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4期】 2016.12.01每週四出刊 | |
|
|
| 李安以同情心彌補經驗,中場戰事拍出苦難人生 | 作者:陳芳毓 攝影:賴永祥 | 李安導演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使用號稱「未來3D」的超高解析技術,用最高科技,拍最深的人性,逼觀眾去檢視、同情,與殘酷真相正面對決。 | | 李安甚少開懷大笑,就算最近帶著他的超實驗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回台灣舉辦全球首映會,40、50支攝影鏡頭一字排開,他嘴角也很難上揚超過45度。 繼改編小說《斷背山》《少年Pi的奇幻漂流》拿下兩座奧斯卡最佳導演後,擅長將文學視覺化的李安,再度將美國小說家班.方頓(Ben Fountain)作品《半場無戰事》搬上螢幕。 電影描述派駐伊拉克的19歲大兵比利.林恩,在戰場上援救同袍的畫面被記者拍下,政府為平息國內反戰聲浪,安排林恩等人參加全國巡迴活動,宣揚愛國主義。 這部電影使用號稱「未來3D」的超高解析技術,全球僅五家戲院有相應放映設備。其中一家是台北京站威秀,票價達新台幣800元。 11月初,《遠見》與大愛電視台節目《靜思書軒心靈講座》共同採訪李安。從小小監視器螢幕細瞧,他原本說話就慢,因為累,每一句話彷彿都是硬撐才說得完。 「你希望這部片帶給觀眾什麼?」訪問一開始記者問。李安眨眨眼,彷彿被啟動了情緒,「同情心。無論是打仗的軍人或住在伊拉克的人,都需要我們感同身受地去了解。」 拍片先估量對主題困惑程度 從影26年,李安沒有「幾歲、拍什麼主題」的規畫,挑主題全然出於好奇,有拍片衝動時,先估量自己對主題的困惑程度。一週就理清的困惑,沒興趣;思考十年都梳不順的糾結,才會激發他去觸摸的衝動。 李安的電影作品乍看沒共同主題,同性戀牛仔、美女間諜、船難少年、心理創傷的軍人,都是主角。是好奇與同情,使一個個來自邊緣的苦難人生躍上主流,全球皆知。 然而,李安大學落榜、36歲執導電影,人生雖然不算一帆風順,但也無災無難,為何能將苦難刻進觀眾心裡? 李安笑了笑,「我的同情心,至少在戲劇上,是比較強的。」同情心彌補了經驗,使他能把別人的痛,當成自己的事一樣導演出來。 2012年拍完《少年Pi的奇幻漂流》,李安陷入對宿命與因果的迷惑。正巧有人給他《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原著小說,小說描繪半場秀與戰爭間的虛實對照、正常與荒謬的辯證,深深吸引他。於是,李安把上部片子沒說完的、關於因果的故事,留到這部片繼續拍。 沒打過仗,但從小成長在愛國口號震天的時代,使他注意到軍人夾在「英雄」與「凡人」的裂縫中,「那些慶祝活動、對愛國主義的宣揚,對於真正在裡面的人,是虛空的。」 電影有一幕,男主角比利不知為何而戰,與情同父兄的班長聊起印度宗教中的「果報」(karma),要他「找一個比自我更巨大的信仰」;尾聲時,畫面掃過一個躺在吉普車裡的印度象神玩偶,彷彿戰死戰場的班長替身。 原著小說並沒有這些橋段,都是李安自己加的,以突顯軍人在戰場、在祖國都不被了解的孤立無援。 觀影方式,會左右觀影心態 這幾年來,他也一直在研究新的電影表現方式。李安相信,改變觀影方式,也會左右觀眾觀影心態;原著小說充滿主角的內在思緒起伏,正好能靠科技引導觀眾深入角色。 因此,他決定,用最高科技,拍最深的人性。以每秒120格、3D立體影像、4K畫質,將解析度撐到最高,逼著觀眾去檢視、去同情,與日常轉頭就能迴避的殘酷真相,正面對決。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 | | | | | 全台首座肩負傳承的大任!戲曲中心,新藝象 | 作者:陳承璋 攝影:蘇義傑 | 你想看國寶藝師黃俊雄親自上演《雲州大儒俠—武林大風暴》,將藏鏡人、史艷文、真假仙等經典布袋戲角色,在掌中上演栩栩如生的劇情嗎? | | 你想看明華園總團,跳一場具宗教神祕色彩的鍾馗嗎?只見鍾馗手持符咒、摔鹽米、灑淨水,腳踩七星步,手持黑雨傘,口中大聲喝斥除煞,驅趕四方惡鬼,淨化場地。 除了看戲曲外,你也想親身體驗琴棋書畫四藝,把玩古人留傳下來的傳統文化嗎?渴望閒坐在仿古茶席,邊品茗邊聆聽古樂流淌,既富禪意又享受難得的清閒嗎? 以上這些,現在都可以在一個地方滿足! 歷時四年規劃,台北士林區新落成的「台灣戲曲中心」,已從2016年11月熱鬧試營運了! 許多傳藝界的重量級人物,包括,明華園總團陳勝福、國寶藝師黃俊雄、歌仔戲國寶廖瓊枝等,都陸續前往熱身暖場,早已吸引無數戲迷爭相看戲,場場座無虛席。 台灣戲曲中心是自2012年,由文化部前身「文建會」拍板興建。當初興建的用意極為單純,就是替國光劇團找個棲身之所,因為國光劇團原在木柵的場地,是向台灣戲曲學院租借,不僅設備老舊,場地狹窄更不敷使用。 後來政策改變,戲曲中心不再只為國光劇團而建,而是擴張功能,變為多元的台灣傳統戲曲中心。 2014年文化部正式命名為台灣戲曲中心,除了國光劇團進駐外,台灣國樂團、台灣音樂館也都一起「入厝」。 另一方面,戲曲中心也肩負傳承傳統戲曲的大任,廣納各種傳統戲劇,包括京劇、布袋戲、歌仔戲、客家戲、北管南管戲等。 凝聚好戲劇 做為新標的 占地1.8公頃的戲曲中心,主體建築由建築大師姚仁喜設計,他以「一桌二椅」概念,將戲曲中心分做北棟、南棟、前棟三棟建築量體,有1055席的大表演廳,與300席次的小表演廳,及多個多功能廳與戶外廣場,不僅是買票看表演,更能一次在室內、室外舉辦數個活動,熱鬧得很。 很多人也許會問,台灣有那麼多表演廳院了,為什麼還要為傳統戲曲再蓋一個場子? 實際上,台灣各地的劇院,設計思惟大多以西方戲劇為主,與傳統戲曲所需不同,常常給傳統戲曲表演者不便,布景吊掛設計,也容易受限。 只有台灣戲曲中心是全台首座針對傳統戲曲所蓋的劇院,構思舞台時,姚仁喜也參考清代文獻,走訪清代皇族宅邸恭王府,把戲台與觀眾的距離,設計成清朝皇帝康熙看戲的距離,更把戲廳內廳、前廳戲牆漆成金色,帶人感受過往貴族看戲的享受。 然而,戲曲中心如同許多公共建設遭受政府採購法「最低標」的魔咒綑綁,工程進度數度遭受拖延,還曾發生售出的票,因戲院無法如期完工而取消演出的爭議。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劇藝發展組研究員邱慧齡不諱言,這麼大的量體,總工程款才12億,每坪造價僅十萬出頭,「隨便一棟豪宅每坪造價都比戲曲中還來的多,」她面露無奈。 不過,傳藝界人士還是期盼,戲曲中心能帶動更多人發現傳統戲曲的精彩。 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有人間國寶之稱的廖瓊枝指出,以前大家看戲都要到處跑,現在有了戲曲中心,能把台灣好的傳統戲劇凝聚起來,如同美國百老匯一般,成為傳統戲曲新標的。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 | |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