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0日 星期四

勿忘此園

聯副電子報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1/31 第658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勿忘此園
【慢慢讀,詩】趙文豪/穿繞
【星期五的月光曲】田野˙報導˙文學
【探潮汐】栗光/沖天炮

  人文薈萃

勿忘此園
劉墉 文.圖/聯合報
□劉墉作,紙本水墨〈至善園〉(左為「松風閣」,中為「龍池噴泉」,右為「碧橋西水榭」)。

至善園在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東邊,入口朝南,門樓是明清樣式,雕工十分講究,捲棚懸山頂,屋簷下隱藏著鏤空雕刻的梅蘭竹菊和「至善園」的浮雕。「門當」上的匾額,墨書「至善園」三個勁挺的楷書大字。兩扇實木門掛著「銅鋪」獅環,門前兩對「抱鼓獅」,都是用觀音山的石材雕刻。獅子是看門的,石鼓是發聲的,加在一起有守護和警戒的意思。屋簷下最吸睛的是兩根精雕的「垂花」。上方刻牡丹,四邊掛流蘇,底部為蓮花,中間鏤空成燈籠的樣子。

門右有一塊黑白「雲紋」的石灰岩,上刻「海嶽甲觀」四個字,意思是園內有四海五嶽甲天下的景觀。石後有墨竹、朱蕉、黃楊及桂花,臨街一株樹皮蒼老斑駁,枝條依然勁拔的老梅。門邊圍牆上挖了四個「漏窗」,每個造型不同,有「壽」形的、「花」形的與「書」形的,在白色圍牆上造成通透的變化。圍牆左側三棵「大王椰子」,夾著兩株梅花,樹下擺著「綠玉大理石」的桌凳,許多遊客坐在這兒等車。

▌迴廊水榭

入門為長廊,左右兩側高起的小丘上盤踞著參天的老榕樹,許多粗壯的氣根插入地面,圍繞著中間的主幹,彷彿眾星拱月。上面枝葉繁茂、濃蔭蔽天,遠看長廊盡頭又豁然開朗,使人如入桃花源。

長廊右側有小溪奔流,由於天光微弱,湍流對比得愈發閃亮,加上兩邊山丘高起,水聲在中間迴盪,令人有「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之感。

水榭及長廊都是含蓄的捲棚灰瓦,圓形的「瓦當」及三角形的「滴水」,從一九八五年建園至今,已經長滿青苔,在搖曳的樹影下泛著綠絲絨的光芒。

水榭有兩座,都架在流泉之上,第一道水榭的小木匾上刻著王寵草書「濯潔」二字,應該出自韓愈的「濯清泉以自潔」。廊內有微微彎曲,合乎人體工學的「美人靠」,非常適合憑欄。俯視流泉層疊,仰聽林梢鳥囀,確實有忘卻塵囂、洗心濯潔的效果。

▌洗筆池

第二進水榭因為裡面有白色石橋,稱得上「廊橋」,一側是寧靜的「洗筆池」,一側是奔流的泉水。原本寧靜的湖水,從廊橋下流過,立刻墜落,成為「聲喧亂石」的小湍。

「洗筆池」是圓形的,大概因為面積不大,池水的顏色較深,所以取東漢張芝「臨池作書,洗筆池中,池水盡墨」的故事來命名。匾額上寫著「魚樂」二字,旁邊設有賣魚飼料的機器,常見人站在橋上餵魚,近百條錦鱗爭食,紅黃藍白黑五彩斑斕,讓深色的湖水突然變得靈活跳脫,大人笑、小孩叫,真是人與魚同樂!

園中三個池塘,都有供魚氧氣的噴泉和讓天鵝棲息的鳥舍,為了對贈送錦鯉的中華愛鯉協會表示謝意,池邊還勒石記載。可惜而今不見天鵝,只有幾隻鴨子。

▌龍池

「洗筆池」的上游,經過一座拱形石橋與「龍池」相連。池中小島上有龍形石雕,四周被蕨類植物環繞,略見龍身和龍尾,只有龍首昂然,噴出一道清泉,激起水花和漣漪。

由前面水榭延伸過來的迴廊,繞過種滿青松偃柏、梅茶山蘇和太湖石的土丘,到龍池左側的小水榭。匾額上寫著「鵝湖」二字,表示建園之初就有養鵝的規畫。水榭前後也有「美人靠」,供遊客憑欄賞景。後方地勢高起,有參天的黑板樹、茄苳樹、杜鵑、梅花和一排濃密的龍柏,隔絕了外面的世界。

龍池邊也花木扶疏,芭蕉、垂柳、九重葛、棕竹、天門冬和龍船花錯落。還有一棵年老斑駁的台灣緋櫻,居然從腐朽的樹幹間再發新枝,早春綻放。

▌松風閣

龍池正後方有一幢高大的捲棚、重簷、歇山頂建築,是寬五間,深三間的「松風閣」。閣前種滿紅白梅和龍柏,早春梅花盛放時,在深綠色松柏的襯托下,白梅顯得格外鮮明。

松風閣不但是全園最高的建築,而且位於中央山坡上,登樓俯瞰,全園景物盡收眼底。

閣內一樓有千年古樹根切成的桌子,周圍安置七個座凳。另一側的巨碑上刻黃庭堅的名作〈松風閣〉。

依山築閣見平川,夜闌箕斗插屋椽

我來名之意適然,老松魁梧數百年……

力貧買酒醉此筵,夜雨鳴廊到曉懸……

東坡道人已沉泉,張侯何時到眼前……

安得此身脫拘攣,舟載諸友長周旋。

這是黃庭堅的代表作,原作就在後面故宮,至善園顯然下了功夫,黑色帶「歙硯」流水花紋的石材非常細膩,雕工也好,表現了黃庭堅如「長年蕩槳」的用筆神韻。

二樓尤為精美,雕花「掛落」除了格子還有雲龍紋的裝飾,欄杆和欄板上刻「瓶花」和「雙龍抱珠」的浮雕。中間有鋪了紅地毯的檯子,上面擺設長几,几上有古琴及經書一函。

檯後有六扇木屏風,選刻宋代書畫大家米芾的《蜀素帖》,其中最後一首〈重九會郡樓〉,大意是講米芾重陽節,與江蘇吳興的文人在郡樓雅集,回憶起晉朝的風流人物謝安和杜預:「獨把秋英緣底事,老來情味向詩偏」,很有傷逝懷古的意思。

屏風左右的柱子上掛著明代祝枝山「竹月漫當局,松風時在弦」的楹聯。正好松風閣旁有「佛肚竹」、「墨竹」、「棕竹」,後面有羅漢松和南洋杉,加上古琴和宋明建築,契合了「松風閣」的名稱。

▌碧橋西水榭

龍池右側,隔著一條長長的綠地,有六曲石橋通往一座捲棚歇山頂,面五間、深三間的高大建築。其中除了擺設多組以樹根巧雕的桌凳,高高的柱子上並有董其昌題「綠天賸有書經葉,碧澗疏為洗硯潭。」和徐渭寫的「隔岸垂楊笑語,溪荷映水新妝」。建築取名「碧橋西水榭」,令人想起故宮收藏的名作〈宋吳琚書蔡襄七言絕句〉:「橋畔垂楊下碧溪,君家元在北橋西。」

這三面臨水而且連接曲橋的水榭,因為高大寬敞,位置又好,是遊客最愛聚集的地方。晴朗的日子,許多人坐在寬闊的圍欄上,把腳垂向湖面聊天餵魚曬太陽;下雨的日子,坐在古木雕成的桌椅上,遠看霧失樓台的故宮,近看淒迷的湖水,靜聽湖畔的雨打芭蕉,也別有一番滋味。

碧橋西水榭的大門外有兩丈高的太湖石,旁邊石碑上寫著「坐看雲起時」五個大字或許是鼓勵遊客往園子更深的地方「行到水窮」吧!

才走幾步突然感覺香氣熏人,原來路邊種了一排四季綻放的桂花。依照中國造園的理論,桂花最好種植在四周封閉的小院,使得花香集中。這裡一面臨湖,居然花香馥郁,應該跟另一側高大的山丘作為屏障有關。

山丘由巨石堆疊而成,左右有幾株老榕樹,其中一棵樹幹中空成為山洞的樣子,寬大得足夠坐禪。山丘後方有五棵十幾丈高的蒲葵和一株老梅,山坡上種滿「沿階草」和「鵝掌藤」,還有帶貝殼化石的奇岩,掛著山蘇與苔蘚。

復前行,石磚步道的左側為小溪,溯流而上又見一座山丘,中間有棵幅寬數十尺、氣根垂如簾的大榕樹,小溪的水就從樹下流出,在錯落的岩石間飛漱。沿溪可見梅、竹、萬壽、木棉、流蘇、含笑、山蘇、棕竹、楓香、月橘和羅漢松,濃蔭下有綠玉大理石的桌椅,附近走道也以綠色和白色大理石鋪成。小徑在這兒回轉,來到小溪另一側,石頭上刻「籠鵝」二字,旁邊果然有個鐵籠,裡面三隻栩栩如生的白鵝石雕。

▌蘭亭

接著來到八角攢尖頂的「蘭亭」,亭內有圓桌鼓凳,桌上立著仿漢代的「朱雀銅燈」,亭柱上有集王羲之字的楹聯:「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脩竹,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溪邊巨石上刻「流觴曲水」四個大字。還有一個瓦頂的石牌坊,刻的是王右軍的《蘭亭集序》。

小溪從左邊高處流下,在亂石間喧鬧,到平緩處寧靜,層層相疊,蜿蜒變化。據說早年故宮博物院曾邀詩人雅集,模仿魏晉名士「曲水流觴」。酒杯從上游漂浮而下,到誰面前就要作詩,如詩不成,只得罰酒。

▌換鵝造像

沿曲水下行,來到「松風閣」和「蘭亭」之間的「換鵝造象」,鑄的是執卷的文人帶著背琴小僮,正跟一位老者談話。老人腳邊三隻大鵝,竹籠內七隻小鵝。

造像旁有前故宮院長在秦孝儀民國八十一年立的高大石碑《王右軍書換籠鵝造像記》,寫的是愛鵝的王羲之如何以他所寫的《道德經》,交換山陰道士養的鵝。

秦孝儀曾任國民黨副祕書長,蔣介石遺囑就是由他「承 命受記」。一九八三年他執掌故宮博物院之後,看見外面一片荒草實在可惜,又覺得應該有陰柔的庭院與故宮的陽剛相配,於是取杭州「三潭映月」的靈感,再參考院藏的宋明建築圖紙開始造園。

由於秦孝儀曾任黨國要職,當時的參謀總長郝伯村又讓官兵全力配合。石材選自花蓮,木料取材一千五百公尺以上的高山,連垃圾桶都鑄成古典「投壺」的樣式。梁柱斗拱、欄杆掛落,用精工榫卯,不著一漆一釘,維持雲杉的原色。正因此,歷經三十六年的颱風地震,不但完好如初,更增添了古樸。

占地五千六百八十七坪的至善園,雖然不及蘇州「拙政園」的廣大,也沒有「網師園」的曲折,但是另有一種「簡俊瑩潔,疏豁虛明」之美。更因為建在半山上,可以利用落差引山泉活水,所以湖水清澈、錦鱗悠游。後面巍峨的故宮和高大的華表可供借景,更遠處的青山可以襯托。至於石碑牌匾和楹聯上的內容,全部引用故宮博物院內的收藏,蘭亭、水榭、松風閣,各自營造主題。沿著一百九十五公尺的長廊走去,景隨步移,如同展開一軸宋明畫卷,古典文物跟現實園林在這裡結合,重現了中國文人生活的意境。

可惜遊客常因為坐車直上故宮展廳,不知道下面還有至善園。我每次前往,看見故宮的人潮擁擠,至善園卻遊客稀疏,都十分感慨。所以特別作了這篇文章,配合寫生,希望提醒大家:此處有名園,千萬別錯過!


【慢慢讀,詩】趙文豪/穿繞
趙文豪/聯合報
那時我們在沙灘等待落日

身後走來的腳印在時光裡凹陷

在等待裡,我們聊聊天氣

嗅聞山海的語氣,青春微微的酸澀

我們拿出手機,低頭划開自己的生活圈

像離港的船,波紋是緩緩的記得

我們偶爾抬頭對笑,笑得彷彿青綠的蘋果香

嗣後靠近浪潮,脫去鞋襪

脫去生活裡的尖銳端,再用掃帚刷去明天的霧;

海浪規律的觸碰我們的腳踝

像親吻像輕撫,也像我們最近歷經的難題

走進深處,不斷被浪潮推擠,甚至幾乎

淹沒了我們。「僅是等待。積疊莫辨。

值得好好收妥」

我們回到了各自的月台

你我一切很好很好,只是接連走進車廂

你不斷用袖子擦拭窗上的霧氣

等候一則留言

「遠方一切很好。海岸被延長了。

明天應該放晴」而值得讓城市好好安頓


【星期五的月光曲】田野˙報導˙文學
聯副/聯合報
朗誦作家:須文蔚、阿潑

主持人:李明璁

時間:今晚 P.M.7:30-9:00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合報副刊、孫運璿紀念館╱共同主辦

地點: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6巷10號,捷運小南門站3號出口)


【探潮汐】栗光/沖天炮
栗光 文□攝影/聯合報

躄(音同必)魚是許多潛水員心中的愛,身體各處都有讓人讚嘆的驚喜設計。比如說,胸鰭與腹鰭特化為類似足部的構造,可以在海中漫步;第一背鰭的棘特化成細長的「吻觸手」,並於末端有一餌球。當小魚接近時,躄魚會豎起他的「釣竿」,朝小魚搖晃,舞動如貓奴揮著逗貓棒。只是,當人家受不了引誘撲過去,躄魚並不會喜孜孜沉醉於其萌樣,而是神速張嘴,飽餐一頓。

我人生中拍到的第一隻躄魚,由於渾身都是毛,又聽潛伴說頗為罕見,便直覺地以為是毛躄魚(Antennarius hispidus);沒想到,資料讀著讀著,居然看見一句:「本種極易與Antennarius striatus混淆……」

Antennarius striatus又是誰?再次查找,得知是外貌如毛躄魚孿生兄弟的條紋躄魚。資料庫說,分辨兩者的其中兩種方式,一是看肚子有沒有條紋──這個我可以接受;二是看餌球有沒有分岔──天啊,那個看起來像沖天炮髮型的東西,不就應該是看今天心情綁哪一種嗎?竟擔當了如此大任?

魚類的世界,總是不讓我失望;一條條紋,兩束分岔,就刷新三觀。


  訊息公告
2020全球大趨勢搶先報
專家如何看待2020年的新趨勢呢?國際研調機構顧能提出10大策略性科技趨勢,分別是技術全民化、增進人類機能、超級自動化…等,由此可知AI以及自動化依舊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有別於過去,2020年更加聚焦於實用性。

產地到餐桌零距離 返鄉夫婦引領旅人認識食材
徐麗敏和蔡仕霖夫婦返鄉回台南,在將軍區從事社區營造,承租將軍農會的倉庫,培訓夥伴一起開起社區公益餐廳「地利小食」,與返鄉青農合作,透過推廣當地農產品,結合飲食與遊程體驗,讓人認識台南將軍的風土文化。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