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精準藥物治療市場規模上看1500億美元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閱讀幾米繪本,經歷心靈的旅行,再到生活的各種新嘗試,【幾米Spa電子報】將成為你最溫柔貼心的陪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10/26 第20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北美智權網站
 
 
 
 
專利評析 精準藥物治療市場規模上看1500億美元
   
法規訴訟 美國後申請案可在國際優先權期滿後再提出申請嗎?
   
深入報導 台灣最大詐騙案:國民年金
   
研發創新 發展智慧家庭,台灣缺少的是什麼?
   
智財管理 中國大陸即將建立專利連結制度
   
 
精準藥物治療市場規模上看1500億美元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為什麼我們需要精準藥物治療?為什麼主要大國政府都積極投入研發?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資深產業分析師賴瓊雅認為,經濟考量占了很大的因素。在各國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醫療支出也不斷的提升。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已進入了緩慢成長期,各國財政負擔沉重,但經濟成長停滯,在開源有限的情況下只好節流,因此醫療支出的控制即日趨重要。

賴瓊雅指出,在不精準的狀況下,用藥無效造成了醫療支出的浪費,各種不同的疾病約有38~75%的病患是用藥無效的,如阿茲海默症、糖尿病、抗憂鬱症、及各種癌症,用藥無效的比例都很高。以美國為例,即有30%的醫療支出浪費於不精準用藥而治療無效的情況。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資深產業分析師賴瓊雅

此外,醫學的持續進步也是讓精準治療能發展起來的一大主因。賴瓊雅指出,在過往醫療行為是一種發現症狀即治療症狀的實證醫學,但在醫學發達後,分子醫學使疾病的分子機制逐漸明朗,使得標靶藥物興起,顧名思議,投藥目標更為明確,正中紅心機率大為提升。再者,體學的發展也使生物標記日趨重要。

圖1. 醫療模式典範轉移

圖片來源: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資深產業分析師賴瓊雅簡報資料

如圖1所示,最初的醫療方式投藥都是一體適用的,這就是一般暢銷藥及成藥模式,然而,同一種藥投給不同的人,可能大部分人適用及有效,但還是會有小部分的人無效,或是出現過敏狀況,隨著醫學進步,標靶藥物及生物標記的出現及成熟,讓分群醫療及個人化醫療等精準醫療行為變成可能。

精準藥物治療的範疇及發展

目前精準治療有4大主流,分別是小分子藥物、細胞療法、生技藥品及基因療法。賴瓊雅指出,據市場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達440億美元,其中北美占比最高,達232.4億美元,歐洲118.2美元居次,而亞洲則只占13%。達57億美元。

以亞洲在世界上的人口比例來看,亞洲在精準醫療產業尚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預估至202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可達1,500億美元,到時候亞洲市場占比定會顯著提升。

圖2. 精準藥物治療占精準醫療主要市場份額

圖片來源: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資深產業分析師賴瓊雅簡報資料

目前,癌症是在精準醫療領域中應用最廣的一塊,於2016年占47%。這除了是因為發展的歷史較久之外,另外一個原因是癌症早期被視為「不治之症」,人們比較願意花大錢在治療上,以期能延長壽命。由於市場有利基,藥廠也是比較積極的投入在各種癌症的標葩藥開發。此外,小分子藥一直是西藥製藥的大宗,在精準醫療市場中也不例外。

圖3. 各種疾病領域精準藥物治療之占比及歷年市場變化

圖片來源: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資深產業分析師賴瓊雅簡報資料

此外,在新藥研發趨勢方面,導入生物標記以篩選病患疾病領域的以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為數最大,於2016年其臨床試驗數為134件,感染及內分泌疾病則以79及38件分居第二及第三位。

賴瓊雅也提到,在新藥研發方面,生物藥品的件數近年成長量高,其中以抗體藥物研發最多。此外,細胞療法趨勢的興起使得細胞相關研發數也有高成長率(圖4)。

圖4. 生物藥品各細項分類統計

圖片來源: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資深產業分析師賴瓊雅簡報資料

至於在新藥研發中的治療技術類別部分,癌症的免疫療法最夯。另一方面,隨著基因療法已有產品上市,加上基因編輯技術的突破創新,賴瓊雅認為新興的基因療法在未來仍將持續在新藥研發的各類技術中占有重要地位。

圖5. 新藥研發前10大治療技術類別件數及成長率

圖片來源: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資深產業分析師賴瓊雅簡報資料


北美智權PVIGO「專利年費代繳專區」即日起為您快速服務!

 
美國後申請案可在國際優先權期滿後再提出申請嗎?
邱英武╱北美智權專利法規研究組
李先生經營紡織廠,從代為紡紗成為布料開始起家,逐步進入到布料結構研究領域。某日與原料製造公司談到近年來火紅的特殊布料開發,像是運動吸濕排汗快乾布料、雨天防水透氣排汗布料以及冬天吸濕快乾保暖布料…等。此時雙方討論的點為從布料原料與布料塗層方式,何者能搶佔市場?雖說布料塗層能搶佔市場,但是布料塗層方式已經有多家廠商完成開發並廣受布料廠家歡迎,再則,如果原料掌握在別人手中,李先生心中非常不踏實。

在以上考量下,李先生決定從布料原料做起,經過多年研究,終於完成原料的開發,再加上此段期間也對織法予以研究,運用在產品上,也產生不錯的效果。李先生便與曾經合作的事務所討論,共同撰寫專利申請文件,並先在台灣提出專利申請,之後的10個月內,又以相同的內容,在中國提出專利申請。

由於忙於新品上市,且原先之預定申請國家僅為臺灣及美國,中間卻無心穿插了中國。本以為已經都提出申請,並未注意到其實美國專利申請案尚未提出申請。某天檢閱專利申請策略時,方發現漏掉美國。李先生於是緊急聯絡處理美國申請案的公司,請他們提出美國專利申請案,並主張臺灣申請案為優先權基礎案,此時,提出美國申請案的時間已經是在台灣申請日後的第13個月。美國申請案的優先權主張會被認可嗎?

依據2013年12月18日生效的Patent Law Treaties Implementation Act (PLTIA) title II的規範,提供了優先權主張恢復的機制,就是PCT申請案的後申請案,如果在優先權基礎案申請日後的12至14個月內取得申請日,且非故意延遲提出者,可以恢復優先權主張。在2015年5月13日修正生效37 CFR 1.55(c)的規範,前述恢復優先權主張的機制,適用主張國際優先權的正式案。主張國際優先權的美國設計申請案同樣也適用,僅是期限為6至8個月。提出此項恢復主張時,必須在美國案申請時的Application data sheet中記載該優先權基礎案資料、繳納相應的費用以及該延遲超過12個月(若是設計申請案者,則是6個月)提出申請係非出於故意而導致的聲明。

在2015年5月13日之前,所有正式案的優先權主張,該正式案申請日與優先權基礎案申請日間隔必須在12個月內,若是在正式案提出申請時,忘記提出優先權主張,可以補主張該優先權。所以在超過12個月期限後提出的美國正式案,無法主張間隔超過12個月期限的優先權基礎案,使得專利三性的審查基準日為申請案的申請日,而不是優先權基礎案的申請日,降低獲得專利權的機會。

由前二段中可以發現二者狀況截然不同,先段的美國正式案,是在優先權期限的12個月後到14個月內提出,後段的美國正式案則是在優先權期限12個月內提出。之所以會有先段的開放規範,係依循PLT(Patent Law Treaty)Article 13 (2)的規範,PCT的規範也是依循PLT而來。但是國際優先權恢復的規範,並不是直接拘束各PCT成員國,各成員國也有權限,可以直接向WIPO表明不接受該規範,中國知識產權局就是其中之一。美國專利商標局接受此項制度,也是符合美國保護發明人的原始出發點,藉由擴大期限,給予發明人以及專利權人增加取得專利權的機會,鼓勵研發的推展,增進人類的進步。

臺灣專利法目前並未導入此項制度,但據側面得知,已經有亦將此項制度納入專利法修正草案中,僅是時間上何時向大眾宣布而已。若是如此,相信臺灣的專利制度可以更貼近世界的潮流。


北美智權PVIGO「專利年費代繳專區」即日起為您快速服務!

 
台灣最大詐騙案:國民年金
蔡佑駿╱北美智權報 專欄作家
在台灣,各種退休金或社會保險項目,如無意外,在未來的日子裡,全部都會陷入破產的困境,因為台灣人口結構從早年的正金字塔,逐年惡化成倒金字塔,這是少子化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之一,影響之大,沒有任何台灣本土居民能避掉。扣除新制勞工退休金以外,像是軍公教退撫基金、勞保退休金都會破產,這些制度從上個世紀就已經實施,如今早已入不敷出,台灣政府不斷的在彌補財務黑洞,而且放眼未來,台灣人口結構不僅會邁入負成長,勞年人口比例還會越來越高,年金改革箭在弦上,不得不實施。

如果是過去的長期政策包袱,政府不得不扛下來,因為涉及數百萬人的權益,不容易說改就改。但是在2007年,即使手上已經有多個年金保險的財務負擔需要處理,台灣政府依然決議,2008年實施「國民年金」這項號稱「柔性強制」的政策。這項社會保險規定,年滿25歲、未滿65歲,未參加勞保、農保、公教保、軍保等四種社會保險,且未領過相關社會保險老年給付者,一律「軟性強制」參加國民年金保險,保費負擔一般人負擔六成、政府補助四成,低收入、身心障礙者另有適用比例。

這個還未實施就能預期是利用國家機器推動詐騙制度的新政策,實施多年後,果不其然真的是詐騙人民,劫青濟老的假保險制度。台灣其他年金保險制度,早年從社會福利的角度來考量,還是有其必要性,但2008年才開始的國民年金,完全沒有必要性,因為還沒推出就可以預期會破產,推出後,果然如預期地走向破產之路。

圖1:國民年金最佳估計之現金流量分析(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http://www.bli.gov.tw

國民年金尚未開辦,就能預知破產下場

根據政府的委外估算,國民年金保險基金規模到2033年左右,會達到巔峰5706億元,之後開始逐年遞減,因為2033年起,總現金收入已經不足以支應保險給付,負的淨現金流造成基金餘額由累增轉為遞減。2050年以前,國民年金將會破產,除非提高保費和降低給付額,否則破產時間只會越來越近;就算基金的投資報酬率上升,幫助也相當有限。

圖2:國民年金不同投資報酬率對基金餘額的影響(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http://www.bli.gov.tw

表1:台灣退休基金與國民年金報酬率比較表

資料來源:作者提供

根據統計資料,在投資報酬率2.5%、3%、3.5%、4%、4.5%的情況下,分別在2045到2051年之間發生基金餘額不足以支付當年保險給付,也就是破產。從政府其他退休基金的歷年報酬率來看,平均超過4%的難度相當高,3%左右是發生機率較高的報酬率,但不管報酬率能否拉高到4%,基金破產之路都在前方,並不會消失。

表2:國民年金歷年保費收繳率

資料來源:http://www.bli.gov.tw

國民年金納保對象,大多沒有固定收入

在設計國民年金制度時,因為滿65��符合條件資格,才可開始領取國民年金老年給付;這意味著越年輕的族群,從開始繳交保費,到確定自己能領到老年給付,這段時間相當長,而且有極高的不確定性,所以國民年金實施以來,準時繳交保費的比例逐年下降,從56%降到46%,而且納保對象是未參加勞保、公教保、軍保、農保者,實務上大多是未就業的家庭主婦、失業者,他們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與其繳納這些遙遙無期,看得到未必領得到的吸血保險,還不如把不穩定的收入用來日常花用,畢竟遠水救不了近火。

從統計數據不難觀察出來,在現行國民年金的制度下,會主動去繳納保費的族群,基本上一定是年紀較高者,因為繳納沒多久之後,就可以多領一筆退休金,這絕對是一筆划算的生意,但是對於年輕世代來說,繳納這個保險,無疑是做功德,因為等到自己年紀超過65歲時,年金制度搞不好就先破產了。如果到時候政府的財務壓力沉重,無法確保制度不會跳票,這實在沒有提前繳交的必要,而且等到年輕世代年老時,月領4000元左右的退休金,考量經過20年以上通貨膨脹的物價水準,其實效益不大。

表3:2013~2015年國民年金平均各年齡層保費繳交率

圖3:不同繳費率對國民年金餘額影響(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http://www.bli.gov.tw

圖4:不同新進人口趨勢對國民年金餘額影響(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http://www.bli.gov.tw

其實退休年金制度,最好的模式還是用個體專戶的儲蓄累積概念,如果政府打算要建立新的社會福利制度,那應該用全體納稅人的貢獻,以國家預算來當作核心支出,而不是要部分民眾納稅兼繳保費,這無疑是詐騙的方式。

以個人儲蓄專戶累積退休金才是正道

考量台灣未來人口結構的惡化情況,凡是用「適合勞動年齡的繳保費,供日後退休使用」的退休金制度,未來都會逐一走向破產,因為繳保費的人越來越少,領保費的人越來越多,這樣的「世代剝奪」核心問題,絕對會讓任何傳統退休金制度崩潰,只有個人專戶模式的退休金儲蓄,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從精算報告就可以觀察出來,年輕的新進人口如果能夠增加,或者繳費率提高,都是有效的延後基金破產方式,但這些繳納的其實都是年輕世代,國民年金制度,無疑是掠奪年輕人資源,移轉給老年人口的制度,這是非常不公平的扭曲,而且破產之路非常明確。

縱使這些弊端會影響300多萬台灣人的權益,在2017年的年金改革中,卻絲毫沒有討論的聲音,因為這些被強迫納入的保戶,本身大多沒有固定工作,背後沒有任何組織為他們爭取權益,沒有政黨、團體、民意代表、企業會主動關心或提出制度修改。這群制度下的邊緣人,國家或民意代表何時才會關注到他們?


北美智權PVIGO「專利年費代繳專區」即日起為您快速服務!

 
發展智慧家庭,台灣缺少的是什麼?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國際研調機構推估,全球物聯網市場將在2020年創造出3,620億美元產值,但若不能從中賺到錢,物聯網商機再大也和你沒有一點關係。智慧家庭實驗室講師林祐祺認為,接下來會有更多智慧家電在台灣推出,但是現在智慧家電在台灣缺少的是「情境」,你必須要說出一個很好的故事,有動人的故事才能吸引消費者,反觀現在廠商普遍的作法,只是將有加物聯網模組的家電多一成價格,再打包三年連網費用賣給消費者,沒有講出什麼吸引消費者掏錢的故事,產品當然賣不動!

根據國際研調機構推估,全球物聯網市場將從2015年的976億美元,在2020年後成長至3,620億美元,在2015∼2020年間,智慧家庭將以50%的年複合成長率在成長。經濟部也設定目標,希望屆時能創造150家國內物聯網新創公司或事業群,帶動台灣整體物聯網產值140億美元。

完整的智慧家庭服務,應包含家庭安全、智慧家電、家庭照護、智慧生活、購物服務五大範疇,將所有服務串連起來成為智慧家庭平台。智慧家庭實驗室講師林祐祺指出,垂直應用要做得深入,並倚賴智慧家庭平台進行橫向串連,才能吸引用戶持續購買服務。若以台灣800萬戶家庭,滲透率25%來計算,每個月支出2,000元,預估110年台灣智慧家庭服務年產值可達新台幣480億元。

圖一、智慧家庭五大應用

圖片來源:林祐祺簡報

林祐祺指出,接下來會有更多智慧家電在台灣推出,但是現在智慧家電在台灣缺少的是「情境」,你必須要說出一個很好的故事,要能讓消費者覺得問題被解決,有動人的故事才能夠賣得動。要能讓消費者覺得問題被解決。反觀現在廠商普遍的作法,只不過是有加物聯網模組的家電就多一成價格,再打包三年連網費用賣給消費者,沒有講出什麼吸引消費者掏錢的故事,產品當然賣不動。

電信商可擔任最後一哩平台

比起互聯網,物聯網需要更多實體服務的介入,現在很多智慧家庭產品根本不能DIY,相較於3C賣場和大賣場,電信門市訓練有素的人力資源與現場環境,更能支援物聯網的業務推廣,是一個很適合銷售物聯網產品的場域。不僅如此,用戶習慣付月租費給電信業者,電信商對於用戶資料的保密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台灣消費者的接受度比較高。若能由手機廠商做物聯網解決方案、電信商負責賣東西,強強聯手,各能發揮所長。

除了電信商外,保全公司和保險業者也是推動智慧家庭的重要角色。林祐祺認為,保全公司是一個能讓用戶信賴的服務提供者,像是中保集團推出的食衣住行娛樂生活服務平台「中保無限+」,主打智慧居家、智慧節能、智慧防災、智慧照護、智慧防盜五大服務,比較接近他心中所勾勒的智慧家庭平台。「中保無限+」目前已有4萬人使用,同時也正在積極拓展實體通路,計畫在今年底前完成50家門市。

圖二、智慧家庭實驗室講師林祐祺

吳碧娥/攝影

保險公司則是穿戴裝置普及的推動者,不論在車聯網或是健康型保單,甚至結合家庭安全的產險保單、紀錄生活安全相關的傷害險保單,都是智慧家庭產業可以發展的新經濟模式。因為保戶生活得越健康、理賠就可以減少,只要保戶使用穿戴裝置紀錄健康資訊,就可以獲得保費或是現金回饋,像是Google Nest旗下的一氧化碳偵測器Nest Protect就和保險公司合作,安裝一個月後若正常運作,即可降低5%保費。

台灣智慧家庭發展困境

林祐祺直言,台灣要發展智慧家庭,還有許多待突破的困境,像是產品功能同質化、場景應用碎片化、產品可視價值(Perceived Value)不高、解決方案深度不夠、整體技術尚不成熟、行業目前人才不足,此外,用戶對於安全與隱私仍有疑慮。林祐祺以在業界的經驗來看,「七成的時間都是在做產品整合,剩下三成的時間想產品應用,應該要倒過來才對」。由於智慧家庭市場產品碎片化太嚴重,就算是大公司都可能隨時縮手不做,用戶根本不敢輕易下手購買產品。至於價錢太貴當然是阻力,會不會買單還是要看「能否解決用戶的問題」。

那要如何解決現在的困境呢?必須用智慧生活的框架來解決問題。智慧家庭各項產品之間必須「互通」,這雖是最基本的條件,但也是最大的問題。在產品設計方面,很多物聯網家電只能做到「警示」功能,但警示之後更重要的是數據分析所帶來的判斷與串連,多個單品可以組成系統,服務的串連極為重要。智慧家電必須讓用戶使用之後覺得生活更舒服了,否則何需都要連到手機上控制?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才是「物聯網」,否則只是「連物網」而已,無怪乎Google會說,智慧家庭應該以AI為核心,現在只能稱之為「遙控家庭」了!

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大規模的個性化

展望未來,智慧家庭的定義還是會不斷演進,涵蓋範圍將會越來越大,不變的是仍須以家庭和家庭成員為中心去發展產品,透過人機介面去解決問題,必須設計出讓各種人機介面可以很快融入的系統。林祐祺認為,第一代智慧家庭應該很難再賣得動了,下一代的重點是如何導入人工智慧,以及大規模的客製化、個性化,要比用戶更了解自己的需求。

這幾年物聯網發展下來,他發現廠商們越來越謙虛了,以前都需要去求別人,現在大家都會知道合作的重要性,物聯網廠商之間必須「捐棄成見、分潤共享」。智慧家庭的產業結構,包含零組件供應商、系統廠,以及線上線下通路業者,產業鏈裡的各家公司都應該不斷思考,有沒有解決問題?有沒有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回歸居家物聯網的核心價值,賣是安心、關心、尊嚴,還是虛榮心?設計產品必須回歸核心價值、說得出故事。除了使用上不能太困難,智慧家庭服務現階段還未能兼顧「大規模」與「個性化」,大規模的個性化才是未來商機的來源,一樣產品若能讓每個家庭都覺得符合「個性化」的需求,這樣的產品才有可能大賣。


北美智權PVIGO「專利年費代繳專區」即日起為您快速服務!

 
中國大陸即將建立專利連結制度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前兩年在台灣吵得不可開交的藥品專利連結制度,因為川普上任後宣布美國退出TPP的緣故,使得相關的法規修正案已經好一陣子無人聞問;沒想到在十月初,大陸的國務院突然宣布,將「探索建立藥品專利的鏈接制度」。如果沒有意外,依照大陸的行政效率,可能明年就可以看到專利連結的先行先試方案出現。

別以為中國大陸現在只銳意發展半導體產業;在最新的一份中國國務院印發的政策:《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意見》中可以很明顯看出,中國大陸的新藥臨床試驗以及專利保護制度,即將迎來一場結構性的轉變。醫藥會是繼科技業後,下一場值得期待的重頭戲。

在中國大陸,一直有著「看病難、看病貴」的傳言。因為資源缺乏,品質也參差不齊,人民普遍對藥品或醫療技術缺乏信心,縱使有類似台灣健保的醫保制度,一般人還是寧願往大型或私人醫院看診,也意外造就了台灣醫生與醫療機構西進發展的商機。

大陸製藥業與國際水準差距十分明顯

如果醫療的問題僅在人才或管理制度,還可以靠挖角或自力培養補上,但在製藥產業上,連國務院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CFDA)官員自己都承認,中國大陸與先進國家之間,還是有相當巨大而且明顯的差距。CFDA局長畢井泉坦承,大陸的現代製藥工業起步晚、基礎差,自行研發的新藥物,除了青蒿素(可參考前期文章諾貝爾獎加持的植物新藥有多少潛力?)等極少的特例外,都是在國外既有藥物的基礎上模仿、修飾而來。

另一方面,製藥業的創新投入也不夠高:2016年,中國大陸製藥業的研發總投資額為420億元人民幣,跟真正的國際大藥廠相比,更是小巫見大巫。因此,仿製藥與國產藥的療效不明確,社會上往境外看病、買藥的風潮日盛,也就不難理解了。

圖1: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CFDA)副局長吳湞對外說明《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意見》重點

資料來源:中國國務院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

為了徹底改革製藥業,這份《意見》洋洋灑灑端出了三十六項措施,但最大的亮點集中在臨床試驗管理以及鼓勵新藥、仿製藥的發展上。畢井泉表示,目前全中國大陸三級(最高等級)醫院有超過兩千家,但通過臨床試驗認定的醫療機構僅有600多家,其中有執行第一期臨床試驗許可的更僅有100餘家,能量明顯不足。

因此,未來將取消現行的資格認定,而採用備案制來管理臨床試驗機構:醫療機構只要在指定的網站上登記,就可以接受臨床試驗發起人的委託進行試驗,不再限於通過資格認定的醫療機構。同時,也將加快罕見病用藥的審核流程,並接受以境外臨床試驗的數據做為境內註冊申請上市的基礎。

專利連結「組合拳」,新藥創新保護一步到位

在新藥的創新保護上,畢井泉表示,將建立資料保護與專利連結制度。在現行制度下,CFDA的藥品上市查驗許可與國家知識產權局(SIPO)的專利申請公開資料互不勾稽,原料藥專利權人無法得知是否有任何仿製藥廠商正在申請藥證,必須等到仿製藥上市之後才能夠主張權利;如此一來,原料藥、仿製藥廠商雙方都會蒙受時間與行政司法程序上的浪費。未來,CFDA將引進美國的橘皮書(Orange Book)制度,要求仿製藥廠商在申請藥品上市時,對相關專利權狀態做出公開聲明,並且在藥品審核期間透過司法制度解決專利糾紛,以降低仿製藥的法律風險並且保護專利權人的權益。

綜合來看,在發展製藥業上,中國大陸的策略與發展科技業其實不盡相同。科技業的技術研發放諸四海皆準,只要願意投入資本、延攬人才,只要幾年的時間就可以稍具規模;但製藥業的前期研發期間長、投資金額也高,而且藥品的成分和使用方式,可能得依據人種和生活型態做改變,更得與一國的衛生福利政策相結合,所以對於「接地氣」的要求比科技業更高。大幅放寬臨床試驗的限制後,必然會吸引國內外的新藥研發業者上門探詢合作機會,而中國大陸境內的醫療機構,也可以藉此機會,吸收其他先進國家在操作臨床試驗上的實務經驗;另一方面,引入專利連結制度,可以大幅降低專利維權的行政成本,並且刺激仿製藥產業發展。

只不過,台灣可能需要擔心了。台灣的臨床試驗品質在國際上一直有口皆碑,堅實的醫療體系也是國家發展生醫產業的基礎;但當中國大陸放寬臨床試驗的門檻後,必然會對新藥研發業者產生相當吸引力;再加上大陸的專利連結已經箭在弦上,但在台灣卻還遙遙無期,台灣在生技醫藥上的優勢,已經岌岌可危。


北美智權PVIGO「專利年費代繳專區」即日起為您快速服務!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