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1日 星期五

【閱讀詩•畫】席慕蓉/兄弟詩畫展

聯副電子報
細細品味【每日一詩】,悠活一整日∼輕薄短小的如珠詩句,讓你咀嚼再三、餘韻無窮,也歡迎創作投稿! 【NOVA情報誌】帶你進入多采多姿的3C世界,每週主題深入探討,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的電腦與數位產品資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2/01 第658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閱讀詩□畫】席慕蓉/兄弟詩畫展
人文薈萃 【書評□散文】凌性傑/大地真乾淨
【書評□小說】李奕樵/教師辦公室的機密大放送

  今日文選

【閱讀詩□畫】席慕蓉/兄弟詩畫展
席慕蓉/聯合報
柯青新〈鹿角枝〉。(圖/爾雅提供)
彷彿天地間沒有任何阻礙,只要有一張紙,一支筆,沾飽了墨或者任何自己想要的顏色,這個世界就是你的了。你可以把自己的童年找回來,把少年時走過的山川叫回來,把受創的征途記憶重新安撫一下,把所有沒去過的地方畫給自己……

推薦書:柯青新、柯青華《畫說──兄弟詩畫集》(爾雅出版)

──誰見過人蓄養鳳凰?

誰能束縛月光?

                ──沈從文

從早期的境遇裡看來,這一對親兄弟,柯青新和柯青華(隱地),真可以說是歷經坎坷的「難兄難弟」了。

生於一九三七年的隱地,自小就被寄養在農家。是在十歲的時候才被已先到台灣的父親從大陸接回台灣,一個大字不識的他被直接塞進台北的小學二年級。過了一年之後,長他十歲的哥哥柯青新更是以投軍的方式,才可能尋親千里終於抵達台灣。

十一歲的隱地初見廿一歲的兄長,滿心只有敬畏,感覺這位高大的哥哥很嚴肅,開始並不敢多有親近,日子也就慢慢地這樣過下去了。

不過,既為兄長,柯青新對這個弟弟總是暗暗關懷著的。知道隱地喜歡文學,他也常鼓勵他好好寫作。

一九七五年初,隱地想要籌辦一個出版社,柯青新卻不以為然。

過了一陣子,爾雅出版社初初成立,隱地把自己的新書寄給兄長,表示自己是認真的。而且,辦出版社和成為一個作家,兩者之間應該可以並行吧?

哥哥那邊並無反應。

有一天,在出版社裡忙著,卻接到柯青新的一通電話,一開始就問他,如果想出去遊覽的話,是會選擇美國呢還是歐洲?

不明所以的隱地憑著感覺回答「歐洲」。

柯青新在電話裡說:「那你明天來我辦公室一趟吧。」

第二天,在哥哥的辦公室裡,隱地拿到一張面額新台幣二十萬元的即期支票。柯青新對柯青華說:「想創業的人,先出去看看這個世界吧。」

那是一九七五年的台灣呢,哥哥的這份心意實在太重!隱地想如果放在剛起頭的出版社事務裡或許比較實際?還沒開口,哥哥就說這筆款子一定要用來去歐洲旅行,專款專用。

所以,秋天就成行了。那時還沒開放觀光旅行,必須參加商業考察團才可出國。旅行社擬定的歐洲考察團行程三十八天,內容豐富,確實又周詳,年輕的出版人心胸真的開闊許多。一路上又勤作心得筆記,回來之後還寫成一本新書發表。當然,二十萬新台幣全部專款專用,都交給旅行社了。不過,那領受到的一切卻是難以估計的豐厚和綿長。

在幾十年都過去了之後,此刻,我可以試著這樣來解釋嗎?

其實,柯青新很羨慕這個弟弟的。而早出社會,面對現實的他自己,是一直在商業界裡努力拚搏。但是,在他的生命本質裡也深藏著一種想要創作的慾望。在此,我們必須先要明白這個「慾望」是完全不涉及功利的。是的,它是最最純真和純正的生命的本質。可惜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隱地一樣,年紀輕輕的時候就發現自己有這個「慾望」,而且可以一往直前地去實現這個目標。

大多數的人都會覺得這恐怕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實行,所以也不可能實現。最後,年深日久,連那點微微的疼痛也終於消失了。於是自己給自己下個結論:果然,這不是我可以做到的一生。

因此,作為兄長的柯青新以為自己能夠支持柯青華去實現他的創作慾望,也就可以在心裡得到一些補償,一些安慰了吧。

但是,他的估計錯了。

勤奮地在現實生活裡支撐了這麼久之後,也獲得很豐厚的報償。家庭美滿,事業成功,卻沒料到,行年已近九十之際,一直深眠著的創作慾望突然甦醒過來,瞬間如雲開月明般地照亮了他的世界……

不是沈從文說的嗎?「誰能束縛月光?」

也是巧遇。三年前,九十歲的柯青新讀到一篇演講稿,是沈從文之子,沈龍朱說自己的父親認為:「用筆寫文,不及繪畫能有更好的傳達,繪畫又不及數學,數學又不及音樂。」

柯青新忽然懂了,創作的方式並非只有寫作!他羨慕弟弟可以不停地寫,可是自己提筆試著寫點什麼,卻總是力不從心。現在,去畫畫總是可以的吧?雖然自己也沒畫過,卻可以去試試,不試一下怎麼能知道呢?

於是,九十歲的全新創作者出現了。為了準備出發,真的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努力裝備自己。女兒陪著去師大旁邊的畫材店買筆、墨、紙、硯,還有碑帖等等,第一課先把年少時寫過的書法練一練,再上網看看各家教學課程;但是,這些或是正規或是速成的方法都只是一種從旁輔助而已,真正在督導他的,是他那如清輝遍地的月光那樣清澈又飽滿的創作慾望。

真的,在這一位全新的創作者所呈現出的畫面之前,每一個觀賞者都會不自覺地喜笑顏開。忽然明白了「畫一張畫」可以是這樣快樂,這樣放鬆,這樣無所忌憚,漫無章法,卻又充滿了飽滿的力氣。彷彿天地間沒有任何阻礙,只要有一張紙,一支筆,沾飽了墨或者任何自己想要的顏色,這個世界就是你的了。你可以把自己的童年找回來,把少年時走過的山川叫回來,把受創的征途記憶重新安撫一下,把所有沒去過的地方畫給自己,把沒有見過的人物試著去描摹下來(譬如沈從文先生)。

這創作的慾望一發而不可遏止,也不需遏止。柯青新說:「開始的時候,只是想要表達我對生命的認知。但是越畫越渾然忘我,欲罷不能。三、四個小時的伏筆作畫,很神奇的是從不感覺疲累,反而精神奕奕,內心異常滿足快樂!」

這一切都看在弟弟的眼裡,於是,去年(二○一九)九月一日,爾雅出版社推出了兄弟合作的第一本書畫集《未末》,是哥哥的畫與弟弟的散文小品。而現在,又在準備第二本合作的《畫說》,這次的內容是柯青新的畫與柯青華的詩。

說起隱地的詩,也是異數。一直寫著散文和小說的他,到了五十多歲才突然寫起詩來,那創作的慾望也是一發而不可遏止。我這個常常在晚上(當然也有在日間)接到他電話的朋友,只好把耳朵借給他,聆聽他新作的常常不按牌理出牌的詩……

可是有些我還真喜歡。譬如〈四點鐘的陽光〉〈玫瑰花餅〉……還有這首〈舊信〉:

舊信的溫度

是一件暖和的衣裳

(我已不是少年)

溫馨的鳥兒

要飛回簷前

還是早已不知舊路

(我已不是少年)

只有兩段,初讀之時,彷彿欠缺一段尾聲。但是如今重新再讀,卻忽然明白,沒有比這沒寫完的七行更完整的詩了。

這幾年來,隱地好像暫停詩筆。欣喜的是這本《畫說》裡,他又重新開始了。我想問他的是:

「是哥哥給了你好榜樣了嗎?」

寫詩吧!我的朋友,什麼時候開始或者重新開始都永遠不會太遲啊!


  人文薈萃

【書評□散文】凌性傑/大地真乾淨
凌性傑/聯合報
《我的阿勒泰》書影。(圖/東美提供)

推薦書:李娟《我的阿勒泰》(東美出版)

曾經去過新疆阿勒泰的我,讀到《我的阿勒泰》竟然有一種異樣的陌生感。那樣的陌生感其來有自,大抵源於我匆匆停留,僅能管窺眼前風土,無法貼近當地的生活。像我這樣的觀光客,是絕對無法寫出《我的阿勒泰》這種文字的。《我的阿勒泰》是在地生活的證據,是人為萬物之一的絕佳例證。

《我的阿勒泰》、《阿勒泰角落》的寫作時間是二○○二至二○○九年,兩本散文集鮮明標記著李娟的早期風格。《我的阿勒泰》二○一九新版序文中,李娟如此談及創作歷程:「我只不過棲身於阿勒泰一道最狹小的縫隙裡井底觀天罷了,完全依託個人視角和個人思考任性講述。……字裡行間,強烈渴望被人得知。我後來的寫作趨於節制、敞亮。這兩部阿勒泰系列的文字卻更恣意、衝動。它們對應著不同階段的各個真實自己。」

不論是恣意衝動或者節制敞亮,我認為散文家最珍貴的任務無非是交託真實的自己,不管他人如何看待,首先要對自己的記憶坦白。李娟一九七九年生於新疆,高中輟學後曾生活於阿勒泰哈薩克村落。二○一○年冬天,李娟跟隨一家哈薩克牧民展開冬季牧場的生活。三個多月的冬季游牧歷程,便翔實記載於《最大的寧靜》裡。讀過《記一忘三二》、《遙遠的向日葵地》,我深深以為理想的散文理當如此。寫散文最難的就是「當下」了。「當下」意味著:事情持續發展,未來如何無可揣測,而心情動盪難安。

《我的阿勒泰》大抵以新疆物象為底色,宛如水彩畫一般地塗抹生存面貌、人際往來。書中對母親、外婆的敘寫,尤其顯得靈動,有哀愁也有幽默。書中有一篇〈鄉村舞會〉,那是李娟少數暴露個人情愛故事的篇章。李娟意識到自己的身體雖然承載著生存的重量,但也清晰地感受到身體裡有舞蹈。那是愛的萌發,情竇的掩抑與張揚。天真、勇敢、誠實的李娟說道:「我仍在自己的生活中生活,幹必需的活,賺必需的錢。生活平靜繁忙。但是我知道這平靜和這繁忙之中深深忍抑著什麼。」

如果活著就是受罪,每一個人受的罪也就輕重有別。〈想起外婆吐舌頭的樣子〉直面生死之事,文章最後,李娟想起外婆的叮囑,重整了自己的人生觀:「最安靜與最孤獨的成長,也是能使人踏實,自信,強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頭而已……」我想,這大概是散文家最本色、最交心的話語了。

讀李娟的文字,頗有時空浩渺之感,於浩渺中見證孤獨。年復一年,阿勒泰的冬雪堆積又消融,時間繼續在走。人在天地間,走過森林、草原、沼澤,與牛、羊、狗、馬、駱駝為伍,卻仍然有一種孤獨緊緊相照。《我的阿勒泰》彷彿白雪皚皚覆蓋,讓生活、讓大地顯得無比乾淨。


【書評□小說】李奕樵/教師辦公室的機密大放送
李奕樵/聯合報
《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書影。(圖/大塊文化提供)

推薦書:朱宥勳《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大塊文化出版)

任何古老的社會問題,都有古老的既定框架,我們想像「教育問題」的時候也不例外。超越個人經驗的視角必須透過社會性的機制才有機會取得,而這也是小說得以存在的空間。

討論解嚴後校園教育的小說已有許多先行者,但視角多半被創作者自己的經驗限制。以侯文詠在二○○三年出版的《危險心靈》為代表,不難發現《危險心靈》書中主要著力的視角有二:一是在體制教育下感到荒謬的中學生;一是為孩童教育環境感到憂心的家長。這兩個視角最後訴諸的概念今天聽起來並不罕見,包括侯文詠自己從一九八○年代便開始強調的升學主義之虛無、體制教育僵化對個體的不必要限制。

像這樣來自學生與家長視角,傳遞訴求的作品並不罕見。但問題來了:在教學現場必然存在教師這一角色,由他們的視角所見的「教育問題」又會是什麼樣的風景呢?

這就是《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提供的視野。讀者會發現整部作品裡幾乎沒有教室內的場景,而更多時候是跟著主角實習老師何博思坐在教師辦公室內,或者在校園其他地方走來走去──然後看到某些讓「教師的理想」不能在真實世界落實的奇妙原因。

舉例來說,為何校園中的性侵案總是如此難以揭發呢?因為教師們默許這樣的行為?何博思會告訴你,因為你即便支持學生控訴該名教師,也不見得真的能讓對方離開校園,但學生在三年內就一定會畢業。所以對教師們來說,支持學生控訴的風險是存在的,而忽視一切惡行的代價反而輕得多。

再來,我們都知道義務教育的內容可能不適用於所有學生,某些學生可能需要特殊教育。但在教學現場,卻可能看到這樣的學生被安插到一般的班級中,這是怎麼回事?小說中就構築一個極度合理的情景:偏鄉私立學校給每位教師訂立招生業績的目標,即便校內沒有合適的資源,需要特殊教育的學生也會被教師鼓勵入校就讀。

除了承載這些教師視角的「寰宇搜奇」之外,《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有一些十分優雅的設計。第一是,書中跟著實習教師四處遊走的學生,沒有被安排重新回到教室之中,這在價值觀上是一致的。相比轉學、重新融入體制教育、變成雨人式的超規格天才,讓那些不需要教室的孩子安穩地留在適合他們的地方,也不被視為生存的弱者,才是對多元價值信仰的實踐。

第二個優雅的點是,主角遭遇到的阻力都構思得十分精細。許多小說創作者在安排阻礙時會選擇一些想當然耳的動機來驅動劇情,無形中讓邊角變得扁平,連帶影響整個小說世界的厚度。《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裡的阻力,往往在解釋時就能耗去兩三個段落,而且解釋後並不顯得勉強,入情入理,不斷給讀者帶來知性的樂趣。

總之,無論是對教育議題有興趣,或者是對寫實主義小說技法有興趣的讀者,這本書都值得一讀。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