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FU 攝影/林永銘 圖/真書軒、mei除了外部的空間整頓,內在的心情整理也非常重要,從靜下心來專心致志,到與自己放鬆對話,4種城市裡的情緒修練法則,打開新一年截然不同的生活視野。
靜心 在都市中的心靈淨土,體驗半日禪
在節奏快速的台北,有這樣一處只要望著映襯景物的水池,就能令人放緩的隱身之處,法鼓山農禪寺的清靜環境,及一靜一動的禪坐與經行,讓生活在台北的人舒心,同時感受禪意、陶冶心性。
靜態禪坐主要專注在身體放鬆的狀態,集中精神去思考,循序漸進,從靜坐、冥想來發掘心靈的平靜;動態經行為修行者在一小段距離裡來回行走,並在行走間慢慢察覺每一步的跨出、雙腳的移動如何牽引身體,感受打開五感的每個瞬間。禪坐與經行的交替,能使初學者更好投入其中,且不會因長時間維持同樣姿勢而疲憊。
體驗禪修一定要花很多時間?其實不然,法鼓山農禪寺就為時間不多、但有興趣的初學者,於每週三提供2小時的半日禪活動,從八式動禪、禪堂打坐,再到水月池畔的戶外經行、池畔靜坐,讓所有人都能享受靜謐時光,體驗禪修的自在。
專注 月讀閱讀,創造人與書的交流
城市人總是忙於工作,閒暇之餘抓起的不是手機就是平板,與書本漸行漸遠。若是覺得看到整頁滿滿文字就頭昏腦脹,不如就聽別人說書、分享閱讀的精彩。
真書軒每月舉辦的「月讀會」,創造一個書本與人交流的時間,跟著每月不同的主講作家進行一趟閱讀之旅。月讀會選書主題大都圍繞當代精神、生活美學及靈感啟發三大軸線,精選國內外設計、建築、藝文跟飲食等書籍。此外,也會邀請不同領域的主講人,分享其專精領域的看法,以及推薦讀者主題書單。
近期更邀請10位作家選書,以一本書回應他們對世界的期許,並在書店內呈現選書背後的關注及關懷,例如,歌手林強推薦《了凡四訓》,透過書本展開對新年的期許;創作者李明璁選擇《我為何寫作》一書,送給各領域的創作者。主講人、讀者、書本三方,透過講座有所連結與互動,彼此都能在閱讀中成長。
凝視 透過似顏繪,捕捉內外神韻特質
似顏繪,意指用繪畫表現個人特質,並結合當下心情及氛圍所構成的特色風格畫作,台北有不少咖啡廳與藝文空間,都有似顏繪畫家進駐與民眾互動。
創作者 mei 建議似顏繪重點是找出繪畫對象的神韻特徵,初學者可以先從觀察靜態照片開始。她提到,作畫不僅是一種記錄方式,更是透過畫筆來呈現人物,打開感知來與所繪者交流。mei也推薦想認識自我的人,可嘗試自畫像,比起向外凝視,自我探索往往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透過這樣的練習,也能找到心中平靜的力量。
對初學者來說,自畫像雖然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有別於拍照、被畫等對外展現的狀態,會不自覺地想表現出完美的模樣,透過似顏繪的自我凝視,便能慢慢卸下武裝,察覺自己專注、思考、放鬆或擔心等各種神情,發現自己的獨特之處,同時增加內在信心,是相當適合梳整心情的方式。
插畫家 mei Instagram: mei.drawing(不定期在台北駐店或參與市集)
放鬆 從瑜伽開始,與自己的身體對話
緩慢地放鬆、伸展,透過不同姿勢來讓身心逐漸平穩,不如從瑜伽多派別的課程開始,包括呼吸法、體位法及純冥想的體驗,都能從中認識自己生理及心靈上的需求。
瑜伽老師 Coco 認為,每天都要留一點時間與身體對話,她從瑜伽體悟到,只有實際去親身嘗試,才有機會更認識自己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對她而言,瑜伽讓她變得更敏銳,多數人的工作都需要久坐,做瑜伽不僅能幫助察覺身體哪些部位痠痛、緊繃,更能增加肢體協調的穩定性和柔軟度。而瑜伽的冥想能讓情緒沉澱,冷靜面對衝突與挑戰,不讓情緒綁架了自己的言行。
此外,Coco 提到,在最後大休息時,會準備精油幫助學生放鬆,薄荷可緩解頭痛和幫助呼吸順暢,有時也會混合其他植物或花的精油。在繁忙的都會生活中,瑜伽著實提供了一種提升情緒管理和生活品質的管道。
在家或辦公室也能輕鬆練習的入門瑜伽
瑜伽老師 Coco Instagram: copuffs
山式→改善自己的站姿,找到身體和脊椎的中立位置。
貓式、牛式→交替這兩種動作,可讓脊椎更有活動力。
嬰兒式→舒緩背部、肩膀壓力,開展胸口。
半蝴蝶式→伸展下背肌肉、腿和開髖。
坐姿扭轉→放鬆下腰、下背,改善背部與肩頸僵硬,放鬆肩膀。
【完整內容請見《台北畫刊》一月號6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