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景、辛永勝與台南各有淵源,因此兩人以台南與高雄為最初據點,蒐集老窗花素材,並利用社群相互連結,形成一股關注老屋的力量,「我們以老房子為主要支點輻射出去,關心老屋和屋內人們的故事,拼湊出這些人過去的生活面貌。」兩人說。
鐵窗是台灣1950年代以來常見的建材之一,目前較為少見。楊朝景指出,因為部分鐵工職人懷舊的心,仍舊有新的作品產出,不過相較之下,窗花仍然是老屋中較被大家忽視的環節之一,因此他們希望以實際行動喚醒大家注意。
堅持鑽研老屋歷史的職人精神
「我們認為,職人精神就是願意延續一件事情的專業和堅持。」辛永勝說明。兩人最初在高雄藝術貨櫃節相遇,因為對於老屋的熱愛一拍即合,之後就組隊,從零開始累積對於老屋的研究。
楊朝景說,這件事情在台灣幾乎沒有人在做,他們投入以後,逐漸喚醒大家的關注。「拍攝第二年時,我們已經不是當作一項興趣,甚至不只是一個職業,而是責任,我們對大家已經有責任了。」辛永勝說。
兩人從2012年開始到處拍攝老屋,蒐集老窗花的樣式,2013年開始公開發表觀察所得,2014年陸續有駐村和展覽的計畫,後來出版社相中兩人的研究,2015年出版《老屋顏:走訪全台老房子,從老屋歷史、建築裝飾與時代故事,尋訪台灣人的生活足跡》,兩年後再出版《再訪老屋顏:前進離島、探訪職人,深度挖掘老台灣的生活印記與風華保存》。
相識之初,兩人剛好都要結束手上的工作,相約去台南玩,後來發現他們鏡頭下關心的事物大多是老建築、街景以及建築與周邊人的互動等,從大批照片中發現鐵窗是老屋很重要的元素之一,累積許多素材之後,兩人合力將它們分享到網路上,由辛永勝將其數位化,楊朝景設計「老屋顏」App。
老窗花呈現台灣文化 需要特意界定
老屋顏App目前沒有收費,主要希望透過App讓大家認識窗花的各種形式,若手邊有老窗花的照片等素材,也可以上傳App,連結資源,讓老窗花更被社會大眾認識。
兩人可說帶動起一股老窗花復興的風潮,楊朝景指出,不少店家或屋主繼續以鐵窗花作為建築裝飾,然而,受制於現實,第一,製作窗花的工錢貴,現在已經有許多更便宜、方便的方式可以取代舊時窗花的功能。
再者,即使年輕師傅也具有製作鐵窗花的技術,但是老師傅製作的窗花,相對來說更有味道,因此,楊朝景說,「歷史研究蒐集與再製作,是兩股必須並行的力量,兩者都是這一波復興風潮的一部分。」
辛永勝指出,鐵窗街景,是台灣帶給外國遊客深刻印象的風景之一。兩人曾前往馬來西亞和日本與讀者交流,讀者都曾分享,對於台灣老窗花代表的戰後老屋歷史的強烈興趣和情感。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也有不同圖樣形式的窗花,但是台灣的窗花具有台灣的特色,而日本因為都市更新較為快速,這些風景較少被保留下來。」
「我們一直在找屬於台灣的特色,不一樣除了是別人沒有的東西,怎麼去把它操作成台灣的特色,也是很重要的課題。」
兩人前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取材時,發現當地人喜好五顏六色的風格,因此屋內裝飾更喜歡使用磁磚地板表現。而當地的窗花有打籃球和踢足球的圖樣,大多是麻六甲和檳城在18世紀的房子,其他地方同樣因為都更快速,風景就消失了。
「其實,各地方的文化特色需要由當地的人去界定出來。」辛永勝闡釋,他們在研究老屋之前,也覺得這些是專家學者的事情,然而,當許多歷史建築被拆,社會大眾卻都無感時,才會醒悟這些歷史必須由大家共同關注,是大家日常生活重要的事。
「我們希望從做中學的角度,去記錄這些東西,我們或許沒有相關專業背景,但是長期下來,我們一直以旁觀者的角度記錄老屋,也積極涉入這些事情的再生,這些改變都需要時間與過程。」辛永勝說。
用文創喚醒大眾注意老屋
除了鑽研老屋歷史之外,兩人也努力搭起一座橋梁,拉近一般人和老屋、老窗花歷史的距離。辛永勝說,「推出明信片、紙膠帶和徽章等文創商品,是我們的手段,希望藉由這些東西,讓老屋成為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吸引大家目光。」
楊朝景說,從各種數據發現,專注老屋的群體有年齡上的斷層,不是年紀較小,就是較長,反而缺少了20∼30歲的族群,因此他們將主要客群設定在這一區塊,希望藉由紙膠帶、明信片等日常用品,連結起老屋和年輕人的關係。
他們認為,從視覺上吸引大家的目光後,美麗的窗花喚醒大家注意到,原來家中的老窗花就是這樣美麗,產生興趣之後,再進一步認識這是老房子的元素之一,最終希望大家可以重視古蹟、愛護古蹟。
不為與眾不同 而是堅持去做
「即使這件事情比較少人做, 但是我們不是為了能夠與眾不同而去做,其他人可以做跟我們一樣的事情,但是要跟我們一樣堅持、能不能不斷做下去,是一個問題。」楊朝景說。
老屋顏近期的目標希望在台南地區找一個合適的老屋,整修後開放,實踐老屋的精神。兩人因為長期研究老屋,心中也有理想的老屋樣貌,希望可以成為大家認識老屋的管道之一,也作為聚會與商品展售的空間。
楊朝景和辛永勝目前以「老屋研究」作為志業,每天就是取材、修片、寫文章和管理粉絲專頁,目前他們一個禮拜規劃3天前往較遠的地方取材,其他時間則是繼續研究老屋的歷史,並將這些知識分享出去。
楊朝景、辛永勝
學歷:資訊工程系/室內設計科系畢業
經歷:軟體工程師/平面設計師。
2013年共組老屋顏工作室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10/11月號(480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