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0日 星期日

長榮五虎獲利 挑戰3,600億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2/21 第530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長榮五虎獲利 挑戰3,600億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法人指出,長榮(2603)集團疫後有長榮航空作推進器,長榮航太穩坐後勤、長榮鋼鐵當支柱、長榮儲運穩步向前,今年集團市值站穩兆元大關並向1.5兆元邁進。

長榮集團可說是全球新冠疫情發生的兩年來,表現最亮眼的集團股,法人估,長榮集團去年稅後純益逾2,400億元,在整體大環境催動下,今年集團獲利有望成長三成以上,而旗下五大公司各擁題材,持續推升集團市值衝高。

海運方面,根據法人最新報告,未來兩年貨櫃海運業景氣續航,合計去年、今年的獲利有望跨越6,000億元。長榮公司訂於5月30日召集股東常會,按規定下月開始受理股東提案,股息配發政策亦將出爐,集團企業股息收益備受期待。

對於航空,長榮航則受惠於空運運價居高不下,去年預期獲利有望回到疫情前水準,而疫後國際旅遊商機更受到關注,上周交易量創下246萬張的歷史天量,股價頗有挑戰十年前歷史新高的潛在企圖,本周備受關注。

另外,由於長榮航近期股價大漲逾三成,長榮持有長榮航77.6萬張,持股比率達15%,長期投資成本偏低,其潛在投資效益已逾百億元;同一集團的重要控股公司長榮國際,持有長榮航55萬張,持股比率10.6%,帳上收益亦十分可觀。

特別的是,上周備受矚目的「榮運」(長榮國際儲運),因受惠四大題材加持,包括疫後旅遊機場巴士運輸、15.6萬空貨櫃出租業務、航空城周邊7.5萬坪土地開發計畫,加上持有長榮、長榮航2.5萬及4.9萬張,坐擁潛在獲利激勵下,上周五漲停表態,近期也頗受投資法人機構關注。

至於近期登錄興櫃的長榮航太,更被視為長榮集團的「大金雞」,長榮航太上周五(18日)登興櫃,掛牌參考價63元,一度衝上115元,收盤均價仍接近百元,若以盤中高點看,漲幅逾八成,氣勢如虹。

關鍵在於,今年航空業進入疫後復甦,多國放寬邊境管制,受惠龐大飛機維修商機,長榮航太董事長黃南宏即表示,今年營運將擺脫低谷,維修訂單看旺十年。

至於集團另一隻小金雞長榮鋼鐵,本業受惠鋼鐵基建需求獲利穩定,加上轉投資長榮海運及長榮航各約3.8萬及2.1萬張,潛在利益及去年度配息,可望挹注今年每股盈餘。

 
長榮海運 每股配息上看20元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長榮(2603)集團旗下各事業各領風騷,大哥長榮海運去年大賺,今年股利有望發逾千億元,旗下關係企業也將因持有海運的股權而各受其惠。法人指出,長榮集團各大事業都很爭氣,集團「滿門將相、一團和氣」呈現互惠互利格局。

此外,長榮航太上周五登錄興櫃後,股價大漲表態,短線可望對重要股東長榮航空貢獻評價利益,而長榮海運持有長榮航空逾15%股權,也可望因長榮航空近期股漲,而獲得逾百億元的帳面收益。

根據長榮海運去年股利配發政策,配息率逾49%,小股東都期待能超越這個數字;法人指出,概估長榮去年稅後獲利數字大約2,400億元,若照去年的配息率算,配發的股息總額就逾千億元,甚至有可能超過1,200億元大關,換言之,每股至少配20元現金,殖利率驚人。

若單就配息來看,長榮鋼鐵、長榮國際儲運都分別握有數萬張的長榮海運股票,配息後今年獲利也將大補。

 
長榮海運 千億運能艦隊啟航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長榮(2603)海運首艘「本國籍」的2.4萬TEU巨輪「長為輪」(Ever Arm)下月啟航,統計去年迄今已有四艘巨輪投入營運,下月起第五艘魔王級巨輪加入戰鬥行列後,千億運能艦隊正式啟航,將成長榮今年重要的營運成長動能。

去年8月間,長榮旗下第一艘2.4萬TEU(20呎標準櫃)巨輪長範輪(Ever Ace)首航台灣,9月下旬第二艘2.4萬TEU的長儀輪(Ever Act)航抵台北港,後續去年10月起依次第三艘長標輪(Ever Aim)、第四艘長岳輪(Ever Alp)加上日前返航的長賜輪(Ever Given)共有五艘巨輪服役中,若算上即將加入的本國籍大船,集團首季底前將有六艘巨輪在線。

目前,長榮旗下的巨輪主要投入歐洲線,業內人士估計,一趟歐洲航程往返約60-70天,一年約當跑四到五趟。若以當前亞洲到歐洲線運價每TEU 7,652美元,再加計各種附加費,以最保守的方式概算,單一船舶年貢獻營收應逾200億元,若以當前在手的巨輪運力概估,一年貢獻至少千億元。

去年長榮增加新船33艘新船,增加運力共26.44萬TEU,今年預計增加19艘,運力共19.34萬TEU,稱冠貨櫃三雄。

 
國際財經要聞
美企變相漲價 花招百出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在成本不斷增加、通膨節節上升之際,各家企業開始透過加收新費用、縮減服務和改變包裝內容物等「變相漲價」手段,把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而這些手段還不見得會反映在通膨數據上。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升7.5%,為1982年2月以來最大升幅。這項指數已考量到讓消費者成本增加的一些變化,例如產品包裝尺寸縮水、飯店訂房套裝行程或買車附帶的一些費用,但卻可能無法涵蓋難以推算費用的其他方式,例如飯店只在旅客退房後才更換床單、迪士尼主題樂園取消機場的免費接駁車、或汽車經銷商要求客戶為車輛鍍膜。

供應鏈面臨挑戰、積壓的需求、勞動市場緊俏等因素引發通膨升溫,企業正在尋求較隱晦的方式來轉嫁成本,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期間的食品業,長期都採取減量不加價的策略。

隨著新車價格上漲,Automatch Consulting創辦人麥克帕蘭另指出,汽車經銷商正在搞新把戲,透過大幅調漲擋泥板、貨物防護架等汽車配件的價格來「暗渡陳倉」。

健身器材新創派樂騰(Peloton)開始向購買飛輪車和部分跑步機的客戶加收交貨與設定費,分別為250和350美元。派樂騰去年8月把原始的基本款固定式飛輪車的價格,從1,895美元調降至1,495美元。但加上這些費用後,總價格回升到1,745美元。

奧蘭多迪士尼世界今年停止免費的機場接駁車服務「神奇快車」,遊客就得自行花錢在交通上。這座迪士尼樂園去年加收多項費用,但基本票價維持在109美元。過去讓遊客免費預約搭乘遊樂設施的「快速通行」系統,如今被新系統取而代之,每日收費15美元。

 
日本春鬥 談判遠距上班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本勞資雙方正展開「春鬥」談判,今年勞方除了要求加薪,也更重視彈性工作,包括要求改善遠距上班的工作環境,並解決工作生活平衡、照顧孩童和其他家庭成員等問題,這回協商也將首度納入改善外籍勞工的工作環境。

讀賣新聞報導,日本電機、電子、情報關連產業勞動組合聯合會正呼籲成員,今年春鬥協商應討論透過遠距工作,打造更佳的工作環境。

工會呼籲,企業應該擴大支持遠距上班,不再限制員工的居住地。

勞資雙方的另一討論主題為建立一套機制,以察覺員工感受到壓力。在新冠疫情期間,遠距上班愈來愈普遍,去年夏季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幾乎每天都遠距工作的受訪者中,有46.3%的男性和47.2%的女性都對溝通效率不彰,感到焦慮。日本勞動組合總聯合會則呼籲應由企業負擔伴隨在家工作而來的成本,例如添購電腦和防毒軟體等。

由零售業、紡織業和其他產業的工會所組成的UA Zensen呼籲,企業應擴大養育孩童者能縮短工時的福利適用範圍,擴大到小學三年級。根據孩童與家庭照顧假的法規,育養3歲以下孩童的勞工可享有此福利。

 
聯合國減塑 石化廠抗拒
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聯合國環境署(UNEP)本月28日即將在肯亞奈洛比舉行全球減塑會議,100多國代表將尋求起草史上首份全球限塑協議,從源頭減塑,直接設定塑膠生產限額等。但路透的追蹤報導顯示,石化大廠已努力運作,將以防疫、貧富不均、運輸碳排量等理由反對配額減塑作法。

這場會議進行到3月2日,被視為2015年巴黎氣候會議以來最重要的環境會議,雖然實際的國際限塑條約最快可能兩年後才會簽定,但這場會議將定調國際限塑條約的基調與做法。協議內容可能包含對塑膠產量設上限、成員國承諾逐步淘汰一次性使用且難以回收再利用的塑膠,並且設定目標,提高廢棄物的蒐集與回收率等。

根據先前的調查,目前近僅9%塑膠能進入回收體系循環利用,其餘都變成汙染海洋、大地的垃圾,或直接焚燒處理。每年有1,100萬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預計到2040年還會擴增成三倍,將使珊瑚礁等脆弱生態體系面臨毀滅,有毒塑膠粒子大舉進入食物鏈。

造成嚴重汙染的主要塑膠製品是一次性的包裝,例如食品封膜、購物袋、塑膠飲料瓶等,這些塑膠占總塑膠產量的40%。根據一項橫跨28國的民意調查,70%民眾已贊成全面禁止生產一次性塑膠製品。

但塑化廠商極力反對禁止一次性塑膠生產的提議。路透指出,美國與歐洲的塑膠石化業者將向各國提出,若不使用塑膠瓶、封膜,全部改用玻璃、厚紙板作為包材,將增加貨物重量,增添貨運消耗的能源,反而提高碳排放,不利對抗全球暖化,貧窮國家也將更難取得便宜的潔淨食物與包裝飲水。

 
俄烏震波 衝擊六大市場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若俄羅斯進犯烏克蘭,相關震波將擴及金融市場的每個角落,路透盤點從農產品、能源價格、地區主權美元債券,到債券、黃金等避險資產,都可能受到影響。

債市與匯市

在重大風險事件中,投資人常湧向被視為最安全資產的債券。儘管通膨高漲迫使多國央行轉鷹,已造成殖利率竄升、債券價格走跌,但俄烏開戰可能改變債市走勢。在匯市,長期被視為避險資產的瑞士法郎,1月底攀抵2015年5月以來最高。

黃金受惠

俄烏緊張以及美國將升息可能拖慢經濟的疑慮,帶動黃金價格2月來漲逾5%,上周五(18日)更一度漲破每英兩1,900美元,今年來的報酬率為正值,優於債券與股票,動能指標顯示金價後市看俏。

穀物小麥行情看漲

俄國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烏克蘭則是世界第三大玉米出口國及第四大小麥出口國,雙方衝突升高,黑海沿岸各港口可能面臨軍事行動或遭制裁,黑海地區的穀物出口將中斷,可能嚴重衝擊穀物價格,進一步加劇糧食通膨 。

天然氣和石油續揚

歐洲約有35%天然氣依賴俄國,若俄國遭制裁,天然氣價格可能重返去年第4季高點。摩根大通說,油價也可能「大幅飆升」,若漲至每桶150美元,將使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降至0.9%,通膨率將增加一倍以上至 7.2%。

曝險企業將受累

營收對俄國曝險較高的西方上市公司,可能感受「強烈寒意」,例如英國石油(BP)在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持股19.75%,雙方還有許多合資企業。金融業的風險集中在歐洲,法國和奧地利銀行業對俄貸款最多,各為242億和172億美元。

俄烏債券匯率看跌

軍事衝突將使俄烏資產首當其衝,近月來兩國的美元債券表現都遜於其他國家,貨幣匯率也受影響,烏克蘭貨幣格里夫納(hryvnia)是今年迄今表現最差的新興貨幣,俄國盧布則排名倒數第五。

 
汽油飆漲 引爆亞洲大「政」盪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飆升的汽油價格正在助長通膨,令全球政府和各國央行相當頭疼,尤其是對即將舉行選舉的亞洲國家執政黨,簡直就是雪上加霜,加劇選情逆風。

此外,全球金融市場本周依然擺脫不了高油價與高通膨的疑慮,特別是俄烏緊張情勢可能刺激油價大漲,加重通膨壓力,從而迫使聯準會(Fed)更積極升息。美國周五(25日)將公布Fed偏好的通膨指標-個人消費支出(PCE)平減指數,預估1月年比將躍漲6%,核心指標也可能大漲5.2%。

油價大漲已促使各國政府採取行動。印度在去年11月調降汽、柴油的零售稅後,一直非正式地凍結油價。南韓在去年10月開始暫時調降燃料稅20%,預計將持續至今年4月,且可能延長。日本則正在補貼煉油廠,以生產汽車燃料。

野村控股追蹤印度和日本以外亞洲的首席經濟學家瓦爾瑪(Sonal Varma)表示,若有經濟體的薪資升速落後通膨,當地政府最容易受到汽油上漲引發政治反彈的影響,「如果某個國家出現低所得成長和高通膨,就是遭受雙重打擊,然後可能會產生經濟和政治影響」。她說,亞洲尤其令人擔憂,因為該地區所有主要經濟體都是石油淨進口國。

2020年5月初以來,澳洲的零售汽油價格飆漲了80%,日本的汽油零售價格也上揚37%。在印度,大型國有燃料零售商將在下月底的地方選舉結束後,大幅漲價。

印度好幾個邦都已在陸續改選議會,但該國1月通膨率已突破央行的容忍限度6%,顯示總理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正面臨嚴峻挑戰。數據也顯示,農村薪資漲幅沒有跟上通膨腳步,去年12月僅年增3.31%。

3月9日將舉行總統大選的南韓,各項民調顯示,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與最大反對黨候選人尹錫悅旗鼓相當,南韓去年平均薪資上漲4%,略高於1月通膨率的年增3.6%,因此通膨對選舉的影響可能比較小。

澳洲總理莫里森須在5月底前宣布改選國會,民調顯示他可能遭受慘敗,汽油價格飆漲重創消費者信心,澳洲央行行預測核心通膨率將升至3%以上。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第3季的平均薪資較一年前增約2.2%。

日本7月也將改選一半以上的參院席次,可能影響首相岸田文雄的首相寶座。岸田上周說,正討論更多緩解高油價對家庭衝擊的政策。

 
要聞
高價客製車 大陸市場空間大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一輛由賓士G系列越野車客製改裝的BRABUS G900要價4,000萬元,國內大戶還是搶著要;若看大陸市場,願意出高價加價購改裝車的層峰人士更多、手腕更粗,市場想像空間更大。

改裝廠三一東林透露,疫情下塞港問題加上晶片荒,賓士原廠缺車嚴重,全球層峰人士對「稀有車種」的需求卻不減反增,就算必須加價購還是供不應求。

三一東林為了確保貨源,還得加價購車才能改裝。以賓士的G為例,由於缺車的關係,改裝廠的取得成本不斷墊高,一部車至少多了10萬歐元(逾新台幣310萬元),加上其他成本也高漲,這也使得今年的改裝車售價又更貴了。

台灣的頂級豪華改裝車市場相當穩定,為了確保客戶需求可以獲得滿足,三一東林向德國原廠搶貨不遺餘力,不只積極下單,對於今年已經訂不到的賓士G,東林更是不遺餘力,直接加價購,畢竟在台灣一部G的改裝車動輒千餘萬元,還有客戶等著要,今年加價取得的十部車已經被搶購一空,但也因此原本一部近1,400萬元的車,加計成本就超過1,700萬元,若再加上其他改裝套件,動輒兩、三千萬元是常態。

不過台灣的市場終究有限,看好中國大陸一年2,200億元的改裝車市場,三一東林搶進大陸,畢竟大陸的市場規模更大,有錢的人更多,更因改裝車主打的是性能,與豪奢品牌的客層不同。

 
新聞中的法律/跨國籍婚姻破裂 留意二議題
闕光威經濟日報
高資產人士離婚過程,涉及雙重國籍、跨國籍婚姻,須面臨二大議題,包括透過司法判決離婚,以及婚前協議的有效性方面,都與純粹本國籍的婚姻有別。

協議離婚過程之中,伴隨的是各種尖銳的議題,包括婚後財產分配、贍養費、子女監護權,或是額外補償(例如房產)等,合情之外必須合法,離婚程序才能完成。若夫妻雙方為不同國籍的跨國籍婚姻,或一方有雙重國籍的案件中,將更加的複雜,不僅須考量我國法律,對於夫妻另一國籍的法律尤須注意,否則可能發生「用錯法」的窘境。

我國《民法》規定,雙方如未約定婚姻財產制,自動適用法定財產制,當雙方離婚時,任一方配偶可以主張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簡言之,就是婚後剩餘財產較少的一方,可以向剩餘財產較多的一方請求支付婚後財產差額的半數。我國請求權範圍並未限制財產的所在地必須在我國境內,因此配偶的剩餘財產即使在海外,也會一併被納入計算;如果是在我國提起剩餘財產分配的訴訟,針對海外資產,其重點就會在我國的裁判如何在海外執行。

若夫妻當中有雙重國籍的話,究竟該用哪一國的法律去判斷離婚所生的各種議題,就涉及「法律選擇」的問題。我國法院此時會依《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50條規定,依照雙方共同住所、長期居住地以及關係最切地,確認在判決中應該選用我國法或是外國法進行判決。

如果是在外國提起婚姻訴訟,例如美國加州,從過往實際案例可以看到,如果夫妻長時間生活在加州,財產重心也在該處,加州法院極可能會根據加州法律,判斷兩人離婚效力及離婚後雙方財產的分配。

協議離婚除財產分配外,贍養費的請求往往是矚目焦點,而我國法定的贍養費依民法第1052條,只適用在裁判離婚,且必須是無過失之一方,在離婚後有無法維持生活之情況下,才能依法主張贍養費。在協議離婚中,當事人所主張的贍養費或俗稱的分手費,實際上都只是屬於在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以外」,雙方的額外協議。

為免另一半主張高額分手費的風險,國外往往會以「婚前協議書」方式,約定離婚時雙方應如何分配財產。目前我國民法並沒有婚前協議的規定,然而雙方有權依民法第1044條約定「分別財產制」,使雙方在結婚後仍保有各自的財產所有權;其他婚前協議事項,在不違反民法第72條公序良俗的情況下,原則上也具有一定效力。

然而,如果當事人本身具有雙重國籍,訂婚前協議時,又將面臨外國法的適用問題,為確保雙方權益,婚前協議更須同時符合我國法及另一國籍法律規定,婚前協議效力才不會因為嗣後法院適用不同國家的法律,就被認為無效。

總結來說,具有雙重國籍者,在協議離婚或訂立婚前協議時,都必須額外注意另一國籍的法規,否則將影響其效力,不可不慎。(本文由安永圓方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闕光威口述,記者程士華採訪整理)

 
轉讓塔位使用權 要稅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轉賣靈骨塔塔位除了慎防被詐騙外,也要留意課稅問題。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個人轉讓塔位使用權,所獲利益屬於「財產交易所得」,隔年報稅時應併入綜合所得總額中,課徵綜所稅。

近年部分民眾將塔位轉賣視為投資管道之一,也頻傳詐騙集團藉此誆騙民眾,引發關注。

在課稅端,台北國稅局表示,民眾購買靈骨塔,並無土地或建物所有權,只取得對塔位的使用權,轉讓時也是將權利轉給他人,因此轉賣獲取利益,應屬於《所得稅法》規定的財交所得,依法要課徵綜所稅。

國稅局舉例,甲君在2017年間以200萬元購買某靈骨塔塔位,並以本人為登記名義人,後來在2019年間以500萬元轉讓塔位給乙君,甲君認為塔位交易屬於土地交易所得,免課所得稅,導致漏申報,被國稅局查到補帶罰。

 
網路投保新契約 疫苗接種險最夯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人網路投保最愛買疫苗險。據金管會最新統計,1月網路投保新契約保費收入4.1億元中,其中光疫苗接種綜合險就賣了1.4億元,占了1/3強,也是保險業網路投保中最熱賣的險種。

今年初國內疫情再起,加上台產防疫保單1月25日期滿,新安東京、兆豐產、泰安產、富邦產等,均陸續推出新法定傳染病綜合險、及疫苗接種綜合險,加上父母可也替未成年子女網路投保疫苗險,讓疫苗險大賣。

據統計,從2021年5月6日開賣的疫苗險至今,2022年元月新契約保費收入達1.4億元,居保險業網路投保險種之冠,汽車險新契約保費收入1.0億元、機車險為0.7億元,較去年同期各年成長15.4%、及32.7%。

業績最好的前三大,是新安東京海上、富邦產和兆豐產,其中新安東京產1月14日推出網路投保666元、隔離就賠5萬元的新防疫神單大熱賣是主因。

金管會公布2022年元月網路投保業績,元月整體保險業網路投保件數達75.8萬件、年增4倍多,新契約保費收入4.1億元、年增1.23倍。

其中產險業網路投保件數達74.5萬件、新契約保費收入3.7億元,較去年同期各成長4.2倍及1.4倍,且件數和保費收入都占比超過九成,顯示民眾每100元網路投保中,有90元都是投保產險保單,又以疫苗險最熱賣。

保險局官員分析,產險業網路投保業績大成長,主因是銷售法定傳染病綜合險(防疫保單)、及疫苗接種綜合險(疫苗險)等商品所致。

2022年元月壽險業網路投保件數僅1.28萬件、新契約保費收入0.34億元,較去年同期各成長87.8%及13.3%,其中仍以利變年金險0.29億元,旅平險0.014億元、定期壽險0.009億元,前三大險種都較去年同期成長,又以旅平險年增一倍最高。

保險局官員說,壽險業網路投保較去年同期成長,主因是賣小額終老、重大疾病健康險、實支實付健康險等商品成長所致。

壽險業者也說,2021年元月疫情剛爆發,旅平險需求大降,去年低基期、及今年元月國人有國內旅遊下,讓旅平險略為回溫。業績最好的前三大,是中壽、富邦人壽及第一金人壽。

 
金融業 三階段拚淨零碳排
記者紀佳妘/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氣候變遷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2050年淨零碳排轉型勢在必行,金融業紛紛動起來,設定短中長期目標,以達成淨零碳排的永續目標。

永續發展及淨零碳排放已是我國政策的核心目標,金管會偕同相關部會、周邊單位及業者,公私協力共同執行「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2.0」。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先前也表示,將逐步要求金融業盤點自身與客戶碳排量,期許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目標。

愈來愈多金融業者以淨零碳排為前提,發展一套新的商業策略。以國泰金控為例,將資金引導至低碳產業、邁向淨零,為首家接軌國際低碳投資定義的金融機構,也是台灣首家計算投資組合碳足跡的金融業者;富邦金則在金融與非金融的企業影響力,如支持低碳轉型的企業、強化責任投資等,推動綠色作為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壽險公司三種保險 去年最賣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回顧去(2021)年,壽險公司哪些保單最熱賣?以主要壽險公司而言,投資型商品、外溢保單與美元利變保單,去年銷售皆創佳績。

國泰人壽去年銷售最好的傳統型及投資型商品,分別為外溢商品及投資型變額年金商品,去年外溢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約58億、為業界最高,且為2020年銷售金額的3.7倍;投資型變額年金的銷售逼近1,400億元。

富邦人壽去年商品銷售類型以投資型商品最高,新契約保費銷售累計逾583億,而「類全委投資型保單」占近九成銷量,顯示民眾偏好委由專家代操的投資模式。富邦去年附保證投資型保單銷售達159億元、居業界之冠。

南山人壽去年銷售創佳績的商品包括傳統型美元保單、外溢保單以及長期照顧險。去年全業界傳統型美元保單的新契約保費收入達3,170億元,南山就賣出685億元,在傳統型美元保單市占率22%,排名第一,其中美元利變商品達669億元。南山去年外溢保單新契約件數達33.4萬件,投保件數為業界第一。

新光人壽去年銷售最好的為美元利變型終身壽險,「新光人壽金來美外幣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定期給付型)」及「新光人壽美富利外幣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定期給付型)」全年銷售破百億元。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