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慈、悲、喜、捨


【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NEO數位行銷學習報】提供最新社群行銷、行動行銷等數位趨勢,加入我們一同探索更多數位創意的可能!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幸福講義 慈、悲、喜、捨
大雨
2017/10/30 第1050期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慈、悲、喜、捨
文/Michelle Chu
四無量心的練習,能幫助我們的心變得柔軟,對治人與人關係中的種種煩惱與問題,進而能夠影響生活中各種面向的關係,例如家庭、情感、工作、人際,甚至是與世界的關係。

練習的對象可以從自己開始,然後是你喜歡或深愛的人,再來是對你來說感覺比較中性,無明顯好惡的對象,最後才是不喜歡的人,甚或怨敵。

一般來說,人都是愛自己的,因此以自己做為柔軟、善心的對象較為容易。但也可以從自己摯愛的對象開始練習,最後再回到自己身上。總之,原則就是從自己覺得較容易的對象開始著手練習。

一、慈

最基礎的慈,是一種無所求的「友善之意」。像是一個不為什麼而發生的微笑。慈的品質有非常多種,像是母親對孩子的溫柔、祖母對孫兒的慈祥和藹、朋友之間的關愛互助與厚道,或是初見陌生人之間的親切與友善……等。

深化慈心的練習,必須來自於對自己的友善與溫柔。若對自己極為嚴苛,自我批判強烈,外在的親切友善,有可能只是流於世俗表面的禮節而已。大多數生長於較嚴苛或教條式成長環境的人,在練習這個部分時,會比較困難,這是因為孩童時代的自己,在某個階段被過分嚴苛地要求或對待,凍結了柔軟的心。

我們可以從自身開始,觀想那個孩童時代的自己,像對待自己所生的孩子一般,溫柔友善地擁抱著那個孩子,給他需要的愛。

慈心的培養和練習範圍可從自身開始,延伸到我們愛的人,然後延伸到所有不認識的人,最後是我們不喜歡、怨恨,或視為敵人的人。

慈心的培養和練習,可以用靜坐或觀想的方式,也可以是在日常生活中通勤移動的零瑣時間。

用零碎時間來練習是很好的,因為現在的人生活太過忙碌,所以一想到要抽出時間做十五到二十分鐘的練習,一開始難免會覺得困難,因而容易放棄。

零碎時間的練習能讓初學者覺得比較輕鬆,而已經有練習基礎的練習者,則可將正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二、悲

悲心即是指「同理心」,如此之心能夠轉化煩惱。「同理心」是如同英文所說的「讓自己站在別人的鞋子�堙v(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意指將自己置身他人的境地著想,而非以一種「我高你低」、「我優你劣」的態度,帶有自我優越感地給與同情。

「同情心」有種「雖然對方很可憐,我很同情他,但這種事絕不會發生在我的世界」的意味。「同理心」是除了設身處地去試想對方的情況,也深深了解如果其他種種的因素與今不同的話,這可能也會是我所經歷的處境。

例如走在街上,偶爾會看到身有殘疾的人在兜售物品,或是衣衫襤褸的乞討者。向他們買東西或是捐贈時,若是覺得:「這些人的景況離我太遙遠了,這些狀況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如此便是用一種施捨的態度在對待別人。真正的「悲」心,應是深刻地了解到,今天若是自己身在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際遇,其實這些狀況,發生在自己身上也是不無可能,因此油然生起同理的感受,進而更能關心各種與自己不同的人。

悲心的練習也包括深深地關注、傾聽與陪伴。不急著安慰,不急著叫對方不要哭,而是以安靜的方式感知對方所正在經歷的一切身心感受。

三、喜

喜是因為心念知足而對當下時刻能深刻地滿足,安詳的喜悅,而這個喜悅也是為每一個人的。喜同時也是打從心底真心地為他人感到喜樂。像是母親第一次看到孩子走路的感動和喜悅,或是真心地為他人的卓越成功或幸福而感到喜悅。

喜的練習,是對治妒忌心的良藥。當我們不能因他人的成功或幸福真心感到喜樂的時候,是因為我們的內在感到恐慌,或對於他人的現況感到羨慕,但卻擔憂自己無法成功地成為那個樣子。在生活中,如果感到妒忌,或擔心自己不夠好時,可以觀想自己經歷著對方的一切卓越成功或幸福的現狀,然後深觀每個人都值得擁有生命中的卓越成功與幸福。當這麼觀想的時候,內在慌亂妒忌的心,就會像一個哭啼不停的小嬰兒被安撫至安心地睡著。

四、捨

捨的意思是無分別心,深深理解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以人的本性,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好惡和分別心。「捨」即是儘量帶著覺知,平等地對待周圍的人。

當然,我們對於喜歡或愛的人總是有偏好,但至少透過練習,可以讓分別心的落差不至於那麼大。

在練習中,如果察覺到好惡心或分別心非常強烈明顯,也要帶著覺知照看這樣的分別與好惡從何升起。要體悟這些,需要從實際具體力行做起。在你能力所及的範圍內,養成捐助物資或善款的習慣,或者投身任何人道義工形式的活動。

因為當我們願意花時間和精神替不認識的人們付出的時候,代表我們的時間和精力,不是自我中心地全都只專注於如何讓自己更成功或更富有。透過這樣的善行,幫助我們從內在去體會「捨」的真正涵義。因為光看字面上「無分別心」這四個字,真的太抽象了。透過身體力行後才能從內在實證和體會。

雖然以上我們用慈、悲、喜、捨這四個部分來闡述,但四無量心的練習其實是無法切割開來的。當我們對陌生人練習慈心友善時,在無所求笑容升起的那一剎那,我們必然也同時體會到喜(因為友善之意所帶來的喜悅)和捨(一切平等)。

例如,當我們以悲心面對正在經歷著情傷的朋友,真心深切地傾聽與陪伴時,我們同時也練習著慈心(友善耐心地陪伴),悲心(感同身受地體會他人)和捨(也憶起只要是人都會經歷的情傷)。

當我們因發現自己的妒忌心,而修習喜心,為他人慶喜時,在記起要修習喜心的同時,對自己內心的恐慌已然起了慈心與悲心,才會記得要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般,溫柔地安撫恐慌的煩惱心;也憶起你與對方都值得生命中的卓越成功與幸福,而那便是捨的平等心,人人都值得。

 
大雨
文/李欣倫
始終記得發生在國二的那件事。

某天傍晚,突然下起傾盆大雨,沒帶傘的我立刻打公用電話請母親來接,由於雨勢太大,母親的聲音顯得斷斷續續,不甚清楚,只記得最後她說:「你等我,我去接。」彼時陪在我身旁的是友伴雲,大家總以為我們是形影不離的好友,但我心知肚明我懼於她的威勢,通常出主意的都是她,我也顯得十分配合。

望著驚人的雨幕,我開始擔心母親是否真會來接,因為已過了二十分鐘,仍不見母親身影,而我家到學校不過五分鐘的路程。雨勢以一種傾盡全力的意志,狠狠擲落在校園的每一角,蔣公銅像、鳳凰木、警衛室,一切都淹沒在濛濛煙雨中。雲似乎看穿我心事,提議要載我回家,她指的是她的淑女車,平常用來放書包的後座可以暫時讓給我坐,「雨衣很大,你就躲在我身後,沒問題的。」

「可是,」在她面前我總顯猶疑、怯懦,正是這點常惹她不快。「我已經跟媽媽說了。」聽我這麼解釋她更沒好氣,甚至翻了白眼:「我保證你媽現在一定是講電話講到忘記,跟我媽一樣。」

當她說完,腦海不禁浮現母親平常講電話的模樣:她習慣一手抓握聽筒,另一手在紙上塗鴉(最後這些紀錄全都在歲末大掃除進了垃圾桶),講到興頭時,眼睛往往瞇成一條線,眼角紋路畢現,好幾次我肚子餓了想吃飯,在旁喊她,講得不亦樂乎的她彷彿充耳未聞。一定是我掛上電話後,誰誰誰又打來三姑六婆一番,我媽鐵定是講電話而把我忘了。

想及此,內心不免一陣悽楚,於是答應了雲的要求。坐在後座,上半身被黃色雨衣罩住,雨猛烈地擊打在雨衣上,沙沙沙,沙沙沙。躲在雨衣�堛漣琝馴�看不見外面,低頭,從縫隙間瞥見我的書包、藍色制服裙、白襪、運動鞋全都濕了,我覺得冷、沮喪。但真正令我難過的並不是下半身濕透,也不是放在書包�堙B剛買的翻譯小說全泡在雨水�堛漕さ瞗A而是,被某種深深的孤單所包圍:像是被遺棄了。母親一定忘了。她絲毫不在乎我在冷雨中等她,不在乎這被淋得濕透、蜷縮的身體,還有這顆心。

她不在乎。

一到家,我像個雨人般,狼狽地步入客廳,興師問罪的模樣。

父親一見到我,驚訝地問:「沒看見你媽?」

我搖搖頭,眼神中想必有偽裝起來的冷漠。

「她不是在電話�婸﹛A店�堨縝ㄐA請你等一會兒?忙完後她立刻去接?」

我啞口無言,完全沒聽到這段話。

原來,母親忙完之後,隨即抓著兩頂安全帽,匆匆披上雨衣,冒雨衝往學校。

我上樓沖澡,浴間滿是氤氳,熱氣像子宮裹覆著我。在如絲緞的霧中,我的眼淚流了下來。

洗完澡,隱約聽到母親的聲音。

遲疑了一陣子還是下樓了。母親正在脫雨衣,髮絲懸著水珠,霧氣凝止在眼鏡上,看不見她的眼。

「你回來了。」母親卸下眼鏡,仔細擦拭。

「嗯。」我背對著她,假裝漫不經心地應著。

她沒再說什麼,我也沒說。

這五年由於工作的關係,我搬到臺中,有了兩個孩子後,難得回家一次。這幾年,每回見她,她總揣著平板,仔細點閱每則訊息,不時更新動態,有時連我倆在餐廳吃飯,她也埋頭於螢幕,偶爾抬頭,就跟我說誰誰誰又去海邊度假,誰誰誰又抱孫子了。我笑她像我教的大學生,上課愛滑手機。事實上內心不免失落,難得見面,竟聊不上幾句。

但有時,我會想起,國二那年,某個下著大雨的傍晚,母親騎在宛若河流的路上,趕著去接她的女兒。

 
LED、太陽能全面反攻-告別單打獨鬥
等了許久,國內終於見到產業秩序最亂的太陽能廠出現三合一大整併。整併消息催化,太陽能股價近期跟著歡聲雷動,然短暫的激情過後,太陽能產業能如其他「慘業」一樣,就此邁向復甦?恐怕仍是投資人心中最大的問號。

要爭大位 柯P缺不了這三個女人
工作巨人、生活侏儒的柯文哲,從競選台北市長以來,屢屢上演「失言」戲碼,靠媽媽、太座、下屬三個女人,或柔軟或強硬,或檯面下化解、或檯面上對抗,屢屢助他化險為夷。但也讓家人和下屬開始成為政敵攻擊的標靶。
 
Copyright © 2007 講義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