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產經中心 (IEK)研究員蔡孟男在其「精準醫療技術佈局與未來發展」報告中指出,精準醫學最早源自美國,早在2011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 (United State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已 提出此一概念;直到美國總統歐巴馬於2015年國情咨文中提出 「精準醫學計畫」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PMI) ,即開始廣受全球矚目與討論。
精準醫學在PMI有明確的定義,指的是「基於個體間基因差異性、社會環境和生活型態等不同,提供最適合的預防與治療措施」(An emerging approach for diseas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genes, environment, and lifestyle for each person.)。然而,雖然是針對個體間的差異來提供適合的治療措施,但跟個人化醫療是不一樣的。精準醫療並未對每一位患者生產獨特的藥物或醫療設備,而是根據患者的特定疾病易感性、所患疾病生物學基礎,以及對某種特定治療的反應差異,將患者分為不同亞群(Subsets),提拱每個亞群的特定疾病的療法,提升治療有效性,降低醫療支出。
只要是牽涉到人性尊嚴與基本權利保障,就不是多數決能處理的議題;此外,若多數、少數間具有嚴重的利益衝突,表決的結果會對某一方的利益造成重大損害,同樣不適合用多數決論斷。美國著名政治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曾說:「民主是兩隻狼和一隻羊投票決定午餐吃什麼,而自由就是一隻武裝的羊反對這次投票 (Democracy is two wolves and a lamb voting for what to have for lunch. Liberty is a well-armed lamb contesting the vote.)」這句話充分描繪了一旦濫用多數決,所謂的「民主」也不過是隻披著羊皮的大野狼而已!
在2015年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後,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是全球毫無疑問的大趨勢。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所長李堅明表示,根據聯合國下屬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2014年所做的第五版科學報告,2011年到2100年間全球累積的二氧化碳(CO2)總排放量必須小於一兆噸,才可以控制地球氣溫升高幅度在2°C內。另一方面,從2100年開始,全人類更應達到淨零碳排放(net zero emissions)的水準,才能阻止溫室效應持續惡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