將愛再帶給其他人。」

「人人皆有真如本性,只是需要有人運用佛法啟動。以清淨無染的愛付出無所求,就能感動人、啟動清淨本性,願意救助更為苦難人;善種子萌發、愛心人不斷增加,世間就有希望。」

「過去不明道理,經常與人對立,煩惱遍覆於心;既已接受佛法教育,要以無限開闊的心胸智慧,去除貪、瞋、癡、慢、疑等煩惱無明,展現深心信解的修養、利益人群。」

上人與眾共勉,懷抱大慈悲的種子、發揮大慈悲的願力,力行大乘佛法,讓清淨無染的佛心永恆不變。

人間諸事,一念間

與一位因女兒輕生而痛苦自責的母親談話,上人開導,眾生百態,各有因緣,「會發生如此憾事,是女兒的因緣業力所致,再如何痛苦、懊惱,都拉不回已逝去的生命。要照顧好自己,為女兒祝福。」

有的孩子叛逆,父母管教愈多,愈是反感;有的孩子則是乖巧受教,即使遭受嚴厲責罵,仍然孝順恭敬。上人說明,親子之間乃因緣會合而共聚,緣滅則散;「心要看得開,莫繞在痛苦的情緒�堙A徒然傷害自己而於事無補。」

傷心的母親表示,欲以女兒名義捐款,為她植福。上人說:「捐款雖然是好事,對孩子卻沒有太大的幫助,最重要是你的心要放下!」

「放下,就是隨此因緣斷除煩惱。打開心門,付出愛去救人,行善的成就是自己做、自己得,只是女兒促成這分善行。真正為她好,就要割斷不捨,讓她放心過另一段人生。」

人間諸事都在一念間,上人教勉,「心能放下,自在地往前走,女兒即能解開苦悶心緒,成為人見人愛、見人就笑的可愛孩子,這才是對她最好的祝福。」

醫療人文,用心扎

過去的人認為醫師是「再生父母」,對病患有「再造之恩」;反觀現今社會,少數人以消費者心態自居,認為醫院是提供醫療服務的場所,醫療人員等同服務人員,稍不適意就責罵,甚至暴力相向、動輒提告。

二十日與臺中慈院莊淑婷、蔡顯揚副院長等人漫談,上人表示,醫療是搶救生命的神聖工作,「要穩扎人文,帶動改善因商業化而惡化的醫病關係,找回醫療人員的尊嚴。醫療人文,是慈院必須努力落實且持續提升的重點。」

「從事醫療工作,莫成為只為牟利的醫匠;醫師要有尊嚴,就要真正為病人設想。大家為病患用心出力,病患感受到醫療團隊的真誠付出,相信也能以愛回饋。」上人期許同仁有志一同,懷抱人文精神,提升良知使命,永續發揮愛的能量,拯救惡化的醫療環境。

上人以「自愛愛人」勉眾,除了在醫療技術上精益求精,更要用心培育人文;「看重自我生命尊嚴、提升自我生命價值,一念真誠之愛啟動,就能發揮利益大眾的醫療良能,進而帶動提升臺灣的醫療價值觀。」

「慈濟醫療志業起源於花蓮,不只守護東臺灣,還救治許多從海內外前來求治的病患,創造許多奇蹟,也有豐富的感人故事。我很慶幸,三十多年前在克難中堅持建院,從此開展醫療志業。」

花蓮慈院近百位醫護、醫技、行政主管於精舍參與合心共識營,上人肯定大家同心協力付出,讓海內外許多病況複雜的個案,在此重獲新生。

此次營隊針對慈院的服務品質、學術風氣、病歷品質、病人安全、培育人才、追求卓越等六大主題進行討論。上人勉眾,有共識還要共行──朝已認定的方向共同邁進,結合各方資源,促進慈院整體提升。

高麗紅  愈柔軟愈堅強
撰文•李委煌 攝影•游錫璋
慈善關懷之路,走來並不容易,卻也提醒了高麗紅鑽出牛角尖,

貧窮並不羞恥,懂得珍惜才有幸福。

臉廓鮮明,五官立體,膚色黝黑,經常有人問高麗紅是否為原住民,但她其實是土生土長的瑞芳九份人。不過,她不太回想九份,也很少追憶幼年,「我小時候不是那種開心、快樂的孩子。」

九份臨山近海,與基隆山遙遙對望;高麗紅老家在「七番坑」,若從山下馬路拾級而上,少不了兩百個石階;幼時個兒小,石階就更長更高了,每天來回九份國小讀書、返家用午餐,自小腿勁就挺不錯。

老家旁有座金山寺,通往該寺的「七番坑路級仔」,是當年為方便礦工出入而修築的石階步路。高麗紅的爸爸即是礦工,每天在暗無天日的礦坑�堣u作。

睥睨一時的金礦輝煌,在一九七○年代結束開採,大部分礦工轉業挖煤。高麗紅猶有印象,幼時難免偶聞誰又因挖礦而受了傷,只是從不會想到有天竟是輪到自己的爸爸,那年她僅七歲。

爸爸受傷後,家計重擔落到媽媽肩上,不得不離家赴淡水工作,在飯店幫忙洗床罩與床單,到小吃店幫忙,所有時間用來賺錢,少有餘暇再回九份。於是,五個孩子大的帶小的,才剛入小學的高麗紅承擔起煮飯、洗衣、照顧父親之責。

「阿紅,恁媽媽何時回來?」經常被鄰人這麼詢問,敏感、缺愛的高麗紅覺得很受傷,卻只能壓抑這分自卑感。下課後忙家務,上學時也無法專心,她不情願,頻頻抱怨;只盼望著趕快長大,然後到淡水和媽媽一起生活。

現實生活中,她只顧著往前走,很少回首。在她的記憶�堙A九份的純樸早已停格,淡淡地像少了什麼,宛如她想遺忘的童年心境。

剛強傷人傷己

小學畢業後,高麗紅放棄升學,如願到淡水與母親團聚;每天帶著媽媽親手的便當,到關渡成衣廠剪線頭,即使月薪只有新臺幣十三元,但能與媽媽一起生活,她甘之如飴。

母女相聚的這兩年多,是她人生中最溫馨的一段回憶;後來終究讓爸爸喚了回去,因為九份老家仍需要她打點家務。十七歲時,她就近在瑞芳成衣廠工作,也認真學習,從練習踩踏裁縫機到獨自完成一件衣服,從作業員工、小組長、領班一路晉升,十九歲時已是手下有一百多人的主管。

雖然只有小學學歷,但她死背英文,熟悉商標與驗貨程序;拷克、平車、特種車等不同機器,所使用的針型完全不同、尺寸也有大小;「這些細節都有英文代號,所以我不能弄錯。」

還不滿二十歲,高麗紅就嫁給來自金瓜石的楊添富;老媽揶揄她是憨龜倒退嚕,「怎麼愈住愈內山?」婚後生活的確清苦,背著沈重房貸壓力,有時夫妻倆一人一天只花二十五元車費搭公車上下班,不敢額外多花費其他。

中午打開自備的便當,天天菜色一律是豆干、菜脯與豬油皮,也因此她不敢和同事一起用餐;若有人發現探詢,她就逞強說:「因為我喜歡吃啊!」違心之語吐出後,內心更不舒坦。

不久後公司裁員,高麗紅賣過冰、也應徵過臨時店員,甚至還把家庭當作成衣代工工廠,一邊車縫衣物、一邊照顧兩個孩子。

因為家住在三樓,高麗紅獨力將成衣布料扛上樓;偶爾來小住的婆婆說:「你一個人不要搬啦。」高麗紅聽起來感覺刺耳,以生氣的口吻回應說:「我不搬,誰搬。」怨恨與好勝的心,不經意地傷害了家人。

邊訪視邊學習

高麗紅喜愛蒔花弄草,在家�堮熇堣T十多盆黃金葛;朋友簡鳳蓮是慈濟志工,跟她商借這些植栽布置活動場地。那天她帶著兩個才讀幼稚園的孩子,在會場幫忙將盆栽搬進搬出,反倒是跟她借花的簡鳳蓮,竟忙碌到發燒住院去了。

自認個性也是古道熱腸,一九九○年高麗紅開始加入慈濟,不但捐款當會員,也主動跟親友募款助人,參與貧病訪視等志工活動;一九九四年,三十出頭的她受證為慈濟委員。

當年,幾位臺北資深委員前來陪伴基隆志工看個案,時而翻山越嶺、時而下車徒步,從早到晚探訪貧病案家,足跡往返瑞芳、貢寮、雙溪等地。

基隆的曾阿嬤,最教高麗紅難忘。阿嬤患有精神障礙,雙眼全盲,即使先生已搬進仁愛之家,她還是獨居在矮舊陋房�堙A吃喝拉撒都在一張床上;老先生每隔兩天給老伴送來飯盒,讓阿嬤分幾餐充飢,有些食物早已餿掉。

往往志工還未進屋,遠遠就嗅聞到屋內傳來的各種異味;因此他們分組,每兩三天就去幫阿嬤沐浴、整理環境。阿嬤背部有許多坑疤,高麗紅估計,應是夜�堻Q老鼠啃咬的;每次返家後,她想著阿嬤餿掉的食物,「我端著熱騰騰的一碗飯,常要望上許久才嚥得下。」

阿嬤無法與人正常溝通,志工設法讓她感到開心。高麗紅知道阿嬤曾受日本教育,也愛唱日語歌,於是學習幾首由日語翻唱成閩南語的歌曲,唱給阿嬤聽。

後來阿嬤搬到仁愛之家與先生同住,志工持續探望,而阿嬤的生活習慣照舊,沒辦法改變。從關懷中,高麗紅觀察阿嬤的各種行為,雖然心中仍有不少疑問,卻也學習到許多過去不懂的事;「要跟這樣的老人講話,一定要『穿他的鞋』。」而這句話即是所謂的「同理心」,慢慢地懂得阿嬤想要表達的事物,漸漸得到老人家的信任,彼此才能夠合腳、合拍。

從埋怨到感恩

慈善關懷之路,走來並不容易,但也提醒了高麗紅一件事。「跟不認識的阿嬤,我都那麼願意幫她梳洗了,更何況是自己的家人和長輩呢?」她坦言,從來不曾想過,為人媳婦是否該幫年邁的婆婆沐浴,就算真的去做了,也肯定是不情不願。

幾年後,婆婆需要照料,高麗紅雖然忙於工作,仍盡心照顧,任勞任怨;她反而感恩婆婆生了這麼好的兒子,讓她嫁得好。

高麗紅很感恩先生楊添富的成就,讓她這個缺愛的孩子有一個溫暖的家,「師兄不僅支持我做慈濟,也孝順父母、愛我的兄弟姊妹。」她說,兩人約法三章,因為彼此的童年都不好過,所以無論生活如何困苦、如何鬧脾氣,就是不能意氣用事。

高麗紅想起就讀小學時,老師希望同學們認購郵票;「爸爸跟我說,家�堣w沒錢了,你還要拿五角去買郵票嗎?」五角錢十分微薄,讓她更顯難堪,深刻體會到貧窮,也養成她自卑和不滿的情緒。直到十幾年後投入訪視工作,她對過往生起了不同的感受,從埋怨到感恩,「若爸爸受傷,媽媽選擇跑掉,那我們不就成了需要社會福利幫忙的案家了嗎?」

高麗紅感恩媽媽的不離不棄,也從個案示現苦相,生老病死之間,更珍惜所擁有。這是她從志工生涯中獲得的成長,因此每當她自覺學歷不足,想要進修升學,楊添富總是肯定她,「讀慈濟社會大學就可以了。」

二十多年前,自認書讀得不多的高麗紅,訪視看個案時要求自己「拚命記」,希望勤能補拙。

二十多年來,陪伴無數案家走過貧困疾病,她了解到自己感性的特質,「所以每過一段時間,我就讓自己清空、跳脫。」她提醒自己放空無謂的壓力與情緒,如果遇到疑惑與瓶頸,就主動與訪視志工或專業社工聊聊,在收放間調適好自己。

拈花惹草,是高麗紅放下、放鬆的良方。「大自然是生命老師……」她細細品味《華嚴經》�堜瓵蛌滿u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之語,完全認同並有所感受,尤其花草種子「從一生無量」,背後生命之理豈不奧妙?住家的牆面花臺,種植有蘭花、含羞草、夜來香、搖錢樹等各式盆栽;隨著人生成長,她特別欣賞「好種又會開花」的植物,欣賞它們純樸的生命力。

窗旁的黃金葛,不斷繁衍,高麗紅彷彿能感受到那種成長的能耐,「這跟人都是一樣的。」她若有所悟說。

(資料提供╱王瓊慧)

暖暖四寶
撰文•鄭碧玲、郭家云
四位阿嬤,合計逾三百二十歲,

老人家的各種症頭,她們多少都有,

但更具備恆心與毅力,

是基隆暖暖環保站的寶,更是大地的寶。

冬日清晨,天剛大亮,八十八歲的張玉英走近高架橋下,已經有兩個老夥伴坐在板凳上等著。

「早!」遠遠就看到玉英的連彩霞,笑道早安。玉英打開環保站大門,搬出紙箱、塑膠椅,各自就坐開工。

「她都六點多就來了,負責撕紙,一個早上可以撕十多箱!」暖暖環保站負責志工楊惟梃師兄讚歎老人家精進。

玉英努力撕紙,將回收來的簿本撕開,分成彩色與白紙;她還可以做敲敲打打的粗活、時時照顧著身旁老姊妹。常一起做回收的三位志工連彩霞、柯鴛鴦與蘇張雲,四人平均剛好八十歲,老人家不時鬥嘴、笑聲爽朗,是暖暖環保站的四個寶。

火車通勤心不遠

四寶中被稱「大姊頭」的玉英,清晨五點就從樹林山佳住處出發搭火車,在基隆市八堵火車站下車,為了節省八十五元的車資,於是拄著枴杖走二十分鐘到暖暖環保站;此時早晨上班、上學的人潮與車輛已傾巢而出。小跑步過馬路的她,瘦小身軀淹沒在車陣中。

八堵通往暖暖的路上,有個機車與行人共用的地下道,橘黃燈光映照著,偶有機車呼嘯而過,「嗡嘛呢唄咪吽……」玉英口中念念有詞,走過溼暗的地下道。

這段路草樹叢生,蛇類出沒,玉英曾被樹上倒掛的蛇勾到或在草地上被咬傷,但未曾令她打消環保火車旅程的心念,因為她覺得︰「我還可以!」原本家人心疼老人家路上奔波,但看到她做環保那麼俐落、有力,知道那是媽媽的精神寄託,轉而支持她的付出。

還住在基隆八堵時,她天天到暖暖環保站報到,連大年初一都未缺席。後來搬到樹林,她每週一、週四風雨無阻來到環保站。這分認真的拚勁,從年少時來到臺灣就如此。

苦過人生勤造福

「三十年前花一萬多元,託人到福州尋找,屋子已經不在,父母親也去世了……」回想著過去,思念雙親的張玉英仍然紅了眼眶。

一九二八年生於福建福州的張玉英,本姓劉,十七歲時與哥哥分往不同地區念書,遭逢國共戰亂,在學校老師帶領下,與同學跨海逃至臺灣松山。

小小年紀的玉英舉目無親,努力做織布女工、幫傭,後在麵粉會社遇到好心的張氏夫妻,收為養女,於是玉英改從養父姓張,流浪生活終於有了依靠。她手腳俐落又勤勞,二十歲時嫁入基隆八堵陳家,打理販售雜貨的生意。由於妯娌也叫玉英,婆婆說:「你就叫阿鳳好啦!」

那個年代,玉英跟著到基隆河淘金沙,或挑著煤炭到處販售。五個兒女陸續就學,她也參加基隆海洋學院的正音班,學習注音符號,彌補早年因戰亂失學的遺憾。在她的教育下,每個孩子都是公務人員,令她非常欣慰。

「我最佩服的就是上人不僅救臺灣,還救全世界;有災難,慈濟都走在前面!」知福惜福的玉英,透過媒體聽聞慈濟,想及環保回收護大地又能救貧苦,她開始撿拾瓶罐廢紙,賣錢濟貧;六十六歲時,她在八堵認識慈濟志工張春美,於是在馬路邊的老厝設置環保點,由張春美的先生楊惟梃師兄每週前來運載回收物資。

回收長路惜貧苦

玉英的先生已過世,孩子均成家立業,儉樸過日的她無後顧之憂,日日推著車子做回收;身影穿梭在基隆八堵各個角落,甚至徒步遠至一小時腳程外的七堵。

她還買了白米,在回收路上只要遇到窮苦人家,就會奉送,默默以己力接濟苦難,「不是我很富有,是我比獨居的、窮困人家幸福一點點,可以做一點點的小事,小小的好事。」比著小指的老人家,布施的喜悅,洋溢在臉龐,「不要跟人家講喔!」

個頭嬌小的她,走路、做事步調快,卻也在回收的路上,出過三次車禍,最嚴重的一次,腿部被撞斷,醫師吩咐要休息三個月,她只休息二十天,便撐著兩支柺杖回暖暖環保站當志工,「愈做好愈快,一個月就免拿枴杖了!」玉英自豪地說。

然而年事已高,楊惟梃師兄請她莫再外出奔波回收物資,轉做內勤分類。每逢過年前夕,戶戶大掃除,資源回收的數量也更多,擠滿環保站;無法順利進到環保站時,玉英總會爬過回收物入內。

由於個子嬌小,在昏暗的角落工作,其他志工以為沒人在內,就將鐵門從外上鎖。工作認真的玉英雖然發現被鎖上,她想︰「晚一點說不定就有人來了。」直到天色漸漸暗下,她開始緊張了,卻又忘記楊惟梃的電話,只好求救一一九幫忙,這才脫困。

兒子住在基隆山坡上,子女擔心老媽媽進出不便,又不能讓她獨居在路邊的老家,三年前女兒將她接到樹林山佳的電梯公寓同住照顧。但做了二十年環保的她閒不住,日日掛念,便開始火車環保通勤。

總在天未亮時,陪著媽媽到山佳火車站搭頭班車去基隆的女兒陳金蓮說:「做志工是我們共同的心願,媽媽的能力比我還好,這部分是我沒辦法的!」

邊做邊運動愈健康

綁緊一大綑雜紙,玉英拎起來甩到堆放區,手勁不輸年輕人。她最期待每年的歲末祝福,領取無價的福慧紅包,「做環保一年領一次薪水(福慧紅包),做得很快樂呢!」

走過戰亂,嘗過生離死別的苦,歷經臺灣經濟起飛,玉英不僅扶助貧苦,也關愛身邊的志工,樂當老大姊,環保站�堣j家都喊玉英「鳳姊」;她身旁的連彩霞,住在八堵車站對面,二十多年前先生往生,走不出喪夫傷痛,經過慈濟志工牽引,投入環保回收,她將自家一樓的車庫當環保點,多年來和玉英在八堵及過港一帶做回收。

兩個老姊妹感情最要好,一起做環保已超過二十年;彩霞一直做到醫師診斷她骨質疏鬆,腰部與腿已承受不了重物,才結束沿路回收的外勤,改在環保站做分類。

玉英說:「她最有笑容,人家都說我們好像姊妹喔,長得真像。」相差十二歲的兩人,個性迥異,彩霞人古意、不擅言詞,玉英口才流利、身手敏捷。看彩霞默默的回收,玉英會說︰「人家東西給你收,要向人家說謝謝啊!」儘管有時會責備彩霞事情沒做好,但好脾氣的彩霞都不生氣。「我卡歹啦,但是跟她三分鐘就和好了。」玉英笑著說。

八十歲的柯鴛鴦,住家離暖暖環保站最近,紅色的頭巾是她的招牌。她患有帕金森氏症,手部不停抖動、不聽使喚,影響生活甚劇。她說︰「拿愈重愈不抖,不然連喝杯水都會灑得到處都是,只能用吸管。」

鴛鴦成為慈濟會員三十年,做環保十幾年了。她在一次花蓮之旅認識慈濟,了解慈濟救助苦難眾生,即定期捐出善款,後來縱使病症對生活造成不便,依然堅持付出做環保。

鴛鴦坐著把報紙一張張鋪平疊好,笑說:「手這樣不要緊啊,邊做邊運動愈健康。」在玉英的眼中,鴛鴦手腳雖不靈活,卻十分勤勞,因為她必須比其他人出更多的氣力做每個動作。

做到不能做為止

七十六歲的蘇張雲住在過港路,每天由二兒子以摩托車接送來環保站。因為大兒子發生意外,脊椎受損癱瘓,雖然經濟暫時無缺,但陷入愁雲慘霧中,慈濟志工關懷蘇家,由志工林博信陪伴,也接引蘇張雲做環保。

後來二兒子為了要照顧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因此無法工作,志工接續關懷,二兒子與妻女也加入環保志工行列,一家四人每天總要騎摩托車分三次載來環保站,一起做回收。

蘇張雲歷經數次人工膝關節手術未見好轉,忍受膝蓋長期作痛,也無法蹲下。暖暖環保站是借用基隆市公車暖暖休息處一隅,僅有流動廁所能使用,因此如廁對蘇張雲造成很大的困擾,但她不以為苦,準時來做志工。

蘇張雲說,她很愛看到上人,連做夢都希望看見上人身影,「我和鳳姊都覺得上人是一個弱女子,志業卻能做到國際,真的不簡單!」她期許自己:「有辦法做就要一直做,做到往生那一天!」

在環保站中,志工們相互體諒,讓蘇張雲做比較輕鬆的工作,例如整理紙類、撕紙,若需要綁報紙或堆疊紙箱,則由玉英與鴛鴦負責,充分分工合作。

雜亂的紙類,在老人家不停歇的雙手中整理出白紙、有油墨的花紙、報紙,成冊的一頁頁撕去裝訂邊,紙箱紙板壓扁……「這箱紙我挑過的,免檢查!」玉英自豪地說。

大部分的志工用完餐後,陸續離去,但少數人繼續忙;到下午兩、三點,堆積如山的各類回收物資收攏,環保站�堣H聲漸歇。「功課完畢太陽西,收拾書包回家去……」玉英唱著歌,招呼妹妹們回家。

蜿蜒的快速道路、隆隆的火車聲,溫馨的故事每天都在基隆暖暖環保站上演,人老心不老,這群老菩薩總能讓人讚歎及開心,堅持愛護地球的心,就像流過的基隆河水一樣,延續著生生不息的風光。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90期

親子關係是要知己知彼,才能有效營造
父母常對孩子生氣和感到不耐煩,是因為孩子沒有照他們的意思行事。實際上,憤怒和不耐煩這種敵視的情感,目的不過是要控制孩子而已。一旦父母決定不需要去控制,那麼就沒有懊惱和發怒的理由了。

【Arttime藝術網電子報】慶改版!讓我們一起發覺生活中的趣味與美好!
即日起至 3月 12 日止,只要成為【Arttime藝術網電子報】的新訂戶,就有機會獲得 David Darling X霧鹿布農族 跨界合作音樂專輯『Mihumisa(n)g祝福你』 乙張。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